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恩德是什么天气系统_贝恩斯怎么样
1.F1赛车中安全车是干什么的啊
2.探险家的故事300字
3.关于古今中外的探险家的故事
4.F1安全车为什么不用超跑而是用奔驰AMG?
5.写一篇探险故事
F1赛车中安全车是干什么的啊
安全车 顾名思义 就是为赛事安全而准备的车 它的用途就是在比赛发生事故的时候 带领车队以低于时速60公里的速度做巡场圈 比如 前面一辆赛车发生事故横在赛道上 或者在赛道是留下碎片的时候 后面的赛车不知道前面有事故车的话很有可能会撞上去 导致连环撞车 出事故后 安全车跑在赛车的最前头以慢速行走 以便赛场工作人员清理事故车 。安全车驾驶员都是退役车手担当。
1976的时候意大利一场比赛中一辆赛车坐舱起火停在了赛道边 二名赛道工作人员拿灭火器去救赛车手 他们在安全车还没出动的时候横穿赛道 第一人安全通过 第二人被时速256公里的赛车直接拦腰截断 内脏撒了一赛道 然后 他手中的灭火器砸在了撞他的车手头上 车手当场晕死 赛车失控冲出赛道外 。这场事故最终导致 两名赛车手和一名赛道工作人员死亡 另有12名场外观众受伤。这也凸显了安全车在比赛中的重要性。
探险家的故事300字
探险家的故事 麦哲伦(Magellan,Ferdinand),葡萄牙著名航海家和探险家,先后为葡萄牙(1505~1512)和西班牙(1519~1521)作航海探险。从西班牙出发,绕过南美洲,发现麦哲伦海峡,然后横渡太平洋。虽在菲律宾被杀,他的船只继续西航回到西班牙,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被认为是第个环球航行的人。 麦哲伦出身于贵族家庭,1505年参加葡萄牙海军去印度作战。虽然葡萄牙在非洲东海岸及印度西海岸作战胜利,从而打破了印度洋上的穆斯林势力,也从阿拉伯人手中夺取了海上贸易控制点,但没能控制马六甲,其成就还欠完美。为此,1511年参加攻占马六甲之役。东方的财富经过马六甲流入西方世界的港埠,葡萄牙因控制了马六甲海峡,掌握了通往马来西亚海域与港口的钥匙。但还需要向香料群岛、产生财富的摩鹿加群岛探险。因此于1511年12月作一次侦察航行,到达班达岛后,带了一批香料于1512年回里斯本,次年随军攻打摩洛哥要塞阿萨莫尔,因受伤成终身跛脚。1514年回国后两次上奏国王要求晋级和增加年金,均被拒绝。 1517年麦哲伦偕同宇宙学者法菜罗去西班牙,放弃葡萄牙国籍,转为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服务。1518年出任远征船队队长,前往为西班牙开辟新的通往摩鹿加的路线。麦哲伦自信能发现一条从大西洋通往南面的海的海峡。1519年9月20日船队启航,270名水手来自9个国家。9月26日到达特内里费岛,10月3日继续向巴西远航;曾在几内亚岸外停泊。11月29日航行到圣奥古斯丁角西南方27里格处(1里格约为5千米)。绕过卡布弗里乌之后,12月13日,船队到达里约热内卢湾。次年3月到达圣朱利安港。 在镇压了西班牙船长们发起的叛乱后,1520年8月24日离开圣利安港,船队继续南下,10月21日绕过维尔京角时,在南纬52度50分处进入他们要找的海峡(后以麦哲伦的名字命名)。到达淘峡西端,船队只剩下3条船。10月28日进入“南面的海”。回海域风平浪静,被称为“太平洋”。船员们忍受着饥饿的折磨,借助于秘鲁洋流的推动,在麦哲伦无情的决定下,进行横渡太平洋的伟大航行。 12月18日船队从智利海岸向西北航行,1521年1月24日才看见陆地,可能是土阿莫图群岛的普卡普卡。2月13日在西经158度处穿过赤道,3月6日在马里亚纳群岛中的关岛首次登陆,获得99天以来第一次弄到的新鲜食品。3月9日起航,向西南方向进发。后在今菲律宾群岛的马萨瓦登陆,为西班牙在太平洋找到第一个同盟者。在宿务岛,使地方统治者及其官员们皈依天主教。不到两个月之后,4月27日麦哲伦在麦克坦岛上与当地人作战时被杀。麦哲伦死后,只有两条船到达摩鹿加,而只有“维多利亚”号于1522年9月由埃尔卡诺指挥回到西班牙。生还者还有另外17名欧洲人和4名印第安人。埃尔卡诺从太平洋绕好望角回到大西洋,证明地球是圆的。 麦哲伦的突出贡献不在于环球航行本身,而在其大胆的信念和对这一事业的出色指挥。他是第一个从东向西跨太平洋航行的人。他以3个多月的航行,改变了当时流行的观念:从新大陆乘船向西只消几天便可到达东印度。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一个圆体,不管是从西往东,还是从东往西,毫无疑问,都可以环绕我们这个星球一周回到原地。这在人类历史上,永远是不可磨灭的伟大功勋。
关于古今中外的探险家的故事
1994年5月,一艘名叫“黄蜂号”的美国核动力潜水艇在波罗的海执行巡逻任务时,突然发生了意外故障,失去控制的潜水艇急速下沉,艇内的23名船员被沉入海底43米处。
由于海水压力过大,他们根本就不能出去,即使能出去,强大的压力会把人压成肉饼。可是如果困守在艇内,用不了多久,人人都会因缺氧而死。
艇长米盖罗尼在启动通气盖时,被铁盖子猛地击中头部,立即倒在血泊中死去。在紧要关头时,失去了主帅,大家更是惊慌失措,乱成一团,感觉死神离他们越来越近了。
就在这关键时刻,忽然有人用高亢的嗓音说:“伙计们,大家不要乱,静下来动动脑筋,可能我们会在绝处逢生的!”
众人的眼光集中盯在这个说话人的身上,才发觉讲话者是炮手贝利,尽管他只有28岁,可是在艇内已经工作了8年,是个老练而出色的炮手,他的特点就是头脑灵敏,临危不乱。
“伙计们,我宣布,从现在开始,由我担任代理艇长大家都要听我的指挥!”
