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第安纳州天气预报30天查询_印第安纳州的天气
1.莱特兄弟是什么时候发明飞机的?
2.暑假适合带孩子去哪里旅游
3.关于莱特兄弟的资料,200字就行,
4.雷蒙德·艾姆斯·斯普鲁恩斯详细资料大全
5.若冷锋前的暖空气特别干燥会发生什么灾害
6.丰田全新塞纳终终终于来了!这些历史和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7.紧急求古代描写秋天的诗,要英文中文都有的
莱特兄弟是什么时候发明飞机的?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故事:
莱特兄弟从小就对机械有着天生的爱好,从小就喜欢拆拆弄弄。他 们尤其对一些旧时钟、磅秤最感兴趣。不过威尔伯比奥维尔长4岁,威 尔伯常常与自己年龄相仿的男孩子们交往。奥维尔也有自己的好友。在家里,两兄弟自然玩在一块了。
1878 年 6 月,他们全家从俄亥俄州的代顿市搬到了依阿华州的锡德腊皮兹市,住在该市的亚当街。圣诞节莱特兄弟的爸爸给他们带回了一个"蝴蝶“玩具,爸爸告诉他们,这是飞螺旋,能在空中高高地飞去。“鸟才能飞呢!它怎么也会飞!”威尔伯有点怀疑,爸爸当场做了表演。
只见他先把上面的橡皮筋扭好,一松手,它就发出呜呜的声音,向空中高高地飞去。兄弟这才相信,除了鸟、蝴蝶之外,人工制造的东西,也可以飞上天。于是,弟兄俩便把它拆开了,想从中探索一下,它为何能飞上天去。
从这以后,在他们的幼小心灵里,就萌发了将来一定制造出一种能飞上高高蓝天的东西。这个愿望一直影响着他们。为了改善家庭设施和环境,威尔伯和奥维尔一次又一次地努力着。兄弟俩先埋头画好图样,又四处寻找修缮房屋的材料,并承担所有房子加工的车床活。他们不仅很快修建起一个舒适的前廊,并用花卉点缀走 廊的两侧,而且还重新装修室内,改变房间的布置。
1884年他们全家从印第安纳州的里士满搬到了俄亥俄州。莱特兄弟都受到了良好教育,但都没有得到文凭。奥维尔大学第三年(1889)就退学了,在哥哥的帮助下干起了印刷生意。维尔伯任编辑而奥维尔则是一部周刊West Side News(几个月后成了Evening Item晚报)的出版商。
1890年初,他们研究报纸杂志的文章以及德国Otto Lilienthal的飞行器概念图。他们对飞行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与日俱增。“简单地说,就是我们幸运地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里。在家里, 大人们总是热情鼓励孩子们去追求知识,去调查研究一切奇特的现象。 换了另一个家庭环境,我们的好奇心也许早在它结出果实以前就被扼杀 了。”莱特兄弟高中毕业后办起了“代顿周报”。聪明的他们把报纸办得红红火火,但他们朝思暮想的还是机械。
1894年,他们把报纸典当给一家通讯社,开起了莱特自行车修理店(后成为莱特自行车公司)。从此他们开始从事自己梦想的事业。
1896年5月,他们关注了史密斯索尼安学院的Samuel Langley的蒸汽飞机模型的试飞、芝加哥工程师和致力于飞行研究的权威Octave Chanute在密歇根沙丘和湖边几部飞机模型的试飞。
1899年5月,威尔伯给史密斯索尼安学院写了封信请求得到航空方面的信息和书籍。基于Sir George CAyley, Chanute,Lilienthal, Leonardo da Vinci以及Langley的草图和灵感,莱特兄弟开始了他们的机械航空试验。莱特兄弟完成了所有理论研究就开始动手实践,他们的自行车店员Charlie Taylor成为了小组的重要一员,三人共同合作建造了第一架飞机引擎。
莱特兄弟不仅努力掌握前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十分注意直接向活生生的飞行物——鸟类学习。他们常常仰面朝天躺在地上,一连几个小时仔细观察鹰在空中的飞行,研究和思索它们起飞、升降和盘旋的机理。当年他们提出的许多新颖想法,都在以后的航空工业中得到了应用。
在吸取前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莱特兄弟开始了飞行器的研制。在无法得到别人资助的情况下,他们用自行车生意赚来的钱进行飞机的研制。兄弟俩的配合是完美无缺的。哥哥威尔伯勤勤恳恳,扎扎实实,拥有工程师的细致和谨慎;弟弟奥维尔则富有艺术家的想象力,敢于不断创新。
两颗智慧的大脑密切配合,相得益彰,正如威尔伯所说:“奥维尔和我一起生活,共同工作,而且简直是共同思维,就和一个人一样。两兄弟认为飞机能不能顺利飞行,关键就在于如何设计和控制它在飞行过程中各种受力间的平衡。
维尔伯·莱特用一张水平放置的纸演示了这个问题:如果让它自由落下,在理想的平静空气当中,我们可以想象它一定是平稳落下,但理想条件是很罕见的,任何一点气流都会使得纸张翻转和飘荡。对于飞机来说,完全理想的空气条件下,要实现上天并不难,但是天空中总是存在风,这就使得实现飞机飞行的关键,在于如何调节飞机前后左右各个方向的受力平衡,特别是飞机的重心和升力受力点之间的关系。
最初兄弟俩努力制造全尺寸的滑翔机,接连四个夏天,他们前往北卡罗来纳州旅行,目的地是个与世隔离的岬角。气象部门向他们建议,岬角风力大,是有利的练习场。之后不久,他们制作了第一架无人驾驶双翼滑翔机,把它象风筝一样放上了天。他们又在飞机的前面安装了升降舵,也就是一种摆动舵,可以用来操纵横轴。
莱特兄弟在公众面前的形象始终是一体的,他们共享发明成果和荣誉。细心的传记作者James Tobin发现威尔伯1899-1900年写的“我的”机器和“我的”计划之后全部由第一人称单数改成了复数的“我们”和“我们的”,他说“很难想象奥维尔这么聪明出众的人是以何种力量成功的,从俄亥俄州一个小店到和资本家、总统们商议,奥维尔做到了,他从始至终都是位领导者。”
1900年10月的一个傍晚,威尔伯·莱特趴在易碎的滑翔机骨架上,迎着海风飘了起来,他成功了。虽然这只是几秒钟的飞行,只有1米多高,但莱特兄弟的成就超过了试图靠移动身体重量操纵飞行的李林达尔。第二年,兄弟俩在上次制作的基础上,经过多次改进,又制成了一架滑翔机。这年秋天,他们又来到基蒂霍克海边,一试验,飞行高度一下子达到180米之高。
1900—1903年,他们制造了3架滑翔机并进行了1000多次滑翔飞行,还自制了200多个不同的机翼进行了上千次风洞实验,修正了李林达尔的一些错误的飞行数据,设计出了较大升力的机翼截面形状。在此期间,他们的滑翔机多次滑翔距离超过1000米。在当时看来,这可是不小的成就。
经过不断钻研,不断改进,莱特兄弟不仅迅速掌握了当时的飞行器制造技术,而且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从1903年夏季开始,莱特兄弟着手制造这架著名的“飞行者一号”双翼机。动力飞行首先需要一台发动机,但当时市面上根本没有飞机的发动机出售,也没有一家公司愿意冒险制造航空发动机。
1903年12月17日。这天清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基蒂霍克还在沉睡,天气寒冷,刮着大风,空旷的沙滩上静静地停放着一个带着巨大双翼的怪家伙,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飞行者一号”。空旷的场地上冷冷清清,到现场观看的只有5个人。10时35分,一切准备就绪。为了能够率先登机试飞,兄弟俩决定以掷硬币的方式确定谁先登机,结果弟弟奥维尔赢了。
奥维尔爬上“飞行者一号”的下机翼,俯卧于操纵杆后面的位置上,手中紧紧握着木制操纵杆,威尔伯则开动发动机并推动它滑行。飞机在发动机的作用下先是剧烈震动,几秒钟后便在自身动力的推动下从“斩魔丘”上缓缓滑下,在飞机达到一定速度后,威尔伯松开手,飞机象小鸟一样离地飞上了天空。虽然“飞行者一号”飞得很不平稳,甚至有点跌跌撞撞,但是它毕竟在空中飞行了12秒共36.5米,才落在沙滩上。接着,他们又轮换着进行了3次飞行。
在当天的最后一次飞行中,威尔伯在30千米的风速下,用59秒飞了260米。人们梦寐以求的载人空中持续动力飞行终于成功了!不幸的是,几分钟后,一阵突然刮来的狂风把“飞行者”1号掀翻了,飞机严重损坏,但它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人类动力航空史就此拉开了帷幕。
扩展资料
“飞行者一号”是一架双翼飞机,它的两个推进螺旋桨分别安装在飞行员位置的两侧,由单台发动机链式传动。操纵系统采用升降舵在前、方向舵在后的鸭式布局,这也正是莱特兄弟对航空事业的最伟大的贡献所在。李林达尔必须移动自己的身体,靠改变重心来操纵飞行器飞行,而“飞行者一号”的飞行员则通过机械装置使整个翼尖卷曲来达到同样的目的。
飞机的爬升和俯冲依靠安装在飞机前部的一对双翼升降舵;一对方向舵与机翼卷曲机构互相连接在一起,安装在驾驶员身后。现代飞机转弯和做机动动作的主要部件都可以从这第一架飞机上找到,尽管它是那么原始。
暑假适合带孩子去哪里旅游
暑假带孩子去哪里玩
暑假带孩子去哪里玩合适,非常适合暑假旅游。暑假带孩子去旅游,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增长见识,改变心情,还可以和孩子加强相互了解。 这里有适合暑假带孩子玩的地方。
暑假带孩子去哪里玩1
1.香港迪士尼乐园
香港迪士尼乐园位于大屿山,四面环山,自然风光秀丽。这是一个结合了加州迪士尼乐园和其他迪士尼乐园特色的主题公园。 由冒险世界、奇幻世界、明日世界、美国小镇街等四个主题区组成。每个主题区都能带来不同的精彩体验。
二、澳门,感受葡式中西文化
在澳门最让你满意的是,男人可以体验100亿元打造的银河超级,小孩可以去专属的儿童岛,女人可以尽情逛各种奢侈品,但前提是你口袋里要有足够的钱,否则可能会心慌。
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
看完**《爸爸去哪儿》。还有综艺节目《奇妙的朋友》,相信很多小朋友和家长都对长隆野生动物园的各种动物感兴趣。你也想让你的孩子认识不同的动物吗?/h/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以大规模野生动物种群放养、自驾观赏为特色,集动物活动、植物保护、研究、旅游观赏、科普教育于一体。被誉为“中国最具国际水准的国家野生动物园”,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野生动物园。
四、Xi安,感受历代古迹
Xi安,古称长安,是世界著名的四大古都之一,中国四大古都之首。它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古城。 说起安的历史文化,除了众所周知的兵马俑、大雁塔、唐芙蓉园、华清宫,古代还有骊山,很多著名的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个美丽的宝山。 暑假带孩子去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吧!
