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科学活动教案

2.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3.幼儿园大班教案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科学天气教具_教幼儿认识天气的教具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科学活动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自由下落物体速度的快慢,对探索科学奥秘产生兴趣。

 2.发现不同物体的自由下落现象。

 3.学习用统计表记录两种不同物体下落速度的快慢。

  活动准备:

 1.轻重对比明显的两种物品(人手以份)。如,沙包和泡沫板、羽毛和橡皮泥、塑料袋和铁板、布块和积塑玩具等

 2.大小相同的纸每人两张

 3.质量相同、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品若干。如,大小相同的三角铁、牛奶瓶、饮料瓶、薯片盒等

 4.大统计表三张,分别代表三种物品下落现象。幼儿统计表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探索两种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现象。

 1.出示沙包和泡沫

 请幼儿猜一猜:“如果这两种物品往下落,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2.实验沙包与泡沫下落现象

 提问:“这两种物品下落时,你发现了什麽现象?为什么?”(轻的快,重的慢)

 3.幼儿自由探索两种轻重不同的物品

 要求:(1)两样物品放在同样的高度上。

 (2)跟朋友交换两种物品玩

 4.归纳结论并统计(小结,重的物品落得快轻的物品落得慢)

 教师拿出大统计表帮助幼儿理解怎么记录

 5.幼儿自己统计结论,并小结统计情况、展示统计表。

  (二)、探索质量相同、大小相同但外形不同的物品下落现象。

 1.出示两张质量相同、大小相同的两张纸,把其中一张揉成一团

 请幼儿猜一猜:谁落得快?

 2.幼儿动手试一试

 3.小结,外形小的落得快。并记录在大统计表上

  (三)、探索质量相同、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品下落现象。

 1.出示大小不同的三角铁。

 (1)请幼儿说说它们的相同点(质量、形状)与不同点(大小)

 (2)猜一猜:它们谁会先落地?还是有别的情况出现?

 2.实验。结论是:同时落地。

 3.验证,出示大小不同的牛奶瓶、薯片盒等

 4.将结论记录在大统计表上

 5.说一说,在我们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像这样同时落地的?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观看蝴蝶花,愿意听老师讲述蝴蝶花的特征。

 学说“ 蝴蝶花”

  活动准备:

 1. 教师准备多媒体,电脑等。

 2. 蝴蝶的标本或者。

  活动过程:

  1. 把幼儿集中在一起,准备让幼儿认识蝴蝶花。

  2. 欢看蝴蝶花。

 教师打开课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都认识哪些花呢? … 今天阿,老师带着小朋友一起来看一种花,名字叫做蝴蝶花. 接着打开课件,让小朋友看几组后,引导二幼观察花,请幼儿说说这花像什么呢? 提问: 小朋友呀看了那么多美丽的花你们觉得老师给你们看的花像什么呢?

 出示蝴蝶的标本或者,引导幼儿学说 “蝴蝶花” .先让幼儿看一些别种类型的花,告诉他们这些花分别是什么, 集中小朋友的注意力接着出示蝴蝶花的让小朋友得到一定的认识,并学会说蝴蝶花.

 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蝴蝶花有各种颜色,如紫色、蓝色、红色、等.茎和叶子是绿色的。在出示一些蝴蝶的,让小朋友观察蝴蝶和蝴蝶花到底是怎么样的不同呢?等。

  3.带幼儿去户外散步,找找其他的花,说说这些花的茎、叶子是怎么样的。

  课后反思:

 对与这堂课,我发现了很多不足也收到很多老师给我的意见和反馈,比如,我在第二个环节没必要出示别的花,这样反而让小朋友乱了,这个环节可以去拿一盆假花让他们欣赏,亲密接触。然后,在语言上有些不必要的话可以舍去,每看过一些后可以让幼儿思考了先,在让他们记住这是蝴蝶花。在介绍蝴蝶花的时候也没有介绍到蝴蝶花的特点,这样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在操作教具上我也有很多的问题,比如不能管自己,而忽略了孩子应该边关注孩子边操作,孩子集中力散了,可以突然声音一轻可以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尽量把课件分析透彻,别思考过多不必要的因素。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 篇3

  目标:

 观察,记录泡泡表面的七彩颜色

 产生探寻五彩缤纷世界的兴趣

  准备

 肥皂水、吹泡泡的工具、CD盘、铅画纸、油画棒等

  过程

 肥皂泡表面“彩虹”

 引导:提问幼儿相关颜色的问题,引发幼儿对色彩的兴趣,讨论自己所喜欢的颜色

 引出主题“彩虹”

 发现:老师变魔术,吹出一个泡泡,让幼儿观察泡泡表面。老师把彩虹变到泡泡上去了。

 讨论:为幼儿提供足够的肥皂水以及吹泡泡的工具,让他们尽情地吹泡泡,观察泡泡呈现出的色彩,引导幼儿变换角度看泡泡,说说它的颜色又什么变化,你看到了哪些颜色?

 其他物体上的“彩虹”

 引导幼儿会议

 生活

 经验,说说哪些东西上也能看到“彩虹”

 提供CD盘,引导幼儿设法看到“彩虹”。如调整CD盘得角度,可以看到多变的“彩虹”

 结束

 带领幼儿尽情地吹泡泡,并且欣赏泡泡上的美丽“彩虹”。小朋友可以把泡泡上发现的彩虹画在自己的图画本上。

 补充:泡泡在阳光下颜色呈现得更为强烈,如果室外有太阳,最后结束的环节可以带领幼儿去室外在玩耍中结束。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几种动物爸爸妈妈爱宝宝的方式。

 2、愿意积极参与活动,初步学习看图表述自己对图意的理解。

 3、在老师的鼓励下,积极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活动重点:

 了解几种动物爸爸妈妈爱宝宝的方式。

  活动难点:

 能看图表述自己对图意的理解。

  活动过程:

 一、找朋友,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1、齐唱歌曲《找朋友》,请幼儿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小朋友们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你喜欢他吗?那你用什么方法告诉他你喜欢他?

 2、鼓励幼儿用各种动作表达自己对朋友的喜爱。

 3、爸爸妈妈都是怎么喜欢我们的呢?

 4、:无论好朋友还是爸爸妈妈都很喜欢我们,对我们喜欢的方法也不一样。其实小动物们也有表达自己喜欢的方法。

 二、逐一出示并引导幼儿看图,了解几种动物爸爸妈妈爱宝宝的不同方式。

 1、这是谁?小企鹅在哪里?为什么它要躲在爸爸的袋袋里呢?

 2、这是谁?你找到了小袋鼠了吗?它在哪里?小袋鼠在妈妈的'袋袋里会怎么样?

 3、蚂蚁宝宝住在哪里?它们的洞穴是谁挖的呢?

 4、这只狗妈妈在做什么?只有一只狗宝宝吗?狗宝宝在吃奶时,表情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你在做这个表情时心里怎样啊?