贝利的果断和冷静,使大家镇静了下来,大家不约而同地纷纷点头,表示愿意听从他的指挥。
大家一起开动脑筋,主意一个接着一个地提出来,但不是不切实际,就是不具备所需条件无法实现。
贝利也渐渐焦急起来,他心神不宁地在舱内来回徘徊,上牙咬着下唇,双眉紧锁着,眼光突然停留在一箱鱼雷。蓦地,他的脑海中闪过了一个念头:鱼雷可以从炮口发射出去,能不能把人当作鱼雷从炮口发射出去呢?
贝利把自己的设想说了出来,伙伴们听后顿时吓得目瞪口呆,人当作“海底肉弹”从炮口发射出去,这在人类海军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事!
贝利镇静地说:“人和鱼雷粗细差不多,所以肯定能从鱼雷发射管中发射出去,我可以把射程控制在43米左右,使人安全地到达海面。”
“可是这样做安全吗?”一位名叫杰森的船员胆战心惊地问。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铤而走险。”贝利炯炯有神的目光扫过杰森,语气坚决地说,“关键就要看我们的毅力和勇气了!胆小的在后面,胆大的在先上!”
大家呆了几分钟后,不得不同意试试贝利的设想,因为舱内的氧气已用得差不多了,除了冒险执行这个方案外,没有别的选择了。
接着,贝利简单地把要求说了一遍:“把活人当作鱼雷发射,每个人在被发射前,必须排清肺部的所有空气,再屏气半分钟,否则,活人就会因肺部扩张而爆炸,就像海底的鱼不小心窜到海面上内脏爆炸一样。”
看到有些船员满脸惊恐的样子,贝利斩钉截铁地说:“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用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去争取!开始准备,氧气已经不多了!”
第一个站出来的是潜水员罗伯逊。他在呼完肺部空气后,马上屏住了呼吸,不一会儿,他的脸开始变红,转而由红变白。他发现自己有点支持不住了,但他还是咬紧牙关屏住气。就在这一刹那间,贝利按动了鱼雷炮的开关,透过观察孔,贝利看到鱼雷炮的炮管以强大的气流排开了周围的一小片海水,紧接着,一个黑影从涂有塑料防水胶的发射管口冲出,一眨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罗伯逊被发射出去,不过是死是活谁也不知道。
接下来进行得很顺利,船员一个接一个地被鱼雷发射到海面上,连“胆小鬼”也被送了上去,最后只剩下贝利自己一人了。这时除了他自己外,潜艇内已别无他人,所以他只有靠自己来按动电钮了。
此时舱内的氧气已消耗殆尽,如果他不能在5分钟内把自己发射出去,那他就要留在海底做“烈士”了。他长长地做了个深呼吸,然后慢慢地往外排气。他竭尽全力使自己平静下来,当肺部的空气被他一点一滴地挤完后,他马上开始凝神屏息地启动了开关,迅速钻入了炮膛。
“轰”的一声,贝利只觉得自己的身子在向上猛飞,他的耳朵有点痛就像是飞机迅速拉升时的感觉那样,一刹那,他的耳朵听到了的水声,他睁开眼,发现自己已经在水面上,真是不可思议!
贝利看到水面上有好几个头在一上一下,他知道这是他的战友们,他高喊:“我也上来了!”……
希望的曙光
03教本(1)班温慧玉07号
文章主要讲的是美国核动力潜水艇“黄蜂号”在波罗的海发生意外故障,23名船员被困在海底43米处的潜水艇内,在面临死亡的危险关头,炮手贝利果断勇敢地利用发射鱼雷的原理,把人当作“海底肉弹”从炮口发射出去,最后使23名船员全部获救的故事。
在文章中作者运用了朴实,直白,简练地语言和大量的侧面描写,巧妙地进行鲜明地对比把主人公写得真实,自然,朴实,使主人公的形象跃然于纸上。作者并没有极力地去运用夸张,比喻等手法和华丽地词藻来给读者树立主人公高大地形象。简单的语言描写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被困艇内又失去了主帅时,大家的惊慌失措,乱成一团和贝利的果断和冷静,这种鲜明地对比我们看到了主人公的临危不乱。更有胜者是他的胆识过人,“他的脑海中闪过了一个念头:鱼雷可以从炮口发射出去,能不能把人当作鱼雷从炮口发射出去呢?”这在人类海军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事!这不仅令遇难的伙伴们吓得目瞪口呆,而且“人和鱼雷粗细差不多,所以肯定能从鱼雷发射管中发射出去”这样的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精神,就连我们深感佩服。“胆小鬼”的种种惊恐、质疑、怯懦和贝利的坚持,他可是冒着把把23名船员送上天国的危险来做的。在语言方面作者用的是简短用力的话,三言两语就把主人公的形象刻画出来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铤而走险。”“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用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去争取!开始准备,氧气已经不多了!”