五、三亚蜈支洲
蜈支洲被誉为中国的马尔代夫。除了在岛上观赏美丽的热带风光,还可以带着孩子乘坐摩托艇体验冲浪,从高空俯瞰全岛风光,与深海来一次亲密接触,看五颜六色的鱼儿游来游去。
每年暑假,都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出去全国各地旅游。今天我就为大家盘点五个适合带孩子的地方。
首先,四川九寨沟。 主要景点有神仙池、干海子、五花海和轿子雕像。 其中最令人惊叹的是五花海。同一个水域,五花海可以呈现出多种颜色,看起来真的很神奇,赏心悦目。 而且,这里还是大熊猫、金丝猴等珍贵动物的保护区。
其次是海南三亚。 三亚作为中国最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每年都迎来许多游客。这里动植物资源丰富,水产种类繁多。 在这里可以品尝到美味的崖州三宝,这里还有大片的珊瑚保护区,非常漂亮。
又是云南丽江。 作为中国的旅游胜地,这里有许多景点,如玉龙雪山,高耸入云的虎跳峡,文化底蕴深厚的老君山和历史悠久的丽江古城。
然后山东泰山。 作为五岳之一,东岳山雄伟壮丽,为我国人民所景仰。 自古以来,泰山就是所有文人墨客的宠儿,其中不乏我们非常熟悉的诗句,可见泰山的名气有多大。
最后,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 说到草原,我们想到的是到处都是绿色,到处都是牛羊。 的确,这里的水草丰富美丽,非常适合放牧。 这里的人非常喜欢摔跤。如果你看到两个人在草原上扭打在一起,千万不要去印第安纳。他们只是每天摔跤。
暑假带孩子去哪里玩2
top 1-大连
大连最吸引人的就是这里的海。棒吧岛、金石滩、星海公园浴场都是非常有名的景点,而且大连夏天不是很热,温度适宜,最适合家庭出游。
特别是这里的金石滩,曾被CNN评选为中国最美的40个景点之一,海岸线绵长,沙滩细腻。最推荐的是金石滩景区的发现王国。
惊险刺激的游乐项目,光鲜亮丽的卡通形象,欧式的建筑风格不仅能让孩子们玩得开心,还能带给他们不一样的体验。
top 2-内蒙古
不要错过内蒙古的夏天。这里夏天没有烈日烘烤,平均气温只有18℃,最适合游玩。
夜晚在这广阔的世界里,在绿色的大草原上骑马,在成群的牛羊中
一定是不一样的体验,躺在草地上看星星,安静而美丽,住在新奇的蒙古包里,品尝属于蒙古人的特色美食,感受这里浓郁的民族文化。
Top 3-厦门
夏天的厦门,清爽、浪漫、干净。闭上眼睛,鼻子里充满了海洋的味道和浪漫的气息。
明媚的早晨坐高速,去厦大看美丽的莲花湖和凤凰花,在湖边喂白天鹅。
傍晚泡一杯茶,坐在老旧的木藤椅上,偷闲半天,在繁忙的都市里享受片刻的宁静与放松。
夜幕降临后,逛逛夜市,感受一下这里的烟火。不要错过路边小吃。
Top 4-云南
很多年轻人向往云南的生活。小城慢节奏的生活,美丽的风景,都让人心动,还能和孩子一起感受云南的美。
去美丽的丽江古城感受独特的民族文化,去西双版纳看成群的野象,感受热带雨林的魅力,去四季如春的昆明感受滇池带来的震撼。
去普洱感受这里独特的茶文化,去蜀河古镇游览雄伟的玉龙雪山和神圣的湖谷湖,在悠闲的旅行中给孩子们带来不一样的人生体验。
暑假带孩子去哪里玩比较合适?3
第一名是四川九寨沟。
九寨沟是一个风景优美的景点,有湖泊、瀑布、雪山、森林。夏天的九寨沟仿佛与外界隔绝,非常凉爽,别说,就连景色在阳光的映衬下也更加令人向往。 如果你想找一个避暑胜地,九寨沟绝对值得考虑,称之为“首选”也不为过
第二名是云南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最著名的风景是雪山、冰川、峡谷、草甸、森林等等。这里有鸟鸣、风鸣、山川,是流放和追求自然享受的绝佳去处。 每年七八月份去香格里拉度假的人不少。如果你打算去这里,你应该尽量提前预订住宿,做好旅游指南。
第三名是湖北神农架。
神农架一直以独特的风洞、雷洞、闪洞、雾洞等奇观闻名于世。冰窟中还有冰柱、冰剑、冰滴、冰塔等奇特现象。置身其中非常爽,对视觉享受的影响绝对震撼。 炎炎夏日的神农架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避暑胜地,里面罕见的地貌更是令人向往。
第四名是广西桂林。
早就有人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除了风景优美,还是一个适合避暑的避暑胜地。 山川交错,溶洞奇石之美,将桂林尽收眼底。湖水经常被风吹走,带走一个滚烫的身体。这真是一个避暑的好地方。
第五名是河北北戴河。
北戴河南濒渤海,北临联峰山,林木葱郁,景色宜人。它是著名的海滨胜地,是中国九大风景名胜之一。 在这个炎热的暑假来北戴河度假,可以享受大自然带来的清凉,令人心旷神怡,不忍离去。
关于莱特兄弟的资料,200字就行,
莱特兄弟都受到了良好教育,但都没有得到文凭。1884年他们全家从印第安纳州的里士满搬到了 莱特兄弟制作的飞机
俄亥俄州。奥维尔大学第三年(1889)就退学了,在哥哥的帮助下干起了印刷生意。维尔伯任编辑而奥维尔则是一部周刊West Side News(几个月后成了Evening Item晚报)的出版商。受全国自行车热的影响,兄弟俩1892年开了个自行车修理专卖店(莱特自行车修理店,后成为莱特自行车公司),1896年开始生产他们自己的品牌自行车。他们用这种不懈努力的精神建立了对飞行的兴趣。1890年初,他们在报纸杂志的文章以及德国Otto Lilienthal的飞行器概念图,1896年5月史密斯索尼安学院的Samuel Langley的蒸汽飞机模型成功试飞、紧接着芝加哥工程师和致力于飞行研究的权威Octave Chanute在密歇根沙丘和湖边试飞了几部飞机模型,这一连串的事件引起了莱特兄弟的关注。1899年五月维尔伯给史密斯索尼安学院写了封信请求得到航空方面的信息和书籍。基于Sir George CAyley, Chanute,Lilienthal, Leonardo da Vinci以及Langley的草图和灵感,莱特兄弟开始了他们的机械航空试验。 莱特兄弟在公众面前的形象始终是一体的,他们共享发明成果和荣誉。细心的传记作者James Tobin发现,维尔伯1899-1900年写的“我的”机器和“我的”计划之后全部由第一人称单数改成了复数的“我们”和“我们的”。“很难想象奥维尔这么聪明出众的人是以何种力量成功的,从俄亥俄州一个小店到和资本家、总统们商议,奥维尔做到了,他从始至终都是位领导者。” 莱特兄弟完成了所有理论研究就开始动手实践,他们的自行车店员Charlie Taylor成为了小组的重要一员,三人共同合作建造了第一架飞机引擎。
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像鸟儿一样在天空飞翔,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梦想。为了它的实现,人们付出了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甚至许多先驱者生命的代价。终于在1903年1 莱特兄弟和他们的飞机
2月17日,世界上第一架载人动力飞机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基蒂霍克飞上了蓝天。这架飞机被叫做“飞行者—1号”,它的发明者就是美国的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兄弟。莱特兄弟的第一次有动力的持续飞行,实现了人类渴望已久的梦想,人类的飞行时代从此拉开了帷幕。 威尔伯·莱特生于1867年4月16日,他的弟弟奥维尔·莱特生于1871年8月19日,他们从小就对机械装配和飞行怀有浓厚的兴趣,从事自行车修理和制造行业。莱特兄弟原以修理自行车为生,兄弟俩聪明好学,从1896年开始,他们就一直热心于飞行研究。通过多次研究和实验,他们很快得出一个结论:要解决飞机操纵这个悬而未决的关键问题,必须装上某种能使空气动力学发挥作用的机械装置。他们按照这一想法,在基蒂霍克沙丘上空对载人滑翔机进行了几度寒暑的试验之后,他们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奥托·李林塔尔试飞滑翔机成功的消息使他们立志飞行。1896年李林塔尔试飞失事,促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了飞机的平衡操纵上面。他们特别研究了鸟的飞行,并深入钻研了当时几乎所有关于航空理论方面的书籍。这个时期,航空事业连连受挫,飞行技师皮尔机毁人亡,重机枪发明人马克沁试飞失败,航空学家兰利连飞机带人摔入水中,等等,这使大多数人认为飞机依靠自身动力的飞行完全不可能。 莱特兄弟却没有放弃自己的努力。从1900年至1902年期间,他们除了进行1000多次滑翔试飞之外,还自制了200多个不同的机翼进行了上千次风洞实验,修正了李林塔尔的一些错误的飞行数据,设计出了较大升力的机翼截面形状。滑翔机的留空时间毕竟有限,但假如给飞机加装动力并带上足够的燃料,那么它就可以自由地飞翔、起降。于是,兄弟俩又开始了动力飞机的研制。莱特兄弟废寝忘食地工作着,不久,他们便设计出一种性能优良的发动机和高效率的螺旋桨,然后成功以把各个部件组装成了世界上第一架动力飞机。他们在1903年制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动力进行载人飞行的飞机“飞行者”1号,这架飞机的翼展为13.2米,升降舵在前,方向舵在后,两副两叶推进螺旋桨由链条传动,着陆装置为滑橇式,装有一台70千克重,功率为8.8千瓦的四缸发动机。这架航空史上著名的飞机,现在陈列在美国华盛顿航空航天博物馆内。 “飞行者”号是一驾普通双翼机,它的两个推进式螺旋桨分别安装在驾驶员位置的两侧,由单台发动机链式传动。1904年,莱特兄弟制造了装配有新型发动机的第二架“飞行者”,在代顿附近的霍夫曼草原进行试飞,最长的持续飞行时间超过了5分钟,飞行距离达4 .4千米;1905年又试验了第三架“飞行者”,由威尔伯驾驶,持续飞行38分钟,飞行38.6千米。第一次试飞的那一天,天气寒冷,刮着大风,首先由弟弟奥维尔·莱特驾驶“飞行者”飞机进行飞行,留空时间12秒钟,飞行36.5米。在同一天内,飞机又进行了3次飞行,其中成绩最好的是哥哥威尔伯·莱特。他驾驶飞机在空中持续飞行260米。 1903年12月14日至17日,“飞行者”1号进行第4次试飞,地点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小鹰镇基蒂霍克的一片沙丘上。第一次试飞由奥维尔·莱特驾驶,共飞行了36米,留空12秒。第四次由威尔伯.莱特驾驶,共飞行了260米,留空59秒。1906年,他们的飞机在美国获得专利发明权。 莱特兄弟飞行的成功,最初并没有得到美国政府和公众的重视与承认,直到1907年还为人们所怀疑;反而是法国于1908年首先给他们的成就以正确的评价,从此掀起了席卷世界的航空热潮。他们也因此终于在1909年获得美国国会荣誉奖。同年,他们创办了“莱特飞机公司”。威尔伯.莱特于1912年5月29日逝世,年仅45岁。此后,奥维尔·莱特奋斗30年,使莱特飞机公司成为世界著名飞机制造商,资金高达百亿美元。奥维尔.莱特于1948年1月3日逝世。 莱特兄弟的雕像
编辑本段人物名言
只有鹦鹉才喋喋不休,但它永远也飞不高。
编辑本段发明飞机的故事
1877年冬天,一场大雪降在美国的代顿地区,城郊的山冈上到处是白茫茫一片。一群孩子来到堆着厚厚白雪的山坡上,乘着自制的爬犁飞快地向下滑去。山坡上顿时响起阵阵笑声。 莱特兄弟正在进行试飞试验