 三、游戏:爱的密码。

 1、幼儿根据歌词里说的动物名称,找到朋友,表达出喜爱的动作。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 篇5

 课题:夏天的雷雨 课时:一节课

 班级:中班 授课类型:理论课

 设计思路:

 夏天到了,雷雨天气很常见,遭雷电伤害的事情也常有发生,且让幼儿从小就认识雷电、学会如何防雷电是幼儿园必不可少的教育工作,因此设计了此次活动。由于雷电的理论性较强,而幼儿的理性思考水平较低,便选择以故事导入,并将这个故事作为该科学活动的背景,以此来引起幼儿的兴趣。整个活动围绕雷电是什么、怎么形成、有什么危害、我们应该怎么做,并以幼儿喜欢的形象小红帽、小猴子、等来引出这些问题,让幼儿进行思考交流,增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让幼儿更愿意参加活动。幼儿在学习了如何防雷电伤害之后,观看动画,进行情景模拟小游戏,来强化活动的第4环节,让孩子快乐的掌握知识。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到打雷是夏季的自然现象,并初步了解雷电的形成及危害,掌握防止雷电伤害的基本知识。

 2、培养幼儿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能力及遇到雷雨时的自我保护能力。

 3、发展幼儿的好奇心、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幼儿的参与意识。

  二、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1、音频《打雷了、闪电了》、视频《雷电形成》

 2、课件

 3、卡片(小红帽、小兔子、小猴子、大树、电线杆、铁架、巨石) 经验准备:

 1、在生活中幼儿遇到过雷雨天气,见到过雷电。

  三、重难点

 重点:雷电的伤害及其防护

 解决办法:幼儿讨论、展示、情景模拟

 难点: 雷电的形成。

 解决:观看视频、故事说明法

  四、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放映第一张ppt)今天小红帽想要邀请小兔子、小猴子去外婆家做客。刚走出家门,突然传来了雷雨闪电的声音(音频《打雷了、闪电了》),红帽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很害怕,就急忙的跑回家躲了起来(放映第二张ppt)。小朋友们能帮帮小红帽、告诉他们发生了什么事吗?(下雨了、打雷了、闪电了)

 2、幼儿交流:雷电是什么样子的?雷电都是什么时候出现?

 小红帽他们很疑惑:什么是打雷呢?闪电是什么样呢?他们什么时候出现呢,是现在这个季节吗?(小朋友发言) 并请小朋友模仿雷的声音

 教师小结:听了小朋友的话,小红帽点了点头,很高兴得对

 它的朋友们说:我们刚刚听见的轰隆轰隆声就是雷声,天上那条白色的、带有很刺眼光芒的线就是闪电,雷声和闪电在夏天很常见。所以我们大家都不要害怕了。

 3、让幼儿想一想、并交流自己的经验:雷电是怎样产生。

 ①小猴子问道:雷电是怎么产生的?他这一问题难倒了小红帽他们。小朋友们能告诉他们答案吗?(小朋友发言)②小红帽听了小朋友们的回答后还是不明白,于是他们决定呼叫米老鼠博士,“嘟嘟嘟”,电话通了,小红帽问到:米博士,雷电是怎么产生的?我们来看看米老鼠博士的回答(观看视频《雷电形成》)。

 教师小结:(放映第三张ppt)天气变热了,小水滴觉得大地妈妈很热,所以他就到天空阿姨那里乘凉。 越来越多的小水滴都到了天空阿姨家,天空阿姨家已经住不下了,所以一些小水滴不小心就被挤了出去,从天空阿姨家掉了下去。 就在小水滴回大地妈妈家时,他们撞上了来天空阿姨家的小水滴,发出了很大的声音和很强的光。” (故事)

 4、雷电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止:看课件,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展示的行为。

 一个小时候后,雨停了,小红帽和他的朋友又出发了,并顺利的到达了外婆家(过渡)。那小朋友们在生活中也遇到过雷电吗?(有)当你们遇到雷电时,是怎么做的呢?(小朋友交流)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遇到雷电时是怎么做的呢?(看课件)他的做法对吗?错误行为会造成什么危害?应该怎么做?

 图一:安装避雷针。(向幼儿简单介绍避雷针及富兰克林,鼓励幼儿向他学习)

 图二:闪电了,小明在玩电脑。

 图三:打雷闪电了,小明在室外打手机。

 图四:下雨闪电了,小明在大树下躲雨。

 图五:打雷闪电了,小明在家打电话。

 教师小结:如何防雷电。(课件展示)

 室内:

 地势低洼的地方蹲下、远离树木输电线、不要使用移动电话、 不要将在空旷的场地上扛铁质工具

 尽快离开水面。

 室内:

 关好门窗、远离金属器具、拔下电源插头、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

 5、游戏:情景模拟

 游戏规则:三名幼儿扮演小红帽、小猴子、小兔子,四名幼儿扮演道路上的大树、电线杆、铁架、大石头。教师旁白给出情景,当听到雷声后幼儿选择躲避的地方。

 活动前:选择三名幼儿戴上小红帽、小猴子、小兔子的头饰,再选择四名幼儿戴上大树、电线杆、铁架、巨石的头饰。

 活动中:教师旁白:小红帽邀请小兔子、小猴子去外婆家做客。走到半路上,突然传来了雷雨闪电的声音(音频《打雷了、闪电了》)。小红帽他们该怎么做?扮演小红帽、小猴子、小兔子的三名幼儿听到雷声选择躲避处。

 活动后:教师就幼儿的选择做出简单评价。(可再重复活动一次后再评价)

 6、活动结束

 让小朋友在下一次打雷闪电时和父母认真观察观察。教师宣布活动结束。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兴趣,充分展示幼儿对色彩的感受。

 2、培养幼儿对色彩的观察能力。

  二、教案准备

 1、环境布置:用色彩鲜艳的气球将活动室装扮起来,在活动室中间用彩纸悬挂许多幼儿能接触到的各色气球。

 2、在活动室的空地上铺上大白纸,周围摆放色彩丰富的水彩颜料和各种绘画工具(喷壶、毛笔、纸团、刷子等)。

  三、教案过程

 一、开始部分:玩气球,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去小一班玩一玩,咱们看看小一班的活动室和我们的是不是一样?这么多的气球你们喜不喜欢?你们去玩玩吧。"(幼儿自由、兴奋的玩气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四、基本部分:

 1、幼儿找喜欢的气球,引起幼儿对色彩的注意。

 教师:"这么多大大小小、花花绿绿的气球,你们喜不喜欢?现在你们找一个自己喜欢的气球给小伙伴说一说,给老师说一说。"(幼儿自由找气球,自由讲述,其间教师个别提问:"你找的是什么气球?为什么喜欢这个气球?)

 2、集体"气球跳跳跳",引发幼儿感受色彩的美。

 教师:"咱们一起玩《气球跳跳跳》我们边念边围绕气球跑,当念完后拍你喜欢的气球,看谁的气球跳的高。"

 幼儿念:"大气球,真正好,拍一拍,跳一跳,我的气球跳得高"。念完后幼儿去拍气球。教师提问:"刚才,你拍的是哪个气球?"幼儿反复玩2-3遍。

 教师提问:"这么多花花绿绿的气球飞起来你看着像什么?"

 3、玩颜色,让幼儿充分展示对色彩的感受。

 教师:"花花绿绿的气球这么美,谁能想办法把它们画在这张白纸上?

 幼儿自由选择绘画工具和自己喜爱的颜色在白纸上玩色。教师对个别幼儿提供帮助。

  五、结束部分: 幼儿互相欣赏作品。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想要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就得给孩子们做一些科学实验,让孩子们在好奇的心态下表现出强烈的未知欲。

 今天小鱼哥哥和大家分享幼儿小班观察课程:盐怎么消失了。

 课程目标:

 1,让小朋友发现盐能溶解到水中的现象,同时掌握溶解的速度与其他因素的有关系。

 2,让小朋友理解,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溶解在水里。

 3,培养小朋友的观察力,增进小朋友的好奇心,让小朋友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课程工具:

 1,准备足够的小杯子。

 2,准备足够的小盘子。

 3,准备足够的筷子。

 4,准备一袋盐,一袋细沙,温水一大杯。

 课程过程:

 1,讲故事。给孩子们讲一个能把盐溶解于水插入到的故事,建议老师可以把小马过河改一下。

 故事大概:小马帮妈妈去买盐,要过一条河。回来的时候,小马依然快快乐乐地趟水过来了。可是当他上岸后却发现,袋子里的盐没了。这可把小马吓坏了。他赶紧跑回家告诉妈妈说,河里有妖怪把它的盐抢走了。妈妈听后,哈哈大笑。那么小朋友们知道,为什么盐没了呢?