当我们经历了太多艰辛后,我们被城市的繁杂所蒙蔽了,我们疲惫了,慢慢地我们徘徊了,畏缩了,悲观了,停止了脚步。当我们遇到挫折时,我们失去了勇气,我们就束手无策了。我们应停下脚步来洗涤自己的心灵,应看到希望曙光,但是,人间是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在成长的路上即使我们什么都没有,也不要轻易地低头,即使我们什么都没有,也不要有放弃的念头,不管路要怎么走,无论希望是多么的渺茫,我们也不要轻易地放弃希望,应该勇敢地坚强地走下去,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去,因为我们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
1911年12月14日,挪威人罗尔德-亚孟森征服了南极,从而两极的探索活动开始了一个伟大的纪元。一个月之后,他的英国对手,罗伯特-斯科特也在一个月后到达南极点。然而不幸的是,在回程的路上,斯科特和他同行的四人全部因为饥饿和严寒而牺牲,当时,他们离下一个供给站仅仅几英里的距离。
从此,斯科特成了一个传奇,一个英国人心目中的英雄象征;而真正的胜利者,亚孟森却为人们轻蔑、不屑。同样的经历,却带来如此强烈的反差。或许,这个现实的故事也暗合了大多数故事中英雄必死的结局规律。
在下文中,挪威占星学家拉斯-维丁将就他们的出生盘对这两个传奇人物的生活、性格和成就加以分析和阐述。
斯科特的故事
1912年1月17日,斯科特和同行的四人悲伤而沮丧地站在南极大陆上。他们已经在极度恶劣的气候环境下行走了80天,只为了寻找亚孟森在一个月之前留下的帐篷。里面有一封致给挪威国王的信笺,而斯科特曾经答应了亚孟森一定将信件带回。后人提起这段故事的时候,都说,这封信将斯科特从一个南极考察者变成了一个小小的信童。
斯科特一行五人起先准备了不少犬只和马匹,但由于无人精通狗拉雪橇,而马匹也很快在厚而冰冷死去,大多数的路程里,他们只能自己拖着沉重的雪橇前行。到了三月中旬,当他们支起第六个,也是最后一个帐篷的时候,人数已经减少到了三人。曾经同行的体力最好的埃文斯因为营养不良和体力不支最先告别了队友。而后,奥茨两脚的冻伤继续恶化,疼痛难忍使得他行进的速度越来越慢,他不想让自己拖累了队友,于是一天,他挣扎起身,拉开了帐篷,回身望了望同伴,说:“我出去一下,一会儿就回来。”从此便消失在茫茫暴风雪之中,后人也再也没有找到他的遗体。
然而,严重的体力不支和极度恶劣的天气还是夺走了剩下三人的生命。在临终的时日里,斯科特一直坚持写信和记日记。此刻,他已经远离了那些有关荣誉和成功的渴望,而成为这个探险队的领袖。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在他的信件中,他始终没有悲观,而是记录着关于英勇、信念和壮烈的一切品质。
半年以后,人们找到了这个帐篷,发现了斯科特等三人的尸体还安详地躺在各自的睡袋里。后来,人们用滑雪橇制成了十字架立在了他们的墓前。
世界探险家述说十大探险经历
搜狐体育讯 法国《周末三日》周刊2月26日—3月3日一期刊登了一些探险家与北极约会,同鲨鱼共舞,驾驶F1赛车,亲近大猩猩等惊险、离奇的故事。让我们分享他们亲历的难忘时刻和战胜艰难险阻的欢乐:
“与猩猩共同生活一个星期”
热拉尔·洛伦齐,48岁,工程师。“借助于献给自然主义艺术家迪昂·福塞的**《薄雾中的猩猩》,卢旺达山区里的野生猩猩声名远播。它们是该地区的特有物种。这些猩猩面临着灭绝的危险————现在仅存650只,分布在三个国家:卢旺达、乌干达和刚果(金)。这次旅行是亲近这些巨兽的唯一机会。我一直对猩猩很感兴趣,还喜欢拍摄动物照片。当我在2002年春季得知恢复了到卢旺达的旅游时,我告诉自己,把握住现在,否则将永远没有机会。两个月之后,当我们这个8人旅游团漫步在繁茂的原始森林里时,我与一只正在给孩子哺乳的雌猩猩相距仅3米。它用一种与人类几乎无异的目光平静地注视着我。我没有想到能够如此近地注视着它们。我们花了一个小时悄悄地跟着它们。我被迷住了。另一只雌猩猩用手慢慢地推我。只有雄性猩猩首领以几声叫声与拍打胸脯的动作向我们显示它的存在。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要慢慢走,拍照时不要使用闪光灯。如果雄猩猩感觉他们的群体处于危险中,它们就会发起攻击。想想看,体重200公斤的身躯向你扑来,确实够你受的。到了晚上,隔着一段时空距离,我意识到自己刚刚经历了什么事情。我的感情非常强烈。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旅行,深深地影响了我的生活。”
“喂食鲨鱼:难以忘怀的经历!”
埃内克·弗利普斯,41岁,记者。“我感到害怕,犹豫起来。我深深吸了一口气,把一条鱼递给它,同时掉过头去。它强有力的下颌合上了,透过锁子甲,我感觉到了它的牙齿。在15米深的水底,我问自己,为何要参加这次喂鲨培训。作为一名有经验的潜水员,15年来,我一直致力于探索海底奥秘,也曾与不止一只鲨鱼相遇过。我对这些动物很着迷,出发时热情百倍。经过一天的观察,又花一天时间在游泳池里反复练习了应做的动作后,便开始了真正的潜水。穿着10公斤重的锁子甲潜水服,背负着15公斤重的氧气瓶,我下潜到加勒比海的珊瑚礁,与2米长的鲨鱼‘相会’————我的教练员告诉我,只要不惹恼它们,这些鲨鱼就不会伤人。第一次潜水令我疲乏不堪,我放鱼放得太快,鲨鱼们变得急不可耐,着实把我吓坏了。第二天,我感觉自在了一些,喂给鲨鱼一些大鲱鱼,甚至还抚摸了它们,当然我是十分当心的。这次经历实在让人难以忘怀。”
“在北极,并不是那么艰苦”
迪迪埃·勒巴,36岁,医生。与北极的约会是4月初从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朗伊尔城开始的。探险小组要先到达俄罗斯的巴内奥基地。几顶帐篷在大浮冰上搭建了起来。这里没有固定的构造,一旦浮冰开裂,必须能够快速转移。迪迪埃回忆说:“一想到我们漂浮在北冰洋上,脚下是4000米深的海水,我就感到激动不已。”4月19日清晨,米—8直升机放下了探险小组成员,他们将在此度过一个星期。地狱般的生活开始了。勒巴医生要推、拉甚至是背着雪橇。最糟糕的是冰山脉————两大块冰就可以组成一堵几米高的墙,等待着他们翻越。经过6小时的跋涉,向导宣布天色已晚。于是开始搭建帐篷,将雪收拢到一起,将其融化。第二天,大浮冰被一条大水道切断。勒巴医生说:“我们用滑雪板将船形雪橇两个两个连在一起。没有人逞英雄。”到了晚上,向导宣布,第二天可以到达北极点。这就意味着他们还得使劲、出汗……迪迪埃·勒巴回忆说:“我们在16点45分到达了北极点。我们得说服自己相信那就是北极,因为没有任何记号标明那个地方。我们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只不过全球定位系统上显示的90度证实了我们的位置。那个时候,我们欣喜无比。”