在他们旁边,有两个男孩静静地站着,眼睁睁地看着欢快的爬犁从上而下划过。大一点的男孩叹道:“嗨!要是我们也有一架爬犁该多好啊!” 另一个孩子撅着嘴说道:“谁叫我们爸爸总不在家呢!”他灵机一动,又接着说道:“哥哥,我们自己动手做吧!”被称做哥哥的男孩一听,顿时笑了起来,愉快地说道: “对呀!我们自己也可以做。走,奥维尔,我们回去!”于是,两个孩子一蹦一跳地跑下山坡,向家里飞快地跑去。 这弟兄两个就是莱特兄弟,大的叫维尔伯,小的便是奥维尔。他们从小就喜欢摆弄一些玩意,经常在一起做各种各样的游戏。他们的爷爷是个制作车轮的工匠,屋里有各种各样的工具,弟兄两个把那里当作他们的乐园,经常跑去看爷爷干活。时间一长,他们就模仿着制作一些小玩具。因此,弟兄两个决定,这次要做架爬犁,拉到山坡上与同伴们比赛。当天晚上,弟兄俩就把这种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一听,非常高兴地说道:“好,咱们共同来做吧!” 于是,弟兄俩跑到爷爷的工作房里,找到很多木条和工具,不假思索就干了起来。 “不行”妈妈阻止他们说,“干什么事情得有个计划,我们首先得画一个图样,然后才做!” 弟兄俩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同妈妈一起设计图样。妈妈首先量了兄弟俩身体的尺寸,然后画出一个很矮的爬犁。“妈妈,别人家的爬犁很高,为啥你画的爬犁这么矮?这能行吗?”弟弟奥维尔不解他问。 “孩子,要想叫爬犁跑得快,就得制成矮矮的,这样可以减少风的阻力,速度也就会快多了。”妈妈温和地解释道。弟兄俩这才明白,干任何事情都不应莽撞,应首先弄懂道理。 过了一天,莱特兄弟的矮爬犁做成了。弟兄俩把它推到小山冈上,刚放在山坡上,就跑来了一个男孩。 “快来看呀,莱特兄弟扛了一个怪物!”这个男孩大惊小怪地叫道。 不一会儿,孩子们都围了上来,指手画脚地议论着这个怪模怪样的东西。莱特兄弟不以为然,勇敢地说道:“谁和我们比赛!” 先前跑过来的男孩连忙叫道:“我来!我来与他们比赛!”说完,就把自己爬犁拉了过来。 比赛结果,当然是莱特兄弟获胜,孩子们再也不嘲弄这个爬犁,反而围起来左瞧右看,似乎想从中找到什么。 莱特兄弟非常高兴,带着胜利的喜悦回家去了。 圣诞节到了,爸爸也从外地回来。圣诞节早晨,爸爸把礼物送给了他们,兄弟俩急不可耐地打开一看,是一个不知名的玩具,样子好怪好怪的。 爸爸告诉他们,这是飞螺旋,能在空中高高地飞去。“鸟才能飞呢!它怎么也会飞!”维尔伯有点怀疑。 爸爸笑了一笑,当场做了表演。只见他先把上面的橡皮筋扭好,一松手,它就发出呜呜的声音,向空中高高地飞去。兄弟这才相信,除了鸟、蝴蝶之外,人工制造的东西,也可以飞上天。于是,弟兄俩便把它拆开了,想从中探索一下,它为何能飞上天去。 从这以后,在他们的幼小心灵里,就萌发了将来一定制造出一种能飞上高高蓝天的东西。这个愿望一直影响着他们。1896年,莱特兄弟在报纸看到一条消息:德国的李林塔尔因驾驶滑翔机失事身亡。这个消息对他们震动很大,弟兄俩决定研究空中飞行。 这时候,莱特兄弟开着一家自行车商店。他们一边干活挣钱,一边研究飞行的资料。三年后,他们掌握了大量有关航空方面的知识决定仿制一架滑翔机。 他们首先观察老鹰在空中飞行的动作,然后一张又一张地画下来,之后才着手设计滑翔机。1900年10月,莱特兄弟终于制成了他们第一架滑翔机,并把它带到离代顿很远的吉蒂霍克海边,这里十分偏僻,周围既没有树木也没有民房,而且这里风力很大,非常适宜放飞滑翔机。 兄弟俩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把滑翔机装好,先把它系上绳索,像风筝那样放飞,结果成功了。然后由维尔伯坐上去进行试验,虽然飞了起来,但只有1米多高。 第二年,兄弟俩在上次制作的基础上,经过多次改进,又制成了一架滑翔机。这年秋天,他们又来到吉蒂霍克海边,一试验,飞行高度一下子达到180米之高。 弟兄俩非常高兴,但并不满足。他们想能否制造一种不用风力也能飞行的机器? 兄弟俩反复思考,把有关飞行的资料集中起来,反复研究,始终想不到用什么动力,把庞大的滑翔机和人运到空中。有一天,车行门前停了一辆汽车,司机向他们借一把工具用用。来修理一下汽车的发动机。弟兄俩灵机一动,能不能用汽车的发动机来推动飞行。 从这以后,弟兄俩围绕发动机动开了脑筋。他们首先测出滑翔机的最大运载能力是90公斤,于是,他们向工厂订制一个不超过90公斤的发动机。但当时最轻的发动机是190公斤,工厂无法制出这么轻的发动机。 后来,一名制造发动机的工程师知道了这件事情,答应帮助莱特兄弟。过了一段时间,这位工程师果然造出一部12马力、重量只有70公斤的汽油发动机。 弟兄俩非常高兴,很快便着手研究怎样利用发动机来推动滑翔机飞行。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他们终于把发动机安装在滑翔机上,不过是在滑翔机上安上螺旋桨,由发动机来推动螺旋桨旋转,带动滑翔机飞行。 1903年9月,莱特兄弟带着他们装有发动机的飞行再次来到吉蒂霍克海边试飞。虽然这次试飞失败了,但他们从中吸取了很多经验。过后不久,他们又连续试飞多次,不是因为螺旋桨的故障,就是发动机出了毛病,或是驾驶技术的问题。 莱特兄弟毫不气馁,仍然坚持试飞。就在这时,一位名叫兰莱的发明家,受美国政府的委托,制造了一架带有汽油发动机的飞机,在试飞中坠入大海。 莱特兄弟得知这个消息,便前去调查,并从兰莱的失败中吸取了教训,获得了很多经验,他们对飞机的每一部件作了严格的检查,制定了严格的操作规定,于1903年12月14日,又来到吉蒂霍克,进行试飞试验。 这天下午,兄弟俩先在地面上安置两根固定在木头上的铁轨,并有一定的斜度,好让飞机方便地滑行。接着,就把他们制造的飞机,放在铁轨上面。 最后是由谁先飞的问题,兄弟俩争执不下,只好用抛硬币的方法,由维尔伯先飞。 维尔伯上机后,伏卧在飞机正中,一会儿便发动飞机,发动机传出轰鸣的声音,螺旋桨也慢慢地转了起来。 飞机在斜坡上刚滑行3米,就挣脱了结在后面的铁丝,呼啸着升到空中。 “飞起来啦!”奥维尔兴奋地叫道。 话音未落,飞机突然减慢速度,很快掉落在地上。整个飞行时间不到4分钟。 奥维尔赶忙跑上前去。威伯尔已从坠落的飞机里跳了出来,兄弟俩赶紧观察飞机,飞机也未受损。 “是什么问题呢?”兄弟俩左思右想,逐一检查。发动机没毛病,螺旋桨转动很好,技术操作也完全正确。……“哥哥,我知道原因了!”奥维尔满面笑容地说道: “咱们是利用斜坡滑行的,距离只有3米飞机就起飞了。而这时螺旋桨的转动还没有达到高速,所以一会儿就栽了下来。”“对呀!”维尔伯点头称是,接着说道: “咱们不能利用斜坡滑行起飞,而要靠螺旋桨的力量飞上去。这样吧,把铁轨装在平整的地方再试验一下。” 他们连续工作了三天,把铁轨又重新安置在一片平坦的地面上。 1903年12月17日上午10点钟,天空低云密布,寒风刺骨。被兄弟俩邀来观看飞行的农民冻得直打寒颤,一再催促兄弟俩快点飞行。 这次由奥维尔试飞,只见他爬上飞机,伏卧在驾驶位上。一会儿,发动机开始轰鸣,螺旋桨也开始转动。 突然,飞机滑动起来,一下子升到3米多高,随即水平地向前飞去。 “飞起来啦!飞起来啦!”几个农民高兴地呼唤起来,并且随着维尔伯,在飞机后面追赶着。 飞机飞行了30米后,稳稳地着陆了。维尔伯冲上前去,激动地扑到刚从飞机里爬出来的弟弟身上,热泪盈眶地喊道:“我们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45分钟后,维尔伯又飞了一次,飞行距离达到52米,又过了一段时间,奥维尔又一次飞行,这次飞行了59秒,距离达到255米。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驾驶飞机飞行成功,莱特兄弟把这个消息告诉报社,可报社不相信有这种事,拒不发布消息。莱特兄弟并不在乎。继续改进他们的飞机。不久,兄弟俩又制造出能乘坐两人的飞机,并且,在空中飞了一个多小时。 消息传开后,人们奔走相告,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决定让莱特做一次试飞表演。 1908年9月10日这天,天气异常晴朗,飞机飞行的场地上围满了观看的人们。人家兴致勃勃,等待着莱特兄弟的飞行。 10点左右,弟弟奥维尔驾驶着他们的飞机,在一片欢呼声中,自由自在地飞向天空,两支长长的机翼从空中划过,恰似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 人们再也抑制不住他们的激动心情,昂首天空,呼唤着莱特兄弟的名字,多少人的梦想终于变为现实。 飞机在76米的高度飞行了1小时14分,并且运载了一名勇敢的乘客。当它着陆之后,人们从四面八方围了起来。1908年,莱特兄弟在政府的支持下,创办了一家飞行公司,同时开办了飞行学校,从这以后,飞机成了人们又一项先进的运输工具。
编辑本段气压中心侧转的现象
在反复进行滑翔试验中,莱特兄弟发现气压中心侧转的现象——弯曲的翼面气压中心并不总是像平翼面承受的气压中心一样往一个方向移动。这一重大发现与许多科技书籍的论点相违背——科学家们已经获得的关于大气对机翼压力的数据竟然有许多是不正确的!莱特兄弟于是在 1901 年下半年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能对模型机翼进行准确试验的风洞,用两个多月时间使用风洞进行了 200 多次各种类型翼面试验,取得了一整套科学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设计出飞机。
编辑本段莱特兄弟奖章
创办时间:1924年 主办单位:美国自动工程师协会航空工程分会 奖项介绍:莱特兄弟奖章由美国自动工程师协会航空工程分会于1924年设立,用来奖励航空工程领域最佳论文的作者,授奖范围包括空气动力学、结构理论、飞机或航天器的研究、制造及驾驶等方面。参选论文必须是上一年间在航空工程分会或下属机构的会议上提交的论文,如果切合上述授奖主题的参选论文都不符合评选条件,这一奖章也可授与航空航天其它主题范围的最佳论文,评选论文的主要标准是它在学术上的创新性。所有在航空工程分会会议召开之前提交的论文都作为参选论文进行评选,获奖者获得一次奖之后要经过三年才有资格重新获奖。 莱特兄弟奖章以维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两兄弟的姓氏命名,是为了纪念他们对航空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莱特兄弟是美国飞机发明家,他们从小就怀有翱翔天空的理想,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他们一方面学习理论,一方面努力实践,进行了多次小型风洞试验和近千次飞行试验,终于在1903年设计、制成用内燃机作动力、木料作骨架、帆布作机翼的有人驾驶双翼飞机。同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驾驶自己制作的飞机试飞成功,虽然飞行时间不过59秒,距离只有260米,但作为世界上第一架动力飞机在航空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莱特兄弟也因此被誉为飞机之父。 以莱特兄弟命名的奖还有美国航空航天学会设立的“莱特兄弟航空学讲座”(Wright Brothers Lectureship in Aeronautics)和英国皇家航空学会设立的“莱特兄弟纪念演讲”(Wibur and Orvile Wright memorial Lecture),这两项奖都是让获奖人发表航空学方面的演讲,通过这种方式对获奖人授予荣誉,同时也让与会者分享他的技术成果。莱特兄弟航空学讲座还颁发一枚奖章和一份奖状。
编辑本段莱特兄弟的妹妹
15岁成了女主人
说到飞机发明者莱特兄弟,大家并不陌生。然而,这两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有一位女性在默默支持,她就是他们的小妹凯瑟琳·莱特。 莱特夫妇前后育有7名子女,最后长大成人了三男一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莱特家的小妹凯瑟琳·莱特出生于1874年8月19日俄亥俄州代顿市家中。 除了大哥洛林,凯瑟琳自小就与另两个哥哥维尔伯和奥维尔亲密无间、形影不离。这两个哥哥就是日后闻名于世的莱特兄弟。有时,两个哥哥也会像别家兄弟一样吵得不可开交,而凯瑟琳就是哥哥们的“黏合剂”。 凯瑟琳·莱特15岁时,母亲苏珊·莱特过世。父亲由于丧妻而备受打击,一蹶不振。此时,能干的凯瑟琳接替了妈妈的位置,当上了莱特家的女主人。照顾父亲兄长的饮食起居,管理家庭日常事务,成了家庭生活的主心骨。 家务的负担并未影响凯瑟琳的学业。天资聪颖的她考上了俄亥俄州奥伯林师范学院,成了莱特家三兄妹唯一一位大学生(莱特兄弟俩高中没有上完)。大学毕业后,她任教于代顿市斯蒂尔中学,教授古典文学。
哥哥们的坚强后盾
