沛县江苏沛县天气_江苏省沛县天气
1.三国演义的著名战役的简介(或说明)
2.盘点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10个战争
3.南通到徐州多少公里
4.办一份黄河手抄报,急需资料
5.答苏武书---李陵(国学治要五-古文治要卷二)
三国演义的著名战役的简介(或说明)
1官渡之战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曹操占据黄河中下游以南的地区,控制了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取得了优势,势力迅速发展。公元199年,北方的最大军阀袁绍率10万精兵南下攻许(今河南许昌东),企图一举消灭曹操。当时,曹操兵少将寡,率主力2万北上迎敌。第二年,袁、曹两军相峙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北),决战迫山眉睫。当时,袁绍的军队占有明显的优势。曹操采用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奇袭白马(今河南滑县东南)袁军,斩袁绍的大将颜良。然后,曹操又诱敌深入,斩袁绍的大将文丑。两战皆败,损失两员大将,袁军士气非常低落,但袁绍自恃兵多粮足,定要同曹操决一死战。监军沮授劝袁绍说,曹操兵少粮缺,只求速战,难于持久,不如跟曹军长久相持,等曹军兵疲粮绝,再进行攻击。袁绍不听,决意急速进攻,谋士许攸献计说:曹兵固守官渡,后方必然空虚,可分兵偷袭许,一定会成功。袁绍又不听,坐失了良机。许攸献计不被采纳,又遭到袁绍的排斥,就投奔了曹操,向曹操献计,建义偷袭袁绍屯集军粮的乌巢(今河南延津县东南),说如果此举成功,不出三天,袁绍就会大败。同年农历十月,曹操率5000人马,伪装成袁军,偷袭乌巢,把袁绍的军粮全部烧毁。袁军听说军粮被烧,顿时大乱,曹军乘势出击,大败袁军,歼灭袁军7万多人,袁绍仅带800奇拴逃脱。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消灭了袁军主力,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2 赤壁之战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表病重,孙权于是加紧时机向荆州进攻;投靠刘表、驻扎新野的刘备也借口抵御曹操和孙权,把所属军队扩充到几万人,并命令关羽于樊口大力训练水军,准备抢夺荆州;刘表长子刘倚为后母蔡氏家族所逼,进驻夏口。8月,刘表病死,次子刘宗在实力派舅舅蔡瑁兄弟、张允、蒯越等的支持下,任荆州牧。曹操于是率领大军迅速从叶、宛的小路南下,击败刘备守军,占领新野;刘宗在王粲、蒯越、蔡瑁等人的建议下投降曹操。刘备企图占领南郡(江陵),依靠那里大量的物资抵抗曹操;曹操得知刘备意图后,自己亲自率领5000精锐骑兵星夜追击刘备,由于大量百姓跟随刘备南下,曹军于当阳长坂为追上刘军,而关羽、诸葛亮已经事先撤退到夏口,刘军大败,刘备、赵云等“仅以身免”;刘备无奈只好改变主意,退回夏口。曹操取江陵后,又攻取、招降了荆州8郡,受降刘宗水、陆军达10万人;刘备于是派诸葛亮与孙权结盟,孙权在听取了周瑜、鲁肃、诸葛亮的分析后,决定抗曹,并命令周瑜、鲁肃、程普带3万多水军与刘备回合。11月,曹操率领10余万大军,进攻夏口的刘备;曹操水军在赤壁与孙刘联军遭遇交战失礼,曹操领主力到达后,大军在乌林驻扎;由于水土不服,曹军大量染上血吸虫病。为了克服曹军不适应水战的缺点,曹操命令把大部分船只用铁索连起来,形成为日后惨败致命的“连环船”。周瑜、黄盖等人发现连环船有不易躲避火烧的致命弱点,决定利用火攻;通常冬天吹北风,而江南由于气候问题,每年在12月有几天是反常吹东南风;为方便纵火,周瑜、黄盖使出“苦肉计”,曹操被蒙骗上当。在一个北风转东南风的夜晚,黄盖诈降,成功纵火,曹军大乱,联军乘机进攻;曹军大量烧死、淹死、投降,曹操在亲卫队的保护下,仓皇从华容道逃回江陵;为避免战船落入联军手中,曹操命令放火烧毁其他营寨的所有战船。同时孙权在南方进攻合肥,曹操无奈命令张辽、乐进、李典星夜驰援合肥;留下曹仁、徐晃守江陵,自己退回许昌。一年后,曹操命令曹仁、徐晃退出江陵,防守襄阳、樊城,荆州大部分于是落入刘备、孙权手中。209年,孙权从东线进攻合肥,于合肥为刘馥所挡。曹操10余万大军,败给了只有5——6万的孙刘联军,主要的原因是血吸虫病的流行和水土不服令北方军队丧失了战斗力,而曹操过于骄傲轻敌是主要的主观原因;而联军充分的利用了各个有利的条件,所以赢得胜利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赤壁之战,曹操的所有水军全部丧失,而刘备、孙权在赤壁之战后实力大大增强,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中国的机会,对后世的影响相当大。
3 夷陵猇亭之战(火烧连营)
三国时期决定蜀国命运的彝陵之战,火烧连营七百里,刘备兵败猇亭,这次战役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
后汉末年,三国鼎立。吴、罗两国,实力不相上下、魏国最强。刘备为报东吴袭取荆州、杀死关羽的仇恨,不听诸葛亮、赵云的劝告,起兵七十多万,亲征东吴。
孙权先派年轻的孙桓、 后派年老的甘宁等将领阻挡刘备, 都被刘备打败。 孙权急得没有办法, 就把张飞的凶手范疆、 张达送给刘备,还愿让出荆州求和。刘备不答应, 非要灭了东吴不可。
之后,孙权便任命陆逊为大都督。
刘 备 的 部 队 从 春 天 出 征 直 到 夏 天, 也 没 打 败 东 吴 主 力, 当时正是盛夏季节,天气异常炎热,蜀军士兵忍受不了蒸人的暑气,叫苦连天。刘备只得让水军离船上岸,和陆军一起,靠着溪沟山涧、树林茂密的地方,扎下互相连接的四十多座军营,以便躲避暑热,休整军队,等到秋凉后再向吴军大举进攻。 马良感到不妥, 劝刘备说:“这样安营,是不是征求一下丞相的意见?”刘备说:“我很懂兵法,何必问孔明。”
陆逊看到了蜀军战线拉得过长,兵力分散,士卒疲乏,土气低落,认为进行反攻的条件已经成熟。
为了使反攻有把握取得胜利,陆逊先派出一小部分兵力,对蜀军的一个营寨进行试探性进攻,战斗结果吴军吃了亏,可陆逊已经找到了攻破蜀军的办法,那就是用火攻。陆逊命令水路士兵,用船只装载茅草,迅速运到指定地点;陆路士兵,每人手拿一把茅草,在茅草里藏着硫磺、硝石等引火物:一到蜀营,就顺风纵火。
吴军又是火攻,又是突然袭击。蜀军毫无防备,顿时乱成一团。各路吴军乘着大火,同时发起反攻,接连攻破了蜀军的四十多座营寨。蜀将张南、冯习抵挡不住,被吴兵杀死。在慌乱中,刘备拨马向夷陵马鞍山逃走。刘备逃到马鞍山。陆逊的大队人马把马鞍山团团围住,从四面放火烧山。刘备只得带着残兵败将,杀开一条血路,向西逃跑。吴军紧紧尾追,刘备赶忙命令沿途驿站的人员,集中军用物资和士兵抛弃的盔甲,堆在要道上,放火烧着,堵塞山道,阻挡追兵。担负断后的蜀将傅肜,坚持战斗,率领部下往来冲杀,身受重伤,奋力死战,才使刘备摆脱追兵,逃到白帝城(今四川省奉节县)。没多久,刘备也身死白帝城。
4.汉巴之战
5合肥之战
曹魏方(守方):
主将:张辽 副将:乐进,李典 兵力:七千
孙吴方(攻方):
主将:孙权 副将:可以确定的有凌统,甘宁,其余不详。 兵力:十万
战前形势:
孙权举倾国之力,对合肥势在必得,双方的兵力对比为14:1,而曹操远在汉中,远水救不了近火。
战斗进程:
一:前哨战:
本来前哨战一般是指双方试探性的相互攻击,但由于本战的特殊性,使得前哨战成了整个合肥之战的关键。
张辽在接到曹操指示之后,分析了当前形势,之后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主动出击。他募集了八百勇士,第二天向吴军发起突击,造成吴军一时混乱,无法应战。后来虽将张辽团团围住,但无奈对方勇猛难当,数次突破重围。激战半日,锐气尽失。而曹军则稳定了军心,提升了士气。
分析:
对于曹军来说,此战有以下几个特点:
1:必要性:此战必须要打,因为双方实力相差太大,己方援军遥遥无期,军心动摇,若不能有效打击对方士气以稳定己方军心,即使守城也一定守不住。所以张辽说“成败之机,在此一举。”
2:危险性:此战对于张辽及八百勇士可以说是九死一生。因为此战是正面突击,不是偷袭,对方毕竟是十万大军,己方突击队还不到对方百分之一的兵力,稍有差池,就会全军覆没。而且,此战只能胜,不能败。一旦失败,就意味着整场战役的失败。
3:可行性:对于张辽来说,此战也并非没有取胜可能。其一:“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对方兵力远胜于我方,难免会产生轻敌思想,防范必定会比较松散。只怕从主将到士兵,谁也不会想到只有十几分之一兵力的敌人居然敢主动出击。而且包围未成,阵脚未稳,这就给了张辽可乘之机。其二:吴军在如此优势兵力下,一定会自认为己方必然能获胜,在这样的思想下,将领士兵缺乏力战甚至死战的决心,战斗力打了折扣,反观我方,自张辽以下,突击队员个个抱着必死的觉悟和必胜的决心(两者缺一不可),战意旺盛,战斗力强。
而最后,张辽凭着八百勇士,打赢了这场困难重重的战斗。其结果就是:敌方“吴人夺气”,而己方则是“众心乃安,诸将咸服”。
二:相持阶段:
这一阶段较为简单,孙权围攻合肥十余日,不能破城,只能撤退。
由于张辽打赢了前哨战,使得双方在气势上此消彼长,孙权空有十万大军,却不能攻破这只有区区七千守兵的合肥城,可见士气战斗中的重要作用。
三:尾声:
孙权撤退,各队人马皆以就路,唯有孙权,凌统,甘宁在后,张辽却在此时突然率军追击,打散了吴军的后队,几乎就捉住了三人。孙权跃马逍遥津,而凌统部下全军覆没,自己死战才逃脱。
张辽可谓极善于把握战机。而反观孙权,在这里差点又犯下了一个致命的失误。如果说开始时是由于轻敌的缘故,那么在这里就完全是指挥上的失误了。己方可以说是战败而归,居然完全不堤防追兵。
战后评价:
曹操:太祖循行辽战处,叹息者良久。
曹丕: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贼至今夺气。
东吴:闻张辽大名,小儿不敢夜啼。
总体分析:
此战可以说是三国历史上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张辽在极端不利的形势下,冷静分析情况,作出正确决策,并且身先士卒,勇猛作战,使己方最终挫败强敌,获得胜利,确实体现了“智勇双全”的名将风范。而孙权在己方实力占优的情况下,产生轻敌思想,对于对方的突袭缺乏正确的应对方法,在指挥上又犯严重失误,可以得出结论:孙权并不擅长军事。
6.兖州之战
东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在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中,东郡太守曹操在寿张(今山东东平西南)地区击败黄巾军的作战。
青州黄巾军进入兖州境内东平、任城一带,声势浩大,锐不可当。兖州刺史刘岱轻敌,不听济北相鲍信劝阻,贸然出战,被黄巾军所杀。曹操部将陈宫建议,刘岱被杀,兖州无主,可据为霸业之基,以争天下,并自荐前去说服刘岱部众,邀请曹操主持州政。鲍信原与曹操友善,其济北相之职即为操所表荐,遂到东郡(治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迎接曹操为兖州(治昌邑,今山东金乡西南)刺史。曹操即向寿张黄巾军进攻,失利。于是,曹操明令尝罚,激励将士,针对黄巾军无后勤辎重,唯赖抄掠供应的弱点,采用奇袭战术,昼夜袭击,使其无所抄掠,终于反败为胜,每战必获。黄巾军被迫北撤,曹操跟踪追击,在济北(治卢县,今山东长清南)又败之,黄巾军势穷愿降。当年冬,曹操受降卒30余万,家属数十万人,遂将其健壮精锐者编组为军,号为青州兵,将老弱妇孺安置屯田。
点评:此战,曹操以少胜多,不仅取得了兖州根据地,而且收编精兵数万,成为曹操的基干部队,为曹操尔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盘点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10个战争
盘点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10个战争
1.涿鹿之战
战争时间:约5000年前。战争对手:炎黄部落(黄帝)VS东夷集团(蚩尤)。
指挥官:黄帝、炎帝vs蚩尤。
战争结果:炎黄部族获得胜利,华夏集团收复中原。
地点:河北张家口。