“扬帆穿越大西洋:超越自己”
索菲·拉达姆,26岁,画家。“最初,这是我父亲的梦想,后来也成了我的梦想。”索菲·拉达姆如是解释道。这名年轻的女画家乘坐一艘长11.72米的帆船,从地中海沿岸的旺德尔港出发,经过直布罗陀和加那利群岛,横穿大西洋。与她一起旅行的还有安妮、萨比娜和皮埃尔,他们都是学生。旅程持续了一个月,“不能过于匆忙”。每个成员都要做所有事情:操纵,航行,六小时值班制,维修,做饭……索菲说:“我们疯狂地学习一切。我们必须坚持下去,尽可能地多出力,这样才能保证团队团结,保持良好气氛。”然而,问题还是接踵而来。索菲曾使船搁浅到一处沙滩,还有一次她掌舵时,正是晚上,帆船行驶在海洋中央,而前桅的支索断了,导致帆落入水中。索菲说:“需要超越自己,找到解决办法。我很喜欢艰难一些的处境,例如当船搁浅或者将船从5米高的浪中救出时。”他们在旅程中没有遇到太多的信风,还有一天风平浪静,他们得以潜入到海中“游玩”。远离所有陆地,在深海下,尽管有光线透过海水射下来,索菲还是没有在那里逗留太长时间。她保存了与海豚一起在夜里航行的图像,还有巨大的鳐鱼,虎鲸和鲨鱼……一天早上,地平线上出现了一块绿宝石,那是马提尼克岛。索菲说:“我看了看身后的大海。现在,我愿意独自一人重新完成这次旅程。”
“失重的晕眩感”
约翰·冯·迈斯特,48岁,商人。“‘20秒’,扬声器里传出一个嘟嘟哝哝的声音。20秒之后,我将与其他11名游客一起,体验失重的感觉。在我身边,德国女子安娜感觉有些不适;中国人陈想展开一面国旗,拍照留念。我们是在莫斯科附近加加林中心上空海拔9000米的地方。发动机的声音逐渐减弱。一个手势就让我飞腾起来,触到了天花板。‘5秒’:得赶快回到减震垫上。一名机组成员紧紧抓住完全不知所措的安娜。整个体验过程持续30秒钟。之后,发动机重新启动。” 深海探险:对于新手来说,在下潜到深海之前,接受三天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宇航员训练:为了模拟失重状态,宇航中心在飞机上安排了此类飞行。
“潜入海底洞穴”
贝恩德·乌韦·加尔赖因,60岁,律师。“要到达墨西哥的海底淡水洞穴,先要穿过丛林。一群群蚊子向我们————三名潜水员和一名向导发起攻击。我的装备重20公斤,潜水服紧贴在身上。到达目的地之后,向导告诉我们,这些洞穴以前是玛雅人的饮用水蓄水池。洞穴是在最后的冰河期由于冰的作用而形成的,存在于整个尤卡坦半岛的下面。我们最后潜到了一个满是清澈的水的洞穴前。我们鱼贯进入,因为那里很窄。洞穴的入口在水面下5米处。一根绳子固定在洞壁上。向导警告我们:‘有几名潜水员在这里失踪了,因为他们走得太远。’有的时候,光线会从洞穴的裂缝中照射下来。突然,我开始上浮,因为稳定背心里气体太多。 ‘咣啷!’我撞在了洞顶。幸运的是,我没有损坏钟乳石。我重新落下来。潜水35分钟之后,我们重新见到了白天的阳光。”
“勃朗峰,艰苦旅程”
达尼埃尔·迪昂,45岁,记者。“我们的目光固定在勃朗峰(欧洲最高峰,海拔4808.45米)上。我们一行6人,从沙莫尼山谷注视着勃朗峰。太壮丽了。我们就是为了它才来到这里的。高山向导菲利普·博纳诺解释说:‘走这条路对人是一种锻炼。一周内,你们将学到所有能让你们登上峰顶的技术。’四天之后,已经受过锻炼的我们做好了准备。我们乘坐游览列车上山后,距离登山运动员的高山小屋还有5个多小时的路程和1500米的高度差。攀登的过程很顺利。第二天凌晨两点,高山小屋里人声鼎沸。之后,我们再次上路。目标是海拔4808米的地方。没有人讲话,只能听到防滑鞋在尚未解冻的积雪上的摩擦声。心跳加速了。我们可以找到许许多多理由停下来。但我们不能冻僵,得慢慢地前进。我们的思维凝固了,在严寒中耸肩缩颈,呼吸困难。‘跟着脚印走。’向导不住地低声提醒我们。终于成功了!10点40分的时候,我们到达了峰顶。景观雄伟壮丽。强风吹走了冰冻的雪。但有些人说,最艰苦的事情还在后头:下山回到山谷。”
“对沙漠马拉松的喜好”
马克·卢布坦,40岁,记者。“精疲力竭,灰心丧气,口渴难耐,烈日如火。瘫倒在破烂的帐篷下,我问自己,到底在这里干什么。我第一次参加的沙漠马拉松是一场可怕的旅程。但是,在其他经验老到的运动员的支持下,我重新出发了,并最终爱上了这个超越自我的天地。也正是在这里我明白了,走完这条‘勇敢者之路’不仅仅是出于爱好,更是一种使命。沙漠马拉松全长220公里,分为6个阶段———完全依靠自给自足。也就是说,运动员得在背包里带上必要的装备和一周的饮食。沙漠马拉松与其说是一场竞赛,不如说是一次探险,是一个培养团结精神、超越自我的机会。同时,还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景色:峡谷、无垠的沙丘、绿洲上地毯一样分布的村庄、来去自由的单峰驼和飞翔的鹳。沙漠马拉松是一场比赛,更是一次治疗————只不过你无法从中全身而退。证据?你看我,已经参加了四次沙漠马拉松,但我还打算在2005年吹灭沙漠马拉松20岁生日的蜡烛。”
“参加环法自行车赛”
马特·安热,36岁,记者。“我们几千人在马路上等待着出发信号。一小时之后,阿兰·普罗斯特第一个冲出去。3000名自行车运动员蜂拥而出,而我还没来得及蹬车。长9公里的马路上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声音。向佩尔山口发起进攻时,在我面前蜿蜒而上的公路上已经布满了‘星星点点’。5小时过后,臀部的不适消失,双腿变得与心血管系统协调一致。我开始攀爬图尔马莱山口———上升的道路似乎无穷无尽。接下来的下坡路让我兴奋无比。在最后一个山口,我休息了一会儿,以做最后冲刺。在那里,我找到了和我一起出发的伙伴。出发120公里之后,我们就失散了。离终点线不远了,我调动全身力量发起最后一次冲锋。我是第1977名到达终点的,历时11小时35分钟。第二天,维朗克(法国著名自行车选手)仅花6个小时就完成了同样的212公里路程……”
“F1赛车,魅力非凡!”