1899年到1905年之间,莱特兄弟开始研制他们的第一架飞机。在此期间,凯瑟琳四处游说,发表演讲,募征飞机实验所需要的经费。她帮助哥哥们经营他们的自行车店,以便使他们不用再为每天生计四处奔波,而专心致志搞飞行研究。当莱特兄弟在俄亥俄州代顿市郊外赫夫曼大草原改进他们的飞行器时,凯瑟琳甚至召集她的同事前来助阵。因为飞机和降落机械装置太重,仅莱特兄弟两人无法单独完成操作。 1908年,奥维尔在一次飞行中受重伤,在华盛顿特区一家医院进行抢救。凯瑟琳离开她心爱的教师岗位,赶到华盛顿照顾哥哥。在妹妹的悉心照料下,奥维尔逐渐康复。当时,维尔伯在法国向欧洲人推销他的另一架新飞机。1909年初,在凯瑟琳的护送下,奥维尔乘船顺利到达法国,兄妹三人团聚异乡。 莱特兄弟发明的第一架飞机上天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很大轰动。许多人都想对莱特兄弟和他们的飞机有进一步的了解。然而莱特两兄弟性格害羞内向,为人处事低调,他们甚至不知道如何向购买商推销他们的飞机。而凯瑟琳成了他们的喉舌,她成功地代表哥哥向全世界解释了这架新飞行器的制造原理和设计。 维尔伯在法国建立了自己的公司,然而业务经营不善,危机重重。又是凯瑟琳出马,很快帮助哥哥把公司打理得井井有条。1912年,凯瑟琳本人也成了莱特公司的一名重要成员。莱特公司的股票上,签名都是奥维尔和凯瑟琳。没有妹妹,也许莱特公司就不会运营得这么顺利。也难怪,欧洲的一些报纸戏称她为“莱特家的三弟”。 当莱特兄妹离开法国回国时,法国政府授予他们兄妹三人“军队荣誉奖”。美国妇女获此殊荣的人少之又少,而凯瑟琳就是极其幸运和自豪的一个。 从法国回到美国后,莱特兄弟成了炙手可热的名人。世界各地的航空飞行爱好者千里迢迢,风尘仆仆,专程赶到莱特家中跟兄弟俩进行探讨。一时间,莱特家宾客盈门,热闹非凡,又是凯瑟琳热情周到地招待八方来客。 由于“飞机发明者”这一头衔的“荣誉与权利”的官司保卫战,莱特兄弟耗尽了他们所有的时间和精力。45岁的维尔伯1912年死于伤寒病,莱特家稳定的“铁三角”关系就此结束。1915年,奥维尔卖掉了莱特公司。1917年,他们的父亲病逝之后,凯瑟琳和哥哥们搬到了代顿市南部一处名为“霍桑山”的别墅中。
迟到的“春天”
凯瑟琳年轻时美丽大方,风姿绰约,仰慕者众多。其中一名是莱特兄弟的飞行学员。在他的心目中,凯瑟琳拥有“一头乌黑浓密的秀发,像大海般深邃迷人的蓝眼睛,亲切温暖的笑容”,是位人见人爱的好姑娘。尽管她对哥哥们的飞行计划感兴趣并参与其中,但凯瑟琳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她拥有多重身份:代顿市青年妇女团体主席;代顿市妇女俱乐部的一名基金捐助人;奥伯林学院校友会主席(她还帮助母校设立了英语学习助学金)。此外她代表哥哥接待总统、政客甚至美国军队要员。她还是唯一一位获邀参加“法国航空俱乐部”的女性。凯瑟琳跟哥哥们周游法国、意大利和英国,会见皇室成员和商业领袖。任何见到她的人都对她的风采深深着迷。她还勇敢跟随哥哥飞行,并在裙子底部系上绳子,防止走光。没想到这样的穿衣方式很快成为时尚,当时的妇女竞相模仿。 凯瑟琳一直到年过半百却仍单身,跟哥哥住在一起。凯瑟琳的未婚缘于她跟两个哥哥不成文的约定。母亲死后,他们相依为命,约定要永远在一起。莱特两兄弟恪守诺言,终身未婚。 但是,爱情还是降临了。卖掉莱特公司后,凯瑟琳任职于奥伯林学院顾问委员会,她在参加学院会议时遇到了亨利·哈斯克尔。亨利是一位著名的新闻工作者,同时也是《堪萨斯城星报》的大股东。当时,亨利的妻子刚过世,而他的妻子正好是凯瑟琳以前的一个朋友。为了安慰沮丧的亨利,凯瑟琳和他开始了书信来往。不久,爱情的种子开始萌芽。凯瑟琳一直跟亨利秘密交往,她不想让奥维尔知道,两个哥哥在生活和情感上都过分依赖她,这让她压力很大。特别是维尔伯死后,奥维尔更是孤单,他更加自闭,而凯瑟琳则是他跟外界的接口,没有她,他将不知道如何继续生活。 1926年,凯瑟琳决定嫁给亨利·哈斯克尔,追求自己迟到的幸福。当她把消息告诉奥维尔时,他勃然大怒,沮丧无比,拒绝参加妹妹的婚礼。妹妹伤心地搬走后,他仍然没有对他们说一句祝福。凯瑟琳曾多次试图弥补对哥哥的伤害,挽回兄妹感情,但一切都是徒劳无功。 结婚两年后,凯瑟琳患上了肺炎。奥维尔没有只言片语的问候和关心。1929年3月3日,凯瑟琳病危,弥留之际,奥维尔在大哥洛林的百般劝说下终于肯来到妹妹的病榻前。 奥维尔本人也于1948年去世。兄妹三人最后都安葬在家乡代顿市墓地,那里成了世代飞行爱好者凭吊的胜地。
雷蒙德·艾姆斯·斯普鲁恩斯详细资料大全
雷蒙德·阿姆斯·斯普鲁恩斯(Raymond Ames Spruance,1886年7月3日-1969年12月23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海军上将、 第五舰队司令,中途岛、马里亚纳历次海战的胜利者,被称为沉默的提督,美国海军中最聪明的人,海军上将中的海军上将。 他总是把一切的功劳归于他的部下,所以在公众的面前,他也变得最不出名。但他赢得所有一切知道他的人的尊敬。他是一位卓越的战略家、杰出的领袖和无畏的战士,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就是为了纪念他而命名。
基本介绍 中文名 :雷蒙德·阿姆斯·斯普鲁恩斯 外文名 :Raymond Ames Spruance 别名 :雷蒙·史普劳恩斯 国籍 :美国 民族 :日耳曼 出生地 :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 出生日期 :1886年7月3日 逝世日期 :1969年12月23日 职业 :太平洋舰队总司令、海军学院院长 毕业院校 :美国海军学院 信仰 :基督教 主要成就 :硫磺岛、冲绳岛战役菲律宾海战役
中途岛战役 军衔 :海军上将,海军五星上将(追授) 早期生活,二战岁月,大战初期,中途岛海战,中太平洋争夺战,马里亚纳海空战,冲绳岛战役,退休以后,遗文轶事, 早期生活 1886年7月3日, 雷蒙德·艾姆斯·斯普鲁恩斯出生于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祖籍德国,是亚历山大和安妮·斯普鲁恩斯的儿子。但不久他的家迁到了印第安纳州的印第安纳波利斯,在童年生活中他缺少温暖,他的父母都不太关心孩子的事情。后被送往新泽西州由外祖母抚养。尽管学习成绩常获高分但并不惊人。 1903年7月,斯普鲁恩斯从印第安纳州考入美国海军学院。在军校时,他很少引人注意。尽管他是一个沉默、内向的青年,但他很用功。在毕业时是全班209人中的第25名。他第一次担任指挥职务是在美国海军首次建造的鱼雷艇驱逐舰上。他的军舰是420吨的"贝恩桥"号,它属于亚洲舰队。 1908年9月晋升为海军少尉。后来经过电学进修而赴辛辛那提号战列舰任职。1913年升任美国海军亚洲舰队所属的驱逐舰上尉舰长。一年后转往岸上任职,与玛格丽特·迪安结婚。他多次参加工程技术性的工作,因怕被这种专业所限制,于是他不愿意再做这种工作。不过他的官衔却升得很快,在第一次大战结束前就已升任中校。 上将中的上将 战后由于海军经费的紧缩,斯普鲁恩斯曾一度考虑辞职。不过他很幸运,1919年,获得指挥一艘崭新的驱逐舰的机会。那是有1100吨重 亚伦沃德 号,被派往太平洋服役。他属于哈尔西中校所率领的舰队(一共为6艘船)。在指挥高速驱逐舰成名之后,使斯普鲁恩斯深感失望的是在1921年又被调回华盛顿服役,这次他出任海军工程局的电力科长。但到了1924年,由于哈尔西的人事报告对他推崇备至,又获得担负重任的机会。不久,又被当时美国驻欧洲海军指挥官安德鲁中将看中,出任他的助理参谋长。当他任期届满时,斯普鲁恩斯获得了安德鲁的保荐 ,斯普鲁恩斯接替哈尔西指挥在欧洲水域中的驱逐舰"奥斯本"号。 在从事许多次"炫耀国旗"的访问之后, 1926年夏,斯普鲁恩斯进入美国海军军事学院深造。这是他第一次来到海军战争学院。以后在第二次大战之前他还回来过两次,不过都是担任教育。战后他又回来过一次,那是荣任院长。后来斯普鲁恩斯认为他的成功的作战行支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海军军事学院的训练。他在战争学院的成绩颇佳,在任队职时也获得优等的成绩。这就暗示他有升到高位的机会。深造完毕,赴海军情报办公室任职两年,再赴密西西比号战列舰任副舰长。斯普鲁恩斯还担任过数个工程,情报人员和海军战争学院的岗位直至40年代。1931年6月,调海军军事学院负责函授课程。次年晋升为海军上校。 1933年5月,出任驱逐舰护航舰队司令沃森的参谋长。 1935年4月调任海军军事学院战术系主任,培养的学员有许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任要职。 1938年,出任密苏里战列舰舰长。 1940年2月,升任第10海军军区司令负责加勒比海地区边防,总部设在波多黎各的圣胡安, 同年10月晋升为海军少将。这时欧洲已经发生战争。美国为了巩固加勒比海地区中的地位,正在建立一系列的基地用来保护巴拿马运河和来往于南、北美洲之间的航运。等到法国沦陷之后,斯普鲁恩斯的责任也就更重。 1941年6月,出任分遣舰队司令,旗舰为北安普敦号,在小威廉·弗雷德里克·哈尔西麾下服役。 二战岁月 大战初期 像大多数海军军官一样,斯普鲁恩斯总是希望回到海上。不过他总算是如愿以偿,奉命到珍珠港接管第5巡洋舰支队。1941年 9月17日,把他的将旗升在重巡洋舰"北安普敦"号上。这个职务使他和哈尔西有再度共事的机会,后者此时为第8特遣舰队的指挥官,而斯普鲁恩斯的支队正好属于这支部队。此时哈尔西已升为中将,并且也成为合格的飞行员,"企业"号为他的旗舰。11月28日,哈尔西奉命从珍珠港出发,运送战斗机前往威克岛.当日本人于1941年12月7日上午偷袭珍珠港时,由于天气恶劣,第8特遣部队仍留在海上,所以躲过了这一灾难。 直到尼米兹在12月底接管太平洋舰队为止,哈尔西的兵力都还是无所事事。尼米兹到任后就命令哈尔西对吉尔伯特和马绍尔等群岛发动突袭,接着还有更多的攻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东京的空袭。每次出击,都是由哈尔西指挥特遣舰队,而斯普鲁恩斯担负护航的任务(包括四艘重型巡洋舰和支援船只)。斯普鲁恩斯认为这种攻击实在是浪费时间,他主张应较好地利用航空母舰,而不应只为了制造头条新闻而让如此高价的战舰作不必要的冒险。 中途岛海战 日本人正准备以中途岛为目标发动一次大海战,该岛位于夏威夷岛链的西端上,离檀香山西北面有l200英里。的真正目的是想引诱美国舰队投入会战,然后予以歼灭。他深知美国工业能力足以使日本胜利的幻想破灭。 海战前夕, 航空母舰企业号的指挥官, 绰号“公牛”的哈尔西海军上将,在关键时刻患上疱疹,这迫使他不得不住院以接受治疗。他建议由斯普鲁恩斯(时任海军少将)接任自己的位置,更让斯普鲁恩斯借用他的首席幕僚米尔斯·白朗宁,协助斯普鲁恩斯指挥作战。 反对的人认为斯普鲁恩斯作为一个巡洋舰队指挥官,不会懂得如何指挥航空母舰。尼米兹还命令紧急抢修约克镇号航空母舰并以此为核心组建第17特混舰队,整体作战由法兰克·杰克·弗莱彻海军少将指挥(直到弗莱彻因第17特混编队旗舰约克镇号因损伤严重而下达弃舰命令为止)。 尽管尼米兹明令资深的弗莱彻负责中途岛战役的战场指挥,但在实际作战中两支舰队始终是独立指挥和独立作战的。 5月28日斯普鲁恩斯率领第16特混编队,包括两艘航空母舰:企业号和大黄蜂号、6艘巡洋舰和9艘驱逐舰离开珍珠港,于6月3日与弗莱彻在中途岛东北的预定海域会合, 等待与日本联合舰队交战。他的任务是"守住中途岛并用强烈的消耗战术使敌军受到最大的损失"。在另一封密函中,尼米兹又指示;"你应遵重冒一定危险的原则?( 其含意就是告诉他保护航空母舰比守住中途岛更重要。因为山本感兴趣的是毁灭美国舰队而并非攻占中途岛 )。 6月4日黎明,日本航空母舰舰队司令南云忠一下令第一攻击波轰炸中途岛。因为不知道美国舰队在附近,南云为使第二攻击波尽快出动,将原计画对付航空母舰而携带鱼雷的飞机全部改装炸弹。正在此时,侦察机报告发现美国航空母舰,使南云左右为难:第一攻击波即将降落,需要补充油料和炸弹,第二攻击波又需要重新换装鱼雷;保护航空母舰的战斗机即将耗尽油料。南云下令一面向北撤退,一面接收飞机、换装鱼雷、补充油料,而卸下的炸弹就放置在航空母舰甲板上。 美军先后有3个鱼雷轰炸机中队飞抵目标上空,但因没有战斗机护航而攻击失利,41架轰炸机当中只有6架得以返回航空母舰。然而,南云既没有很好地组织空中侦察,又无法迅速派出战斗机,还忽略了重要的规律--鱼雷轰炸机出现在哪里,俯冲轰炸机就会随之来临。就在南云的部分飞机在甲板上待命起飞的时候,斯普鲁恩斯的俯冲轰炸机飞抵日本航空母舰的上空,弗莱彻的飞机随后赶到。前者向着赤城号和加贺号"航空母舰俯冲投弹,后者则向苍龙号航空母舰俯冲。 赤城号中弹后引起甲板上的炸弹爆炸,加贺号和苍龙号亦中弹,陷入火海,先后沉没。 后来,斯普鲁恩斯曾这样谈及此次行动: 某些作者赞扬我能够准确地选择日本航空母舰处于最不利的状况──飞机甲板上摆满已经补充油料、装好、等待起飞的飞机的时机去实施攻击,其实,不是那么回事。我自己认为唯一可以自诩的是,我十分敏感地意识到亟需采取出其不意的行动,并竭力要求在接近敌人后立即以我方的全部实力打击敌航空母舰 。当天稍晚,脱逃的飞龙号航空母舰舰载机发现并击毁了弗莱彻的约克城号航空母舰 ,弗莱彻将指挥权移交给斯普鲁恩斯。斯普鲁恩斯的舰队将迎面而来的"飞龙号"航空母舰击沉后即不顾上级的责备和参谋人员的反对而收回全部飞机,掉转航向,迅速撤往中途岛附近海域,午夜过后再率部西返,以便在天明时充分发挥舰载机的优势,使通过夜战复仇的计画破产。此举被视为斯普鲁恩斯的第二个个重要决策。