涿(zhuō)鹿之战(约4600年前),(相传)是中国远古时代黄帝与炎帝两部族联合同蚩尤部族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而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战争,最终以炎黄华夏集团的胜利而告终。此战对于古代华夏族由远古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涿鹿之战发生在阪泉之战以后,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涿鹿之战不同于阪泉之战,它是在两个部族集团之间进行的。因此打的十分激烈,也留下了很多神话传说。比如说: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蚩尤作大雾弥漫三天三夜,黄帝之臣风后在北斗星座的启示下,发明了指南车,才冲出大雾。还有传说:黄帝在困境中得到玄女的帮助,制作了80面夔皮鼓,夔是东海中的神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黄帝用其皮蒙鼓,用雷兽之骨作鼓槌,“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等等的神话故事。先不管这些神话故事是不是真实发生的,咱们就单看这种语言里的威势,就能感觉的到这场战争的恢弘壮观。于是,黄帝与蚩尤的战争延续了不少时日,最后的决战进行于冀州之野,“冀州”是我国九州之一,在我国绵长的历史中,曾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述了这么一个传说:“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
反映这场战斗过程中,双方先由巫师作法,希望借助自然力征服对方!黄帝呼唤有翼的应龙畜水,以便淹没蚩尤军队。蚩尤也请风伯、雨师相助,一时风雨大作,黄帝军队再次陷入困境。危急中,黄帝只得请下天女女妭阻止风雨,天气突然晴霁,蚩尤军队惊诧万分,黄帝乘机指挥大军掩杀过去,取得了最后胜利。黄帝的胜利得来不易,而胜利以后,又遇到很多新的困难,不仅旱神女魃制止了大风雨后神力大减,“不得复上”,应龙参战以后,也“不得复上”,天上“无复作雨者”,使地上连续大旱数年。近代环境考古告诉我们,距今5000至4000年左右是自然环境又一次大变化时期,不断升高的气温,持续不断的冰川融化与降雨均骤然停止。距今5000年前后,从辽东半岛到长江三角洲都留下海退的遗迹,以后,距今4700年开始又发生了小的波动。涿鹿之战中,那些被巫术呼唤来的暴风雨及其后的干旱,正与气候由平稳到发生波动的情况相合,可见这些神话不是全无根据的,它确实浓缩了对过去的回忆。
2.牧野之战
战争时间:说法不一,从前1130年到前1018年都有。
战争对手:周武王,姜子牙vs商纣王。
指挥官:周军4.5万人,商军70万。
战争结果:商军在王师面前自行崩溃了,纣王兵败自焚,周灭商 。
地点:在河南省淇县。
牧野之战(武王伐纣)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进行的决战。
由于帝辛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后兵败自焚,商朝灭亡。故《左传》称:“纣克东夷而损其身”。牧野之战终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为西周时期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牧野之战中所体现的谋略和作战艺术,也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帝辛伐徐州之夷,打了胜仗,但损失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商朝灭亡。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先发制人的著名战例,也是中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它终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确立了周王朝的统治,开创了华夏文化的第一个盛世。
3.长平之战
战争时间:公元前262年-公元前260年? 。 战争对手:秦(白起)vs赵(赵括)。
指挥官:赵军45万、秦军60万,秦军大胜。
战争结果:坑杀40万降卒,赵军全军覆没,秦国伤亡二十余万 。
地点:在山西晋城市。
长平之战是秦国军队在赵国的长平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最后以赵军的失败告终,秦国进占长平,坑杀赵国约45万降兵。此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秦国用反间计使赵王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秦国则暗中换上名将白起,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秦国统一中国的障碍至此全部扫除,再也没有一支军队能和秦军一战。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重要转折,也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
4.巨鹿之战
战争时间:公元前公元前207年。
战争对手:章邯,王离vs项羽。
指挥官:秦军40万、楚军约5万。
战争结果:歼灭秦军20万,迫降20万。
地点:在河北省平乡县。
巨鹿之战是以楚军为首的各诸侯义军与秦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战役。最终义军以少胜多大败秦军,秦朝主力尽失。巨鹿之战,基本上摧毁了秦军的主力,经此一战,秦朝已名存实亡。项羽在此战中破釜沉舟,确立了他在各路义军中领导地位。在项羽北上救赵、俘虏王离、迫降章邯的?
同时,刘邦游而不击,趁秦军主力被牵制在河北,乘虚自率一军向西进发,首先进入了关中抢占地盘,并且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于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八月突破武关,十月进入咸阳,秦王子婴出降,秦朝灭亡。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大起义走向最后胜利的关键性一战,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为彻底埋葬秦王朝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5.垓下之战
时间:公元前202年10月。
指挥官:刘邦,韩信vs项羽。
参战方兵力:汉军25-30万、楚军约10万。
结果:斩首楚军八万。
地点:安徽省灵璧县。
公元前203年(高祖四年)八月,与汉军对陟于广武的楚军粮尽。而刘邦也没能调来韩信、彭越等人的军队,无法对楚军进行最后的合围。于是双方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鸿沟和议”,以战国时魏国所修建的运河:鸿沟为界,划分天下。九月,西楚霸王项羽率十万楚军绕南路、向固陵方向的迂回线路向楚地撤军。刘邦也欲西返。但是,正当 刘邦打算率军西返之时,张良、陈平却建议撕毁鸿沟和议,趁楚军疲师东返之机自其背后发动偷袭。张、陈二人认为:“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建议“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
于是,刘邦采纳张良的意见,将陈以东直到大海的大片领土封给齐王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封给彭越。就这样,刘邦以加封土地为报酬,终于搬动了韩、彭二人,使他们尽数挥军南下,同时命令 刘贾率军联合英布自淮地北上,五路大军共同发动对项羽的最后合围。垓下之战随之开始。因汉军背信弃义,在两军约定后撤期间,发起战略追击,积极调集援兵,多路围攻,大打心理战,以绝对优势兵力全歼楚军。虞姬在四面楚歌中自刎,霸王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在乌江自杀。楚军的战败,也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延绵时间最长的封建王朝,奠定了汉王朝400余年的基业。
6.漠北之战
时间:公元前119年春。
指挥官:汉军(卫青、霍去病)vs匈奴军(伊稚斜单于)。
参战方兵力:汉军骑兵13万,步兵10余万。匈奴军骑兵12万
结果:歼灭匈奴主力9万余人,汉军损失了3万人。
地点:漠北蒙古。
漠北之战于汉武帝元狩四年(在公元前119年)发生,是汉军在距离中原最远的战场进行的一次规模最大最艰巨的战役,战略目的是捣巢合围单于(chányú,匈奴族首领的称呼)。漠南、河西之战后匈奴单于率部远徙漠北,企图诱汉军越过大漠,以逸待劳,击灭汉军。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汉武帝遣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5万骑兵及数万步兵分两路深入漠北,力求彻底歼灭匈奴主力,并组织步兵数十万、马数万匹以保障作战。 当卫青、霍去病挥十余万大军,并分两路,在强大的后勤补给支撑之下,穿越了人迹罕至的荒漠地区,奇迹般地千里奔袭匈奴腹地,用匈奴人最擅长的招法置对手于死地,并以果敢的执行力速战速决。西汉与匈奴的漠北战役,是汉武帝向匈奴战略进攻的顶点.也是匈奴伊稚斜单于与西汉毕其功于一役的战略大决战。
7.昆阳之战
时间:公元23年。
指挥官:王邑、王莽VS刘秀(绿林军)。
参战兵力:新军43万vs绿林军1.7万。
伤亡情况:王莽军全军覆没。
地点:河南省叶县。
昆阳之战发生于更始元年(23年),刘秀指挥的绿林军与王莽政权的一场战役。公元23年(新莽地皇四年,刘玄更始元年)五月,王邑、王寻统帅的大军奉命向昆阳前进,两三天即有十余万军队到达昆阳。
城内汉军军民并肩战斗,一次一次地打退新莽军队的强攻,占绝对优势的新莽也无可奈何,昆阳城仍屹立不动。公元23年五月底,宛城在绿林军(汉军)的长期围困下,内无粮草,外无援军,守将岑彭终于被迫投降。消息传到昆阳城内,守军立刻士气高涨,更加坚决守城,并随时准备出城歼敌。新军得此消息,个个心情沮丧,士气低落。六月初一,李轶、刘秀所率之定陵、郾城等地的汉军到达昆阳地区。刘秀为鼓舞大家的斗志,自率步骑兵一千多人为前锋,又精选了三千人的敢死队出击,赢得了胜利。昆阳大捷使身为偏将军的刘秀一战而天下闻名。不久后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新朝灭亡。同时,绿林军内部将领之间的矛盾激化。刘玄在农民将领李轶等人的支持下,将对自己威胁最大的刘縯及其部将刘稷处死。刘秀表面无所举动,暗中却窥测时机,积蓄力量,为日后缔造东汉王朝开辟道路。昆阳之战是绿林起义军推翻王莽政权的一次战略性决战,也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一个典型战例。
8.官渡之战
时间:199年6月—公元200年10月。
指挥官:曹操vs袁绍。
参战兵力:曹军2万vs袁军11万。
伤亡情况:袁军约十万,曹军约八千。
地点:河南省中牟。
