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说的天气是哪里来的_古代说的天气是哪里
1.「国学」古人如何说天气
2.古时候怎么测试天气?
3.天气名字的来历
「国学」古人如何说天气
早在夏商周时代,中国人就意识到风的重要性。从《诗经》、《楚辞》再到《淮南子》,都充斥着大量对于风的记录。古人们很早就意识到,风的变化无常,意味着天气会发生重大的改变。掌握了风力的运行规律,也就掌握了天气的奥秘。
春秋年间,中国人就提出了与风力有关的天气理论。有了“飘风”“颓风”“焚轮风”等划分,到了司马迁的《史记》里更有了明确归纳,将各种风力的状况以及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都做了系统的总结。每一年会有怎样的天气状况,看风就能判定!
相关的看风仪器,也在不停改进,最为著名的,就是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相风铜鸟”,哪怕千里之外的风向,它也可以通过鸟首的转动做出判断,用以给测绘天气做参考。关于这种铜鸟是否存在,之前考古学界一直争议不休,直到1971年,河北安平县东汉古墓出土了相关考古成果,才终于回击了这类质疑!
天气测绘理念之测雨
对于每年的气候变化来说,测量降雨量是一个重要工作,但在古代条件下,怎样测量一次降水的雨量?中国古代早就有了专门的雨量器,而南宋数学家秦九韶,更提出了传统的雨量测试换算公式。
到了明朝永乐年间,中国的雨量器研发,也取得了突破,有了一整套工具,不但推广全国,更赐给了朝鲜等附属国,当然这也给今天带来麻烦:好些韩国学者红口白牙,常大言不惭说雨量器是韩国发明的,后来被史料和实际物件打脸!
天气测绘仪器——温度计
早在中国汉朝时期,汉朝人就知道了空气湿度与天气的关系,比如《淮南子》的说法是“风雨之变,可以音律知也”。也正是在那时,中国人就有了原始的“天平式测湿计”。即一个天平状的器械,一头放土,一头放炭,通过两者轻重来测试阴晴。这种看似搞笑的湿度计,比欧洲领先一千多年。
而当欧洲好不容易学会用天平测湿时,中国明清年间,中国人又有了鹿筋式测湿计。用长两尺的鹿肠线夹在架子顶端,下面设有指针圆盘,空气的湿度变化,会导致圆盘转动,因此可以精确得出湿度!以后来西方学者的说法,这种湿度计,就是现代湿度计的雏形。
古时候怎么测试天气?
我国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墟甲骨文中就有许多关于气象的记述。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也记述有天气谚语,如“天气新晴,是夜必霜”等。唐杜甫诗中有“布谷催春种”,它是说布谷鸟叫以后一般不会有强冷空气影响了,农家可以播种了。
还有一些天气谚语是世界性的。如中国有句“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在日本也广为流传。这句谚语在美国则以另一种韵味出现:“傍晚天空红,水手乐无穷”。
古人测天经验是今天天气预报的雏形。其中不少经验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同时在天气预报中也还在使用。
晴空万里的白昼或星稀月明的仲夏之夜,仰望天空,有时会发现日月周围有一圈美丽的光环,内红外紫,蒙蒙胧胧,似薄纱,又似一幅写意画。这美丽的光环在气象学中称为日晕、月晕。它们的起因是日月之光透过大气层时,因大气中所含水汽不同,光线发生折射而引起的。
古人很早以前就用晕来预测天气,如”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日枷雨,月枷风”、“日戴晕,常流水”等等,都是关于晕的天气谚语。这些谚语似乎说明,凡是出现了晕,就将有风雨出现。
天气名字的来历
天气名字的来历
1. “春天猴儿面,阴晴随时变。”意指春天的天气变化无常,或风和日丽,春光明媚;或阴雨连绵,冷风阵阵。
2. “日出热辣辣,中午雨淋头。”指的是早上太阳过热,中午就会有雨下来了。(广西白州)
3.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下雨地方打雷,传到无雨的地方,人们虽然先听到雷声,但也多半是无雨或少雨天气。
4. “打早打辣雾,尽管洗衫裤。”秋冬季节有晨雾,则该日天晴。(广西白州)
5. “三日风三日霜三日日头公。”这句话反映了厦门冬季天气特点。三天刮风,三天降温,再三天就出太阳(太阳在厦门话中叫“日头”)。这则民谚说明天气变化的周期有规律可循。(福建厦门)
6. “冬至无雨一冬晴。”意指冬至这一天的天气与整个隆冬天气及农事活动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如果冬至这一天无雨,则整个隆冬多为晴天。(广东汕头)
7. “吃过端午肉,坝上紧紧筑。”意指过了端午以后,降雨天气将会增多,要提前做好预防洪涝的准备工作。(浙江杭州)
8. “乌鸦沙沙叫,阴雨就会到。”乌鸦对天气变化很敏感。一般在大雨来临前一两天就会一反常态,不时发出高亢的呜啼。一旦叫声沙哑,便是大雨即将来临的信号。
9. “雀噪天晴,洗澡有雨。”麻雀堪称“晴雨鸟”。若在连日阴雨的早晨,群雀叫声清脆,则预示天气很快转晴。夏秋季节,天气闷热,空气潮湿,麻雀便飞到浅水处洗澡散热。这预示未来一两天内有雨。
10. “久晴大雾雨,久雨大雾晴。”这是因为天气久晴,空气中所含水份较少,尽管夜间降温,一般仍不会产生大雾。如果突然出现了大雾,很可能是因为暖湿空气侵入,形成了平流雾,预示天气将转阴雨。相反,雨后空气中水份很充沛,但由于云层覆盖地热不易散发,晚上地面降温不显著,也不易形成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