在追击过程中停止追击,以免进入威克岛日军的空中势力圈,使山本在空中势力圈内与美国舰队决战以挽回败局的企图化为泡影。此举被视为斯普鲁恩斯的第三个重要决策。 中太平洋争夺战 中途岛海战后,斯普鲁恩斯于1942年6月调任尼米兹的参谋长。当时进攻的马绍尔群岛计画业已确定, 但斯普鲁恩斯认为美军既缺乏马绍尔防务情报,又缺乏两栖作战经验,还是先攻占吉尔伯特群岛较为有利。他的作战计画 得到批准之后,斯普鲁恩斯又周密考虑指挥官的选调、兵力兵器的配置和后勤保障的组织诸问题,还根据尼米兹的指示组建有着重要作用的机动勤务舰队。他在参谋长任内晋升为海军中将,与尼米兹同吃同住,共同探讨战争指导和太平洋战区的各期作战行动。 。 1943年8月5日,斯普鲁恩斯出任中太平洋舰队司令,美国海军参谋长欧内斯特·约瑟夫·金在发表人事命令时说:" 在美国海军将级军官中,斯普鲁恩斯的心智慧型力超过所有的人 。" 他以巡洋舰印第安纳波利斯号为旗舰,指挥 吉尔伯特群岛战役 。原先参谋长联席会议和尼米兹都主张直接进攻马绍尔群岛,但斯普鲁恩斯却极力反对。斯普鲁恩斯辩解说进攻吉尔伯特是较容易的工作,而在那里得到的经验教训就可以保证以后成功的进攻马绍尔。反之,直接攻击马绍尔群岛,结果可能会失败。他逐渐地赢得了上级对他的信任。对塔拉瓦珊瑚礁和淄鲁岛的进攻计画在7月获得批准,并定于1943年11月15日为进攻日。至于对马绍尔群岛的进攻战计画延缓到1944年1月再发动。 斯普鲁恩斯痛恨纸上谈兵,喜欢在会议中完成大部分的参谋作业。他在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后做出决定,然后就单独出去散步,而把与会的参谋人员留在那里从事详细的计画工作。他的参谋长摩尔上校,经常抱怨。说当需要作决定时,他老人家就已经走得无影无踪了。这可能是斯普鲁恩斯因为一时作不了决定,所以利用散步的方式作长时间的考虑。不过他一经决定之后,也就很少改变。在紧急的时候。他也能速下决心,这些决定通常也都是正确的。 斯普鲁恩斯选择老友特纳少将指挥两栖作战,而登入部队由海军陆战队的史密斯少将指挥。史密斯貌不惊人一,与其说他是一位陆战将领,不如说他像一个商人,他是最具有活力的指挥官之一。 在拟定进攻计画时,斯普鲁恩斯对以诺鲁岛为目标表示不满,9月2日,当金访问珍珠港时,斯普鲁恩斯就面呈一切反对理由。金问他用什么来代替诺鲁,斯普鲁恩斯立即回答说:"马金。"马金岛也是一个珊瑚礁,在塔拉瓦之北相距仅100英里。它离马绍尔更近,有一个礁湖可供舰队停泊用,同时岛上也有空地可以修建飞机跑道。经过考虑之后,金同意向参谋长联席会议要求改变计画,这当然是立即获得批准。马金岛正如预料的那样容易攻占,但因为使用的是无经验的陆军部队,所以还是花了4天时间。 在塔拉瓦,第一个目标是该珊瑚礁南部的贝蒂奥岛。结果花了4天的时间攻占了这个面积仅为291亩的小岛,造成数千人死伤。 虽然死伤惨重曾引起许多指责,但斯普鲁恩斯主张首先为进攻吉尔伯特的理论获得了证实。马绍尔群岛的夸贾林珊瑚礁的设防比塔拉瓦更坚固。如直接进攻,是否成功仍有疑问。反之,由于运用了在塔拉瓦所获得的经验,就使后来对马绍尔的攻击变得比较容易。 马绍尔群岛位于吉尔伯特的西北面,一共包括了20个左右的珊瑚礁,接近中心的夸贾林为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长约65英里。对马绍尔拟定的最后计画要求首先攻占夸贾林,然后再夺取西北面约200英里的埃尼威托克岛。 1944年1月30日,只作预备性的登入。次日上午才对罗伊、那慕尔和夸贾林发动正式进攻。在吉尔伯特学会的经验已套用在马绍尔的作战上,尤其是在航空兵火力准备这方面。这使得征服马绍尔群岛的速度非常之快,甚至于机动预备队都不需要。斯普鲁恩斯认为在所有的太平洋作战中,马绍尔之战是成本最低收获最高的一战。 1944年1月29日,斯普鲁恩斯指挥登入部队和5支特混舰队以两天的炮火准备开始 马绍尔群岛战役 。美军在1月31日先克马朱罗岛,再战罗伊―-纳慕岛。 2月1日,协同行动准确而及时的美军在夸贾林岛登入,激战7天而全歼守敌。夸贾林岛战役之后,斯普鲁恩斯晋升为海军上将,所辖中太平洋舰队改称第5舰队。 4月24日,马绍尔群岛皆被攻克。在此期间,斯普鲁恩斯的航空母舰舰载机还进行了空袭特鲁克战役,将5万守军孤立起来。在马绍尔群岛战役中,美军有效地运用夺取岛上飞机场而以空中火力压制周围岛礁地区的战术,以伤1582人、亡372人的代价歼敌8122人。 马里亚纳海空战 由于马绍尔作战的成功。斯普鲁恩斯升为上将。他仍继续指挥中太平洋舰队,现在又同时称为第5舰队,并准备进行下一个主要作战-- 马里亚纳群岛战役 。马里亚纳是高出海面的火山岛组成,其中最大的3个是塞班、提尼安和关岛。指定用于这次作战的部队超过12.5万人,战斗及辅助船共635艘。最近的基地是埃尼威托克,那不过是泊船的地方,而且有1000英里的距离。珍珠港则在3500英里以外,塞班的登入恰好在诺曼第登入后的一个星期,所以使人印象深刻。 斯普鲁恩斯所带的还是原班人马,不过像他们的老板一样,里奇蒙德·特纳、霍兰·史密斯、马克·米切尔都升为中将。斯普鲁恩斯很放心的将战斗交给他们指挥。关岛登入时间暂定为6月18日,而提尼安暂不确定,这要看那两个岛的进展而定。对塞班的登入并不像想像中的困难,一切都按预定的进行。不过在岛上的推进却很迟缓,所以比预定的进度慢多了。 斯普鲁恩斯特别关心攻占马里亚纳群岛的任务。巩固滩头阵地在他内心里是一个最重要的考虑。过去的所有战役的经验显示出日本有可能通过复杂的机动分散兵力并进行侧翼攻击的行动。他害怕当他在马里亚纳西面对抗日军主力时,后者却会派遣一两个部队绕过侧面攻破塞班岛的陆上阵地.在瓜达纳尔,日本就曾一再有这样的企图。 斯普鲁恩斯手下的第58特遣舰队(由米切尔指挥)拥有l5艘航空母舰,再加上许多快速战舰、巡洋舰和驱逐舰。这支兵力又分为四个突击队,其中两个已经北上去攻击小笠原群岛阻止日本对马里亚纳的空中增援。特纳所指挥的舰队有较旧的战舰、驱逐舰和护航驱逐舰。兵力虽很强大但速度较低,它的任务是支援岸上的部队。在紧急情况下也可用于舰队战斗。 在与里奇蒙德·特纳商议之后,斯普鲁恩斯向他借了7艘巡洋舰和11艘驱逐舰用来增强第58特遣舰队。他从小笠原召回那里的2个突击队;在6月18日上午时,把兵力都集中在提尼安西面约 180英里的海面上。所有的舰只都已加满燃料。斯普鲁恩斯用战斗舰、巡洋舰和驱逐舰组成一支特种战斗舰队,置于航空母舰的西面。然后下达命令:"第58特遣舰队必须掩护塞班岛和在那里作战的兵力,而这最好是在白天向西航行而在夜间直趋塞班。 19日,双方舰载机展开激战,美军潜艇趁敌不备,击沉2艘航空母舰(包括日本方面司令小泽治三郎的旗舰大凤号)。从19日夜到20日上午,美方因缺乏空中搜寻而失去最佳进攻机会。 20日下午,美军损失80余架飞机而击沉敌1艘航空母舰和2艘油船,击伤6艘航空母舰及其中他战舰。日本舰队仓皇撤退。 此役使日本的舰载机飞行员损失殆尽,日本航空母舰舰队的战斗力严重受损,在几个月后的雷伊泰湾海战,余下的航空母舰均由于缺乏飞机和空勤人员, 被作为诱饵使用。 7月6日塞班岛日军高级将领自杀。次日,发起自杀性反攻的3000名日军全部被歼,塞班岛被攻克。,不久,斯普鲁恩斯就向提尼安和关岛挺进。前者于7月24日被拿下,后者则在7月21日。战斗很激烈,但结果是毫无疑问的。马里亚纳群岛的失守导致东条英机内阁的垮台。 冲绳岛战役 8月26比哈尔西接替了斯普鲁恩斯,第5舰队改为第3舰队。还是那些舰只,只是换了一个指挥官。回到珍珠港,斯普鲁恩斯向尼米兹建议,主张以硫磺岛和冲绳岛为第5舰队的下一个目标。尼米兹告诉他,参谋长联席会议已决定在菲律宾收复之后继续进湾。斯普鲁恩斯认为进湾太困难,而且离日本太远,不足以对日本构成威胁。硫磺岛可以使东京处在战斗机航程之内,于是就可以使用战斗机用来掩护从马里亚纳起飞的B-29重轰炸机。此外也可以供负伤的轰炸机作紧急降落之用。从冲绳岛,美国兵力可以控制东海并到达日本南部,而从台湾就不能那样有效的达到这些目标。 斯普鲁恩斯渡假归来后,发现他的意见已被采纳--在菲律宾之战以后,已无足够的部队进湾。为了掩护对硫磺岛的登入,斯普鲁恩斯命令米切尔对东京作两天空袭,用来牵制日本对该岛的增援。 2月16日,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飞机对东京作了奇袭。2月17日,斯普鲁恩斯下令进行两天的火力准备。2月19日,美军照预定时间在硫磺岛登入,岸上的战斗颇为激烈。登入作战的美军因日军第109师团粟林忠道部凭借坚固工事抵抗而伤亡惨重。美军后来在坦克支援下大量使用喷火器、火箭筒,使战事获得重大进展。日本人开始使用"神风"自杀飞机,击伤了一艘航空母舰、两艘护航母舰。3月16日, 硫磺岛战役 结束,美军以作伤亡28000余人、损失33艘舰艇、168架飞机的代价全歼守敌23000人。斯普鲁恩斯从中总结出夺取港口或在登入地域建立浮动设施和合理组织物资装备的运输是登入作战中绝对不可疏忽的问题。 当硫磺岛的战斗尚未结束,斯普鲁恩斯已在准备 冲绳岛战役 ,因为攻克硫磺岛不过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冲绳是一个大岛,需要的兵力为两个军所组成的一个美国第十集团军 ,因为部队是陆军占多数,所以集团军司令也由陆军中将西蒙·玻利瓦尔·巴克纳担任。 日军在冲绳岛有10万人、250架飞机,由第32军司令牛岛满指挥。在周围海区设有数十个雷区和防艇障碍区,在附近岛屿集结有500架神风攻击飞机。盟军参战部队有7支美国特混舰队和 1支英国特混舰队,共45万余人、1457艘舰船(36艘航空母舰、2108架舰载机)。 3月27日,美军攻占冲绳岛西部的庆良间群岛作为海军前进基地。 4月1日,在火力准备之后,美军登入成功,建立起宽大登入场。 4月5日,日军开始强烈抵抗。 6月,日本神风攻击机和轰炸机击沉美军16艘舰船。 7日,美军飞机击沉大和号战列舰。神风特攻队使美国警戒雷达舰损失惨重,美军飞行员的减员愈益增多。岛上美军进攻日军第一道防线受挫,激战10天而无法突破。 4月19日,美军再次进攻,于24日突破日军防线。 5月8日,美军进攻日军第2道防线,直到21日方才奏效。 近两个月的连续作战,使第5舰队指挥官们的体力和精力消耗殆尽。 尼米兹被迫调换全部高级指挥官。 斯普鲁恩斯由哈尔西接替,第5舰队改称第3舰队。 斯普鲁恩斯开始考虑未来的战役。他主张在台湾以北的中国海岸登入完成对日本的包围。他认为入侵日本是不必要的,而且死伤人数也可能很大。虽然他对核子弹毫无所知,但他也像许多海军将领一样,相信联合使用海军的封锁和空军的轰炸能迫使日本投降。当他休假结束回到尼米兹设在关岛的总部时,发现他已被内定指挥第5舰队,并预定于11月1日向九州发动两栖进攻。不过正当他从事作战计画时,战争即告结束。 战后,斯普鲁恩斯指挥在日本的一切海军兵力,并于11月24日,接替 切斯特·威廉·尼米兹 出任太平洋舰队总司令。不过他的任期很短,因为他希望在海军战争学院院长的职位上退休,所以在1946年3月1日就任该职。 作为海军学院的院长,斯普鲁恩斯对课程进行了改革,并强调战略、战术和后勤三之间的关系。战争中所有学到的经验和已发展的新观念都被纳入课程之内,好让后辈学习前辈的经验。尤其是,把重点放在原则上而不放在可能会落伍的硬性教条上。 退休以后 由于名额限制,斯普鲁恩斯一直未能晋升成为五星上将。国会最终通过了一项前所未有的议案,当中订明斯普鲁恩斯退休后,将维持上将的薪酬直至逝世。斯普鲁恩斯于1948年7月1日从海军退休,并迁居加州。 后来他被任命为美国驻菲律宾大使,完成了关于美国基地问题的谈判。任期由1952年1月至1955年4月。这简直使他大吃一惊。不过他在任大使时表现极佳,虽然有干涉他国政治之嫌。他帮助菲律宾实施土地改革,并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使英明有为的麦格赛赛于1953年当选总统。对于美国来说,最具体的成就就是完成了美国基地的谈判。在他1955年4月1日退休返国之前,终于完成这件重要的工作。他又回到加州,与尼米兹、特纳相邻为居。他在晚年仍热心于公益。 1969年, 斯普鲁恩斯在加利福尼亚州逝世。他以最高军事荣誉被安葬在旧金山南边的金门国家公墓。美国海军驱逐舰斯普鲁恩斯号(DD-963),为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首舰,便是为纪念而他命名。而柏克级驱逐舰第六十一艘(DDG-111)也将为纪念而他命名。 1952年斯普鲁恩斯在马尼拉 由于众议员卡尔·文森的阻止,斯普鲁恩斯一直未能晋升成为五星上将。国会最终通过了一项前所未有的议案,当中订明斯普鲁恩斯退休后,将维持海军上将(四星)的薪酬直至逝世。 在2001年7月12号,国会终于通过,并在稍后由小布希总统签署生效的2492号法案明文通过,已故海军上将斯普鲁恩斯追授“Fleet Admiral”军衔,即“海军五星上将”。(General of the Army是陆军的称谓,海军对应的军衔则为Fleet Admiral ,之前斯普鲁恩斯是Admiral。) 遗文轶事 尼米兹曾称赞他是“海军上将中的上将”。1944年的时代杂志7月号(6月26日出版)曾以他作为封面人物。斯普鲁恩斯平生对酒精不感兴趣, 但却是一名咖啡爱好者 。曾经有人评论:“哈尔西能在一场海战中取胜,斯普鲁恩斯能在一场战役中取胜,而尼米兹能在一场战争中取胜。 斯普鲁恩斯的墓碑 因为他是德国移民的后代, 在他出名后,德国军官就在他名字中间加了一个冯的贵族尊称, 斯普鲁恩斯知道后一笑而已。