官渡之战(199年-200年)是曹操军与袁绍军在官渡展开的战略决战,以曹操获胜告终。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当时的割据势力主要有:河北的袁绍、河内的张杨、兖豫的曹操、徐州的吕布、扬州的袁术、江东的孙策、荆州的刘表、幽州的公孙瓒、南阳的张绣等。形成群雄并起的局面,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壮大起来。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袁绍举兵南下的消息传到许都,曹操部将多认为袁军强大不可敌。但曹操却根据他对袁绍的了解,认为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兵多而指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于是决定以所能集中的数万兵力抗击袁绍的进攻。十二月,当曹操正部署对袁绍作战时,刘备起兵反曹,占领下邳,屯据沛县(今江苏沛县)。刘备军增至数万人,并与袁绍联系,打算合力攻曹。曹操为保持许昌与青、兖二州的联系,避免两面作战,于次年二月亲自率精兵东击刘备,迅速占领沛县,转而进攻下邳,迫降关羽。刘备全军溃败,只身逃往河北投奔袁绍。当曹、刘作战正酣之时,袁绍谋士田丰建议袁绍“举军而袭其后”,但袁绍以幼子有病为辞拒绝采纳,致使曹操从容击败刘备回军官渡。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袁绍派陈琳书写檄文并发布,檄文中把曹操骂得无法忍受。二月进军黎阳,企图渡河寻求与曹军主力决战。他首先派颜良进攻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企图夺取黄河南岸要点,以保障主力渡河。四月,曹操为争取主动,求得初战的胜利,亲自率兵北上解救白马之围。此时谋士荀攸认为袁绍兵多,建议声东击西,分散其兵力,先引兵至延津,伪装渡河攻袁绍的后方,使袁绍分兵向西,然后遣轻骑迅速袭击进攻白马的袁军,攻其不备,定可击败颜良。曹操采纳了这一建议,袁绍果然分兵延津。曹操乃乘机率轻骑,派张辽、关羽为前锋,急趋白马。关羽迅速迫近颜良军,冲进万军之中杀死颜良并斩首而还,袁军溃败。曹操解了白马之围后,迁徙白马的百姓沿黄河向西撤退。袁绍率军渡河追击,军至延津南,派大将文丑与刘备继续率兵追击曹军,曹操当时只有骑兵六百,驻于南阪(在白马南)下,而袁军达五六千骑,尚有步兵在后跟进。曹操令士卒解鞍放马,并故意将辎重丢弃道旁。袁军一见果然中计,纷纷争抢财物。曹操突然发起攻击,终于击败袁军,杀了文丑(文丑为乱军所杀,并不是关羽斩杀),顺利退回官渡。颜良、文丑都是河北名将,却被一战而斩,袁绍军队的锐气被挫伤。袁军初战失利,但兵力仍占优势。七月,进军阳武(今河南中牟北),准备南下进攻许昌。八月,袁军主力接近官渡,依沙堆立营,东西宽约数十里,曹操也立营与袁军对峙。九月,曹军一度出击,与袁军交战不利,退回营垒坚守。期间,汝南郡黄巾军刘辟叛变,袁绍使刘备前往相助,又派韩荀钞断曹军西道,皆被曹仁击破。江东孙策意欲偷袭许都,却被刺客暗杀。十月,袁绍又派车运粮,并令淳于琼率兵万人护送,屯积在袁军大营以北约20公里的故市(河南延津县内)、乌巢(今河南延津东南)。恰在这时,袁绍谋士许攸投奔曹操,建议曹操轻兵奇袭乌巢,烧其辎重。曹操立即付诸实行,留曹洪、荀攸守营垒,亲自率领步骑五千,冒用袁军旗号,人衔枚马缚口,各带柴草一束,利用夜暗走小路偷袭乌巢。到达后立即围攻放火。袁绍获知曹操袭击乌巢後,一方面派轻骑救援,另一方面命令张郃、高览率重兵猛攻曹军大营。可曹营坚固,攻打不下。当曹军急攻乌巢淳于琼营时,袁绍增援的部队已经迫近。曹操励士死战,大破袁军,杀淳于琼等,并将其粮草全数烧毁。张郃、高览闻得乌巢被破,于是投降曹操,导致了军心动摇,内部分裂,大军崩溃。袁绍仓惶带八百骑兵退回河北,曹军先后歼灭和坑杀袁军七万余人(也有说是八万人) 官渡之战增强了曹操的实力,为曹操击溃袁绍,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北方仅有曹操和袁绍势力较大,此战击溃了袁绍,北方就无人能和曹操抗衡。
9.赤壁之战
时间:公元208年。
指挥官:孙刘联军(周瑜,诸葛亮)vs曹军(曹操)。
地点:湖北赤壁。
参战方兵力:联军5万vs曹军20余万(称有80万)。
结果:曹军“伤亡过半”,多为荆州降兵,孙刘获胜。
赤壁之战是东汉建安十三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对抗曹操大军的战役,最终孙刘联军以火攻大破曹军,取得胜利。此次战役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作为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同时该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此战之后中国除在西晋经历短暂的统一,一直处于长达几百年的分裂动荡之中,由于缺少强大的中央,北方游牧内迁,五胡十六国,给华夏带来巨大的动荡。此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发展。少民的内迁,也为华夏族注入新鲜的血液,促进了大融合。
10.淝水之战
时 间 :公元383年11月。
参战方 东晋谢玄vs前秦 苻坚。
参战方兵力 :东晋北府兵8万vs苻坚嫡系30万,其他兵力50万。
伤亡:东晋五千人,苻坚嫡系部队全灭,其他兵力叛亡。
地点:安徽瓦埠湖。
淝水之战又称肥水之战,发生于公元的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八万将士击溃八十余万敌军,淝水之战也因而闻名于世。它的著名,并不仅仅体现在东晋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上,更重要的是对当时的政治格局产生了很大影响,将中国南北朝对峙的局面推迟了半个多世纪。在公元383年,东晋军八万对阵前秦军八十万,由于前秦内部矛盾重重,民族成分复杂,且统一北方未久,统治基础不牢固,人心未附,军心不定,苻坚丞相王猛又死缺少主心骨。苻坚作战时又任用非人,使其虽在人数上拥有绝对优势,但在实际战斗中不堪一击。最高统帅苻坚色厉内荏,号称投鞭断流,但临阵时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淝水之战,前秦军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唯有鲜卑慕容垂部的3万人马尚完整无损。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不仅如此,北方暂时统一的局面也随之解体,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权, 鲜卑族的 慕容垂和羌族的 姚苌等其他贵族重新崛起,各自建立了新的国家,苻坚本人也在两年后被姚苌俘杀,前秦随之灭亡。中国南北分立的局面继续维持。东晋乘胜北伐,收回了黄河以南故土,但不久,因丞相 谢安去世和前线主帅 谢玄退隐而转为守势。此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淝水之战也成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载入军事史,对后世兵家的战争观念和决战思想产生着久远影响。
南通到徐州多少公里
问题一:南通到徐州多少公里?自己开车多长时间? 驾车路线:全程约484.7公里
起点:南通市
1.南通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行驶190米,左转
2) 行驶360米,右转进入世纪大道
3) 沿世纪大道行驶120米,稍向右转进入工农南路
4) 沿工农南路行驶4.8公里,直行进入工农北路
5) 沿工农北路行驶2.5公里,右转进入外环北路
6) 沿外环北路行驶2.4公里,左转进入通京大道
7) 沿通京大道行驶4.7公里,直行进入沿海高速公路
8) 沿沿海高速公路行驶1.0公里,过南通北枢纽,朝连云港/G15方向,稍向左转进入南通北枢纽
2.沿南通北枢纽行驶980米,在入口,进入G15
3.沿G15行驶147.5公里,朝建湖/淮安/S18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步凤枢纽
4.沿步凤枢纽行驶1.2公里,过步凤枢纽,在入口,进入盐淮高速公路
5.沿盐淮高速公路行驶103.9公里,朝淮安/徐州/G2513方向,稍向右转进入G2513
6.沿G2513行驶26.6公里,直行进入G25
7.沿G25行驶12.1公里,朝宿迁/徐州/淮安(西)/G2513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淮安西枢纽
8.沿淮安西枢纽行驶380米,朝徐州/宿迁方向,稍向左转进入淮安西枢纽
9.沿淮安西枢纽行驶460米,过淮安西枢纽,在入口,进入G2513
10.沿G2513行驶69.9公里,朝徐州/南京方向,稍向右转进入G2513
11.沿G2513行驶94.6公里,朝徐州/郑州/连云港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林东枢纽
12.沿林东枢纽行驶250米,朝郑州/徐州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林东枢纽
13.徐州市内驾车方案
1) 沿林东枢纽行驶1.3公里,在入口,进入G30
2) 沿G30行驶3.8公里,在徐州/潘塘/G104出口,进入柳集立交桥
3) 沿柳集立交桥行驶880米,朝徐州市区方向,稍向左转进入柳集立交桥
4) 沿柳集立交桥行驶380米,直行进入G104
5) 沿G104行驶3.9公里,右转
6) 行驶490米,右转
7) 行驶3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
终点:徐州市惧害板
问题二:南通市到徐州市多少公里 驾车路线:全程约477.4公里
起点:南通市
1.南通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北方向出发,沿世纪大道行驶830米,右转进入工农南路
2) 沿工农南路行驶1.0公里,进入洪江路
3) 沿洪江路行驶2.3公里,朝姚港路/虹桥路方向,右转
4) 行驶420米,稍向左转上匝道
5) 沿匝道行驶20米,直行进入长江中路
6) 沿长江中路行驶10.2公里,过芦泾港河桥,稍向左转进入长江北路高架
7) 沿长江北路高架行驶3.1公里,稍向右转上匝道
8) 沿匝道行驶400米,右后方转弯进入沿江公路
9) 沿沿江公路行驶520米,朝南京方向,左后方转弯进入烟沪线
10) 沿烟沪线行驶60米,直行进入烟沪线
11) 沿烟沪线行驶30米,直行进入南通支线
2.沿南通支线行驶9.2公里,直行进入沪陕高速
3.沿沪陕高速行驶44.3公里,朝南京/北京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广陵枢纽
4.沿广陵枢纽行驶1.5公里,直行进入京沪高速
5.沿京沪高速行驶64.0公里,朝江都/淮安/北京/扬州(东)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正谊枢纽立交桥
6.沿正谊枢纽立交桥行驶1.1公里,朝扬州(北)/淮安/北京/G2方向,稍向右转进入京沪高速
7.沿京沪高速行驶122.5公里,朝宿迁/徐州/盐城/G2513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楚州枢纽
8.沿楚州枢纽行驶2.0公里,直行进入淮徐高速
9.沿淮徐高速行驶24.5公里,直行进入长深高速
10.沿长深高速行驶12.2公里,朝宿迁/徐州/淮安西/G2513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淮安西枢纽
11.沿淮安西枢纽行驶1.6公里,直行进入淮安西枢纽
12.沿淮安西枢纽行驶200米,直行进入淮徐高速
13.沿淮徐高速行驶163.9公里,朝徐州/郑州/连云港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林东枢纽
14.沿林东枢纽行驶1.6公里,直行进入连霍高速
15.徐州市内驾车方案
1) 沿连霍高速行驶3.8公里,在徐州/潘塘/G104出口,稍向右转进入柳集立交桥
2) 沿柳集立交桥行驶370米,过柳集立交桥约890米后,直行进入京福线
3) 沿京福线行驶420米,朝徐州新城区/济南方向,右转进入汉源大道
4) 沿汉源大道行驶2.7公里,左转进入富春路
5) 沿富春路行驶300米,右转进入元和路
6) 沿元和路行驶790米,左转
7) 行驶30米,左前方转弯
8) 行驶180米,左转
9) 行驶60米,到达终点
终点:徐州市
问题三:从南通到徐州的距离 坐长途汽车比较快户现在大概就6个小时,坐火车的话K564/K565最快,也差不多6个小时,价钱方面汽车150多元,火车70多元.