斯特凡·萨姆森,28岁,记者。“英国银石赛道,上午11点。我笨拙地坐进赛车的斗形座里。方向盘上裹着天鹅绒,车上满是电子器件、发光二极管和开关,还有一个不比Game—Boy大的液晶屏,内部空间减到了最小。我坐在里面感觉很舒适,就好像在一个出了故障的电梯里。当然了,我的安全带还没有扣好。景色如何?我只能看到挡风玻璃————几乎就在我的眼皮底下,还有远处的两只巨大的轮子。点火。夺得F1世界冠军的法拉利赛车发动了。我心里兴奋异常。我小心地踩下了油门,赛车便驶了出去。发动机像只巨猫一样,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速度迅速增加。是时候了。我将油门踩到底,感觉自己猛然向下一个弯道冲去。太惊人了!发动机达到了17000转/分钟,功率为850马力。但我不能让车超速行驶,因为它上了150万欧元的保险。弯道都是突然出现在我面前,我根本无法看清。制动装置几乎要弄断了我的肋骨。不到5秒钟,车速就达到了200公里/小时,而防滑系统纠正着我的哪怕一丁点失误。太神奇了。毫无疑问:即使赛场上的最后一名赛车手,他也是英雄。向他们脱帽致敬!”
F1安全车为什么不用超跑而是用奔驰AMG?
想问的是为什么用amg家的,另外SLS确实是超跑,不要看着它好像在赛道赛道上显得很慢,其他车都在后面狂磨胎,其实它的速度也已经很快了,再说它出现代表赛道上有了威胁车手安全的原因,慢一点也是为了确保安全(此慢是指它没有达到自己的极速,事实上它已经非常快了~)。至于为啥是amg家的,其实早期也有其他家的安全车,比如最早的菲亚特tempra,欧宝vectra(塞纳的最后一场……)在1997年FIA与梅赛德斯奔驰达成协议使用奔驰的同一辆车和同一车手作为安全车,保障车手安全。至于选择amg嘛,奔驰作为大厂商本身比较强的稳定性,在车界很强的影响力都会让FIA乐于选择(其中的私相授受嘛~我等小民就不必操心了),而安全车本身也是奔驰作为活广告推广的一部分,所以这几年也一直乐于提供,前几年双方还传出分手绯闻,说宝马将代替奔驰作为新的安全车供应商,最终也只是绯闻而已。另外多说一句,可能在很多观众看来安全车好像几年不变,其实每一年都在对安全车进行大小不等的更新改进,力求能更好的保障赛道上车手和工作人员的安全。(由于没有回去翻资料,所以年份和车型不能保证都没问题,但是相差不会很大)。
写一篇探险故事
一 作文 编写探险故事 题目自拟
若干年后,我已经长成了一个大小伙子,任联合国海底探寻组队长。专门从事未知领域的探寻工作。我花费两年时间研究出了一颗定海神珠,这颗定海神珠含在嘴里,就可以在海底自由呼吸,相当于鱼的鳃一样。不仅如此,更神奇的是人在海底说话时,海水也不会灌到嘴里。
突然我的手机响了,“喂,什么?哦,我知道了。”原来,上司让我和几个队员一起去海底寻找龙宫的遗址。 我和两位助手、一位科学家乘坐微型潜水艇,从太平洋沿岸潜入水底。我把定海神珠分给了队员,于是,我们一起探寻龙宫的遗址。正当我发现了一块石板时,一股漩涡把我们吞了进去…… 醒来后,我们正躺在监狱中,我对助手丁一说:“你用微型智能电脑查查咱们在哪儿。”很快,他对我说:“队长,咱们在那块石板中。”什么!我心里一震,在石板内?突然,我想起了石板上刻着画,画上有一条龙。难道,我们来到了石板中的龙宫,也就是说,龙宫藏在石板内。也难怪,前几代探寻队员花了一辈子时间和精力也找不到龙宫遗址。 我高兴地告诉大家,“咱们既然在龙宫,就要多采集标本,也好证明我们已经到过这里了。”就在这时,一群龙虾人把我们带到了一座宫殿中,龙王坐在宝殿上,问道:“你们是陆地上的人吧,你们有什么意图?” “只不过是出于好奇,想证实一下龙宫真的存在,不小心冒犯,还请原谅。”我说。 “是谁派你们来的?” “汤宜轰” “什么?那个老狐狸,为了得到我的珍宝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才派你们来的。” “啊!” 突然,一个鱼人跑进来说:“报告,人类对我们大肆进攻啦!” 我十分愤怒,对队员说:“咱们被人利用了,快抵抗吧!”他们都用力点着头,我们一人拿着一把激光机关枪,冲了出去。 在战斗中,不少汤宜轰的战士得知原因,知道了他的阴谋,加入了我们。最终,我们战胜了汤宜轰…… 龙王把我们送上水面,并告诉我们,他们的龙门会再换个更隐密的地方,希望我们人类不要再打扰他们……我郑重地点点头……
二 写一则探险故事
阿蒙森
挪威极地探险家,第一个到达南极的人。1872年7月16日生于奥斯陆附近的博尔格。曾在挪威海军服役。1901年到格陵兰东北进行海洋学研究。1903~1906年乘单桅帆船第一次通过西北航道(从大西洋西北经北冰洋到太平洋),并发现北磁极。在获悉R.E.彼利成功到达北极后,积极准备探测南极。1910年6月乘“前进”号(Fram)从挪威出发,1911年1月3日到南极大陆的鲸湾,1911年10月20日阿蒙森与4个同伴乘狗拉雪橇向南极进发,12月14日到达。阿蒙森在南极进行了观测研究,于12月17日离开。1926年5月11日至13日,阿蒙森和美国探险家L.埃尔斯沃思、意大利航空工程师U.诺比莱从挪威乘飞艇到阿拉斯加,第一次飞越了北极上空。1928年6月18日,阿蒙森在一次前往北极的飞行中失事亡故。主要著作有《南极》(1912)、《我作为探险家的一生》(1927)等。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有6位神奇的探险家,他们的探险行动,也许改变了整个世界!
