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俗语“惊蛰刮北风,从头到尾冬”的含义是什么?

2.为什么天气突然降温?

俗语“惊蛰刮北风,从头到尾冬”的含义是什么?

天气刮风天气冷了_天气冷天气冷刮大风的图片

“惊蛰刮北风,从头到尾冬,惊蜇滴一点,九九倒回转”,随着冷空气剧降气温变化刮风或下雨,由于气温冷热正处在临界期,初春冷暖对临界时期的气候易冲突可能性较大,尽管气温渐升变暖,但遇到天气变冷随即发生变化,又有倒春寒感觉。冷空气下降,气温剧变,有又回到冬季意境,不过今年惊蛰时间天气风和日丽,阳光灿烂,未出现惊蛰遇冷空气冷暖变化。

(网络照片)

我认识的一句是:“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这“从头到尾冬”是不是意思与“从头另过冬”差不多?

今天惊蛰,我这里没有刮北风,而是遇“大回南”天气,很温暖。

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其意思是说,惊蛰这天吹北风,那是寒冷空气,是倒春寒来了,等于再过个寒冷的冬天一样,在未来一段日子里都会寒冷的。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居于第三位,是代表卯月的节,属于仲春了。惊蛰时令正处九九之中,很快就出九了。惊蛰意思是;春雷乍响,冬眠于地下的虫子受到惊吓而从土中钻出,开始了新的一年的活动,实际上是气温回升,土壤开始解冻,春耕开始。有关惊蛰的农谚俗语不少:

过了惊蛰节,耕田不停歇。

不过惊蛰节,青蛙不开口。

惊蛰刮起土,倒冷四十五。

惊蛰雷开窝,二月雨如梭。

惊蛰云不动 ,寒到五月中。

惊蛰雷雨大,谷米无高价。

惊蛰宁,百物成;惊蛰冷,百物假。

……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冬小麦开始返青。一些果树也在孕育了一冬后,也开始萌芽。惊蛰刮北风,那以后一段时期以内气温一直在低温徘徊的话,就会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所以,这一点,对于指导春季播种,还是有重要的意义的。如果出现倒春寒的天气,那对于农作物的收成都有影响,所以要注意留意天气预报,及时掌握气温的变化,做好提前预防。

短时间的寒冷以后,到了春分和清明时节,那就应该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了。让我们一起走到户外,拥抱大自然的美好吧!

几乎每年这个节气都有倒春寒,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春暖就是一个曲折回升的过程。

这句谚语就是说如果惊蛰这天以北风为主,那么今后一段时间气温会下降,会像冬天一样冷。当然有些夸张,春天到了再冷能冷到哪去,再说这只是句谚语,未必天下皆准,更没什么科学依据。

惊蛰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本意为滚滚春雷将蛰伏一冬的动物们从冬眠中惊醒,从此春天正式开始。当然事实上不见得一定会有春雷滚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那就是天气转暖了。

不过如果惊蛰当天有风从北方刮开,那就意味着,春天虽然正式开始,但气温还不会立马变暖,在未来还有一段时间的降温和寒冷,尤如倒春寒。所以农村才有了这句谚语“惊蛰刮北风,从头过尾冬/从头另过冬。”

事实上按照正常气候发展,在惊蛰时分的阳历三月初,应该有从南方来的暖流开始把北方的天气变得暖和。可是惊蛰当天要是刮北风,那就意味着,北边的冷气流还比较强劲,不但抵抗住了南来的暖流,还会让整个北方再次变得寒冷。

当然这种寒冷的天气,不会太长久,再加上如今全球整个气温上升的缘故,可能现在大部分人并不会感到十分寒冷。而且毕竟春天已经到来,太阳正在向赤道移动,所以冷也只是暂时的。

小时候常听爷爷说起“惊蛰刮北风,从头到尾冬”,当时也不太理解是什么意思,后来听了爷爷的解释才知道,它说的是在 惊蛰节气当天如果是刮北风为主,那么表示接下来几天的气温会比较低 ,而“从头到尾冬”是指天气很冷,会像冬天一样寒冷,需要做好御寒的准备。所以如果遇到惊蛰这天刮北风,那后期还会冷上一段时间,但也不怎么冷了,毕竟春天到了,天气回暖了

爷爷还说过一句类似的农谚:“惊蛰吹南风,秧苗迟下种”,其意思是说在惊蛰节气这天如果是刮南风,虽然当天的天气暖和了,但是后期的天气可能会转冷,为了避免秧苗受到冻伤,最好是等到天气暖和些的时候才下地种田。

另外通过惊蛰当天的天气冷暖也是可以预测后期冷不冷的,古人总结了农谚“惊蛰冷,冷半年”,其意思是说惊蛰节气这天的天气如果还没有转暖,在后面的时日里转暖会很慢。

今日惊蛰,这是我国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发生在阳历的3月5号或者6号,在古时人们也称之为"启蛰"。通常到了惊蛰节气,气温逐渐开始回升,有雷声出现。而在农村地区,家家户户都要开始忙碌起来,准备新一年的春耕工作。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国拥有数千年 历史 的农耕文明,古人在耕种的过程中,根据天气的变化,总结出来众多的节气农谚,用于指导农业生产活动。而惊蛰作为春耕开始的标志,现在依然有很多的谚语在农村地区流传。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比较实用的惊蛰老话,供各位朋友一阅。

惊蜇刮北风,从头另过冬。 一般到了惊蛰节气,我们这里日平均温度可上升到10度以上。但是这段时间,日平均温度只有几度的样子,最低温度依然保持在零度左右。我们常说“东风送暖”,惊蛰这天如果刮起北风,意味着冷空气南下,将有倒春寒的出现。这句话与 大雪不冻、惊蛰不开 相符合,去年大雪节气温度很高,到了惊蛰天气不会回暖。