问题四:南通离徐州有多远怎样坐车 南通东站有直接去徐州车早上6:50分票价160元,南通汽车站有五班去徐州的车,时间分别是8点、10点、10:45、15.15分、17.15分票价165元
问题五:徐州开车到南通要多少公里,时间,过路费,油钱 驾车路线:全程约482.7公里
起点:徐州市
1.徐州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南方向出发,行驶70米,左转进入镜泊东路
2) 沿镜泊东路行驶50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汉源大道
3) 沿汉源大道行驶3.4公里,左转进入京福线
4) 沿京福线行驶180米,朝南京/济南/郑州/合肥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柳集立交桥
5) 沿柳集立交桥行驶2.0公里,直行进入连霍高速
6) 沿连霍高速行驶3.6公里,朝徐州(东)/观音机场/济南/宿迁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林东枢纽
2.沿林东枢纽行驶1.0公里,直行进入淮徐高速
3.沿淮徐高速行驶163.9公里,朝淮安(南)/南京/盐城/G25方向,稍向左转进入淮安西枢纽
4.沿淮安西枢纽行驶1.3公里,直行进入长深高速
5.沿长深高速行驶12.2公里,朝盐城/G2513/G2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淮徐高速
6.沿淮徐高速行驶24.8公里,直行进入盐淮高速
7.沿盐淮高速行驶105.5公里,稍向右转进入步凤枢纽
8.沿步凤枢纽行驶1.3公里,直行进入沈海高速
9.沿沈海高速行驶147.5公里,朝南通(北)/南京/G40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南通北枢纽立交桥
10.沿南通北枢纽立交桥行驶390米,朝南通北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南通北枢纽立交桥
11.南通市内驾车方案
1) 沿南通北枢纽立交桥行驶800米,直行
2) 行驶600米,稍向右转进入通京大道
3) 沿通京大道行驶3.4公里,朝通京大道高架/人民东路/通启路高架方向,稍向右转进入通京大道高架
4) 沿通京大道高架行驶1.5公里,直行进入通京大道高架
5) 沿通京大道高架行驶110米,直行进入通京大道高架
6) 沿通京大道高架行驶310米,直行进入通京大道
7) 沿通京大道行驶4.5公里,稍向右转上匝道
8) 沿匝道行驶100米,直行进入通京大道
9) 沿通京大道行驶480米,直行进入洪江路
10) 沿洪江路行驶980米,左转进入工农南路
11) 沿工农南路行驶1.1公里,左转进入世纪大道
12) 沿世纪大道行驶360米,调头进入世纪大道
13) 沿世纪大道行驶150米,右转
14) 行驶360米,右转
15) 行驶190米,到达终点
终点:南通市
问题六:自己开车从南通到徐州最近的路怎么走?单程过路费,油钱大概多少? 走宁通高速。一直开可以开到连徐高速的。全程高速600多公里吧。油费你自己算好了。你的车百公里多少油。单程的过路费300块
麻烦采纳,谢谢!
问题七:徐州到南通多少公里? 驾车前往 江苏省南通市 的路线
494 公里 C 大约 4 小时 55 分钟
建议路线
盐徐高速
494 公里 4 小时 55 分钟
问题八:从南通自驾车到徐州大概需要多少费用(油费,过路费) 驾车前往 江苏省徐州市 的路线
490 公里 C 大约 4 小时 54 分钟
建议路线
京沪高速
490 公里 4 小时 54 分钟
宁通高速
552 公里 6 小时 13 分钟
江苏省南通市
1. 向南方向,前往世纪大道 50 米
2. 在世纪大道向右转 453 米
3. 上匝道走工农南路/工农路
继续沿工农路前行 7.3 公里
4. 在外环北路向左转 2.4 公里
5. 在通宁大道向右转 6.6 公里
6. 上匝道,前往宁启高速
收费路段 193 米
7. 在交岔路口继续沿指向宁启高速的方向向左,走宁启高速
收费路段 12.6 公里
8. 下出口后走宁通公路
收费路段 43.9 公里
9. 沿宁通高速继续前行
收费路段 67.6 公里
10. 沿京沪高速继续前行
收费路段 123 公里
11. 下 盐徐高速/宿迁/盐城/泗阳/泗洪 出口,前往盐徐高速
收费路段 313 米
12. 在交岔路口继续沿指向盐徐高速的方向向左,走盐徐高速
收费路段 119 公里
13. 沿宁宿徐高速继续前行
收费路段 27.9 公里
14. 沿宁徐高速继续前行
收费路段 56.9 公里
15. 沿京福高速继续前行
收费路段 9.7 公里
16. 下 徐州/邳州 出口,前往城东大道
部分收费路段 1.0 公里
17. 在交岔路口继续沿指向城东大道的方向向左,走城东大道 8.0 公里
18. 在环形交叉口,下第 2 个出口上铜山路 2.0 公里
19. 沿建国东路继续前行 1.1 公里
20. 向右转进入解放路 137 米
21. 在解放路向右转 150 米
江苏省徐州市
问题九:徐州到南通有多远 驾车前往 江苏省南通市 的路线 494 公里 C 大约 4 小时 55 分钟 建议路线 盐徐高速 494 公里 4 小时 55 分钟 宁通高速 547 公里 5 小时 44 分钟 江苏省徐州市 1. 从解放路向北方向,前往青年路 431 米 2. 在淮海东路向右转 1.2 公里 3. 在复兴北路向右转 1 米 4. 从复兴北路稍向右转,进入 复兴南路 0.5 公里 5. 在铜山路向左转 1.9 公里 6. 在环形交叉口,下第 2 个出口上城东大道 7.4 公里 7. 上匝道,前往京福高速 部分收费路段 0.6 公里 8. 在交岔路口继续沿指向京福高速的方向向右,走京福高速 收费路段 10.1 公里 9. 沿宁徐高速继续前行 收费路段 57.2 公里 10. 沿宁宿徐高速继续前行 收费路段 27.4 公里 11. 沿盐徐高速继续前行 收费路段 223 公里 12. 下 沿海高速/南通 出口走沿海高速 收费路段 149 公里 13. 下 南京/南通 出口 收费路段 415 米 14. 在交岔路口继续向左 收费路段 1.0 公里 15. 继续直行穿过南通北收费站 5.1 公里 16. 继续直行进入外环东路 5.8 公里 17. 在通启公路向左转 1.3 公里 18. 在星明路向右转 318 米 19. 在世纪大道向右转 1.0 公里 20. 向右转 50 米 江苏省南通市 驾车前往 江苏省南通市 的路线 494 公里 C 大约 4 小时 55 分钟 建议路线 盐徐高速 494 公里 4 小时 55 分钟 宁通高速 547 公里 5 小时 44 分钟 江苏省徐州市 1. 从解放路向北方向,前往青年路 431 米 2. 在淮海东路向右转 1.2 公里 3. 在复兴北路向右转 1 米 4. 从复兴北路稍向右转,进入 复兴南路 0.5 公里 5. 在铜山路向左转 1.9 公里 6. 在环形交叉口,下第 2 个出口上城东大道 7.4 公里 7. 上匝道,前往京福高速 部分收费路段 0.6 公里 8. 在交岔路口继续沿指向京福高速的方向向右,走京福高速 收费路段 10.1 公里 9. 沿宁徐高速继续前行 收费路段 57.2 公里 10. 沿宁宿徐高速继续前行 收费路段 27.4 公里 11. 沿盐徐高速继续前行 收费路段 223 公里 12. 下 沿海高速/南通 出口走沿海高速 收费路段 149 公里 13. 下 南京/南通 出口 收费路段 415 米 14. 在交岔路口继续向左 收费路段 1.0 公里 15. 继续直行穿过南通北收费站 5.1 公里 16. 继续直行进入外环东路 5.8 公里 17. 在通启公路向左转 1.3 公里 18. 在星明路向右转 318 米 19. 在世纪大道向右转 1.0 公里 20. 向右转 50 米 江苏省南通市 赞助商链接 这些路线仅用于计划目的。 您可能会发现实际情况会因道路施工、交通、天气或其他事件,而与地图结果不同,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相应调整计划路线。 您必须遵守关于您的路线的所有标记或通知。
问题十:南通到徐州沛县多少公里 驾车路线:全程约558.8公里
起点:南通市
1.南通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行驶50米,左转
2) 行驶130米,右转进入世纪大道
3) 沿世纪大道行驶550米,右转进入工农南路
4) 沿工农南路行驶1.0公里,进入洪江路
5) 沿洪江路行驶2.3公里,朝姚港路/虹桥路方向,右转
6) 行驶420米,稍向左转上匝道
7) 沿匝道行驶20米,直行进入长江中路
8) 沿长江中路行驶10.2公里,稍向左转进入长江北路高架
9) 沿长江北路高架行驶3.1公里,稍向右转上匝道
10) 沿匝道行驶400米,右后方转弯进入沿江公路
11) 沿沿江公路行驶520米,朝南京方向,左后方转弯进入烟沪线
12) 沿烟沪线行驶50米,直行进入烟沪线
13) 沿烟沪线行驶30米,直行进入南通支线
2.沿南通支线行驶9.2公里,直行进入沪陕高速
3.沿沪陕高速行驶44.3公里,朝南京/北京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广陵枢纽
4.沿广陵枢纽行驶1.5公里,直行进入京沪高速
5.沿京沪高速行驶64.0公里,朝江都/淮安/北京/扬州(东)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正谊枢纽立交桥
6.沿正谊枢纽立交桥行驶1.1公里,朝扬州(北)/淮安/北京/G2方向,稍向右转进入京沪高速
7.沿京沪高速行驶122.6公里,朝宿迁/徐州/盐城/G2513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楚州枢纽
8.沿楚州枢纽行驶2.0公里,直行进入淮徐高速
9.沿淮徐高速行驶24.5公里,直行进入长深高速
10.沿长深高速行驶12.2公里,朝宿迁/徐州/淮安西/G2513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淮安西枢纽
11.沿淮安西枢纽行驶1.6公里,直行进入淮安西枢纽
12.沿淮安西枢纽行驶200米,直行进入淮徐高速
13.沿淮徐高速行驶181.9公里,朝丰县/沛县/徐州(北)/G3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大黄山枢纽
14.沿大黄山枢纽行驶1.5公里,直行进入京台高速
15.沿京台高速行驶20.4公里,朝丰县/沛县/S69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刘集枢纽
16.沿刘集枢纽行驶640米,直行进入济徐高速
17.沿济徐高速行驶34.3公里,在沛县/敬安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18.沿匝道行驶750米,左转进入沛敬线
19.沛县内驾车方案
1) 沿沛敬线行驶7.8公里,直行进入S321
2) 沿S321行驶4.3公里,右转进入沛公路
3) 沿沛公路行驶4.6公里,调头进入沛公路
4) 沿沛公路行驶200米,到达终点
终点:沛县
办一份黄河手抄报,急需资料
基本信息长度 5464 千米,源头海拔 4800 米,平均流量 1774.5 立方米/秒,流域面积 752443 平方公里,源头在青海省, 注入渤海,中下游分界点:河口,旧孟津别称。发源地: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北麓。
自然特征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全长5464公里, 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9米。但水量不及珠江大,沿途汇集有35条主要支流,较大的支流在上游,有湟水、洮河,在中游有清水河、汾河、渭河、沁河,下游有伊河、洛河。两岸缺乏湖泊,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很小,流入黄河的河流很少。黄河的入海口河宽1500米,一般为500米,较窄处只有300米,水深一般为2.5米,有的地方深度只有1.2~1.3米。