 2,引起小朋友的关注后,老师开始给孩子们做盐溶解于水的示范。

 实验过程:

 1,老师在小杯里倒入适量的水,然后用小勺把盐倒入,让孩子们观察盐在水里的状态。诱导孩子们讲出,盐跑哪里去了,让他们回答。

 2,老师主要是要让孩子们观察倒入水里的盐的状态,颜色,以及多少。

 3,老师再换小杯,同样的方法把细沙倒入,让孩子们再观察,并让孩子们说出两个实验的不同点。

 4,老师把小朋友两两分组,然后让他们自己操作,并认真观察盐的溶解过程。

 5,老师把水换成凉水,再让小朋友们观察一次,让他们明白水的温度是可以影响盐的溶解速度的。

 课程总结:

 这个课程的操作性强,需要投入的观察力也十足,其实是非常适合当成亲子游戏的。如果家长朋友们觉得好玩,可以在家里和孩子们一起玩这个游戏。当然,你也可以完全地发散你的想象力,更换或者是改变整个实验的过程。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 篇8

  一、要求:

 1.使幼儿知道鼻子可以呼吸和嗅气味,教育幼儿要保护自己的鼻子。

 2.培养幼儿积极运用感官的习惯。

  二、准备:

 装有香水、醋、麻油、黄酒、酱油、水、可乐等容器每组一份,并贴有标签,涂有鼻血的娃娃一个,手帕一条。

  三、 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鼻子的功用,学会保护自己的鼻子。

 难点:学会保护自己的鼻子及利用感官辨别物体。

  四、流程:

 以教室内的气味,引发幼儿讲讲鼻子的用处--讨论怎样保护鼻子--结束

  五、过程

 (一)以教室内的气味,引发幼儿讲讲鼻子的用处

 (带领幼儿进教室入座,桌上放好容器)

 1.啊呀,教室里有什么气味呀?(如不理解“气味”一词,可提醒有什么味道)

 2.你们是怎么知道的?(闻出来的)用什么闻的?(鼻子)

 3.鼻子长在什么地方呀?上面有什么?(鼻孔,幼儿互相观察)

 我们用鼻孔可以怎么样?(闻气味、呼吸)

 如幼儿不能讲出“呼吸” 继续提问:捏住鼻子,我们有什么感觉呀?(闷)

 4.对,捏住鼻子有“闷”的感觉,所以鼻子还有“呼吸”的本领。

 5.桌上有许多杯子,用我们的小鼻子闻一闻,说说杯子里装的是什么?

 提问:闻一闻,几号杯子里是醋?醋闻起来是怎么样的?(逐一提问)

 小结:不同的东西有不一样的气味,我们的鼻子能告诉我们杯子里装的是什么,它能辨别出不同的东西。

 (二)讨论怎样保护鼻子

 1.出示娃娃:你们看,这娃娃怎么了呀?(鼻子出血了)

 那你们知道鼻子为什么会出血呀?(启发幼儿说出使鼻子出血的可能) 怎么办呢?(请小朋友帮它擦)

 2.流鼻血的时候呀,我们捏住鼻子,还可以在额头上放一条冷毛巾降温,所以呀,我们不能用手指挖鼻孔,不把异物塞进鼻孔里面;活动的时候注意不要撞到鼻子;玩热了要脱衣服。

 3.除了出鼻血使鼻子很难受之外,我们在什么时候还会觉得鼻子很难受?(感冒)

 4.感冒的时候鼻子怎么样?(流鼻涕)

 真聪明!我们在感冒的时候要正确擤鼻涕,用一只手指摁住一个鼻孔轻轻地擤,然后用小手帕轻轻地擦,保护好自己的鼻子。(教师示范)

 (三)结束

 现在,大家都知道鼻子有什么用处了吧!我们的小鼻子本领可大了,谁也离不开它,所以我们要保护好鼻子,不然它就不愿意和我们做好朋友了。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企鹅的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2、初步了解企鹅不怕冷的原因,激发幼儿热爱、保护它的情感。

 活动重点:

 让幼儿了解企鹅的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活动难点:让幼儿了解企鹅不怕冷的原因。

 活动准备:

 企鹅、企鹅玩具、企鹅视频

 活动过程:

 一、教师用企鹅玩具进行情景表演,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1、教师: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看是谁来了?

 (教师出示企鹅)

 可是刚刚小企鹅告诉我它来到这里有些不习惯,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幼儿回答)

 2、引导幼儿说出企鹅的生活习性。

 教师:小企鹅生活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儿回答)

 二、引导幼儿观察企鹅外形特征。

 1、出示,引导幼儿有顺序地观察,鼓励幼儿大胆表述出来。

 教师提问:小企鹅长得什么样子?

 他们的羽毛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它身上哪里的羽毛是白色的,哪里是黑色的?

 它的羽毛有什么作用?

 企鹅有翅膀,但是他会飞吗?为什么?

 (幼儿回答)

 三、幼儿观看企鹅的视频,了解企鹅为什么不怕寒冷的原因。

 1、教师:你们知道企鹅为什么不怕冷吗?鼓励幼儿带着问题去看视频。

 2、幼儿观看视频,鼓励幼儿看完后大胆的发言。

 3、教师总结。

 教师:企鹅身上有厚厚的脂肪,它的羽毛多而且密,这样可以帮助它调节身体温度,抵挡寒冷。企鹅常常是一群群的生活在一起,如果冷的时候就由一些企鹅把另一些企鹅围起来取暖,然后再交换。

 1、激发幼儿热爱、保护企鹅的情感。

 教师:企鹅可爱吗?为什么?如果他的生活环境变了,企鹅会怎么样

 呢?我们应该怎么样保护它们?

 (幼儿回答)

 四、活动结束。教师小结。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 篇10

 活动内容: 《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丰富有关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方面知识。

 2、通过操作对垃圾进行分类并尝试用废品进行手工制作。

 3、培养幼儿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

 教学难点: 对废旧材料进行手工制作。

 教学准备: 废旧物品若干、旧电池、课件、胶棒、剪刀、贴纸等。

 教学过程:

 一、请小朋友介绍自己带来的可回收利用的垃圾,说说它们可回收到哪一类垃圾?能用来制造成什么?

 二、观看课件。

 1、 今天张老师带来了一个好玩的小游戏,里面也是有关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2、 观看课件一:对垃圾进行分类。

 把三个盘子上的垃圾分别放到“可回收物”、“不可回收”、“有害物品”中,并请幼儿说说理由。

 3、 观看课件二:对垃圾进行加工。

 刚刚我们把垃圾进行了分类回收,现在我们要对这些可回收的垃圾进行加工制作出新的制品来,我们把这里的垃圾分成了四类,你们知道是哪四类吗?(纸、塑料、易拉罐、玻璃)

 三、对废旧物品进行手工制作。

 1、小朋友,刚刚我们在课件中看到四类可回收物经过专门的机械加工成了新的制品,那今天我们这没有专门的加工机械,我们要怎样才能把这些垃圾变废为宝呢?变成好玩的、好看的、好用的东西。

 2、今天张老师带来了几个玩具,你们看看它们是用什么做成的。这些玩具好看吗?那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做啊?你们看张老师也收集了很多垃圾,现在就用你们的小手做出好玩的、好看的东西来吧。

 4、幼儿进行操作。

 5、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准备材料:

 10-12个火柴盒、一块硬纸板、彩色纸、小珠子

 制作方法:

 1. 以盒子的长边为宽度,在彩纸上折取两条,剪开。

 2. 把火柴盒打开,用彩条把外盒包裹粘贴好。

 3. 另一条彩纸把内盒包裹好,其它盒子一样做法。

 4. 用针线将小珠子缝在内盒可推拉的一面,当拉手。

 5. 将做好的盒子分两列,有拉手的一面朝外,对粘在硬纸板上即可。

 探秘“宝盒”玩法:

 老师先把小字母、数字、水果、动物等幼儿喜欢的、小插片或小玩具放在每个盒子里。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幼儿的手、眼的协调能力,使手部小肌肉得到发展。通过猜东西、认东西的过程,加强幼儿对数字、字母、图形、色彩等内容的认识与表达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幼儿对事物的反应速度――

 1. 在玩的时候,老师和幼儿每人分一列小盒,分别打开不同颜色的小盒,找出里面藏的东西,找出来后还要说出找的物品是什么。幼儿说对了可以获得奖励。

 2. 可以互猜对方打开的盒子里是什么物品,猜对了可以赢得奖励。

 3. 在盒子上写上数字或字母,用投骰子的方式选择要打开哪个盒子,并在打开盒子前猜里面是什么,猜对的一方可以提出问题要求对方回答。

 爱心提示:

 1. 没有火柴盒,可以用能推拉的其它小盒代替。

 2. 小拉手可以是线也可以是其他方便幼儿拉开的物品。

 3. 最重要的是在制作时一定要把“拉手”缝或粘贴结实,以防幼儿拉扯下来误食产生危险。

 4. 硬纸板可以用衬衫的衬板或是鞋盒等较硬的纸板。

 5. 玩的时候也要时刻注意,不要让幼儿把盒子里的物品放在嘴里,以免产生危险。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幼儿园喂养了许多小动物,幼儿纷纷从家里带来食物,有巧克力、有旺旺雪饼、有娃哈哈果奶,有小鱼、肉骨头等等。看着小朋友带来的这些食物,教师又高兴又着急。高兴的是孩子们愿意把自己爱吃的食物带给小动物吃,体现了孩子们对小动物的关爱之心;但这些食物是动物们爱吃的食物吗?实践出真知,本次活动让幼儿试试将自己带的食物分给小动物吃,通过小动物吃与不吃的选择,让幼儿明白不同动物有不同的食性。人与动物也有着很大区别。

 活动目标

 1.知道不同动物有不同食性。

 2.有探索小动物食性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实物:小鸡、小鸭、小兔,小米、小鱼、小虾、玉米面、菜叶。

 教具:小动物,食物。

  过程建议

 1.带幼儿分别参观小鸡、小鸭、小兔的家,引导幼儿观察动物的外形、动作,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小动物的外形和动作,模仿几种动物的叫声。

 2.小动物吃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3.试一试:提供各种食物,幼儿依自已意愿选择食物喂小动物。

 4.交流:我喂小动物吃了什么食物。

 5.汇报:将动物爱吃的食物,粘贴在小动物下:小鸡爱吃玉米面和菜叶,小鸭爱吃小鱼、小虾和菜叶,小兔爱吃菜叶。

  延伸提示

 日常生活中,根据幼儿兴趣继续让他们探究其他小动物的食性。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车的一些共同特征。

 2.简单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重点:

 知道车的一些共同特征。

  难点:

 简单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车子的秘密》,教学电子资源:《汽车小博士》。

 2.各种玩具车,教师提供或请幼儿收集一些关于车的图画书、。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回顾已经知道的车的名称、外观特征及用途。

 1.我们已经了解了各种各样的车,说一说你都知道了哪些车呢?

 2.老师今天要提几个关于车的问题 ,看看哪个小朋友知道的最多,看看谁是我们的“汽车小博士”。

 二、教师和幼儿围坐在大桌子边,请幼儿查看幼儿用书《车子的秘密》、玩具车以及各种车的图画书、等资料,回答教师的问题,争当“汽车小博士”。幼儿回答完毕后,教师再一边播放教学电子资源中的,一边给幼儿介绍关于方向盘、车牌、汽车加油方面的知识。

 1.车都有方向盘吗?

 2.哪些车没有方向盘?

 3.许多车是靠转动方向盘来控制方向,不过,像地铁、高铁等,因为行驶在固定的轨道上,所以是靠着操控杆来控制车子的行进速度。

 4.为什么车斗有车牌?

 5.车牌代表车的身份,所有的车都要挂车牌才能上路,车牌号码由汉子、英文字母和数字组成,不同颜色的车牌代表车的不同类别,方便辨识。

 6.车都需要加油吗?哪些车不需要加油?

 7.不是所有的车都需要加油来产生动力,为了减少汽油的使用和空气污染,现在也有不需要加油的环保车。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由来

 天气干燥的季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静电现象。幼儿在生活中也会碰到梳头时头发立起来、脱毛衣时啪啪响的情况。本次活动旨在结合幼儿身边的现象,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并感知摩擦起电的简单物理现象。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并发现塑料吸管和毛巾摩擦后能吸起纸青蛙。

 2.通过动手操作感受科学活动的有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认识统计表。

 物质准备:纸青蛙、毛巾、塑料吸管、自制池塘、荷叶、大统计表、小笑脸。

  活动重点

 发现塑料吸管和毛巾摩擦后能吸起纸青蛙的现象。

  活动过程

 1.以游戏口吻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出示一只手偶青蛙,提出问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2)幼儿第一次操作:用吸管吸纸青蛙。

  关键提问:

 吸管能帮助小青蛙跳到荷叶上吗?

 目的:引导幼儿第一次尝试用吸管吸纸青蛙。

 2.幼儿进行猜想,并将自己的猜想贴到大统计表上。

 (1)请幼儿猜一猜,小毛巾和吸管在一起,能不能帮助小青蛙从池塘里跳到荷叶上。

 (2)幼儿进行猜想,并将自己的猜想用笑脸贴到大统计表上。

  关键语:

 觉得吸管和毛巾能帮助小青蛙跳到荷叶上的,请你把小笑脸贴到对勾下面的方格里。

 觉得吸管和毛巾不能帮助小青蛙跳到荷叶上的,请你把小笑脸贴到叉子下面的方格里。

 目的:引导幼儿进行猜想,并将猜想用笑脸贴到大统计表上。

 3.幼儿操作实验,尝试用吸管和毛巾摩擦吸起纸青蛙。

 (1)幼儿自己尝试用吸管和毛巾吸纸青蛙。

 关键语:请小朋友试一试,毛巾和吸管在一起能不能帮助小青蛙跳到荷叶上?

 (2)教师引导幼儿用吸管和毛巾摩擦来吸纸青蛙。

  关键提问:

 小毛巾和吸管玩“蹭一蹭”的游戏,吸管能不能帮小青蛙从池塘里跳到荷叶上?

 你帮助小青蛙跳到荷叶上了吗?

 你用什么方法让小青蛙跳到荷叶上的?

 你是怎么做的?

 (3)请幼儿把小笑脸贴到统计表上。

 目的:在操作活动中,引导幼儿发现塑料吸管和毛巾摩擦能吸起纸青蛙。

 4.梳理实验小结。

  关键提问:

 小朋友们,刚才你们的小青蛙跳到荷叶上了吗?

 你是用什么方法帮助小青蛙跳到荷叶上的?

 教师梳理:用吸管和小毛巾蹭一蹭,吸管就能吸起纸青蛙,帮小青蛙跳到荷叶上。

 目的:通过操作,让幼儿发现,塑料吸管与毛巾摩擦后能吸起纸青蛙。

  实践活动案例

 1.开始部分

 (1)出示一只玩偶青蛙,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个动物朋友,是谁呀?

 幼儿:小青蛙。

 教师:小青蛙平时生活在哪里呀?

 幼儿:池塘里。

 教师:小青蛙生活在池塘里,喜欢在荷叶上跳来跳去。

 教师:现在,小青蛙想从池塘里跳到荷叶上去做游戏,可是小青蛙太小了,跳不上来,我们来帮帮它好吗?