在今天看来,这些小故事和那些可怕的经历更像一部系列剧(其中的一些,确实被拍成了**或电视):无论是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还是在干旱炎热的沙漠里,这6位无畏的探险家,勇敢地面对一切,最终发现了地球上那些原来没有人知道的地方。
如果你认为他们没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是有人与狮子搏斗,有人吞下老鼠……那么,如果有胆量的话,你也去探险吧! ……
庞斯·德·利昂:发现“阳光国度”
探险成果:发现佛罗里达
时 间:1513年 ……
曾经有一个传说,有一眼泉水叫做不老泉,第一个尝到不老泉的人,将得到财富、名誉和再次年轻的机会。但问题是,没有人知道这传说中的泉水到底在哪里。
西班牙探险家庞斯·德·利昂从南美洲启航,一直走到土耳其岛和圣·萨瓦多岛,也没有找到。虽然庞斯没有找到不老泉,但是,作为第一个踏上这片土地、并将它命名为“Pascua Florida”(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佛罗里达)的欧洲人,他的确获得了财富和名誉。
马克·波罗:走进中国
探险成果:最早考察中国的欧洲人之一
时 间:始于1271年
在中世纪,当其他小伙伴还沉迷于弹子游戏时,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叔问他:要不要同他们一起骑马从意大利旅行到中国。现在,让我们看看真正不可思议的事吧:这个热爱冒险的17岁男孩,竟然毫不犹豫答应了!
马可说,在旅行中,他在沙漠里仿佛听到了死神的召唤。但是,当他到达庞大而辉煌的元大都(元朝首都)时,他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一切都那么神奇:可以买东西的纸(币)、色彩艳丽的纹身,像神话中独角兽一样的犀牛…
马可把这次旅行写成了一本很受欢迎的书《马可·波罗游记》。后来,就是这本书唤起了另一名意大利青年的冒险精神,他就是:克里斯多福·哥伦布。
佛迪南·麦哲伦:环球旅行
探险成果:进行了第一次环球航行
时 间:始于1519年
在佛迪南·麦哲伦的时代,人们相信地球是圆的,但是,却没有一个人通过环球旅行来证明这个事实。于是,证明地球形状这件事,就成了麦哲伦义不容辞的责任。
可怕的暴风雨几乎使他的船队覆没。由于食品短缺,他和他的队员们不得不拿船上的老鼠充饥。3年过去了,只有5艘船胜利到达终点,就是这些船带回了第一批环球航行的勇士们。
大卫·立文斯顿:“闯”入非洲
探险成果:第一次考察了中部非洲
时 间:1841年至1873年
对于苏格兰博士、传教士大卫·立文斯顿来说,穿越非洲的沙漠、雨林和荒山,意味着实现了他自己的梦想。他曾与狮子搏斗并差点失去一条手臂;他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瀑布之一,并以英国女王的名字将它命名为“维多利亚”。
他在寻找尼罗河源头的路上失明了。5年后,新闻记者亨利·斯丹在一个小茅屋前找到了立文斯顿博士,并提出了著名的口号:“立文斯顿博士,我想我做!”这句口号,激励了无数后来的探险家。
罗伯特·皮尔瑞:到达北极
探险成果:最早到达北极
时 间:1909年
罗伯特·皮尔瑞和他信赖的伙伴马瑟·汉森(另一个天才探险家),以及其他4名队员一起向北前进。前往北极的途中,他们铲除了15米高的冰峰,忍受着极其寒冷的天气,遭遇过漫无边际的大雾——那大雾仿佛是整个北美大草原燃烧冒出的黑烟。
当他们最终到达北极时,衣衫破烂的皮尔瑞激动万分,他挥舞着妻子亲手缝制的美国国旗,真实地感觉到自己正站在世界的顶端。
罗德·阿蒙森:到达南极
探险成果:最早到达南极
时 间:1911年
在向北极航行的途中,罗德·阿蒙森突然决定前往南极。因为他认为,比起考察已经被开发的土地,成为首先到达南极的人更“酷”。“我将在那里战胜你!”阿蒙森把这个消息传给了他的竞争者——正在前往南极途中的探险家罗伯特·斯科特。
在世界上最冷的地方,阿蒙森靠狗拖着雪橇在冰雪覆盖的荒原上滑行。事实证明,这简直是绝妙的主意。因为,斯科特选择了小马做交通工具,结果糟透了,马蹄在雪地上不停地打滑。最后,阿蒙森比斯科特早四个星期到达南极。
三 关于探险的短篇故事
这是三个探险小故事:“失重的晕眩感”
约翰·冯·迈斯特,岁,商人。“‘20秒’,扬声器里传出一个嘟嘟哝哝的声音。20秒之后,我将与其他11名游客一起,体验失重的感觉。在我身边,德国女子安娜感觉有些不适;中国人陈想展开一面国旗,拍照留念。我们是在莫斯科附近加加林中心上空海拔9000米的地方。发动机的声音逐渐减弱。一个手势就让我飞腾起来,触到了天花板。‘5秒’:得赶快回到减震垫上。一名机组成员紧紧抓住完全不知所措的安娜。整个体验过程持续30秒钟。之后,发动机重新启动。” 深海探险:对于新手来说,在下潜到深海之前,接受三天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宇航员训练:为了模拟失重状态,宇航中心在飞机上安排了此类飞行。
“潜入海底洞穴”
贝恩德·乌韦·加尔赖因,60岁,律师。“要到达墨西哥的海底淡水洞穴,先要穿过丛林。一群群蚊子向我们————三名潜水员和一名向导发起攻击。我的装备重20公斤,潜水服紧贴在身上。到达目的地之后,向导告诉我们,这些洞穴以前是玛雅人的饮用水蓄水池。洞穴是在最后的冰河期由于冰的作用而形成的,存在于整个尤卡坦半岛的下面。我们最后潜到了一个满是清澈的水的洞穴前。我们鱼贯进入,因为那里很窄。洞穴的入口在水面下5米处。一根绳子固定在洞壁上。向导警告我们:‘有几名潜水员在这里失踪了,因为他们走得太远。’有的时候,光线会从洞穴的裂缝中照射下来。突然,我开始上浮,因为稳定背心里气体太多。 ‘咣啷!’我撞在了洞顶。幸运的是,我没有损坏钟乳石。我重新落下来。潜水35分钟之后,我们重新见到了白天的阳光。”
“勃朗峰,艰苦旅程”
达尼埃尔·迪昂,45岁,记者。“我们的目光固定在勃朗峰(欧洲最高峰,海拔4808.45米)上。我们一行6人,从沙莫尼山谷注视着勃朗峰。太壮丽了。我们就是为了它才来到这里的。高山向导菲利普·博纳诺解释说:‘走这条路对人是一种锻炼。一周内,你们将学到所有能让你们登上峰顶的技术。’四天之后,已经受过锻炼的我们做好了准备。我们乘坐游览列车上山后,距离登山运动员的高山小屋还有5个多小时的路程和1500米的高度差。攀登的过程很顺利。第二天凌晨两点,高山小屋里人声鼎沸。之后,我们再次上路。目标是海拔4808米的地方。没有人讲话,只能听到防滑鞋在尚未解冻的积雪上的摩擦声。心跳加速了。我们可以找到许许多多理由停下来。但我们不能冻僵,得慢慢地前进。我们的思维凝固了,在严寒中耸肩缩颈,呼吸困难。‘跟着脚印走。’向导不住地低声提醒我们。终于成功了!10点40分的时候,我们到达了峰顶。景观雄伟壮丽。强风吹走了冰冻的雪。但有些人说,最艰苦的事情还在后头:下山回到山谷。”
四 写一篇400字的探险故事
一次小探险
寒假中,我和妈妈去贵阳。春节那几天,天气非常好,我们一专大家子人去十里河属滩玩,其中,我最开心的是我们进行了一次小探险。?