环境保护
黄河流域在公元前3000~2000年间(黄河流域仰韶文化时期至安阳殷墟)的地理环境适宜于植被的生长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开展,高出约2℃的气候环境为农作物和植被的发展创造了优良的条件。在这一时期,黄河中下游流域有雷夏泽、大野泽等大量的湖泊存在。《孟子·滕文公上》曾记载黄河流域“草木畅茂,禽兽繁殖”,关中平原直到中国战国时期依然有着“山林川谷美,天才之力多”(《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的森林》,史念海,1981年)。
战国以后随着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秦国经济中心向关中迁移,黄河流域与黄土高原的植被开始遭到破坏。由于黄河流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中国文明的中心之地(《中国历史地理学》,蓝勇,2002 年),加之以古代中国重农轻牧的现象,黄河流域植被破坏成为长期、大量的现象。随着公元11世纪气候转冷的开始,伴随着中国经济中心的南迁,黄河流域的生态破坏开始减少,然而森林覆盖已经难以恢复到公元前3世纪的状况。并随着植被的破坏,黄土高原开始受到黄河的侵蚀而被卷走大量的土壤,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据科学家研究,黄河发生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四千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五百五十万亩!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著下降,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更严重。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更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入黄河。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已经为治理黄河设计了方案。他们认为黄土高原地区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要使人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
断流
从1972年起黄河经常出现断流的情况。断流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全球变暖——随着近年来全球变暖情况的加剧,一方面使得河道的蒸发量大增,另一方面春夏季上游冰川的溶化大量吸收热量,造成内陆局部气温低于往常,这就减小了内陆和海洋之间的温差,进而造成季风减弱,缺少了季风从海面带进内陆的水汽。虽然全球变暖使得冰川融化加大了上游水源的流量,但却抵消不了蒸发量的提高和季风减弱的影响效应。最终造成中下游的水量逐年减少。
2. 植被破坏——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破坏严重,缺少了植被涵养的土地逐步沙漠化,蒸发量变得更高,土地干燥地下水需要不停的吸收流经河道才能得以补充。
3. 灌溉方式落后——黄河中上游流经的多为经济较不发达的老少边穷地区,缺少节水灌溉的技术和资金,多为大水漫灌,黄河水浪费严重。
河道变迁
据历史记载,在1946年前的三至四千年间,黄河受到近1593次泛滥威胁,而因泛滥令河道大改道共26次,决口一千多次。
最近的一次黄河大改道是在1855年(清咸丰帝5年)。在那次黄河大改道之前,黄河下游流经路线,按照现时中国行政区域划分,大体上经过河南的荥阳、郑州、原阳、延津、封丘、中牟、开封、兰考、濮阳,后经山东的曹县、单县,再经安徽的砀山、萧县、最后入江苏的丰县、沛县、徐州、邳县、睢宁、宿迁、泗阳、淮安、涟水、阜宁、滨海然后入黄海。但在改道后,于铜瓦厢缺口后,黄河冲破原有的河道,改东北走向,在山东境内借大清河入渤海。
最近因为风化问题越来越严重,现在专家说,如果人类再滥砍滥伐的话,黄河的源头很可能会被淹没在风沙之中。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起源,但是这条被誉为母亲河的源头今天却被荒山大围斩,风沙处处。
专家指出,人类违反自然的生活方式滥砍滥伐是破坏水源的主要原因,使这个具有数千年历史的生态系统面临崩溃,也很可能成为人类文明破坏下的另一个遗址。
悬河
由于泥沙淤积,全长5464公里的黄河的大部分河段里,河床都高于流域内的城市、农田 ,全靠大堤约束,否则就将给流域的当地人民带来灭顶之灾,它因而被称为“悬河”。那么黄河是从什么地方开始成为“悬河”的呢?
蒙古巴彦淖尔盟西南部的磴口县,在这里, 黄河河道比县城所在地平均高出4至6米。
黄河奔流在中条山与秦岭之间,东行经河南孟津。由这里距黄河30公里处,就是我国著名的都城洛阳。洛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从东周起,先后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炀帝)、唐(武则天)、后梁、后唐等朝代在此建都,被称为“九朝古都”。
灭殷以后,就把传国之宝九鼎迁到洛阳,有定都洛阳之意。武王死后,当时辅助成王的周、召二公,大规模地营造洛邑,分别建立王城和成周城两座。在涧水东、水西间的为王城,即今河南洛阳王城公园一带;在水东,即今白马寺附近的为成周城。周平王迁都住在王城,周敬王又迁都成周城。东汉刘秀称帝后,建都洛阳。
汉魏时的洛阳城是在成周城遗址的基础上加以扩展的。史载洛阳城“南北九里七十步,东西六里十步”,因此,也被称为“九六城”。
早在五六千年前,洛阳西50里处就有“仰韶文化”,可见当时的母系氏族公社制相当发达。由此为发端,愈发辉煌。
李白诗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经青藏高原的青海、四川、甘肃,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的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华北平原的河南、山东,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黄河因其流经黄土高原,
旅游资源
充满活力的上游河段--这一河段号称黄河水力资源的“富矿区”。其中从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川峡相间,河床比降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规划利用落差超过1200米,装机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占全河的近50%。平均年发电量近600亿千瓦时。
温柔缠绵的宁蒙河段--黄河在这里平静地流淌,灌溉着两岸的农田,造福当地的人民。因而有“天下黄河富宁夏”,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说法。宁夏银川附近的土地平坦,面积广阔,利用黄河水进行自流引灌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里物产丰富,名贵中药枸杞和银川大米品质优良,有“塞北江南”之美称。(枸杞照片)内蒙古河套平原十分干旱,在其西部,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这里“无水是荒漠,有水成绿洲”。黄河水给这里的工农业生产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勇往直前的中游河段--陕晋峡谷,黄河在这里劈开万仞山,势如破竹,形成了黄河上最长的一段连续峡谷河段。在这一河段有以下两个著名的地方:
壶口瀑布--黄河在这里以雷霆万钧之势,奔腾过来,咆哮而去,壶口瀑布既是黄河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精神的象征。“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这雄壮的歌声唱出了黄河的风采,更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战无不胜,奋发图强的英雄气概。
龙门--流传“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就源于此。这里水流湍急,相传鲤鱼如果能跳过龙门就可成龙。这个传说表达了人们对付出艰苦努力后到达理想境界的美好愿望,也激励着中华儿女顽强拼搏,奋斗不息。这里相传是大禹治水所凿开的一条峡口,因而又称禹门口。
相关文化
150万年前西候度猿人在现今山西省黄河边的芮城县境内出现,其后,100万年前的兰田猿人和30万年前的大荔猿人在黄河岸边取鱼狩猎,生活繁衍,继续为黄河文明的诞生默默耕耘。
7万年前山西襄汾丁村早期智人,3万年前内蒙古乌审旗大沟湾晚期智人,奏响了古老黄河文明的序曲。
距今10000~7000年的细石器文化遗址、7000~3700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3700~2700年的青铜器文化遗址和出现于公元前770年的铁器文化遗址等几乎遍布黄河流域。从中石器时代起,黄河流域就成了我国远古文化的发展中心。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创造发明了人工取火技术、原始畜牧业和原始农业,他们拉开了黄河文明发展的序幕。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这些帝王统领着中华民族把古代黄河文明推向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顶峰。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唐诗、宋词、元曲是黄河文明中闪闪发光的瑰宝,发明创造和科学成就不仅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而且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全人类的进步。
一、我国第二长河
黄河,我国第二长河,一条5464公里长的大河,在中国北方蜿蜒流动。从高空俯瞰,它恰似一个巨大的“几”字,又隐隐就是我们民族那独一无二的图腾。
二、黄河的表征
它不仅仅是一条大河。黄河,黄土地,皇帝,黄皮肤以及传说中的中国龙,这一切**表征,把这条流经中华心脏地区的浊流升华为圣河。《汉书·沟洫志》就把黄河尊为百川之首:“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河 为宗。”
三、黄土风成说
在久远的地质年代,在亚洲内陆的沙漠戈壁,遍地砂石在骤冷骤 热的严酷环境中被支解粉碎,直至形成粉末。内陆盛行的西北气流, 经年累月地把它们吹向东方,粗砂落于蒙古高原,最细腻的粉末随风飘落到今天甘肃、陕西、山西、青海、宁夏、河南6省。千百万年的搬运堆积,终于形成了一个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日月山,东达 太行山的黄土高原。
四、深厚广阔的黄土层
这是一片无与伦比的黄土,它的面积广达41万平方公里,黄土覆盖厚度一般在100米以上。而陇东、陕西、晋西等地,黄土深达 100到200米,兰州地区更厚达300米以上。
五、六千年前的伊甸园
植物学家们研究发现,虽然黄土高原的降水不如南方丰沛,但养分的淋溶损失也较少,非常适合杨树、桦树、栎树、油松、云杉和酸 枣、黄荆条等生长。那时繁茂的植被,涵养着一个温暖多雨的伊甸园。 今天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份,分布着大片原始森林。地处中 原的河南省简称为"豫",显示在仓颉造字的时代,它仍是大象出没 之地。