若冷锋前的暖空气特别干燥会发生什么灾害
冷锋
当寒冷稠密的稳定空气团前进取代较温暖的空气团时产生冷锋。冷锋比暖锋移动的更快,以25到30英里每小时的速度前进。然而,极端的冷锋有记录的移动速度达到60英里每小时。典型的冷锋以和暖锋相反的方式移动;因为它非常稠密,它接近地面,就好像扫雪机,在较暖的空气下方滑动,迫使不稠密的空气上升。快速上升的空气致使温度突然降低,迫使云的产生。产生的云类型依赖于较暖气团的稳定性。北半球的冷锋通常是东北到西南的方向,可以绵延几百英里长,包含一大片陆地区域。
典型冷锋通过之前,会出现卷云或高耸的积云,也可能出现积雨云。由于云的快速发展,阵雨和阴霾也是可能的。来自南方或者西南方向的风促进了相对较冷的空气取代了温暖的空气。高露点和大气压力的降低表明了冷锋即将要通过这里。
随着冷锋经过,高耸的积云或积雨云依然占据天空的主导地位。根据冷锋的强度,形成大阵雨可能还伴随闪电,雷鸣,和/或冰雹。更严重的冷锋也会产生龙卷风。在冷锋通过时,能见度将很差,风向多变且多阵风,同时温度和露点快速下降。冷锋通过时快速下降的大气压力会降至最低点,然后开始逐渐增加。
冷锋过后,高耸的积云和积雨云开始消散成积云,相应的降水量也降低。最终能见度变的很好,西风或西北风盛行。温度仍然更冷,但是大气压力持续升高。
快速移动的冷锋
快速移动的冷锋受实际锋面后远处的强烈压力系统推动。地面和冷锋之间的摩擦力阻碍冷锋的运动,因此产生了一个陡峭的锋面。这结果就产生了一个非常狭窄的天气带,集中在锋面的前沿。如果被冷锋压倒的暖空气是相对稳定的,那么在锋面前方的一段距离内可能出现乌云密布的天空和下雨。如果暖空气不稳定,可能形成分散的雷暴和阵雨。沿锋面或锋面之前可能形成连续的雷暴雨带或者一条飑线。由于狂暴的雷暴是强烈且快速移动的,飑线对飞行员来说是严重的危险。在快速移动的冷锋之后,天空通常很快放晴,冷锋留下了狂暴的阵风和更冷的温度。
飞向逼近的冷锋
和暖锋一样,不是所有的冷锋都相同。检查一次向逼近的冷锋的飞行,飞行员可以对飞行中会遇到的不同状况类型有更好的理解。图10-27显示了一次从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向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的飞行。
在飞离匹兹堡的时候,VFR天气是能见度为烟雾中3英里,在3500英尺高度是分散的云层。当飞行向西前进到哥伦布接近毕竟的冷锋时,云层就显示出以2500英尺断层垂直发展的迹象。阴霾中的能见度为6英里,且大气压力不断下降。不断接近印第安纳波利斯的时候,天气恶化到1000英尺高度被云层覆盖,能见度为3英里,有雷暴和大阵雨。在圣路易斯,天气变好,1000英尺高度上云层散开,能见度为10英里。
飞行员使用基于锋面状况知识的合理判断,他很可能要停留在印第安纳波利斯,直到锋面通过。试图在雷暴带或者飑线下飞行是危险而愚蠢的,也不要想飞越它的顶部或者绕飞暴风雨。雷暴可能向上延伸到彻底超过小飞机的能力范围,还会以带状绵延300至500英里。
冷锋和暖锋对比
暖锋和冷锋在特性上是非常不同的,相同的是每一锋面都有危险。他们在速度,结构,天气现象和预报方面都是变化多端的。冷锋,它以20至35英里每小时速度移动,相对暖锋移动的很快,暖锋只以10-25英里每小时移动。冷锋也促使形成陡峭的锋面坡度。激烈的天气活动和冷锋有关,天气通常沿锋面边界出现,而不是在前方。然而,飑线可以在夏季月份形成,在严重冷锋的前面远到200英里。反之,暖锋产生低云幕高度,差的能见度和下雨,冷锋产生突发的暴风雨,阵风,紊流,有时还有冰雹或者龙卷风。
冷锋是快速来临而很少或甚至没有警告的,它们可以就在几个小时内引起天气完全变化。在通过后,天气很快放晴,无限能见度的干燥空气取代了原先的暖空气。另一方面,暖锋对它们的来临提供了提前的警告,可能要好几天才能经过一个地区。
进入秋冬季节,我们在天气预报中经常会听到“冷锋过境……”等字眼,什么是冷锋呢?据省气象台专家介绍,性质不同的冷暖气团相遇而形成的交界面,通称“锋面”。锋面附近是冷暖空气的交汇地带,因而这里气象要素急剧变化,经常伴有云、降水、雷雨、大风等天气现象。在移动过程中,冷气团起主导地位,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的锋面称为冷锋。
冷锋过境的次数以冬季最为频繁。冷锋一般向南到东南方向移动(如这次位于内蒙境内的冷锋从我省过境,就是自西北向东南缓慢南压的)。冷锋影响前,一般吹东南风或南到西南风,气压降低,湿度增大,气温较高;冷锋影响时,风向转偏北,气压逐渐升高,湿度减小,气温下降,一般会出现降水;冷锋过后冷空气逐渐占据原来暖空气控制的地区,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多转晴好。
丰田全新塞纳终终终于来了!这些历史和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一觉醒来,丰田全新一代塞纳发布了!
从1997年到2020年,丰田塞纳已经走过了23个年头,凭借良好的安全评级、完美的四驱体验、时尚的外观和宽大的内部空间、宜商宜家的独特属性让它在北美市场拥有自己的一片天空。如今,全新一代丰田塞纳(第四代)发布,并在2020年分别由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国产引入。
在上世纪80年代末,美国三大汽车品牌之一的通用在北美市场推出了雪佛兰Venture(即国内的第一代别克GL8),轰动了汽车市场。由于北美家庭成员较多,对车身尺寸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这种最多可以搭载8人,空间巨大,运载能力不错,同时动力澎湃的车型就成为了许多美国家庭的必选车型之一。
在北美市场,这类车型被称为Minivan。为什么不是我们常说的MPV呢?
当前,国内主流的线上英文词典都会把“Minivan”翻译成“小型货车”,虽然它从表面上看是由Mini+Van组成的单词,但其实它是北美市场汽车的一个类别,指的是:在后座运载多人(3人以上)的车型,常采用滑动门设计,且后排座椅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也就是说,它不是载货的,而是载人的。而MPV,它代表的是:Multi-Purpose Vehicle(多功能车),它其实指的就是minivan。MPV这一说法多在英式英语国家使用,还有中国。
说回丰田塞纳。
第一代塞纳是在1997年底发布的,不过在此之前,丰田用来跟Minivan鼻祖——克莱斯勒捷龙系列竞争的车型,却是国人非常熟悉的Previa大霸王。那为什么还要推出塞纳呢?原因很简单,Previa/大霸王满足不了当地消费者的需求。
它的确有着前卫的造型,但跟竞争对手相比,它的尺寸(4.75x1.8x1.75米)不够大,后轮驱动布局也让很多人联想到货车。最关键的是,由于发动机舱太小,装不下V6发动机,只能使用动力平平的2.4升4缸发动机,让开惯了大排量车的美国人难以接受。
虽然后来丰田为了满足美国用户对动力的需求,在1993年推出了搭载2.4L机械增压发动机的车型,但还是无法掩盖排量小,缸数小的劣势。你没看错,其实丰田很早就玩增压了。
可以看到,美国人需要的是大排量、大尺寸的Minivan,因此第一代塞纳(XL10)诞生了。
作为Previa大霸王的替代品,第一代塞纳基于凯美瑞的平台打造,充分利用凯美瑞的口碑和知名度,在刚推出时便受到了北美市场的强烈欢迎,甚至被称为“Camry of Minivans”。最初的塞纳分为三个版本:CE、LE、XLE。最大的区别在于座椅的材质和可拆卸或折叠,实用性大大增强。同时,更大的发动机舱也让它能够装下3.0L V6的发动机+4速自动变速箱。另外,第一代塞纳便拥有四驱系统。
第二代塞纳(XL20)于2003年1月6日在底特律车展亮相,生产地也由乔治敦工厂转移到了印第安纳州。这一代的塞纳比第一代车型车身尺寸更大,总体积增加了45%,货物空间增加了39%。和第一代一样,V6发动机得到了保留,起初排量为3.3L,在2007年的改款车型上升级至3.5L,并且车身稳定控制系统也成为了之后车型的标准配置。
第二代塞纳延续了7年之久,2010年丰田决定对塞纳进行一次换代,于是第三代塞纳(XL30)诞生了。这一代车型的首次亮相是在2009年12月份的洛杉矶车展,当时拥有包括基础版、LE、XLE、Limited和SE五个版本。值得一提的是,这一代车型提供2.7L四缸发动机,但是美国人的性格我们是知道的,因此在2013年这款发动机便停产了。
对车型了解多的朋友可能发现了,为什么塞纳可以一直在北美市场呼风唤雨,而雪佛兰Venture(也就是别克GL8)只能变成中国特供车呢?原因就出在安全上。美国市场对于汽车安全的重视程度是很高的,从第一代丰田塞纳开始,它在美国IIHS的碰撞成绩中一直表现非常出色,加之本身很强的产品力,也让塞纳的口碑不断提升,最终成为北美市场最主流的MPV车型。
而如今,第四代丰田塞纳悄悄的来了(XL40),下面就是大家需要知道的新车重点。
1、全新的平台,全新的设计
和其它丰田新车一样,全新一代塞纳诞生于丰田TNGA架构下,轴距相比老款加长约30mm,车身略宽而高度降低。要说具体的平台,它还是会和凯美瑞共享TNGA-K平台。
设计相比老款车型可谓是翻天覆地。回想我第一次看到TNGA架构下的凯美瑞时,消化了很久很久。但时间长了,发现这样的设计还是很耐看的。如今,同样的设计风格放在全新一代塞纳上,总觉得莫名的好看。全新塞纳将提供普通版和运动版两个外观,但是作为MPV车型,运动版也不会提供双边双出的排气,毕竟稳重才是MPV车型的气质。
2、内饰设计不再MPV
如果我不告诉你这是全新一代塞纳,你很难猜到这是它的内饰设计。没错,当我第一眼看到它时觉得这更像一台SUV车型,因为它没有了MPV车型标志性的怀挡设计。
在挡杆的右侧是杯架,后面还有小的储物格,中控下方则是一个更大的开放储物槽。另外,全车共有18个杯架、7个USB结构,实用性完全不用担心。丰田表示,之所以取消怀挡设计,是想要消除用户抱怨的“公交车驾驶感受”。
3、座椅设计更“高级”
全新塞纳的LE和XLE车型会继续提供8座版车型,即第二排增加一个可折叠座椅。第二排座椅增加了腿拖和很长的滑轨(可滑动63.5cm),这对于第二排乘客的乘坐舒适性和空间灵活性提升不小。
4、首次提供混动版
全新丰田塞纳目前发布的动力是2.5L混合动力系统,综合最大功率243马力,相比较上代的3.5L V6有所下降,但油耗大幅降低。而这很可能是丰田塞纳20多年来,第一次全系不使用V6发动机。至于插电混动版本,丰田表示从未考虑过。
5、四驱系统依然提供
塞纳最吸引人的不仅仅是它的动力和实用性,还有就是四驱系统,从第一代车型到如今的第四代车型,四驱系统一直流传下来,这对于雨雪天气较多的北美用户来说是非常友好的。
不过,第四代车型采用了混合动力系统,四驱结构也发生了改变。从机械四驱改为电子四驱,没有了分动箱将动力分配到后轴,取而代之的是在后桥的第三个电机。当检测到车轮打滑时,可向后轮最大传递80%的动力,正常情况下依旧是前驱为主。这项配置在美国市场不是标配,但可以选装。而到了中国是否会被减配掉,emm,不好说了。
6、配置依然丰富
作为一款主打安全的MPV车型,全新一代又是诞生在TNGA架构下,配置自然是少不了了。无线充电、抬头显示、全景影像、车载空调、车载吸尘器、座椅加热、方向盘加热、电动侧滑门/电动尾门等等都会配备。另外,自适应巡航、主动刹车、盲区监测、车道保持等主被动安全配置也都会配备。
其实,丰田官方发布的这些信息也都是针对美国市场,但它绝对是有参考意义的,因为这款车会在2022年前后分别由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国产。之前老款塞纳国产的消息传了N年最终也没能落定,如今新一代国产的消息应该是准确无误了,动力系统和丰田在国内使用的动力系统高度吻合。另外更豪华的第二排座椅也对推动它实现国产起到了正面且积极的作用。
国产之后的几大猜想
1、由于在国内要搞双车战略,在外观上肯定会有所区分,广汽丰田原汁原味,一汽丰田或许会硬朗一些?