惊蛰吹起土,倒冷四十五。 惊蛰这天如果刮大风,接下来还会冷上一个多月的时间,天气才会持续的升温。

雷打惊蛰前,四十九日不见天。 惊蛰之前打雷,接下来的一个多月以阴雨天气居多,很难见到晴朗的天气。

惊蛰有雨粮如泥,惊蛰无雨米似银。 惊蛰这天如果下了雨,粮食丰产堆积成堆,但是由于产量高价格低廉犹如泥土一般。反之惊蛰这天是晴天的话,粮食产量很差,稻谷价格高昂犹如银钱。

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 惊蛰这天打雷下雨,小麦获得大丰收,在麦场里面堆积如山。

惊蛰晴一天,旱田改水田。 惊蛰这天晴朗一天,接下来雨水很多,旱田可以当做水田来耕作。

雷打惊蛰前,高山好种田。 惊蛰前打雷,接下来雨水很多,高处的地块种庄稼不用担心旱涝的问题。

各位朋友,关于惊蛰的这些农村老话你们认为有道理吗?欢迎大家根据惊蛰的天气来预测一下今年的天气情况。

在回答你这个问题的时候,窗外北风呼啸,从并不太严实的窗户缝隙里面,些许凉风吹来,就让我有点瑟瑟发抖。

这个俗语说的是,惊蛰这一天如果刮大北风,那么在未来的几天又要经历一段类似于冬天的天气,换句话讲,“倒春寒”要来了。

几千年以来的 历史 发展,智慧的华夏子孙,总结出很多的谚语。这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对自然规律的发现和总结。

而天气预报也明显看出来,未来几天,气温急剧下降。

面对这样的天气,首先要做好个人防寒保暖措施,避免天气变化,导致感冒发生

这个时候,对农作物也会是严峻的挑战,前几天气温高,树木发芽,忽然降到零度以下,甚至会有降雪。这样的天气,对于还是嫩芽期的很多植物,都将是致命伤害。

我记得有一年,我家的樱桃花都要开了,忽然寒风四起,大雪飘飘,那一年,樱桃几乎绝产。

怎么没有遇到冷空气[捂脸]上午还暖意融融春意阑珊,下午一到彻底变天。天地昏暗,北风忽起,感觉又要过冬了[捂脸][捂脸][可爱]

你有没有瞬间觉得穿少了,穿风衣的姐妹,就问你冷不冷[呲牙][捂脸][可爱]

为什么天气突然降温?

冬季降雪主要是因为冷锋天气系统的影响,锋是冷暖气团的交汇处,如果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运动就形成了冷锋,反之为暖锋。

冬季,陆地温度比海洋低,在大陆内部形成强大的冷高压,气流由高压中心向四周辐散,其中向低纬运动的气团在性质上属于冷气团,它与暖气团相遇就形成了冷锋。冷锋过境时,形成阴雨(雪)天气、刮风、降温,过境后,气温湿度骤降,气压升高。冬季冷气团迅速南下(北半球,南半球相反),常形成灾害性的大风降温天气,甚至形成寒潮。

这样看来,冬季降雪区域(夏季降雨区域同理)分布于锋面附近,也就是冷暖气团交界处。这个位置是不固定的,它由两种性质气团势力的强弱决定。冷气团势力弱,锋面及降水区域偏高纬,冷气团势力强,锋面及降水区域偏低纬。

冬季影响我国的陆地冷高压是中心位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的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它的势力范围非常大,对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的天气影响极大。

入冬以来,特别是进入2008年以来,亚洲高压非常活跃,不断形成冷气团南下影响我国,造成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对于季节、年际变率都很大的我国季风气候区来说,这样的天气本来也很正常,但是由于南方今年的暖气团也很活跃,大量来自太平洋、印度洋的暖湿气流频频光顾南方地区,当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强大冷气团迅速南下至南方地区,并与暖湿气团相遇后,就形成曾了大范围雨雪天气。

正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只有强大的冷气团,而没有暖湿气团提供的大量水汽,南方只会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如果只有暖湿气团提供的大量水汽,而没有冷气团光临,则根本没有什么灾害性天气。而两者齐备的时候,灾害就降临了。

我国北方地区,在本次灾害性天气中,主要受大风降温天气影响,冷气团途经北方南下,未在此形成锋面,没有大的降雪天气出现,但北方地区随之被纳入到强大的亚洲高压势力范围之中,天气干冷程度是近年来少见的。

我国南方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气温一般在0度以上,农业生产中有越冬作物,居民生活中不需要有取暖设施,一般家庭没有足够的防寒衣物,司机一般也不会担心柴油受冻,凡此种种都对此次灾害性天气的巨大破坏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大量的越冬作物在强大的南下冷气团带来的大风降温天气中被冻死,农业大幅度减产或绝收,包括冬小麦、越冬油菜、绿肥作物等。大量牲畜被冻死。

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中的各种以柴油为燃料的车辆,在低温中,因柴油受冻无法正常运行,进一步影响到相关产业的经济效益。大雪阻断交通,影响面积大。冬雨压断电线,影响电力、通讯。

居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低温冻害是大量人员冻伤,甚至冻死。大雪压塌屋顶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大雪阻断交通,影响人们出行,以及影响到日用品的供应,另外还会对家庭供暖、供气、供电等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此次灾害告诫我们,要未雨绸缪,要居安思危,否则只能痛定思痛,但早已悔之晚矣。结合本次灾害带来的教训,一定要进行全民性的相关教育,而且今后要从娃娃抓起,另外适时搞一些相关演练,警惕之心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