 幼儿:好。

 教师:小朋友那都有一根吸管,请小朋友想想能不能用吸管帮助小青蛙跳到荷叶上?现在请小朋友来试一试吧。

 (以游戏口吻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第一次尝试用吸管吸青蛙。这是第一层次,教师用激趣的语言激发幼儿,引导幼儿只用吸管一个材料尝试吸青蛙。)

 (2)幼儿第一次操作:用吸管吸纸制小青蛙。

 教师:吸管能帮助小青蛙跳到荷叶上吗?

 幼儿:不能。

 (教师运用提问,帮助幼儿明确第一次试验的结果。)

 2.幼儿进行猜想,并将自己的猜想贴到大统计表上

 (1)回顾刚才实验的结果。

 教师:请小朋友让吸管休息一下吧。小朋友刚才用吸管帮助小青蛙跳到荷叶上了吗?

 幼儿:没有。

 教师:现在又有一块小毛巾也来帮它了。请小朋友猜一猜,小毛巾和吸管在一起,能不能帮助小青蛙从池塘里跳到荷叶上。

 (教师梳理第一次结果的同时,引出第二个材料:小毛巾。)

 (2)幼儿进行猜想,并将自己的猜想用笑脸贴到大统计表上。

 教师:觉得吸管和毛巾能帮助小青蛙跳到荷叶上的,请你把小笑脸贴到对勾下面的方格里。

 教师:觉得吸管和毛巾不能帮助小青蛙跳到荷叶上的,请你把小笑脸贴到叉子下面的方格里。

 3.幼儿操作

 (1)幼儿自己尝试用吸管和毛巾吸纸质小青蛙。

 教师:请小朋友试一试,毛巾和吸管在一起能不能帮助小青蛙跳到荷叶上。

 (这是第二个层次,在不提示毛巾与吸管关系的情况下,请幼儿自己尝试毛巾和吸管怎样帮助小青蛙跳到荷叶上。)

 (2)教师引导幼儿用吸管和毛巾摩擦来吸小青蛙。

 教师:小毛巾特别想和吸管玩“蹭一蹭”的游戏。咱们小朋友不是玩过蹭一蹭的游戏吗,让它们也来蹭一蹭吧。看看玩完蹭一蹭的游戏,小吸管能不能帮小青蛙从池塘里跳到荷叶上。

 (这是第三层次,教师提示幼儿用毛巾和吸管蹭一蹭来吸纸青蛙。)

 教师:小青蛙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可不能用力杵它,要让吸管挨着小青蛙躺下,帮助小青蛙从池塘里跳到荷叶上。

 教师:小毛巾和吸管玩完蹭一蹭的游戏,吸管能不能帮小青蛙从池塘里跳到荷叶上?

 (在操作活动中,引导幼儿发现塑料吸管和毛巾摩擦后能吸起纸片。)

 教师:你帮助小青蛙跳到荷叶上了吗?

 幼儿:跳到荷叶上了。

 教师:你用什么方法让小青蛙跳到荷叶上的?

 教师:你是怎么做的?

 教师:啊,你是用吸管和小毛巾蹭一蹭把小青蛙吸上来,帮它跳到荷叶上的。

 教师:现在,我应该把小笑脸贴在哪呢?

 幼儿:贴在对勾的下面。

 教师:请小朋友来贴上小笑脸吧。

 (教师通过几个关键提问帮助幼儿思考、回顾实验的过程。)

 4.梳理小结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我这也有一个池塘,可是小青蛙还没跳到荷叶上呢,我想请小朋友来帮帮卫老师。

 教师:小朋友,刚才你们的小青蛙跳到荷叶上了吗?

 教师:你是用什么方法帮助小青蛙跳到荷叶上的?

 教师:你是怎么做的?我想请一个小朋友帮帮我。

 教师:用吸管和小毛巾蹭一蹭,吸管就能吸起纸青蛙,帮小青蛙跳到荷叶上。

 教师:小青蛙今天特别高兴,谢谢小朋友们帮助它从池塘里跳到荷叶上。我们跟小青蛙说再见吧,下次再跟小青蛙一起做游戏。

 (教师通过提问和请幼儿操作演示,帮助幼儿梳理、提炼经验,让幼儿发现塑料吸管和毛巾摩擦后能吸起纸片,总结实验现象。)

  教师反思

 本节活动是我园园本科学特色课程的一个内容。我在原有教案的基础上,结合我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和近期目标进行了修改。

 原活动中的目标是“引导幼儿通过毛巾与木头筷子和塑料吸管的摩擦,让幼儿发现塑料吸管摩擦起电的现象。”在小组研课时,老师们通过分析、研讨后感觉,还是应该取消筷子这个材料。大家认为两种材料会分散幼儿的注意,让幼儿只用塑料吸管一种材料更有利于幼儿的探索。所以改成现在的“初步感知并发现塑料吸管和毛巾摩擦后能吸起纸青蛙。”

 目标修改后,我对材料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发现塑料吸管的材质、折青蛙纸张的厚薄、天气干湿程度、幼儿摩擦吸管的力度、摩擦位置与吸管吸青蛙位置的不同等等都是影响幼儿能否用静电吸起青蛙的不确定因素。对这些因素了解后,我对材料进行了调整与修改,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因素,之后开展了此活动。

  优点

 活动内容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目标把握准确;活动过程层次清楚、探索的环节逐步深入。活动中,幼儿非常投入,并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积极探索并发现塑料吸管和毛巾摩擦后能吸起纸青蛙的现象;教师的指导语清晰、明确,指导时有针对性,引导幼儿把探索指向活动的目标。活动中针对临时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处理,如有的幼儿吸管湿了马上换一个新的,纸青蛙吸不起来马上换成皱纹纸青蛙等。

  不足

 在幼儿操作的环节中,有的幼儿用嘴吸吸管把纸青蛙吸起来,对于这种现象我在梳理总结和分享的环节没有提及,错失了帮助幼儿提升经验的契机;对于幼儿用毛巾摩擦吸管的位置和力度提示的不够。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石头的基本特性,乐意参加玩石头的游戏,体验玩石头的乐趣。

 2、尝试自由探索,发现硬的物体和石头碰撞可以产生响亮的声音,而软的物体与石头碰撞则没有声音,并愿意大胆表述。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幼儿人手两块石头;若干件硬的物品(木头积木,金属勺子);若干件软的物品(海绵,毛绒玩具);厚垫子,桌子等,PPt。

 经验准备:已学习节奏乐《闪烁的小星星》。

  活动过程

 一、猜石头。(通过猜猜的游戏,激发兴趣)

 1、师:今天小林老师带来了一位神秘的小客人就藏在这个袋子里,你们猜猜它是谁呢?

 2、师:听一听,有什么声音?(将包起来的石头放在地上敲)

 3、请出石头朋友,问好。

 师:想不想知道是什么东西呀?(原来是石头呀)小石头,你好呀!