我、姐姐、姨妈和妈妈组成一个"女子小分队",去爬花溪河对面的一座山。姐姐说:"我们首先得渡过花溪河!"于是,我们出发了,可是走了一段,没路了,我们只好脱鞋趟水过河。我们本以为趟过这段水路就好了,可是前面一段路全是沼泽地。妈妈说:"踩突出来的地方,这都是石头,这样才不会陷进去。"我们都照着做,果然成功了!我们安全过了第一关。?
休息了一会儿,我们开始爬山了。爬山可真累啊!我们爬爬歇歇,终于到了山顶。下山时,一开始,我们走了一条错误的路,这条路把我们带到了悬崖边上,我们赶紧掉头,好险啊!我们四处张望,才找到了一条下山的路。这条路在山的背面,荒无人烟,四周很安静,只能听见风吹过树丛的声音,安静得让人发慌。姐姐知道我很害怕,故意发出怪声吓我。我大叫:"别吓我!"姨妈捡了一根木棍说:"如果有坏人,就拿木棍打他(们)!"?
我们不敢停留,一口气下了山。终于,"女子小分队"安全回到了营地,我们一起庆祝胜利,木棍也丢得老远。
五 一个探险故事
1 探险故事
探险家的故事
罗阿尔德·阿蒙森是最早飞越北极的两位探险家之一。1926年,他和意大利探险家乌姆伯托·诺毕尔乘飞艇绕行北极两圈。在两年后另一次北极上空的飞行中,诺毕尔的飞艇与另一飞行物相撞失事,阿蒙森则在寻找诺毕尔的过程中失踪。
(六)张骞的故事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前往大月氏国。他的使 命是帮助该地区人民起来抵抗侵略者。张骞被匈奴族捉去囚禁了11年,但他获释后再度前往中国以西的地方探险。他的旅行路线经过阿富汗。当时尚无人到过中国以西这么远的地方。因此,张骞给皇帝带回了中国第一次听到的关于印度、中东以及欧洲诸国的消息。
张骞是第一位横穿阿富汗旅行的中国人,后来是中国商人带着丝绸和玉石,沿张骞所经过的路线,翻山越岭来到中国西北并穿过了戈壁沙漠。这条路线后来被称为“丝绸之路”。
(七)玄奘的故事
玄奘是一位前往佛教发源地印度取经的和尚。他从中国出发,旅途历时16年,行程达6·4万千米,途经阿富汗、克什米尔和印度北方等地。他的旅行是秘密进行的,因为当时的皇帝尚不允许中国人跨出国门到外界去旅行。
玄奘在旅途中多次遇险。危险来自恶劣的天气和高山。玄奘有一次在喝泉水时,差点被箭射死。后来他又在印度北方塔克西拉王国被投入狱中。为了逃命,他几乎冻死。
(八)古奇人--徐霞客
徐宏祖(1586-1641),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是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一生钟情于神州山水。在“学而优则仕”的旧封建时代,他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从二十二岁开始,周游全国.
(九)历史选择了我 我选择了苦难――刘雨田
刘雨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探险家。1942年2月26日生于河南葛县,原是新疆乌鲁木齐铁路局机关的一名干部。
面对外国人的挑战,1984年5月,他毅然舍弃一切,开始徒步万里长城。经过一年多的艰苦跋涉完成壮举,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徒步万里长城的人。之后,他又徒步丝绸之路、黄土高原、新疆罗布泊,攀登格拉丹冬和昆仑雪山,考察神农架野人、喜马拉雅雪人、绒布冰川,沿喜马拉雅和雅鲁藏布江旅行,试登珠穆朗玛,三次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等中国五大沙漠。
至今他已经完成四十三个考察旅行探险项目。足迹遍及祖国大陆的山山水水,港台及世界数百家报刊、杂志、电视台报道了他探险事迹,人称他为“二十世纪世界罕见的旅行家、探险家” 。
风风雨雨!近十年来,他只身闯大漠,走戈壁, 攀山,涉大河,用自己的血水、泪水和汗水为祖国填补了一个以一个的探险空白。
生生死死!他用自己的双手拍摄了一万多张黑 白彩色照片,写下了二百多万字的探险日记,内容涉及政治、历史、地理、文学、哲学、艺 术、气功和考古等各种领域,他的几部作品已 陆续发表,曾多次获得全国大奖,有的还作为 爱国教材选进初中课本,待出的书目是《长城漫记》《丝路纪行》《神秘的罗布泊》《穿越死亡之海》《世界第三极探险记》《探险生涯》等。
探险家的故事
哲伦(Magellan,Ferdinand),葡萄牙著名航海家和探险家,先后为葡萄牙(1505~1512)和西班牙(1519~1521)作航海探险。从西班牙出发,绕过南美洲,发现麦哲伦海峡,然后横渡太平洋。虽在菲律宾被杀,他的船只继续西航回到西班牙,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被认为是第个环球航行的人。
麦哲伦出身于贵族家庭,1505年参加葡萄牙海军去印度作战。虽然葡萄牙在非洲东海岸及印度西海岸作战胜利,从而打破了印度洋上的穆斯林势力,也从阿拉伯人手中夺取了海上贸易控制点,但没能控制马六甲,其成就还欠完美。为此,1511年参加攻占马六甲之役。东方的财富经过马六甲流入西方世界的港埠,葡萄牙因控制了马六甲海峡,掌握了通往马来西亚海域与港口的钥匙。但还需要向香料群岛、产生财富的摩鹿加群岛探险。因此于1511年12月作一次侦察航行,到达班达岛后,带了一批香料于1512年回里斯本,次年随军攻打摩洛哥要塞阿萨莫尔,因受伤成终身跛脚。1514年回国后两次上奏国王要求晋级和增加年金,均被拒绝。