七、远古时代文明的启蒙
在160多万年前的山西芮城西候度人类活动遗址中,人们找到了被火烧过的动物化石和鹿角化石,在100万年前的山西蓝田人类遗址中,人们找到了多处碳末堆积。
从那以后,蓝田人、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都在黄河的臂湾里繁衍生息。直到6000年前,黄土地上出现了以半坡文明为代表的母系氏族文化。
我们的祖先,就在这样一片绿野间狩猎采集,度过了华夏文明 的金色童年。
八、历史记述改造自然的功绩
这里确实最早沐浴了文明之光,这里也难免最早被受了文明之火。 上古传说,神农氏曾教民稼穑。耐人寻味的是,神农就是炎帝,也就 是火神,他所传授的实际上是焚林垦殖。 孟子》中记载了三皇五帝烧山林的“功绩”:“当尧之时...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
在《诗经》中,我们听到了先民们砍伐时的吟唱: “侃侃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伐木叮叮, 鸟鸣嘤嘤。”九、黄土高原植被第一次受大损 始皇帝统一六国,大量人口随之进入关中,垦殖面积大增。与此同时,他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寝,大肆砍伐关中山地森林,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蒙恬击溃匈奴,取得河套地区大片土地,随后 实行屯垦戍边,多次向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移民,每次人数多达数十万, 原本一望无际的草原变成了农耕区。
十一、揭河底
日前,黄河小北干流(山西和陕西河段)山西河津段大、小石嘴区间出现了百年奇观“揭河底”,河底的淤积物如同地毯一样被水流卷起。
“揭河底”现象是黄河上独有的一种泥沙运动规律,主要发生在黄河小北干流的龙门及支流渭河河段,其表现是当高含沙的洪峰通过时,短期内河床遭受剧烈的冲刷,将河底的成块、成片的淤积物像地毯一样卷起,然后被水流冲散带走。这样强烈的冲刷,在几小时至几十小时内能将该段河床冲深几米至十几米。因为“揭河底”现象形成条件比较特殊,“揭河底”被称为黄河百年奇观。
据获悉,黄河上一次出现“揭河底”还是在1977年7月6日。此次“揭河底”自7月5日8时10分开始,一直持续到8时40分,其间,在河津河段小石嘴改建工程1号丁坝段,伴随着汹涌的水声,先后掀起高约1米、长约7-9米左右的两块大的掀起物,1号至5号丁坝间还有一些小的掀起物。
7月初,黄河中游吴堡-龙门区间支流普降暴雨,洪水挟带大量泥沙汹涌而下。7月4日晚,位于河津上首的龙门水文站洪峰流量达4600立方米每秒,最大含沙量每立方米700多公斤,从而具备了局部“揭河底”现象的形成条件。
关于黄河的传说
1-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黄河是一匹很难驯服的野马,它任意奔流,好像一个龇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着万顷良田。咬啮着千万重山,黄河两岸的回汉人民只能在山尖、沟底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那时候,宁夏不是一马平川的塞上平原,而是青山重叠,沟壑纵横,没有一块平坦坦的田地,也没有一块田能灌上黄河水。传说,牛首山上住着几户回回和汉人,他们人老几辈在山底挑水,在山头上种地。老老小小忙个不停,却吃不饱,穿不暧,天长日久,谁也受不了这种折磨。有一年,一个七十开外的老回回,名叫尔德,在山上开了一个瓜果园,种了些黄瓜。他每天起早贪黑,到黄河里去挑水浇黄瓜,肩膀压肿了,脚底起皮了,精心地务育着黄瓜,黄长得又嫩又甜。这一天尔德老汉累了,躺在菜园门上睡着了。他刚睡熟,就梦见天空飘来一朵白云,渐渐地,那白云变成了一个白胡子阿訇,抖动着银色的胡须,对尔德老说:“今天有两场大风,你要注意。中午是一场黄风,能把黄瓜吹蔫;后晌有一场黑风,能使黄瓜蒂落。不管有多大的风,你都不要把黄瓜摘下来。尔德老汉惊醒一看,不见了白胡子阿訇,却见北面黄风弥天盖地,霎时刮到牛首山来了。尔德老汉细细瞅着黄瓜,果然一个个蔫了,他心里非常难过,一年的血汗白费了,可一想起白胡子阿訇的话,就没有动。到了后晌,一股黑风过,吹得山摇地动,树叶落下一层又一层。尔德老汉一看,黄瓜快要落地,他气得摘掉了一个又蔫又小的黄瓜使劲扔进了黄河。黄河马上断了一条线。像神仙用刀切过一样,清清楚楚地看见了河底,尔德老汉往下猛扑时,河水“哗”地一下又并拢了。老汉又累又饿,坐在河岸上,眨眨眼睛,金花乱舞,晕晕昏昏啥也不知道了。这时,尔德老汉又听见那位白胡子阿訇说“这黄瓜就是征服黄河的钥匙,它可以叫黄河断流,也可叫黄河听人的话。可现在黄河叫黄风和黑风这两个伊比利斯折腾苦了。你不能心急,要耐心,要下更大的工夫。明年,你再种一园子黄瓜,黄瓜熟了的时候,你拣最大的一个扔进黄河里。那时,你走进河底洞里,珠宝由你挑,粮种由你拿,还有一把宝剑可以斩龙杀妖,驯服黄河,你指哪里,黄河水就流向哪里。” 第二年,勤劳的尔德老汉又种了一园子黄瓜,他不怕路远,不惜流汗,从黄河里挑水浇瓜。工夫不负苦心人,最后,园子里结了一个三尺长的黄瓜,长得像一把钥匙。老汉高兴地日夜睡在瓜园里,一直等到瓜熟。这一天,天气晴得没一点子云彩。尔德老汉把那三尺长的黄瓜摘下来,念了个“太斯米”,扔进黄河里。这时只听黄河一声咆哮,裂开了一条长缝河底的石头都看得清清楚楚。尔德老汉下到河底,见靠着河岸有个洞,洞里珍珠玛瑙应有尽有。老汉拿了些,刚往出走时,听得一阵暴风狂吼,一时河面上波涛滚滚,一浪高过一浪。尔德老汉拿起宝剑向那黑旋风和黄旋风左右猛劈几十剑。一会儿,黑风和黄风吹出天边去了。这时,黄河的断缝渐渐地合严。尔德老汉想起白胡子阿訇的嘱咐,这宝剑可以征服黄河,他心里豁亮了,心想:我要叫黄河填满沟壕,淤平山梁。老汉手持两把宝剑,向黄河猛劈下去,黄河的水马上不流了,好像前面堵了一道长城,只是节节升高,远远地看去真怕人。三天以后,南至六盘山,西至贺兰山,到处都是水,只留下几个山尖尖。尔德老汉这才抽出宝剑,叫黄河水向前流去。从此以后,山大沟深的宁夏,变成了一马平川,居住在黄河两岸的回汉人民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开渠造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2-神话传说:大禹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一是河图;二是开山斧;三是避水剑。传说河图是黄河水神河伯授给大禹的。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他听说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为仙体。于是就到处找水仙花。大禹治理黄河之前,黄河流到中原,没有固定的河道,到处漫流,经常泛滥成灾。地面上七股八道,沟沟汊汊全是黄河水。冯夷东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黄河、跨黄河、过黄河,常和黄河打交道。转眼过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冯夷很得意,又过黄河去一个小村庄找水仙花。这里的水不深,冯夷趟水过河,到了河中间,突然河水涨了。他一慌,脚下打滑,跌倒在黄河中,活活被淹死。冯夷死后,一肚子冤屈怨气,咬牙切齿地恨透了黄河,就到玉帝那里去告黄河的状。玉帝听说黄河没人管教,到处横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恼火。他见冯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该成仙了,就问冯夷愿不愿意去当黄河水神,治理黄河。冯夷喜出望外。满口答应。这一来可了却自己成仙的心愿,二来可报被淹死之仇。冯夷当了黄河水神,人称河伯。他从来没有挨过治水的事儿,一下子担起治理黄河的大任,束手无策,发了愁。咋办呢?自己道行浅,又没什么法宝仙术,只好又去向玉帝讨教办法。玉帝告诉他,要治理好黄河,先要摸清黄河的水情,画个河图,有黄河的水情河图为依据,治理黄河就省事多啦。河伯按着玉帝的指点,一心要画个河图,他先到了自己的老家,想找乡亲们帮帮忙。乡亲们都讨厌他好逸恶劳,没人答理他。他找到村里的后老汉,讲了他治理黄河的大志。后老汉见他如今成了仙,要给百姓们办点好事,就答应帮帮他。从此,河伯和后老汉风里来雨里去,跋山涉水,察看黄河水情。两个人一跑就是好几年,硬是把后老汉累病了。后老汉只有回去,剩下河伯继续沿黄河察看水情。分手时,后老汉再三嘱咐河伯,干事要干到底,不要中途而废,画好图就动手治理黄河,人手不够,他说服乡亲们帮忙。查水情,画河图,是个苦差事。等河伯把河图画好,已年老体弱了。河伯看着河图,黄河哪里深,哪里浅;哪里好冲堤,哪里易决口;哪里该挖,哪里该堵;哪里能断水,哪里可排洪,画得一清二楚。只可叹自己没有气力去照图治理黄河了,很伤心。河伯想想,总有一天会有能人来治理黄河的,那时,把河图授给他,也算自己没有白操心。河伯从此就在黄河底下安度晚年,再没有露面。不料,黄河连连涨水,屡屡泛滥。百姓们知道玉帝派河伯来治水,却不见他的面,都骂河伯不尽职尽责,不管百姓死活。后老汉在病床上天天盼河伯,一晃好些年不见面。他对治理黄河的事不放心,要去找河伯。他儿子叫羿,射箭百发百中。无论后老汉如何讲,羿不让他去找河伯。后老汉不听儿子劝阻,结果遇上黄河决口,被冲走淹死,连尸体都没找到。后羿非常恨河伯,咬着牙说,早晚要把河伯射死。后来,到了大禹出来治水的时候,河伯决定把黄河河图授给他。这一天,河伯听说大禹带着开山斧、避水剑来到黄河边,他就带着河图从水底出来,寻找大禹。河伯和大禹没见过面,谁也不认谁。河伯走了半天,累得正想歇一歇,看见河对岸走着一个年轻人。这年轻人英武雄伟,想必是大禹,河伯就喊着问起来:“喂,你是谁?” 对岸的年轻人不是大禹,是后羿。他抬头一看,河对岸一个仙风道骨的老人在喊,就问道:“你是谁?” 河伯高声说:“我是河伯。你是大禹吗?” 后羿一听是河伯,顿时怒冲心头,冷笑一声,说:“我就是大禹。”说着张弓搭箭,不问青红皂白,“嗖”地一箭,射中河伯左眼。河伯拔箭捂眼,疼得直流虚汗。心里骂道:“混帐大禹,好不讲道理!”他越想越气,就去撕那幅水情图。正在这时,猛地传来一声大喊:“河伯!不要撕图。”河伯忍痛用右眼一看,对岸一个头戴斗笠的人,拦住了后羿。这个人就是大禹,他知道河伯画了幅黄河河图,正要找河伯求教呢。后羿推开大禹,又要搭箭张弓。大禹死死拽住他,把河伯画图的艰辛讲了,后羿才后悔自己冒失莽撞,射瞎了河伯的左眼。后羿随大禹一同趟过河。后羿向河伯承认了过错。河伯知道了后羿是后老汉的儿子,也没多怪罪。大禹对河伯说:“我是大禹,特地来找你求教治理黄河的办法哩。” 河伯说:“我的心血和治河办法都在这张图上,现在授给你吧。” 大禹展图一看,图上密密麻麻,圈圈点点,把黄河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水情画得一清二楚。大禹高兴极啦。他要谢谢河伯,一抬头,河伯跃进黄河早没影了。大禹得了黄河水情图,日夜不停,根据图上的指点,终于治住了黄河。
答苏武书---李陵(国学治要五-古文治要卷二)
原文
子卿足下[1]:
勤宣令德[2],策名清时[3],荣问休畅[4],幸甚幸甚[5]。远托异国[6],昔人所悲,望风怀想[7],能不依依[8]!昔者不遗,远辱还答[9],慰诲勤勤,有逾骨肉,陵虽不敏[10],能不慨然[11]?
自从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穷困,独坐愁苦。终日无覩,但见异类[12]。韦鞴(ㄍㄡ沟)毳(ㄘㄨㄟˋ脆)幕[13],以御风雨;羶(ㄕㄢ山)肉酪浆[14],以充饥渴。举目言笑,谁与为欢?胡地玄冰[15],边土惨裂,但闻悲风萧条之声。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16],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晨坐听之,不觉泪下。嗟(ㄐㄧㄝ接)乎子卿[17],陵独何心[18],能不悲哉!