 二、玩石头——“石头展览会”。(通过玩石头游戏,充分的体验石头的特性)

 1、师:今天我们要去参观石头展览会,展览会上的石头想要和小朋友一起玩?去展览会有两个要求,第一、到展览会后可以选一个你喜欢的石头,每个小朋友只能选一个哦!记住了吗?第二、就是拿到石头以后要赶快回到你的座位上,看一看石头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石头上有什么?然后再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也可以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的发现。当你听到叮叮叮的声音,就赶紧把石头轻轻的放在椅子下,然后把小门关紧,要不然小石头就不跟你做朋友了。(引导幼儿闻一闻、摸一摸、再摸自己的脸,认识硬)

 师:刚才小朋友都玩了石头,谁愿意来说说你的石头是什么形状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椭圆形)石头有什么颜色?(红色、白色、黑色、棕色)石头上有什么呀?(有的小朋友还发现石头上有花纹)石头摸上去有什么感觉呢?(硬硬的、冰冰的、粗糙的、光滑的)

 小结:通过玩石头的游戏,知道石头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而不同的石头摸上去的感觉也不一样,有粗糙的`,有光滑的。

 2、那我们给石头取个名字吧?你们看这个石头是什么样的,(大的)

 (老师先取,引导幼儿根据大小、颜色。大大、小小、花花、冰冰)

 三、找石头。(通过找石头的游戏,了解石头在哪里,石头有很多品种,造型,生活中很多地方用到石头等知识。)

 1、师:在生活中,你们在哪里见过石头?(工地,池塘边,小溪边,海边,公园)

 2、寻找游戏:请孩子从照片中找出哪些是石头变成的物品。

 师:刚才小朋友在很多地方找到了石头,小石头可调皮了它还想跟我们玩。你们看这是什么?(石拱桥、石桌椅、房子、石雕:对,这是一种特殊的石头,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寿山石。)是用什么做的呀?(石头)原来石头会变成我们生活中所需要的东西。

 四、石头音乐。

 1、石头碰碰响。初步感知软硬物体与石头碰撞产生的不同现象

 (1)幼儿自由操作,教师个别指导,引导幼儿互相交流。

 (2)请个别讲述小石头与不同物体碰撞的声音是否一样,各是怎样的声音。

 师:今天呀,班上还来了几位朋友,你们看是谁呀?(勺子、积木、海绵、布娃娃)这些东西呢也想跟石头交朋友,把这些东西跟石头碰一碰你们猜一猜会发出什么声音?可以把你的发现告诉旁边的小朋友。当你听到叮叮叮的声音,要马上坐到自己的位置上。现在请每个小朋友都帮你的石头找个朋友吧。(小石头与勺子碰碰,小石头与积木,小石头与海绵碰碰,小石块与布娃娃碰碰)

 师:刚才小朋友都帮石头找朋友了,是不是所有的东西跟石头碰一碰都会发出声音?(不是)那跟什么东西碰一碰不会发出声音?(海绵、布娃娃)用手捏捏看什么感觉?(它们捏一捏是软软的,喔,跟软的东西碰不会发出声音)那什么东西碰一碰会发出声音?(勺子、积木)也用你们小手捏捏是什么感觉?(硬硬的,对硬硬的东西碰在一起会发出声音)刚才小朋友都发现了石头跟硬的东西碰一碰会发出声音,那它们发出来的声音一样吗?(有的小朋友说一样的,有的小朋友说不一样)我们来听一听吧。石头跟勺子发出来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叮叮叮)石头跟积木呢?(咚咚咚)

 小结:原来软的物体与石头碰撞就没有声音;硬的物体和石头碰撞可以产生响亮的声音,但跟不同的物品碰碰发出来的声音也不一样。

 2、石头打击乐《闪烁的小星星》

 (1)音乐响了,我们用石头跟着音乐一起演奏吧!

 师:小石头交了很多朋友可开心了,还想跟我们一起来唱歌。现在请每个小朋友上来找个你喜欢的朋友回到位置上,然后把石头拿出来听着音乐一起唱歌。(音乐响起,自然的敲击)

 (2)播放音乐,按节奏选择石头与石头、石头与勺子、石头与小铁块一起敲击。

 (3)分成三组,分别用石头敲击不同物体,随着音乐演奏。

 五、活动延伸(洗石头)

 师:石头累了,想睡觉了,我们带他们去洗个澡吧!那边有大盆和刷子,还要注意哦,洗完石头要给他擦干,不然会感冒的。我们也请爸爸妈妈一起来吧。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目标:

 1、敢于尝试使用一些常见的工具。

 2、乐意记录并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

  准备:

 1、食物:胡萝卜、白萝卜、黄瓜、土豆、熟鸡蛋

 2、工具:剪刀、西餐刀、钳子、刨子、锯子、空矿泉水瓶

  过程:

 一、小手能帮我们做许多事,今天我们又要用小手来做事了,我们把这些东西装到瓶里去好吗?我们这里有许多东西,你想把哪一样东西装到瓶里去就把这样东西选进你的箩筐里。

 二、(让幼儿尝试把东西装进去),这样能把东西装进瓶里吗?怎样才能把这些东西放进去呢?

 三、有的小朋友想到了小手可以请小工具来帮忙,老师准备了很多小工具,你想选哪些小工具来把帮忙?这些小工具是不是能帮你忙呢?我们就来试一试。(教师示范)选你要用小工具放进你的箩筐里,去试试这个小工具能不能帮你的忙。如果能的就选择这个小工具的贴在记录纸上画a的地方,如果不能帮忙就把贴在记录纸上画r的地方。试的时候一样一样地试,试完一样记好后再试第二样。

  四、幼儿操作

 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及记录情况,同时提示幼儿注意安全。

  五、交流

 1、你装的是什么?

 2、你是请谁来帮忙的?

 3、你是怎样用它把东西变小放进瓶子里的?

幼儿园大班教案

推荐幼儿园大班教案模板集合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风的利与弊,引导幼儿辩证的看待事物,从小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2.知道怎样做才能减少风灾,可以利用风来做什么。

 3.在活动中能和同伴协调配合,在合作中互相学习。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认知能力。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重点难点

 怎样做才能减少风灾,可以利用风来做什么。

  活动准备

 1.请家长与孩子一起观察一些与风有关的现象:挂在室内的装饰小花、小鸟挂件在飘动;树的摇动;水中的浪等。

 2.物品准备:注射器、气球、扇子、羽毛、吹管、细绳、喷雾器、电吹风、蚊香、风扇、碎纸屑、纸板、饮料瓶等。

 3.知识准备:风的谚语;寻找不同的风等。

  活动过程

 一、动手实验,了解风产生的原因

 1.教师用注射器吹起一个气球,并用细绳扎好。在吹气球的过程中,与幼儿互动。

 师:气球有什么变化?

 幼:变大了。

 师:为什么变大了?

 幼:因为有“气”进入气球。

 师:“气”从哪儿来?

 幼:从针筒中来。

 师:针筒中的“气”从哪儿来?

 幼:从空气中来。

 小结:我们周围都是空气(为下面认识风产生的原因打下基础)。

 2.教师打开电风扇,让幼儿感受到“风”。

 师:现在将风扇关闭,小朋友还能感觉到风吗?

 幼:没有风了。

 小结:当打开电风扇时,由于空气流动,我们感觉到了风,当关闭电风扇时,空气不流动,所以就没有风了。因此,风是由于空气流动产生的。

 二、幼儿实验,加深对风产生原因的认识

 1.各组小朋友从自己的工作台上选出自己喜欢的物品,试一试如何让空气动起来产生风。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玩的(各组选出代表)。

 2.教师将吹起的气球发给幼儿,请他们两人一组,将气球里的气放出,感受空气被压迫出来的动力,是否形成了风。

 3.羽毛比赛。(1)羽毛放在桌子上,提问:如果让羽毛动起来(不用手触到)怎么办呢?(扇,吹动)(2)幼儿分两组,老师同时从高处放下两片羽毛,看哪一组的羽毛在空中停留的时间长。(幼儿共同向羽毛吹气,运用手中的物品扇动空气)

 4.分组讨论:你在日常生活中,还能在什么时候发现风或制造风(骑车,汽车开动,快跑的时候)。

 三、归纳总结,分析风的种类

 1.根据活动准备,寻找生活中不同的风。

 现在就请大家来说一说,你们都找到了哪些风。

 (1)空调吹凉风;(2)刮大风时很冷;(3)打开冰箱有凉风;(4)台风;(5)妈妈洒完香水后有香风;(6)电吹风里的风很热。

 教师小结:生活中有许多不同的风,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地方找到了这些风。风是一个大家族,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类型的风可以按等级分,按季节分,按风向分。如一级炊烟随风偏,二级风来吹脸面,三级风吹叶动彩旗飘,四级风吹飞纸片……;夏季的风温暖潮湿,冬季的风寒冷干燥。

 请幼儿根据儿歌判断现在室外风的等级。

 2.实验风的干湿、风向。

 用风扇将喷出的水雾吹向孩子,让大家感受风潮湿的感觉,并引导孩子回忆下雨时风的特点(有点凉,吹在身上有湿的感觉)。再用电吹风吹向幼儿的头,感觉风很热很干燥!

