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夏不起阵,起阵好年景”,今年夏天热不热?看看立夏的农谚

2.“立夏不起尘,起尘活埋人”,立夏刮风不好吗?

3.问天气预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4.立夏看夏的说法,指的是立夏时节?

“立夏不起阵,起阵好年景”,今年夏天热不热?看看立夏的农谚

辽宁气温查询15天查询_辽宁立夏天气预报

从5月3日开始,随着全国大部区域降雨散去,北方气温也迎来了上涨,多次气温创年内新高,沈阳、呼和浩特最高温逼近30度,北京最高温已达到31.9度,石家庄最高温更是预计达34度。

北方都这么热,更别说南方地区了,很多人已换上短袖短裤,迎接夏天的到来。

其实5月5日就是立夏节气,因而近期气温回升很是正常。

立夏也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季节,此时南方早稻已开始插秧,苏北水稻已进入落谷期,冬小麦产区也开始扬花灌浆,油菜也开始成熟,夏收作物收成可观。

当然,关于立夏的俗语很多,如立夏种姜,夏至收“娘”,意思是立夏时就可以将带芽的种姜种植下去,到了夏至时就可将母体“姜娘”取出来继续利用。

“春争日,夏争时”说的是立夏节气开始,作物迎来了生长旺季,农民要做好插秧准备,也要及时茶,不能错过了时节,不然影响后续作物生长。

其实,立夏农谚中,也有不少预测年景以及天气变化的俗语。

今年年景如何,夏天热不热?都能在立夏农谚中找到答案。

1、“立夏无雨三伏热”

“三伏”为一年最热的时候,通常是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通常来说三伏共计30天,不过在部分年份,二伏为20天,今年就是如此,因而2022年三伏时间为40天。

理解了三伏,这句俗语也就十分简单了,如果立夏节气这天没有雨水,那三伏天时将酷暑难忍,干旱少雨,对农业生产来说并不是好事,需要做好抗旱保收的措施。

当然,民间也有“立夏不下,犁耙高挂起”的说法,意思是如果立夏节气不降雨,那接下来雨水偏少,夏天时天气闷热,不利于作物播种,且农作物生长不是太好,可能连犁耙都用不到了。

古人这些俗语,其实也是希望立夏时能够降雨,如此才是顺应节气发展,作物才能更好的生长。

2、“立夏不起阵,起阵好年景”

所谓的“阵”,其实就是“阵雨”的意思,立夏过后雨水增多,且多表现为阵雨形势。

这句俗语的意思很简单,立夏时最好要下雨,这样才能迎来好年景。

在古人看来,立夏刚好迎来灌浆乳熟阶段,此时需要警惕热干风带来的危害,不然小麦很容易就会减产,反而此时降下阵雨,对小麦生长有利,可保证小麦高产。

同时,立夏前后,春玉米、豆谷、瓜类也开始播种,而此时降雨就可以保证幼苗快速生长,进而也能提高产量。

与此同时,南方早稻也进入插秧期,降雨也会促进秧苗生长。

3、“立夏日晴,必有旱情”

字面上理解很容易,如果立夏这天是晴天,那接下来降雨不是太多,可能接下来将会出现旱情。

民间在长时间的农耕经验中总结了这一道理,他们认为立夏这天降雨,后面雨水就会偏多。

如“立夏雨,涨大水”、“立夏降雨,九场大水”,这些均表明立夏有雨的好处。

如果立夏不降雨,那将是“立夏不下,小满不满”,也就是收成不太好。

而“立夏麦咧嘴,不能缺了水”,也说明了这一道理。

4、立夏不热,五谷不结

立夏时小麦迎来了扬花灌浆期,此时叶片将大量吸收光照,并利用光合作用的形式产生淀粉、蛋白质,而小麦籽粒的长宽厚度均会增多,要不了多久小麦的含水量就会低至20%以下,此时就进入成熟期。

不过,如果立夏时气温不高,那将不利于五谷生长,特别是小麦季即将进入成熟期,对气温要求更高。

当然,今年各地气温还算可以,对小麦生长而言是好事。

民间也有“立夏不拿扇,急煞种田汉”的说法,意思是如果立夏时,天气该暖不暖,出现了倒春寒或降温,那小麦将难以迎来丰收,这对农民来说是一大坏事。

5、“立夏乱刮风,小麦一场空”