1517年麦哲伦偕同宇宙学者法菜罗去西班牙,放弃葡萄牙国籍,转为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服务。1518年出任远征船队队长,前往为西班牙开辟新的通往摩鹿加的路线。麦哲伦自信能发现一条从大西洋通往南面的海的海峡。1519年9月20日船队启航,270名水手来自9个国家。9月26日到达特内里费岛,10月3日继续向巴西远航;曾在几内亚岸外停泊。11月29日航行到圣奥古斯丁角西南方27里格处(1里格约为5千米)。绕过卡布弗里乌之后,12月13日,船队到达里约热内卢湾。次年3月到达圣朱利安港。
在镇压了西班牙船长们发起的叛乱后,1520年8月24日离开圣利安港,船队继续南下,10月21日绕过维尔京角时,在南纬52度50分处进入他们要找的海峡(后以麦哲伦的名字命名)。到达淘峡西端,船队只剩下3条船。10月28日进入“南面的海”。回海域风平浪静,被称为“太平洋”。船员们忍受着饥饿的折磨,借助于秘鲁洋流的推动,在麦哲伦无情的决定下,进行横渡太平洋的伟大航行。
12月18日船队从智利海岸向西北航行,1521年1月24日才看见陆地,可能是土阿莫图群岛的普卡普卡。2月13日在西经158度处穿过赤道,3月6日在马里亚纳群岛中的关岛首次登陆,获得99天以来第一次弄到的新鲜食品。3月9日起航,向西南方向进发。后在今菲律宾群岛的马萨瓦登陆,为西班牙在太平洋找到第一个同盟者。在宿务岛,使地方统治者及其官员们皈依天主教。不到两个月之后,4月27日麦哲伦在麦克坦岛上与当地人作战时被杀。麦哲伦死后,只有两条船到达摩鹿加,而只有“维多利亚”号于1522年9月由埃尔卡诺指挥回到西班牙。生还者还有另外17名欧洲人和4名印第安人。埃尔卡诺从太平洋绕好望角回到大西洋,证明地球是圆的。
麦哲伦的突出贡献不在于环球航行本身,而在其大胆的信念和对这一事业的出色指挥。他是第一个从东向西跨太平洋航行的人。他以3个多月的航行,改变了当时流行的观念:从新大陆乘船向西只消几天便可到达东印度。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一个圆体,不管是从西往东,还是从东往西,毫无疑问,都可以环绕我们这个星球一周回到原地。这在人类历史上,永远是不可磨灭的伟大功勋.
//tieba./f?kz=209073055
六 写一篇冒险故事的作文
未来的宇宙
2050年,我们已经可以随便住在哪个星球上了,我和爸爸、妈妈住到了木星上,那里有三大部分组成:欢乐城、海洋国和水果园.我们先住进了欢乐城,哇,大地是超大弹簧床,我们一蹦,一跳,一蹦,一跳,真有趣,我在弹簧床上学小兔跳,妈呀,我竟然蹦到天上,“啊 ”我张大了嘴,结果等我落下来时,嘴边贴满了奶油,细细一尝,嘿,好好吃耶!原来天是蛋糕做的!来到 “一家三口”乐园,妈妈进了“蔬菜门”去学炒菜,等回到地球上让我看看妈妈学做的“木星蔬菜”.爸爸进了口腔牙科医生门”,因为爸爸整天嚷着,不是嘴巴那里痛,就是这里痒,现在可好了,再也不用捂耳朵了听他唠叨了.我嘛,进了“书海”,啥叫书海呢?就是书的海洋,我可以整天坐在那里看书,看也看不完,因为你看完一本书,机器人又会拿来十本新书.我们就这样在欢乐城住了两年.然后我们来到海洋国,哇 ,好奇怪,一个虾士兵说了声:“欢迎光临鄙国!”就塞给我们每人一大串河蚌珍珠走了,我们定睛一看,好大的珍珠,我发傻了,大喊一声:di di di di”这时,锣鼓,鞭炮声声响起,把龙王给招来了,后面还跟着三公主呢.接着我们来到水果园,哇,水果房子好气派!水果们都邀请我们住进“水果别墅”,那里真是太漂亮了,香蕉沙发,苹果桌子,西瓜摇椅,还有石榴灯呢!水果园的菜更是丰富多彩,我们在那里常吃的菜就有什么水果鬼脸,水果补身子啦,等等.我一口气还说不完呢!还有水果玩具,最好玩的是石榴云梯和香蕉滑梯,如果你爬云梯累了,只要回答一个问题,就能吃到一个小石榴,如果你滑滑梯想多滑几次,只要稍微用一点力气,等你滑到快要结束的时候……
我来到了二十年后的世间.啊!我来到这儿,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亭台楼阁,假山怪石,映在青松翠柏之中;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在其间.我真的不相信眼前的这一切这还是人间吗?简直就是天堂.
接着,我到了一家高科技公司.这里好大好有气派啊!四周紫红的柱子上雕刻着尊贵的龙凤,栩栩如生,仿佛它们正在欢乐地飞腾跳舞;抬头一看,金黄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耀的光芒.再一看工作人员,竟是几个机器人.哦,原来是工作人员把机器人调整好并让它按程序办事,而真正的工作人员只需要在旁边观测它们的动作是否正确.我仔细一看,机器人正在进行一种试验,它们用一种微小的东西放在耳边,就可以听见自己想听见的声音.
最后,我来到公园.在金色的阳光下,公园显得更加色彩斑斓,优雅怡人.园内,奇石累累,小路幽幽……这山光水色,鸟语花香,把整个公园打扮得如人间仙境一般.
好了,我们就“旅游”到这吧.
我坐着时光飞机回到了二十年前,让我不免有些不太适应.不过,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那一切都会变成现实.
七 简短的探险故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