 点燃蜡烛,让孩子拿着站在窗口、门口和走廊上,观察火苗的方向,并说出风是从哪儿吹来的。

 教师总结:小朋友了解了判断风的等级、风向和风的干湿的方法,这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你们以后的生活有重要的作用。

 进一步提问:你们知道负责天气预报的科学家是怎么预测风的等级和风向的吗?(风向标,测风仪)

 3.动手制作风向标。

 (1)将红蜡光纸条两头对折剪出头,粘在细木棍儿上。

 (2)将吸管插入装有沙子的饮料瓶中,再将细木棍儿插入吸管。

 四、作品展示

 鼓励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风向标,最后把孩子们的作品摆放起来集中展示。

  活动延伸

 带幼儿用自制的风向标到户外观测风向。

  教学反思

 风是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到的一种自然现象,虽然每天都能遇到,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却是最熟悉的陌生事物。上这节教育活动,就是为了让幼儿了解关于风这一自然现象的一些简单常识。我最大限度的调动自然资源,选择生活中可利用的实物进行了此堂课,让幼儿可以亲身感受到风,只有让幼儿亲自感受到风的存在,才可以体会到单凭口说理解不了的知识。

 小百科:风是由空气流动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太阳光照射在地球表面上,使地表温度升高,地表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而往上升。热空气上升后,低温的冷空气横向流入,上升的空气因逐渐冷却变重而降落,由于地表温度较高又会加热空气使之上升,这种空气的流动就产生了风。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时钟,了解钟面的主要结构。

 2、学习分辨分针和时针,并了解他们之间的运转关系。

 3、学习记录整点。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时钟钟面10个。

  活动过程:

 1、谜语引入。

 嘀嗒嗒、嘀嗒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么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

 2、简单认识时钟的用途。

 提问个别孩子时钟的用途。

 教师小结:他能告诉人们时间,人们学习工作、生活都离不开时钟。

 3、认识钟面的结构。

 教师:出示一个时钟问:小朋友,你们看这个时钟表面有什么?钟面上有两根长度不一样的指针,两根指针一样长吗?介绍短针名字叫时针(也是大哥),长针的名字较分针(也叫二哥)。钟面周围有数字,有什么数字?这些数字是怎样排列的?钟面上有12个数字,数字从1开始按小到大、顺时针方向排列。

 4、认识整点。

 你们有谁会看时钟吗?你是怎样看的?个别幼儿回答。

 请个别幼儿来拨动指针,拨出你想要的整点呢?(多请几个幼儿来演示,没拨一个整点就展示在前面让幼儿观察)

 提问幼儿时钟整点时发现了什么规律?(整点时,分针总是指着12的,时针指着数字几就是几点)

 5、了解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教师拨动时钟让幼儿观察时针和分针是怎么走的?

 教师小结:时针和分针是同一个方向走的,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走一格就是一个小时,无论是几点整,分针总是对着12,时针对着几,就是几点整)

 6、游戏。

 我拨时间你表演,巩固对整点的认识。

 教师拨时间,幼儿表演。

 幼儿两两拨时间表演。

 7、教师小结。

 时间是很宝贵,过去的时间不会在回头,结合日常生活教育孩子做事情要抓紧时间,如在每一个时间段我们规定要完成事情要抓紧时间完成,节约时间,我们才有更多的游戏时间。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我结合了之前看的“精品课”进行设计,活动流程基本都一样,但活动的效果却不理想,原因一: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是这个活动最失败的地方。原因二:没有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语言的组织不够精炼。

 在这个过程中活动流程是完成了,但由于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影响了活动的效果,如没有根据孩子的已有经验(大部分孩子对整点都已经认识)调整活动的重点,在孩子已认识整点的情况下,应把侧重点放在探索时针与分针的运转规律方面。

 另外这是孩子大班的最后一个学期,考虑到“幼小衔接”,在教学的方法上我也做了一些调整,如以故事情节、情景的引入相对减少了,这样不能很好地调动孩子的学期兴趣,这种比较直接的教学方法孩子可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如与孩子共同讨论制定相关的课堂纪律,让孩子清楚课堂纪律,才能自己管好自己。

 在第二组的活动时,我同样也是按第一组活动时的流程进行,但做了小小的调整,如针对孩子已有整点的经验,我把重点放在探索时针与分针的运转规律,活动中通过操作时钟让孩子观察时针和分针是怎样走的?通过几次操作观察,孩子基本上都能了解时针和分针的运转关系:时针和分针是同一个方向走的,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走一格就是一个小时。同时活动中加入了少许的情景把时针说成大哥、分针是二哥,说时间的时候要先叫大哥再到二哥,通过这中具体的比喻孩子基本上都掌握了整点的认识,加入了情景孩子的学习兴趣也相对提高了。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根据内容,能连贯讲述故事。

 2、运用"我帮……,祝……"的句式,创编送给家人的生日礼物。

 3、学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回报家人,表达自己的爱心。

  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生日的时候你收到什么生日礼物?谁送的?

 你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准备过生日礼物吗?

 2、观察,讲述故事。

 (1)猜测礼物小羊会给村长准备什么生日礼物呢?

 (2)观察小羊们和你想的一样吗?

 (3)看图讲述它们准备的是什么生日礼物?你能用完整的话说一说吗?

 (4)寻找懒羊羊懒羊羊跑到哪里去了?这样做对吗?

 理解"力所能及"。

 (5)完整欣赏3、联系生活,创编故事。

 (1)联系生活你喜欢你的爸爸妈妈吗?为什么?

 (2)创编礼物如果爸爸妈妈过生日,你想帮他们做什么力所能及的事情作为生日礼物呢?想送给他们什么祝福呢?

 4、交代任务,结束活动。

  课后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雷电形成原因和危害。

 2、通过大家讨论、经验共享,知道雷雨天自我保护的正确方法。

 3、增加对自然现象的了解。

 4、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5、知道哪些地方存在危险,不能去玩耍。

  活动准备:

 1、雷雨,磁带:雷雨。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1、听雷声磁带,引出话题。

 *教师:听!这是什么声音?你见过打雷和闪电吗?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感觉。

 2、出示,了解雷雨形成的原因,建议教师提问。

 *为什么会打雷和闪电?

 *教师简单介绍:雷雨常常会在夏季发生。因为夏天空气急剧上冲,使得云朵里带有许多的电。当云和云碰撞时,就会发生打雷和闪电的现象。

 *想一想,你是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见打雷?

 教师小结:先看见闪电,然后听见打雷。告诉幼儿因为光的速度比声音的速度传播得要快,因此先看见闪电,然后听见打雷。

 3、引导幼儿观看幼儿用书,师生共同讨论:雷雨时自我保护的方法。

 *看图说说:下雨打雷了,图上的小朋友是怎样做?这样做安全吗?

 *雷雨时,在家里的小朋友关上电视对吗?为什么?

 (雷雨时,要把家中的电源切断,最好不要使用任何电器。因为电线受雷击后,很容易把强大的电流传到电器上,使电视机、电脑等电器发生爆炸或烧起来,造成危险。)雷雨时,不能在哪里躲雨?为什么?