注释
[1]子卿:苏武字。足下:古代用以称上级或同辈的敬词,周代、秦代时多以之称君主,后世则多用于同辈之间。
[2]令德:美德。令:美。
[3]策名:臣子的姓名书写在国君的简策上。这里指做官。《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策名委质。」清时:政治清明的时世。此处指昭帝在位之际。
[4]荣问:好名声。问通「闻」。休畅:吉祥顺利。休,美。畅,通。
[5]幸甚:这里表示为对方的处境顺利而高兴。
[6]异国:此指匈奴。
[7]风:此处指怀念对象的风采。
[8]依依:恋恋不舍之状。
[9]辱:承蒙,书信中常用的谦词。
[10]敏:聪慧。
[11]然:此处作动词「慨」的词尾。
[12]异类: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贬称。此处指匈奴。
[13]韦鞴:皮革制的长袖套,用以束衣袖,以便射箭或其他操作。毳幕:游牧民族居住的毡帐。
[14]羶肉:带有腥臭气味的羊肉。酪浆:牲畜的乳浆。
[15]玄冰:黑色的冰。形容冰结得厚实,极言天气寒冷。
[16]胡笳:古代我国北方民族的管乐,其音悲凉。此处指胡笳吹奏的音乐。
[17]嗟乎:叹词。
[18]独:反诘副词,有「难道」的意思。
原文
与子别后,益复无聊,上念老母,临年被戮[19];妻子无辜,并为鲸鲵(ㄋㄧˊ泥)[20];身负国恩,为世所悲。子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如何?身出礼义之乡,而入无知之俗;违弃君亲之恩,长为蛮夷之域,伤已!令先君之嗣(ㄙˋ四)[21],更成戎狄之族[22],又自悲矣。功大罪小,不蒙明察[23],孤负陵心区区之意[24]。每一念至,忽然忘生。陵不难刺心以自明[25],刎颈以见志,顾国家于我已矣[26],杀身无益,适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辙(ㄓㄜˊ折)复苟活[27]。左右之人,见陵如此,以为不入耳之欢,来相劝勉。异方之乐,祇令人悲,增忉怛(ㄉㄠ刀 ㄉㄚˊ答)耳[28]。
嗟乎子卿,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前书仓卒,未尽所怀,故复略而言之。
注释
[19]临年:达到一定的年龄。此处指已至暮年。
[20]鲸鲵:鲸鱼雄的叫「鲸」,雌的叫「鲵」。原指凶恶之人,《左传·宣公十二年》:「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鲸鲵而封之,以为大戮。」此处借指无罪而被杀戮的人。
[21]先君:古人对自己已故父亲的尊称,此处指李当户。当户早亡,李陵为其遗腹子。嗣:后代,子孙。
[22]戎狄: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贬称,与前面「蛮夷」均指匈奴。
[23]蒙:受到。明察:指切实公正的了解。
[24]孤负:亏负。后世多写作「辜负」。区区:小,少。此处作诚恳解。
[25]刺心:自刺心脏,意指自杀。
[26]已矣:表绝望之辞。
[27]攘臂:捋起袖口,露出手臂,是准备劳作或搏斗的动作。辙:总是。
[28]不入耳:不中听的话。忉怛:悲伤。
原文
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29],出征绝域[30]。五将失道[31],陵独遇战,而裹万里之粮,帅徒步之师;出天汉之外[32],入强胡之域;以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军;策疲乏之兵,当新羁之马[33]。然犹斩将搴(ㄑㄧㄢ千)旗[34],追奔逐北[35],灭迹扫尘[36],斩其枭(ㄒㄧㄠ消)帅[37],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陵也不才,希当大任[38],意谓此时,功难堪矣[39]。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练精兵[40],强逾十万。单(ㄔㄢˊ蝉)于临阵[41],亲自合围。主客之形,既不相如[42];步马之势,又甚悬绝[43]。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创乘痛[44],决命争首[45]。死伤积野,馀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46],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47],争为先登。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48]。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49],而贼臣教之[50],遂使复战,故陵不免耳。
注释
[29]先帝:已故的皇帝,指汉武帝。
[30]绝域:极远的地域。此处指匈奴居住地区。
[31]五将:五员将领,姓名不详。《汉书》未载五将失道的事,惟《文选》李善注载:「《集》表云:『臣以天汉二年到塞外,寻被诏书,责臣不进。臣辄引师前。到浚稽山,五将失道。』」
[32]天汉:武帝年号。文中指汉朝控制的区域。
[33]当:挡。这里指抵御。新羁之马:新装备的骑兵。
[34]搴:拔取。
[35]奔:逃跑的。
[36]灭迹扫尘:喻肃清残敌。
[37]枭帅:骁勇的将帅。
[38]希:少,与「稀」通。
[39]难堪:难以相比。堪:胜。
[40]练:同「拣」,挑选。
[41]单于:汉时匈奴君长的称号。
[42]相如:相比。如:及,比。
[43]悬绝:相差极远。
[44]扶:支持,支撑。乘:凌驾,此处有不顾的意思。《汉书·李陵传》:「士卒中矢伤,三创者载辇,两创者将车,一创者持兵战。」
[45]决命争首:效命争先。
[46]干戈:此处指兵器。
[47]徒首:光著头,意指 *** 防护的甲衣。
[48]饮血:指饮泣。形容极度悲愤。《文选》李善注:「血即泪也。」
[49]引还:退兵返回。引:后退。
[50]贼臣:指叛投匈奴的军候管敢。
原文
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51]。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况当陵者[52],岂易为力哉[53]?而执事者云云[54],苟怨陵以不死[55]。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56]?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57],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58]。昔范蠡(ㄌㄧˇ里)不殉会稽(ㄍㄨㄟˋ贵 ㄐㄧ鸡)之耻[59],曹沫不死三败之辱[60],卒复勾践之雠[61],报鲁国之羞[62],区区之心,窃慕此耳。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63]。
注释
[51]「昔高皇帝」二句:是说从前(指公元前200年,即汉高祖七年)高祖皇帝(即高祖刘邦)亲率大军三十万驻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准备伐匈奴,被冒顿单于带领四十万骑兵围困七日之久。
[52]当:如,像。
[53]为力:用力,用兵。
[54]执事者:掌权者,此指汉朝廷大臣。
[55]苟:但,只。
[56]宁:难道,反诘副词。此句与上句连用反诘,调换反诘词以免重复。妻子:妻子、儿女。
[57]「故欲」二句:据《文选》李善注载:「李陵前与苏子卿书云:『陵前为子卿死之计,所以然者,冀其驱丑虏,翻然南驰,故且屈以求伸。若将不死,功成事立,则将上报厚恩,下显祖考之明也。』」
[58]灭名:使名声泯灭。这里「灭名」与「虚死」对应,是取身无谓而死、名也随之俱灭之意。
[59]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前494年(鲁哀公元年)越王勾践兵败,率五千人被围在会稽山,向吴王夫差求和,范蠡作为人质前往吴国,并未因求和之耻自杀殉国。范蠡,字少伯,春秋楚国宛(今河南省南阳县)人,是辅助勾践振兴越国、兴师灭吴重要谋士。后至齐,改名鸱夷子皮。晚年经商,称陶朱公。
[60]曹沫不死三败之辱:曹沬曾与齐国作战,三战三败,并不因屡次受辱而自杀身死。曹沫,春秋鲁国人,以勇力事鲁庄公。前681年(鲁庄公十三年),齐桓公伐鲁,庄公请和,会盟于柯(今山东省东阿县西南),曹沫以匕首劫持桓公,迫使他全部归还战争中侵占的鲁国土地。
[61]卒复勾践之仇:指勾践灭吴,夫差自杀。
[62]报鲁国之羞:此句指柯盟追回齐国侵地。
[63]椎心、泣血:形容极度悲伤。椎:用椎打击。泣血:悲痛无声的哭。
原文
足下又云:「汉与功臣不薄。」子为汉臣,安得不云尔乎?昔萧樊囚絷(ㄓˊ直)[64],韩彭葅醢(ㄐㄩ居 ㄏㄞˇ海)[65],鼂(ㄔㄠˊ朝)错受戮[66],周魏见辜[67]。其馀佐命立功之士[68],贾谊亚夫之徒[69],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而受小人之谗(ㄔㄢˊ蝉)[70],并受祸败之辱[71],卒使怀才受谤,能不得展。彼二子之遐举[72],谁不为之痛心哉?陵先将军[73],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74],徒失贵臣之意[75],刭身绝域之表。此功臣义士,所以负戟而长叹者也[76]。何谓不薄哉?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77]。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78];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79]。丁年奉使[80],皓首而归[81];老母终堂[82],生妻去帷[83]。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蛮貊(ㄇㄛˋ漠)之人[84],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85],受千乘之赏[86]。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87],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88]。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89];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90]。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且汉厚诛陵以不死[91],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陵虽孤恩[92],汉亦负德。昔人有言:「虽忠不烈,视死如归。」陵诚能安[93],而主岂复能眷眷乎?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ㄑㄧˇ起 ㄙㄤˇ嗓)[94],还向北阙[95],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96]?愿足下勿复望陵。
嗟乎子卿,夫复何言[97]?相去万里,人绝路殊。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长与足下生死辞矣。幸谢故人[98],勉事圣君[99]。足下胤子无恙[100],勿以为念。努力自爱,时因北风,复惠德音。李陵顿首[101]。
注释