立夏时,小麦进入扬花灌浆期,而如果此时刮起了大风,那小麦正常的授粉工作将受限,不利于小麦丰收,可能会有所减产,因而有“一场空”的说法。

与此同时,5月气温升高,此时再刮风,很容易就会形成干热风,这对农业来说是一大灾害,小麦正常生长受影响,且会提前成熟,籽粒不饱满,卖不出好的价格。

从天气预报看来,5月5日这天全国多地晴空万里,只有东北、内蒙、冀北、贵西、北疆、海南岛有小到中雨。

与此同时,华北、黄淮中东部也会迎来5-7级阵风,那么是不是意味着今年年景不好?其实这些农谚已不适应今天的农业生产,且受地域性局限多,大家不必担忧。

“立夏不起尘,起尘活埋人”,立夏刮风不好吗?

立夏不起尘,起尘活埋人,立夏刮风好吗?这句俗语的意思其实不难理解,立夏前后如果刮大风,那么后面的天气风力也不会小,会刮起尘沙,后半句“起尘活埋人”显然是夸张的说法,意思是刮大风的天比较多,显示风沙很大,这样的俗语应该是西北地区的。那么立夏刮风好吗?

其实在咱们很多地方,以前老人都在立夏这天总结了很多的俗语,对于立夏前后刮风也有很好的预示,例如“立夏东风到,麦子水里涝”,“立夏东南风,大旱六月中”等等这些农谚,都可以很好的预示后面的天气和雨水的多少。

在我们这边老人常说的俗语“东风雨,西风干”立夏如果刮东风,那么就预示雨水很快就会来到,“风是雨的头都是老人常说的。

过了立夏,干热风也会频繁,很多地区的小麦都进入了灌浆期,也是小麦籽粒形成的关键期,只要温度达到30度,空气湿度低,风力大于就会形成干热风,干热风也会给咱们小麦带来减产,所以咱们一定要注意干热风的危害,实时的做好预防。

这些东西都是没有什么科学根据的!你就想,全国都是一天立夏,可是从南到北气候根本就不一样,肯定有地方刮风,有地方下雨,有地方晴热无风。怎么可能一概而论呢?就说北方,五月初正好是春季,几乎天天刮风,而刮风就会扬尘,尤其内蒙沙漠地区,这是很正常的事儿!

当然不好。立夏当天刮风,对于今年的气候,年景是风向标,是预警器。老百姓的谚语不是随便编造出来的,是经过长期 社会 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一般情况下,一到夏季,无论东西南北,应该是气温回升,阳气旺盛,雨水增多,刮风停止,是为播种之季,作物生长之季。就今年这状况,天天大风呼呼刮,庄稼怎么会长好。所谓风调雨顺,指的是春天三个月的摆调风完了之后,就应该是夏季炎炎的日晒雨淋,即:晚上下雨白天晒,庄稼长的风样快。如果庄稼得不到这种气候,夏天还大风不断,肯定不会有好年景。还有一句老话,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到底这是天灾,还是人祸,老百姓真的说不来。今年这气候真日怪的出奇。这风真不知啥时候才能停下来。

立夏鹅毛住!是不应该刮风的!就像是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一样,它的有一个季节性!就如夏天下雨,冬天下雪一样!如果出现异常,那决不是自然的规律,而是人为的破坏!就像日本把废弃的核燃料排放到大海……

立夏该不该起尘?起尘会不会活埋人?其实这点专家也未必知道……但是专家应该知道的是——炊烟袅袅和核辐射的区别……

做为一介草民的我只知道——乡村的炊烟袅袅已经渐行渐远;山村小溪潺潺的泉水叮咚恐怕也会成为曾经的歌谣……

1.立夏的定义

立夏从节气来说是夏天的开始,预示着从春季过渡到夏季,气温逐渐回升,农作物也开始迅速生长,我们一般从温度上来衡量的,温度稳定在20多度以上,就算进入了夏季,但中部地区温度在10度左右,还在春季,而东北一些地区可能刚进入春季

2.立夏

1)关于立夏的谚语,“立夏不起尘,起尘活埋人”,有很多人听过,怎么理解呢?‘起尘’意思是刮风,也就是沙尘天气,后面就是一种表现语气,夸张了点大概意思是立夏以后,刮风的天气逐渐减少,如果刮风则影响人们的正常出行

2)这话放在古代可以,因为以前草木少,刮风容易起风尘,立夏以后遇到沙尘天气则代表会遇到更大的沙尘暴天气,‘活埋人’则说明风大刮起来的沙尘或土也多

3)这句谚语主要在西北地区流传,那边山多,人烟比较稀少,容易出现沙尘二人气,是当地人们根据往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