 *(雷雨时,不能在空旷的地方停留,更不能玩地上的积水,还不能在大树下躲雨,也不能在高压线附近走动。因为水、木、铁都会导电。)*雷电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呢?

 (雷电会击中人或动物,还会引起火灾。因此现在人们在高楼上装有避雷针,使雷电不会击中高楼。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运用丰富优美的词句表述四季树木的特征及给人们的感受。

 2.熟悉诗歌内容,了解诗歌句式,大胆仿编儿童诗。

 3.感受诗歌的意境和韵味,体验成功仿编的快乐。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音乐

 2.图谱(ppt)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充分感受诗歌的韵味和结构,有感情地朗诵。

 2、难点:创编属于自己的儿童诗。

  活动过程

 一、观察,表述四季树木的特征及感受

 (一)认识四季的树木

 1.小朋友,你们认识上的四棵树吗?你们知道这些树代表的是哪个季节?(PPT2)

 2.教师小结:上分别是春天的桃树、夏天的梧桐树、秋天的枫树和冬天的松树。

 (二)描述四季的树木(PPT3-6)

 1.现在是什么季节?那就让我们先来看看春天的桃树。

 春天里的桃树怎么了?桃花是什么样的?你有哪些好听的词来说一说春天里的桃花?在春天里看到×××××的桃花,你想到了什么?

 2.再来看看梧桐树吧!有哪些好听的`词可以形容夏天很绿很多的梧桐树叶呢?闭上眼睛想想在炎热的夏天,站在××××的梧桐树下,会有什么感觉呢?

 3.这是秋天的枫树和冬天的松树。枫叶到了秋天就会变的?谁有好听的词?

 我们远远地看着××的枫叶感觉怎么样?到了寒冷的冬天,火红的枫叶就会凋零,可是你们看松树,松树在冬天里又是怎么样的呢?

 二、朗诵诗歌第一段,了解诗歌句式(PPT7-10)

 1.四季的树木真美呀!我也想把自己变成其中的一棵树,听一听我想变成一棵什么树?(配乐朗诵诗歌第一段。)

 2.我想变成一棵什么树?为什么要变成春天里的一棵桃树呢?(朗诵诗歌第一段。)

 3.我把这好听的诗歌画了下来,我们一起一边听一边看。

 4.看着图谱一起来朗诵。

 三、仿编儿童诗,体验成功创编的快乐

 1.讨论:假如你是一棵树,你愿意变成一棵什么树?为什么要变成××××××的树呢?

 2.分组仿编诗歌。

 谁愿意变成春天的桃树(夏天的梧桐树、秋天的枫树、冬天的松树)?请你约上你的好朋友一起说一说。

 3.谁愿意来朗诵一下自己创编的诗歌?(分组朗诵儿歌)

 4.小朋友朗诵的太美了,我们把这四段连起来,就是一首优美的诗歌。诗歌的名字就叫《假如我是一棵树》。

 5.配上音乐,完整地来朗诵一遍吧!

 四、活动延伸。

 除了上的树,你还想变成一颗怎样的树呢?我们回去以后也把它画下来,编成更好听的儿歌吧!

  附:诗歌《假如我是一棵树》

 假如我是一棵树,我愿是春天的桃树,开出粉嘟嘟的花儿,把春天装扮的格外美。

 假如我是一棵树,我愿是夏天的梧桐树,撑着伞儿一样的树冠,给夏天送去片片凉爽。

 假如我是一棵树,我愿是秋天的枫树,亮着火一般的红叶,让秋天充满生机。

 假如我是一棵树,我愿是冬天的松树,听着落雪的声音,为冬天留住绿色的生命。

  活动反

 《我变成了一棵树》从一个孩子的心理来想象一棵树的感觉,但它所要叙述的又不仅仅是“我”变成一棵树的感觉。从妈妈出现在树下,随后又住进树上的鸟窝起,“我”变得有些紧张起来。“我”既不希望自己的“魔法”被妈妈看破,又盼望着妈妈能认出自己。读到最后,我们才知道,“我变成了一棵树”的意思其实是说,世界上最了解孩子的人“到底还是妈妈”。在母亲眼里,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会被错认的使。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想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想象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学生的想象也得到了尽情发挥,学生说得意犹未尽。在孩子们的心中,想象的世界里要什么有什么,想去哪就去哪,科技要多发达就有多发达。所有在现实生活中还不能实现的,在想象的世界什么都实现了。你看,我们的孩子对未来充满着多大的希望呀!我们的孩子多会想啊!

 在教学中,紧紧扣住教学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想象能力的培养,安排了说话练习“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对有些达不到要求的学生可以适当放宽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通过想象激发创造的灵感,体会成功的喜悦。想象的多样性,符合生活的客观现实,便于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一、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并初步学会儿歌;

 2.让幼儿掌握十二属相的排列顺序;

 3.通过游戏,增强幼儿合作游戏的能力;

  二、 活动准备:

 1.教具:两套大的十二属相和两张大属相图;

 2.每人一套小的属相和一张属相图;

 3.课件《属相歌》;

  三、 活动过程:

  (一)、 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及家人各自的属相。导入:

 师:小朋友,谁来说说你属的是什么?你的家人他们又属的是什么呢?

 幼儿各自自由讲述。

 师:刚才,小朋友说了那么多人的属相,那请你们想一想,那些

 人的属相都一样吗?谁知道属相一共有多少个?

  (二)、幼儿欣赏课件,引导幼儿按顺序给属相排队,并学习儿歌。

 师: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儿歌《属相歌》,我们一起来欣赏

 一下。

 1。幼儿欣赏儿歌后提问:

 师:儿歌中一共说到了几个属相?分别是哪些小动物?

 2.根据幼儿讲述的内容给小动物排队。

 师;这些小动物是怎样排队的呢?十二个属相已经排好队了,我们一起再来听一听儿歌,看看这些属相排得对不对?

 3.学习儿歌《属相歌》。

 师:请小朋友看着图上排好队的十二属相和老师轻轻地来朗诵儿

 歌,好吗?有的小朋友有的地方已经学会了,那请你在会的地方声音大一些,不会的地方声音小一些,好吗?

  (三)、动手操作——给十二属相排队。

 师:老师这儿的十二个属相已经排好队了。可是,在后面的桌子

 上还有很多的属相还没排好队呢?你们愿意给它们排排队吗?请小朋友把那些属相也像黑板上一样排好,记住,要一边轻轻念儿歌一边排队。请小朋友开始吧。

 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请小朋友拿着排好队的属相图坐上位。再两个小朋友互相看

 看排好队的属相图对不对?让我们看着属相图再把儿歌来朗诵一次,好吗?

  (四)、比赛——属相排队。

 师:小朋友,快看,我这儿还有两组没排好队的属相,你们愿意

 再给它们排排队吗?这次呀,我们来比赛,好吗?我们小朋友分成两

 组,十二个小朋友一组,然后一个接一个,每人给一个属相排队,看

 看哪一组排得又快又对,又快又对的那一组每人将得到一个小苹果。

 小朋友,你们听明白了吗?

 幼儿进行比赛。

  五、小结: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会了给十二属相排队的本领,你们开心

 吗?我们再把今天学到的本领去教给你们的好朋友,好吗?

  属相歌:

 一个人,有一个,

 每家都有好几个,

 数起来,十二个,

 小朋友猜猜是什么?

 小老鼠,排第一,

 个头不大真神气。

 老牛第二,虎第三,

 兔子第四跑得快。

 龙第五,蛇第六,

 马是老七不落后。

 羊第八,猴第九,

 十是公鸡跟着走。

 狗排十一汪汪叫,

 老猪最后来报道。

 猜一猜,想一想,

 十二属相不一样,

 到底你是哪一个?

 爸爸妈妈跟你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