2、内饰整体设计风格应该不会有太大变化,但是中控屏的尺寸?看看RAV4荣放你就知道了。
3、美版上的第8个座椅应该不会来到国内,毕竟多出一个座位会多出很多麻烦事。
4、动力系统预计会保留2.5L混合动力系统,至于四驱系统,和海外一样可选还是直接阉割掉?
写在最后
其实,对于这种专为美国市场推出的车型,来到国内不一定能适应。虽然在国产之前丰田塞纳在平行进口车市场很受欢迎,但那毕竟占极少数。像是北上广这样的拥挤城市,出于会车、停车的方便考虑,本田奥德赛和别克GL8这样的车身尺寸其实更适合。但是,这并不妨碍它依旧是MPV市场的佼佼者。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它么?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紧急求古代描写秋天的诗,要英文中文都有的
一、雷克斯罗思的杜甫情结
肯尼斯.雷克斯罗思(Kenneth Rexroth, 1905-1982)并不是美国文坛举足轻重的人物,这主要是由于他不参加任何一个诗歌流派,独往独来,自成一体,他似乎游离于美国主流的诗歌传统之外。但是,雷克斯罗思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第一位重要的诗人,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他尤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垮掉派出现以前的垮掉分子
雷克斯罗思出生在印第安纳州,后来长期生活在旧金山。他在美国的中西部度过了青少年时代,13岁时成为孤儿。他所接受的学校教育很不系统,他曾在芝加哥和纽约学习过绘画,当过画家、工人、专栏作家、记者和大学教师。
雷克斯罗思对诗歌创作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美国文学不应该从欧洲追根溯源,而应该从当地的印第安文化中汲取力量。他强调在诗歌作品中表现个人的生活经验,歌颂大自然和新生事物,抨击腐朽的传统和社会的罪恶。他对劳动人民怀有同情,他有着强烈的正义感,极端痛恨各种人为的灾难,对战争更是深恶痛觉。他曾声称他写诗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揭露一切邪恶"。
在创作技巧上,雷克斯罗思曾做过许多尝试。"他写过意象主义诗、立体主义诗、仿玛拉美的印象主义诗、仿阿波里奈尔的象征主义诗、超现实主义结构的诗、仿中国或日本风格的诗、有爵士乐队伴奏的诗、民谣体的诗、古香古色的山水诗等。"他非常注意从世界各国的文学中汲取营养,曾翻译出版了许多中国、日本、希腊、拉丁、西班牙和法国的诗歌。他认为诗歌既是一种结构,也是一种交流。他自己创作出来的诗接近口语化,清新明朗,亲切自然,具有中国山水画般的宁静和深邃。
(二)雷克斯罗思的《中国诗歌一百首》
雷克斯罗思在研究外国文化的时候,对中国古典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雷克斯罗思翻译的中国诗集有四、五种之多。他自己曾声称他沉溺于杜甫的诗达30年之久,受益非浅。他认为杜甫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非史诗非戏剧性诗人,在某些方面,比莎士比亚或荷马更优秀。至少他更自然,更亲切。"他清楚的看到,养育杜甫的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为优秀的文化,杜甫这样一位优秀的诗人关注的是"人的坚信、爱、宽宏大量、沉着和同情",而只有这些品德才能拯救整个世界。虽然杜甫没有任何的宗教信仰,但他关心普通人民的命运和处境,而这才是"唯一可能持久的宗教"。雷克斯罗思对杜甫的敬佩使他最后说出了这样的话∶"我30年以来沉浸在他的诗中。我深信,他使我成了一个更高尚的人,一个伦理的代理商,一个有洞察力的生物体。"
雷克斯罗思最早接触到中国文化是通过汉学家宾纳(Witter Bynner),宾纳介绍给他了一些汉学家的名字和著作,又介绍了一位在芝加哥大学就读的中国学生帮助雷克斯罗思学习汉语。在此之前,西方的学者一直推崇李白的诗作,认为李白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在宾纳的影响下开始研究中国诗歌的雷克斯罗思发现了杜甫的魅力,并扭转了西方学者长期以来持有的偏见。在雷克斯罗思的第一部译诗集中,杜甫的诗占有很大的比重,可见他对杜甫诗的偏爱。
雷克斯罗思一共译了杜甫的诗36首,其中有35首收在1956年出版的《中国诗歌一百首》一书中,还有1首收在1970年出版的《爱与历史的转折岁月∶中国诗百首》中。雷克斯罗思在翻译杜甫诗的时候主要依据了下列版本∶
1.郭知达编的《九家集注杜诗》,即杜甫诗的中文原文;
2.洪业(William Hung)的英译杜甫诗;
3.艾斯库和洛厄尔合译的《松花笺》(Fir-Flower Tablets)中的杜甫诗英译文;
4.欧文.冯.扎克(Erwin von Zach)译的杜甫诗德语译文;
5.圣德尼(Hervey St. Denys)译的杜甫诗语法译文;
6.罗大冈翻译的杜甫诗法语译文;
7.马古利叶(George Margouliers)翻译的杜甫诗法语译文;
8.佩恩(Robert Payne)翻译的杜甫诗英译文。
在这么多参考本中,雷克斯罗思采用最多的是前三种,即∶杜甫诗的中文原文、洪业的英译杜甫诗以及艾斯库和洛厄尔合译的杜甫诗英译文。
在杜甫创作的众多诗作中,雷克斯罗思只翻译了36首。他在翻译杜甫诗的时候是否有所选择呢?答案是肯定的。雷克斯罗思在《中国诗歌一百首》的注解中说∶"我只选那些比较单纯、直接的诗,选那些文学典故、政治讽喻最少的诗。"其实,杜甫诗歌的内容总是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杜甫的诗歌反映了诗人对普通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友爱,也反映出对统治阶级的怨恨和仇视。离开了政治背景,杜甫的诗歌也就失去了它的社会意义。所以,虽然雷克斯罗思在翻译杜甫诗的时候尽量选择那些典故少、政治背景少的诗,但任何人都可以想象,不可能有一首杜甫的诗远离这些因素。雷克斯罗思显然也了解杜甫诗歌的这一特点,于是他在翻译杜甫诗的时候不惜大刀阔斧地对原文进行删改,"用读者能理解的说法,来取代文学典故、政治讽喻,或是古代的文物用品等"。
雷克斯罗思认为,翻译诗歌应该有相当程度的自由,不能拘泥于原文,因为译者是为一个特定的时代特定的读者而翻译的,必须考虑到读者的接受程度。雷克斯罗思曾说过∶"一部伟大的翻译作品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多是因为它们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时代。"基于这样的原则,雷克斯罗思在翻译杜甫诗的时候就增加了许多自己的创造。而这样的创造却赢得了众多诗人和评论家的好评。
诗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曾赞扬雷克斯罗思的译诗集说∶"在我有幸读到的用美国现代语言写作的诗集中,这本书能侧身最富于感性的诗集之列。"他还说∶"王红公(即雷克斯罗思)翻译的杜甫诗,其感触之细致,其它译者无人能及。"汉学家宾纳也说∶"这些译诗,令人感到我们的心灵在古代的山水中复活了。我们与古人情感交融,化身为一。我即此古人,彼归何处?此古人即我,我何去何从?"诗人默温(W.S.Merwin)在1979年致友人的一封信中也详细地谈到了雷克斯罗思的译诗集给他的感受∶"有一天晚上,我又拿起他那本《中国诗歌一百首》,已经隔几年没读它了,我坐着一口气又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我心中充满了感激,更感受到这本书中那种鲜动的生命力。这本书我已经熟读了许多年了。"另一位诗人海恩斯(John Haines)曾坦诚地宣称,他自己创作的诗歌的风格偏向纯朴、简洁、明晰,就是受了雷克斯罗思翻译的杜甫诗的影响。
历史已经证明,雷克斯罗思的译诗集是继庞德《华夏集》(Cathay)之后的又一部影响广泛的中国诗英译文。无论从翻译的技巧上讲,还是从译诗集对后人的影响上讲,雷克斯罗思的中国诗歌译文都可以同庞德的《华夏集》媲美。
(三)中国诗意的《红枫叶》
雷克斯罗思年轻的时候曾走遍了美国的中西部地区,因而他创作的诗作也透露出山野的灵气。阅读他的诗作,我们仿佛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他的诗作同中国的山水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们从他的诗作中可以看到中国山水诗中特有的宁静、深远、典雅和飘逸。
雁群从北飞向南
你远在 东方。
西风将向东
捎去信息,但
在这遥远的西方
东风永远不会吹动。
这首诗题为《失去的爱》,收在他的《新诗集》中。诗人借雁群从北向南飞的自然景象以及东风、西风的特点向读者暗示出信息交流的不可能性,于是失去的爱已经无法复得。
无月的夜晚。
在黑沉沉的天空
眼光透过几万里。
忧郁充满心田。
这首诗题为《无月的夜晚》,诗中表现出的意境是典型的中国式的。夜晚,没有月亮,漆黑的一片,人的心情也像这黑夜一样阴沉沉的。这种借可观的自然现象暗示人的主观情绪的创作方法是中国古诗中常用的,所以这首诗很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品味。
黎明前的寒冷
黎明前的寒冷
散在茫茫之夜,
凸圆的月亮之下,
孔雀相互啼叫
仿佛痛苦万分。
这首题为《黎明前的寒冷》的诗也是收在雷克斯罗思的《新诗集》中的。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同上一首诗是近似的。所不同的是,上一首诗中没有月亮,阴沉沉的夜空反衬出主人公忧郁的心境。但在这首诗中,月亮出现了,可是月亮的出现并没有给整个画面增添任何明朗的色调。黎明前的瞬间是一天之中最为寒冷的时刻,此时的月亮不仅没有令人悦目的效果,反而加强了画面凄清、寒冷的气氛。在这样一个安静、寒冷的夜晚,孔雀的啼叫更加突出地得以表现。它们的叫声在寂静的夜晚更显得悲哀、惆怅、伤感、痛苦。诗人借助这些自然景象很好地表达了主观的情绪。
雷克斯罗思在一首题为《红枫叶》的诗中讲述他驱车驶过一个小城,那里曾经住过他年轻时期的恋人。在这首诗的结尾,诗人写道∶
我驾车沿河而下,
看见一个男孩在桥上钓鱼
清水中
落叶漂浮
然后我向西,
驶入那茫茫日落。
这种带有淡淡伤感情绪的诗在中国古诗中可谓比比皆是。诗人借助自然景象表达主观情绪,让读者同大自然作直接的交流和接触,而不在诗歌作品中直接宣泄主观的感受,这就是艾略特提倡的寻找"可观对应物"的创作方法。而我们知道,这种方法最早是源于中国古典诗歌的,它是美国新诗运动期间美国诗人从中国古典诗歌中创造性继承的传统之一。
我们从上面的四首诗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雷克斯罗思在诗作中创造出的意境与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是相似的。1970年,雷克斯罗思在美国加州接受美籍华人钟玲女士采访时曾说∶"我认为中国诗对我的影响,远远大于其它的诗。我自己写诗时,也大多遵循一种中国式的法则(a kind of Chinese rule)。"他还进一步解释说,这种中国式的法则就是要在诗中表现具体的图景和动作及诉诸五官的意象,并创造一种"诗境"("a poetic situation")。所谓"诗境","必有一个特定的地点,一个特定的时间。……如果描写松林中远远传来一声钟响,一定是群山之中有座庙。用这种方式,能令读者置身于一"诗境"中,令他置身在一个地点,就像令他置身舞台之上,成为演员之一。……这是中国诗歌的一个基本技巧"。我们似乎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位美国诗人对中国诗歌意境的了解比雷克斯罗思更透彻了。 雷克斯罗思在上面引用的诗作中运用的意象也是中国式的。我们知道,大雁是中国诗人经常运用的意象,用来表达离别之情和思念之情,而西方诗人在诗作中是不用大雁作为主要的意象的。月亮虽然也出现在西方诗人的作品中,但其寓意是不同的。小桥、流水、落叶,这些意象也是典型的中国式的。雷克斯罗思在诗作中运用的这些意象
使我们不得不联想起中国诗人运用这些意象时所带有的寓意,毫无疑问,这充分表明雷克斯罗思接受了中国文化的影响。
雷克斯罗思,喜欢把翻译的中国诗揉合在自己的创作中。请看这样一首诗∶
野花野草
长在古老的庙宇
石阶上。太阳落到
青山之间。燕子
昔日在王府
画栋下筑巢
今晚却飞到
伐木匠和石匠家里
比石阶古老得多
是这石墙
平垒的巨石
盖满青苔蕨草。要是你
悄悄走近,模仿住在这里的
树蛙的叫声,你可以跟它们
交谈终日。
这首题为《山村》的小诗是由两个诗节组成的。第一诗节显然是雷克斯罗思翻译的刘禹锡的《乌衣巷》一诗。原文是这样的∶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可以看出,雷克斯罗思的译文同原文的意思相比还是有出入的。严格地讲,他的译文有几处误译和错译的地方。但我们也应该承认,原诗的基本意境已经翻译出来了。雷克斯罗思诗作的第二个诗节却完全是他本人创作的,可以说是由第一段的意境引发的联想。像这样一半是翻译、一半是创作的诗作在雷克斯罗思的诗集中也还有不少。他这样做也是模仿了庞德的。庞德的《刘彻》也是对中国一首古诗的改作。原文是汉武帝刘彻思念李夫人时所作的《落叶哀蝉曲》∶
罗袂兮无声,
玉墀兮尘生。
虚房冷而寂寞,
落叶依于重扃
望彼美之女兮安得,
感余心之未宁!
