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气一凉小孩就喊腿疼.是怎么回事

2.天冷的时候浑身肌肉疼痛

天气一凉小孩就喊腿疼.是怎么回事

天冷下肢凉_天气冷时下肢酸痛无力

一般来说,3-4岁的孩子若经常说腿疼,但不发烧且关节亦无红肿,无触痛,疼一会儿就很快好转,此进度请家长放心,孩子没有患关节炎,只是生长发育快,又开始会走,会跑,故下肢的负担较重,致使骨端充血,孩子就会感到腿疼。

此外,应该给孩子做详细体检,检查孩子是否曾患过佝偻病因为患过佝偻病的小儿,有的可遗留轻度的下肢畸形。如有轻度的“X”或“O”型腿,则膝关节和韧带松驰,关节面的受力不均衡而致使膝关节左右松动,不稳,孩子走路过多时就会感到腿疼。

这两种情况的腿疼多在下午或晚上发作,尤其是在过度活动时,这时只要睡一夜即可停止发作。

还有一种情况,有的孩子患上呼吸道感染也可引起腿疼,待上呼吸道感染好转后,腿疼随之消失,这是由于上感可以引起一过性膝关节滑膜炎所致。

上述三种情况的腿疼不需治疗,只要好好休息,适当限制孩子活动即可,有时适当补充些钙剂和维生素,也可得到改善。

对于5-15岁孩子的腿疼,要注意晚发性佝偻病的发生。尽管比较少见,也要注意。这种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造成的。且多发生于缺乏日光照射的冬末初春。这个年龄是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对维生素D和钙的需要增加,若缺乏即可发病。表现为走路疲乏无力,下肢疼痛,尤以膝关节,踝关节及小腿酸痛为多,有的不定期会“腿抽筋”,个别人还可有足跟疼,上述这些症状在久站,久走和劳累后加重,但休息后可缓解,同时可伴有睡眠不安和多汗,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扣,症状即可好转

天冷的时候浑身肌肉疼痛

四肢疼痛是指病人上肢或下肢,或上下肢筋脉、肌肉、关节疼痛的症状。

四肢疼痛最早见於《内经》,如"肢节痛"、"骨痛"、手臂痛"、"脚下痛"、"腰股痛"、"股、膝、髀、月+专、月+行足皆痛"等。《伤寒论》、《金匮要略》则载有"历节痛"、"四肢疼"、"骨节疼痛"。后世所称"痛风"、"风腰腿疼痛"、"风走注疼痛"、"肩臂痡"、"手指痛"、"大股痛"、"足痛"、"足跟痛"、"足心痛"、"腿痛"及山岳丘陵地带的"柳拐子病"均属四肢疼痛的病症范畴。

《内经》论述的痹证,如"行痹(风痹)"、"痛痹(寒痹)"、"著痹(湿痹)"、"热痹"、"筋痹"、"脉痹"、"肌痹"、"皮痹"、"骨痹"、"周痹"、"众痹"等亦是以四肢疼痛为主证的证候。

风邪阻络四肢疼痛:四肢关节走注疼痛,痛无定处,而以腑、肘、膝、踝等处为多见,关节屈伸不便,或兼见寒热表证,舌苔薄白或腻,脉多浮。属行痹。

寒邪阻络四肢疼痛:四肢关节冷痛,痛处不移,形寒肢冷,局部皮肤颜色不红,遇寒加重,得温痛减,舌苔白,脉弦紧。属痛痹。

湿邪阻络四肢疼痛:关节酸楚疼痛,重看不移,或肌肤麻木不仁,日久失治则肌肉顽硬,骨节变形,致成残废,苔白腻,脉濡缓。属著痹。

风寒湿邪闭阻经络引起的四肢疼痛最为常见,即所谓痹证。痹者,闭也,闭阻不通则痛。《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氧胜者为著痹也。"上肢与下肢乃手足六经循行所过,风寒湿最易侵袭,因此《济生方.诸痹门》说:"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然因病邪偏胜不同,临证首须明辨,治法方有准绳。

先从三者病因、病机、疼痛性质及特点来区别。风邪阻络者,《诸病源候论.四肢痛无常处候》说:"风邪随气而行,气虚之时,邪气则胜,与正气交争相击,痛随虚而生,故无常处也"。《圣济总录·诸痹门》说:"风为阳气,善行数变,故风气胜则为行痹,其证上下左右,无所留止,随其所至,气血不通是也。"疼痛常罹及多个肢体关节,游走不定。

寒邪阻络者,《圣济总录.诸痹门》说:"以寒气人经而稽迟,泣而不行也。痛本於寒气偏胜,寒气偏胜,则阳气少阴气多。"疼痛较甚而有定处,必兼四肢寒冷。

湿邪阻络者,《圣济总录.诸痹门》说:"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盖湿土也,土性缓。荣卫之气,与湿俱留,所以湿盛则著而不移也,其证多汗而濡者,以阴气盛也。"疼痛重著不移,或伴麻木,酸楚。

临床上,风胜者每见表证,如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多浮紧;寒胜者每见寒证,如畏寒肢冷、小便清长、舌苔薄白,脉多沉紧;湿胜者每见湿证,如四肢困重、胸闷、舌苔白腻,脉多濡缓。

三者的病因病机不同,治则迵异。

风邪偏甚,法当祛风,佐以散寒利湿,配合补血之品,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方用防风汤加减;

寒邪偏甚,法当散寒,更须辛温补火,释其寒凝,方用乌头汤加减,或疏风活血汤、小活络丹等加减;

湿邪偏甚,法当利湿,佐以祛风散寒,方用薏苡仁汤或除湿益+蜀痹汤加减;风寒湿三气杂至,方用三痹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