[64]萧:萧何(?——前193),沛(今江苏省沛县)人,辅助刘邦建立基业,论功第一,封酇侯。他曾因为请求上林苑(专供皇族畋猎的场所)向老百姓开放而遭囚禁。樊:樊哙(?——前189),沛人。从刘邦起兵,屡建功勋,封舞阳侯。曾因被人诬告与吕后家族结党而被囚拘。
[65]韩:韩信(?——前196),淮阴(今江苏省淮阴市)人,初随项羽,后归刘邦,拜大将,屡建奇功,封楚王,后贬为淮阴侯。他因要响应陈狶起兵造反,被吕氏斩首。彭:彭越(?——前196),昌邑(今山东省金乡县西北)人,秦末聚众起兵,后归刘邦,多建军功,封梁王。他因造反被囚,高祖予以赦免,迁至蜀道,但吕氏仍将他处死,并夷三族。葅醢:剁成肉酱,是古代一种残酷的死刑。
[66]鼂错(前200——前154):颍川(今河南省中部及南部地,治所在禹县)人。汉景帝时,他建议削各诸侯国封地。后吴楚等七国诸侯反,有人认为是削地所致,鼂错因而被杀。鼂错:亦作「晁错」。
[67]周魏:周勃(?——前169),沛人,从刘邦起事,以军功为将军,拜绦侯。吕氏死,周勃与陈平共诛诸吕,立汉文帝。周勃曾被诬告欲造反而下狱。魏:魏其侯窦婴(?——前131),字王孙,观津(今河北省衡水县东)人,窦太后侄。汉景帝时,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有功,封魏其侯。与灌夫为至交。汉武帝时,灌夫因与丞相田蚡(ㄈㄣˊ)结仇下狱,窦婴力图相救,受牵连而被诛。见:受。辜:罪。
[68]佐命:辅助帝王治理国事。
[69]贾谊(前201——前169):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自幼博学,汉文帝召为博士,迁太中大夫。积极参与政事,并勇于针砭时弊。亚夫:即周亚夫(?——前143),周勃之子,封条侯,曾屯军细柳(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南),以军令严整闻名。汉景帝时,任太尉,率师平定七国叛乱。
[70]小人:包括排挤贾谊的绦侯周勃,而前文有「周魏见辜」句,谨录备考。
[71]「并受」句:指贾谊被在朝权贵(周勃、灌婴、张相如、冯敬等)排斥,流放长沙;周亚夫因其子私购御物下狱,被诬谋反,绝食而死。
[72]二子:指贾谊、周亚夫。《文选》李善注解说:「二子,谓范蠡、曹沫也。言诸侯才能者被囚戮,不如二子之能雪耻报功也。」可备一说。遐举:原指远行,此处兼指功业。
[73]陵先将军:指李广。
[74]冠:在……之中居第一位。作动词用。
[75]贵臣:指卫青。卫青为大将军伐匈奴,李广为前将军,被遣出东道,因东道远而难行,迷惑失路,被卫青追逼问罪,含愤自杀。
[76]戟:古兵器,合戈矛为一体,可以直刺、横击。
[77]万乘:一万辆车。古代以万乘称君主。文中武力强盛的大国。虏: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贬称。此指匈奴。
[78]伏剑:以剑自杀。此句是说,苏武在卫律逼降时,引佩刀自刺的事。
[79]朔北:北方。这里指匈奴地域。
[80]丁年:成丁的年龄,即成年。这里强调苏武出使时正处壮年。
[81]皓首:年老白头。皓:光亮、洁白。
[82]终堂:死在家里。终:死。
[83]去帷:改嫁。去,离开。
[84]蛮貊:泛指少数民族。这里指匈奴。貊,古代对居于东北地区民族的称呼。
[85]茅土之荐:指赐土地、封诸侯。古代帝王社祭之坛共有五色土,分封诸侯则按封地方向取坛上一色土,以茅包之,称茅土,给所封诸侯在国内立社坛。
[86]千乘之赏:也指封诸侯之位。古代诸侯称千乘之国。
[87]典属国:官名。掌管民族交往事务,位在三公之下,属官有九译令。秩中二千石,即每月受俸一百八十斛。
[88]加:施。这里有奖赏之意。
[89]万户侯:食邑万户之侯。文中指受重赏、居高位者。
[90]廊庙:殿四周的廊和太庙,是帝王与大臣议论政事的地方,因此称朝廷为廊庙。「廊庙宰」,即指朝廷中掌权的人。
[91]厚诛:严重的惩罚。
[92]孤恩:辜负恩情。恩,此指上对下的好处。下句「负德」之「德」偏指下对上的功绩。
[93]安:安于死,即视死如归之意。
[94]稽颡:叩首,以额触地。颡:额。
[95]北阙:原指宫殿北面的门楼,后借指帝王宫禁或朝廷。
[96]刀笔之吏:主办文案的官吏,他们往往通过文辞左右案情的轻重。
[97]夫:发语词,无义。
[98]幸:希望。故人:老朋友。此处指任立政、霍光、上官桀等人。
[99]圣君:指汉昭帝刘弗陵。
[100]胤子:儿子。苏武曾娶匈奴女为妻,生子名叫苏通国,苏武回国时他仍留在匈奴,汉宣帝时才回到汉朝。
[101]顿首:叩头,书信结尾常用作谦辞。
注天 汉二年,李广利率军伐匈奴右贤王,武帝召李陵负责辎重。李陵请求自率一军,武帝不予增兵,只令路博德为其后援,而路按兵不动,致使李陵步卒五千,深入匈奴,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军。苦战之后,又逢管敢叛逃,暴露了李陵兵少无援的军情,单于遂集中兵力围攻,李陵兵尽粮绝,北面受虏。降匈奴后,曾与被匈奴扣留 的苏武数次相见。始元六年(前81),苏武得归,修书劝李陵归汉,李陵以此书作答。这篇文章,学者多认为系后人伪作。但《文选》中收入,当系选自《李陵集》中,故其写作时间最迟不应晚于汉代。
作者
李陵(?—前74年),字少卿,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南)人。西汉将领,李广之孙。少为侍中建章监。善骑射,爱士卒,颇得美名。曾率军与匈奴作战,战败投降匈奴,汉朝武帝族灭其家。李陵遂留匈奴,单于以女妻之,立为右校王。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病死。
李陵被认为是五言诗创始者之一:「其五言,周时已见滥觞,及乎成篇,则始于李陵、苏武二子。」(皎然《诗式》)钟嵘《诗品》称他「文多凄怆,怨者之流。陵, 名家子,有殊才,生命不谐,声颓身丧。使陵不遭辛苦,其文亦何能至此」,则是结合身世对其创作的评价。杜甫称「李陵苏武是吾师」,苏轼称「苏李之天成」, 对李陵作品的怨愤深沉、自然天成都有激赏。[汉书李陵传]《李陵作品》
译文
子卿足下:
您辛勤地宣扬美德,为官于太平盛世,美名流传四方,真是值得庆幸啊!我流落在远方异国,这是前人所感悲痛的。遥望南方,怀念故人,怎能不满含深情?以前承蒙您不弃,从远处赐给我回音,慇勤地安慰、教诲,超过了骨肉之情。我虽然愚钝,又怎能不感慨万端?
我从投降以来,身处艰难困境,一人独坐,愁闷苦恼。整天看不见别的,只见到些异族之人。我戴不惯皮袖套,住不惯毡幕,但不得不靠它们来抵御风雨;吃不惯腥羶的肉,喝不惯乳浆,但粗得不用它们来充饥解渴。眼看四周,有谁能一起谈笑欢乐呢?胡地结着厚厚的坚冰,边塞上的土被冻得裂开,只听见悲惨凄凉的风声。深秋九月,塞外草木凋零,夜晚不能入睡,侧耳倾听,胡笳声此起彼伏,牧马悲哀地嘶叫,乐曲声和嘶鸣声相混,在边塞的四面响起。清晨坐起来听著这些声音,不知不觉地流下泪水。唉,子卿,我难道是铁石心肠,能不悲伤?
同您分别以后,更加无聊。上念老母,在垂暮之年还被杀戮;妻子、儿女们是无罪的,也一起惨遭。我自己辜负了国家之恩,被世人所悲怜。您回国后享受荣誉,我留此地蒙受羞辱。这是命中注定的,真是无可奈何!我出身于讲究礼义的国家,却进入对礼义茫然无知的社会。背弃了国君和双亲的恩德,终身居住在蛮夷的区域,真是伤心极了!让先父的后代,变成了戎狄的族人,自己怎能不感到悲痛。我在与匈奴作战中功大罪小,却没有受到公正的评价,辜负了我微小的诚意,每当想到这里,恍惚之中彷佛失去了对生存的留恋。我能够以刀刺心来表白自己,自刎来显示志向,但国家对我已经恩断义绝,自杀毫无益处,只会增加羞辱。因此常常愤慨地忍受侮辱,就又苟且地活在世上。周围的人,见我这样,用不中听的话来劝告勉励,可是,异国的快乐,只能令人悲伤,增加忧愁罢了。
唉,子卿!人们的相互瞭解,贵在相互知心。前一封信匆忙写成,没有能够充分表达我的心情,所以再作简略叙述。
从前先帝授予我步兵五千,出征远方。五员将领迷失道路,我单独与匈奴军遭遇作战,携带著供征战万里的粮草,率领着徒步行军的部队;出了国境之外,进入强胡的疆土;以五千士兵,对付十万敌军;指挥疲敝不堪的队伍,抵挡养精蓄锐的马队。但是,依然斩敌将,拔敌旗,追逐败逃之敌。在肃清残敌时,斩杀其骁勇将领,使我全军将士,都能视死如归。我没有什么能耐,很少担当重任,内心暗自以为,此时的战功,是其他情况下所难以相比的了。匈奴兵败后,全国军事动员,又挑选出十万多精兵。单于亲临阵前,指挥对我军的合围。我军与敌军的形势已不相称,步兵与马队的力量更加悬殊。疲兵再战,一人要敌千人,但仍然带伤忍痛,奋勇争先。阵亡与受伤的士兵遍地都是,身边剩下的不满百人,而且都伤痕纍纍,无法持稳兵器。但是,我只要振臂一呼,重伤和轻伤的士兵都一跃而起,拿起兵器杀向敌人,迫使敌骑逃奔。兵器耗尽,箭也射完,手无寸铁,还是光着头高呼杀敌,争着冲上前去。在这时刻,天地好像为我震怒,战士感奋地为我饮泣。单于认为不可能再俘获我,便打算引军班师,不料叛逃的邪臣管敢出卖军情,于是使得单于重新对我作战,而我终于未能免于失败。
以前高皇帝率领三十万大军,被匈奴围困在平城。那时,军中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而还是七天断粮,只不过勉强脱身而已。何况像我这样的人,难道就容易有所作为吗?而当权者却议论纷纷,一味怨责我未能以死殉国。不过我未以死殉国,确是罪过;但您看我难道是贪生怕死的小人吗?又哪里会有背离君亲、抛弃妻儿却反而以为对自己有利的人?既然如此,那末可知,我之所以不死,其实是因为想有所作为。本来是想如前一封信上所说的那样,要向皇上报恩啊。实在因为徒然死去不如树立名节,身死名灭不如报答恩德。前代范蠡不因会稽山投降之耻而殉国,曹沫不因三战三败之辱而自杀,终于,范蠡为越王勾践报了仇,曹沫为鲁国雪了耻。我一点赤诚心意,就是暗自景仰他们的作为。哪里料到志向没有实现,怨责之声已四起;计划尚未实行,亲人作刀下之鬼,这就是我面对苍天椎心泣血的原因啊!
您又说道:「汉朝给功臣的待遇并不菲薄。」您是汉朝之臣,怎能不说这种话?可是,以前萧何、樊哙被拘捕囚禁,韩信、彭越被剁成肉酱,晁错被杀,周勃、魏其侯被判罪处刑。其馀辅助汉室立下功劳的人士,如贾谊、周亚夫等人,都确实是当时杰出的人才,具备担任将相的能力,却遭受小人的诽谤,他们都受迫害、屈辱,其事业也告失败。最终使有才之人遭到诋毁,才能无法施展。他们二人的遭遇,谁不为之痛心呢?我已故的祖父李广,身任将军,其功绩略谋盖天地,忠义勇气冠于全军,只是因为不屑迎合当朝权贵的心意,结果在边远的疆场自杀身亡。这就是功臣义士手持兵刃叹息不止的原因。怎么能说待遇「不薄」呢?您过去凭着单车出使到拥有强兵的敌国,逢上时运不佳,竟至伏剑自刎也不在乎;颠沛流离,含辛茹苦,差点死在北方的荒野。壮年时奉命出使,满头白发而归,老母在家中亡故,妻子也改嫁离去。这是天下很少听到的,古今所没有的遭遇。异族未开化的人,尚且还称赞您的节气,何况是天下的君主呢?我认为您应当享受封领地、赏千乘的诸侯待遇。可是,听说您回国后,赏赐不过二百万,封官不过典属国之职,并没有一尺土地的封赏,来奖励您多年来对国家的效忠。而那些排斥功臣、扼才的朝臣,都成了万户侯;皇亲国戚或奉迎拍马之流,都成了朝廷政权的主宰。您尚且如此,我还有什么希望呢?像这样,汉朝因为我未能死节而施以严厉的惩罚,您坚贞守节又只给予微薄的奖赏,要想叫远方的臣民急切地投奔效命,这实在是难以办到的,所以我常常想到这事却不觉得后悔。我虽然辜负了汉朝的恩情,汉朝也亏对了我的功德。前人说过这样的话:「即使忠诚之心不被世人遍知,也能做到视死如归。」但如果我能够安心死节,皇上难道就能对我有眷顾之情吗?男子汉活着不能成就英名,死了就让他埋葬在异族之中吧,谁还能再弯腰下拜,回到汉廷,听凭那帮刀笔吏舞文弄墨、随意发落呢?希望您不必再盼着我归汉了。
唉,子卿!还有什么话可说?相隔万里之遥,人的身分不同,人生道路也迥然相异。活着时是另一世间的人,死后便成了异国鬼魂。我和您永诀,生死都不得相见了。请代向老朋友们致意,希望他们勉力事奉圣明的君主。您的公子很好,不要挂念。愿您努力自爱,更盼您时常依托北风的方便不断给我来信。李陵顿首。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