(四)一位叫"王红公"的美国诗人
雷克斯罗思喜欢在作品中把所参考的原文材料,当作是素材,当作是供他想象力高飞翱翔的出发点。所以我们欣赏雷克斯罗思的诗作,"不应该逐字探索,拘泥原文",而应该把他的诗作看作是他体验中国诗之后另外的创作,"有点唱和的意味",这样才能真正欣赏到他的诗作的好处与魅力。
雷克斯罗思对于中国诗的特点显然是十分了解的,他在译诗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突出了这些特点,这样就使得他的译文更加"中国化"了。杜甫有首诗叫做《阁夜》,其中的四行是这样的∶"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山河影动摇。"雷克斯罗思把前三行诗译成——
It is late in the year,
Yin and Yang struggle
In the brief sunlight.
On the desert mountains.
Frost and snow
Gleam in the freezing night.
Past midnight,
Drums and bugles ring out,
Violent, cutting the heart.
他把原诗中的每一个诗行都译成了三个较短的诗行,使原诗中每行的一个意象变成了三个意象,于是,译诗中的意象变得更加鲜明而突出。
评论家约翰.毕晓普(John Bishop)在读了雷克斯罗思翻译的《中国诗百首》之后说∶"这些英文译文大致有清晰和简明的效果。……然而,凡是多少下功夫研究过中国诗歌的人,都会因为这种清晰明朗,心中会觉得不太对劲。如果一首诗好象一眼就能看透,难免令人怀疑,是否遗漏了多层附属的、有根有据的涵义。"其实,中国诗歌表面上一目了然,但却有着深刻的内涵和意境。中国诗人往往不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怀,而是借助于自然景观暗示自己的主观情绪。所以中国古诗虽然表面看来很简单,但却十分含蓄,寓意深刻。而雷克斯罗思的译诗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中国诗的特点,我们甚至可以说,他的译文本身就是"一流的英诗创作"。
雷科斯罗思19岁的时候结识宾纳,开始对杜甫产生了兴趣。从那时起,他对杜甫以及中国诗歌的热情与日俱增。雷克斯罗思是一位无政府主义者,他认为杜甫诗中表现出的儒家思想"太过迂腐",但他对杜甫诗中表现出的一种悲愁和感伤的情绪是有着认同的,他认为杜甫的诗解决了"人在孤寂之时如何自处"的重大问题。由于雷克斯罗思对杜甫的诗作有着强烈的认同,所以他在翻译杜甫诗歌的时候,自觉不自觉地加进了"太多自己的经验和心情",有时甚至把杜甫的诗句当作素材和基础进而抒发自己的感情。我们阅读雷克斯罗思的译诗,很难分清哪些是他翻译的杜甫的诗句,哪些又是他自己的创作,他已经同杜甫融合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雷克斯罗思在发表他的第一部中国诗译诗集的时候,就为自己取了一个中国名字∶王红公,并把这三个字印在了译诗集的封面。从此,这三个字便永远地把美国诗人雷克斯罗思同中国诗人杜甫联系在了一起。
二、布莱、赖特与白居易的意象诗
在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期,美国出现了具有超现实主义特点的深层意象诗,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罗伯特.布莱(Robert Bly, 1926-)和詹姆斯.赖特(James Wright, 1927-1980)。两位好友不仅持有相似的美学观点,而且都对中国的古典诗词怀有执着的追求和喜爱,他们都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模仿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他们是美国当代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两位作家。
(一)建立在理性主义之上的直觉感受
新超现实主义(New Surrealism)是在美国兴起的一个现代派诗歌运动,也许有人会把它归为后现代主义。它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兴起于本世纪20年代以法国作家布勒东(Andre Breton, 1896-1966)、艾吕雅(Paul Eluard, 1895-1952)、阿拉贡(Louis Aragon, 1897-1982)、苏波(Philippe Soupault, 1897-1991)等人为代表的法国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新超现实主义者自己不喜欢这个名称,他们更愿意说自己创作的是"深层意象诗"。这一派诗人抛弃有意识的"自我",也抛弃社会的存在,试图躲进"无意识的、唯我的宗教情绪"中去,认为只有潜意识才能认识真理。他们运用深层意象、"思想的语言"和"梦的文法",从超现实的、非理性的角度去批判和讽刺社会。新超现实主义的产生同1968年在美国纽约举办的达达主义(Dadaism)和超现实主义画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新超现实主义虽然是一个很松散的文学流派,但影响十分广泛,当代的许多诗人,尤其是30岁左右的青年诗人都热衷于超现实主义风格的诗作。其中布莱和赖特是新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
罗伯特.布莱,曾在《五十年代》(后改名《六十年代》、《七十年代》)杂志社当编辑,着有《静静的原野》(1962)、《身体周围的光》(1968,该诗集于1968年荣获美国全国图书奖)等诗集;
詹姆斯.赖特,着有《我们将在河边会面吗?》(1968)、《诗集》(1971,该诗集于1972年荣获普利策诗歌奖)、《两位公民》(1973)、《意大利之夏》(1976)等诗集;
布莱出生在明尼苏达州,曾就读于圣奥拉夫学院和哈佛大学,并在富布赖特奖学金的资助下赴挪威学习。他在政治上一贯激进,对越南战争、环境污染等问题一直持批判的态度。他曾提出"跳跃诗"的理论,要求在人的无意识中发掘诗歌创作的源泉。赖特出生在俄亥俄州的一个小农场,曾就读于肯庸学院和华盛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他在富布赖特基金的资助下到维也纳大学学习了一年。后来便致力于翻译外国诗人的作品,他还曾与布莱一道翻译了一些外国诗作。赖特也是一位有着强烈社会责任的诗人,他说∶"……我要描写自然美,我十分热爱大自然,但是这种追求总是被我作为一个人的责任所左右。一个人的生活比一棵梨树开花要复杂得多,它充满了痛苦。"
让我们先来读两首深层意象诗,体会一下诗人对现实世界的独特的感受吧。
保证
你永远不会孤独,你听到
秋天来时如此深沉的声音。**的
气流越过山岭,越过轻拨的琴声
越过闪电后的静穆,
在闪电来得及说出
名字之前——然后,
是浓云张开大嘴的
道歉。你诞生时就已注定∶
你决不会孤独。雨
会到来,沟渠满溢,一条亚马逊河,
长廊——你从未听到
如此深沉的声音,
岩台上苔藓,和岁月。你转耳倾听
静默意味着∶你不是孤独的。
整个大千世界倾盆而下。
在这首诗中,张开大嘴的浓云和倾盆而下的大千世界是诗人对现实世界的独特感受。这种夸张和变形可以说是诗人从本世纪初年的意象派诗人那里继承下来的传统。秋天来的时候带着声音,空气带着颜色,溢满沟渠的雨,这些声、色、形的错位和交融也是诗人的独特体验。从山岭到河流,从闪电到琴声,这种跳跃表面看来无联系,但却有着深层次的关联。
开始
月儿投到田里一两片羽毛。
黑黝黝的麦苗疑神谛听。
此时
万籁无声。
那儿,月儿的幼雏正试
它们的羽翼。
林间,一位苗条的女子
抬起她那可爱的面影,
她轻盈地步入空中,
冉冉地升上去了。
我独自站在一株老树旁,不敢呼吸
也不敢动弹。
我屏息倾听。
麦苗向它自己的黑暗处倾身,
而我也倾身于我的黑暗之中。
在这首诗中,诗人把月亮想象成了一种带羽毛的鸟,它把羽毛洒落到田里,还有一群幼雏在周围抚弄羽翼,这是一幅多么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象!在这万簌无声的夜晚,有一位婀娜多姿的女子迈着轻盈的步子升到了空中。是现实?还是梦幻?"我"躲在一株老树旁,静静地谛听这一切,生怕破坏了这美好的景致。从理性的角度讲,诗人在诗中描写的景象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发生的,但读者似乎愿意被诗作中描绘出的景象所打动。梦境与现实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超现实的图画。
深层意象诗是在意象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同意象诗有着类似的地方,它们都强调意象的并置和罗列,主张发挥诗人的主观能动性,要求诗人在诗作中表现独特的感受。但深层意象诗更加重视人的潜意识和无意识,因而它描写的感受在表面看来常常是荒谬的。布莱曾说,"深层意象诗是通过对无意识的开掘,使得想象的跳跃和比喻的转换成为可能,使意象从心灵深处跃起。"也许我们可以说,深层意象诗人形成了对客观事物的直觉感受、又对这一感受做了主观的理性加工之后而成的作品。
(二)对中国诗歌的借鉴
布莱在澳大利亚参加阿得雷德艺术节的"作家周"活动时,向中国作家代表团朗诵了他的一首题为《想到〈隐居〉》的诗。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首诗是他受到中国诗人白居易作品的启发之后写成的。这位身材高大的诗人在古朴的筝的伴奏下低声朗诵这首诗,中国代表团的成员把这一场景深深地印在了脑海.
布莱曾说∶"我认为美国诗的出路在于,向拉丁美洲的诗学习,同时又向中国的古典诗学习。"在与学者王佐良先生的交谈中,布莱对美国的诗坛状况不甚满意,但他也说,美国还是有一些好的诗人的。在他列举的"好的诗人"中,我们发现了詹姆斯.赖特、加里.斯奈德(Gary Snyder)、威廉.斯塔福德、雷克斯罗思(Kenneth Rexroth)等人的名字。而这些人或者同布莱持有相类似的观点,或者干脆就是中国诗歌的崇拜者。在布莱看来,美国诗应该继续摆脱英国传统的束缚,美国诗人要把创作植根于本民族的土壤之上,要创作出一种"生动的、色彩鲜明的、活生生的东西"。布莱自己也译过一些中国古典的诗歌作品,他还很喜欢李贺,认为李贺的诗里有真正出色的形象,"几乎是太狂了,连掩饰都无法掩饰"。布莱在仔细研读了中国古典诗歌之后得出结论说∶"在古代中国,各个层次的知觉能够静悄悄地混合起来。它们不是像冬天湖水那样分成一层又一层,而是不知怎的都流在一起了。我认为古代中国诗仍然是人类曾经写过的最伟大的诗。"
布莱似乎比较喜欢陶渊明的作品,他曾把陶渊明选进他于1980年编的一本名为《宇宙的消息,两重意识之诗》的诗选里,并在赠送给王佐良先生的那一本上题写了这样的话∶"这本诗选代表了我多年思考的结果。它以陶渊明开始,他是这本诗的祖父∶采菊东篱下……"他认为陶渊明是19世纪英国诗人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精神上的祖先。布莱的一首题为《菊》的诗就是"为菊的陶渊明而作"∶
1
今夜我奔驰在月光下!
深夜才跨上鞍。
马自己找路穿过荒芜的耕地
漆黑的影子引导着它。
2
离院子一里路马就直立起来,
它太高兴。漫无目的地
穿过田野,无所事事,真叫人舒畅,
肉体活着,就像一株花草。
3
从淡色的道路上归来,
晾着的衣服多么安静!
当我走进书房,门边
白色的菊花在月光下!
但我们还是可以看出,由于东西方审美情趣不同,布莱的这首诗远没有达到陶渊明诗作的意境。虽然在该诗的末尾,我们读到了"淡色的道路"、"白色的菊花"这样的意象,但整首诗作还是缺乏中国古典诗歌的宁静和恬淡。
布莱刻意在诗歌创作形式上追求中国诗歌的结构,他曾创作出这样一首诗∶
长时间的忙碌之后
几周伏案,终于能出门散步,
月亮已沉,徒步,无星,
没有一丝亮光!
在这旷野里要是一匹烈马向我飞奔?
我没有在孤寂中度过的日子
都白费了。
这首诗的前两行描写景物和环境,第三行是世人的遐想,而第四行则是世人的议论。这样的结构同中国古诗的结构是很相像的。联想到布莱在给中国作家代表团朗诵李白的诗句"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时的悠闲的心境和仪态,我们不能不感叹布莱对中国诗的深刻理解,也不能不感叹中国诗歌所具有的超越国界的魅力。 赖特是布莱的好友,也同样喜欢白居易的诗。他曾给自己的一首诗加上了这样的标题∶"读了一卷坏诗,心情抑郁,于是走向一处闲置的草场,央求昆虫来作伴。"这种命名诗作的方法颇有些像我国古典诗歌中的题记。赖特还曾创作了另一首标题很长的诗∶
在明尼苏达松树岛威廉.达费的农庄躺在吊床上而作
头上,我见到青铜色的蝴蝶
沉睡在黑色的枝头,
在绿荫中被风吹动,像片叶子。
山谷下,空房子后面,
牛铃一声接一声
走进晌午的深处。
我右边
两颗松树下,铺满阳光的田里,
去年马匹遗下的粪堆
发出火光,变成金黄的石头。
我仰身向后,当暮色四合,
一只幼鹰滑过,寻找他的家。
我已经虚度了一生。
这首诗无论是标题的选择还是整个诗作的意境,都使我们联想到中国古典诗歌,想到中国的山水画。
赖特的诗作中有一首是写白居易的∶
冬末,越过泥潭,想起古中国的一个地 方官
白居易,落发纷纷的老政客,
何苦徒劳呢?
我想起你
惴惴不安地进入长江三峡。
纤夫拉着你的船逆流而上,
送你去忠州城里,
混一个什么官差使。
我猜想,你达到时,
天已黑了。
但现在是1960年,又快到春天了。
明尼阿波利斯城的大石头
造成了我独有的沉沉暮色,
也有纤绳和激流。
元稹在哪里?你的好友在哪里?
大海在哪里?
那曾溶化了整个中西部的
无边寂寞的大海?
明尼阿波利斯在哪里?
我什么也看不见,
除了那株可怕的
经冬而愈黑的大橡树。
你在山那边找到孤零人的城市了吗?
还是紧握着那条磨损了的
纤绳的一头,
一千年都没有放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