4)现在这句谚语已经不适合大环境了,因为国家注意环境保护,树木种植范围广,甚至有些沙漠的地方也出现了绿洲,所以现在出现沙尘暴的概率非常小,不会影响到人们生活

3.农业

1)5月份是小麦扬花,灌浆期,温度达到25~30度左右,甚至还高,对小麦而言如果遇到刮风天气,佷可能发生干热现象影响小麦的生长,降低产量

2)5月份也是小麦的生长期,刮风也容易导致小麦倒伏,尤其是下雨天气刮风,麦穗重量加大,遇风更容易倒伏,如果倒伏严重茎杆断裂,有可能绝收

3)如果小麦倒伏面积大的话,还会增加收获难度,增加成本

小时候常听老人说起,立夏这天要是刮风,就得一直刮到小麦黄了。就是这个夏天都一直在刮风的,很准的。

立夏不起尘,起尘活埋人,这是一句典型的农村谚语。

先考考各位网友,呵呵,老师的职业病犯了,总爱提问题~~

这句农村谚语一定不是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那里属于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或者热带热风气候,降水较多,湿度较大,地面植被生长旺盛,绿地覆盖率很高,即便有风,也不会产生多大的尘土。

相信很多网友已经猜测出, 立夏不起尘,起尘活埋人 应该是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农村的谚语。因为这里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地面植被覆盖率较低,荒漠化比较严重,沙尘暴天气频发,刮风的时候,尘土飞扬,遮天蔽日,给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

诸葛亮的夜观天象,鬼谷子深谙自然之规律,天道之奥妙,这些神奇的传说给后人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

在古代,科学技术落后,生产力不发达,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主要凭借眼睛观察、耳朵聆听、触觉感知、味觉品尝,来认识自然界、 探索 自然界。其中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气候学家和医药学家。

他们通过无数次观察,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经验和规律,这些规律有的就编成了朗朗上口的谚语,广为流传。

也有一些所谓的“唯物主义者”不相信这些谚语,认为就是古人瞎编的。这种人自以为很高明,其实很愚蠢,他们不知道我们的先民们是勤劳智慧的,有些经验是经过代代验证、口口相传下来的。

举个例子:

不知道网友们注意观察过这种现象吗?

我国有24个节气,但凡节气交接的那一天,大概率出现天气变化。简单地说,就是节气交接那天,与昨天、前天的天气有很大不同,多以阴天、雨天或者大风为主。如果不相信的话,你可以仔细观察。

还有,在年前曾经回答一个关于“二龙治水”的问题。在农村,往往以几条龙治水判断当年的雨水情况。龙越多,降水越少,否则反之。当然,这里的“二”“三”“九”是指正月初几是辰日,并非代表龙的条数。但是,今年是二龙治水,有经验的农民就会觉得今年雨水肯定不算少。我是华北地区的,往年的春天是特别干旱的,素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但是今年的春天却是风调雨顺,雨水充足,不知道是不是一种巧合?

其实,我们这里真正的大风发生在4月29日下午,被很多人称为“妖风”。记得在下午2点30分左右,天空中布满阴云,突然狂风大作,吹得树木东倒西歪,我们学校竖起的一根旗杆硬生生被吹弯了。后来,从自媒体上看到,有的农村地区的屋顶竟然也被掀翻了……

立夏那天,更不用说了,真是大风起兮云飞扬。

春天风多、风大是很正常的天气现象。

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北半球的气温开始回升,春暖花开的季节,春寒料峭。原因就是春天,北方的冷空气不甘心被来自南方的暖气团打败,频繁南下。学过高中地理的网友都知道,冷气团气温低、气压高,而东南方是浩瀚的太平洋,形成的暖气团气温高、气压低。在近地面形成了高低气压差,空气就会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从而形成风。气压差越大,风力越大。由此,我国大多地区的春季就会出现多风天气。

春末夏初的时候,农田里的小麦等庄稼特别怕大风,因为小麦的强烈的风吹之下容易倒伏,影响收成,影响人们的温饱。

“立夏不起尘,起尘活埋人”这句话,现在还那么可怕吗?

我认为,这句谚语放在今天已经不那么可怕了。

为什么?

有句话大家都很熟悉: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

随着国家对环保工作的重视,民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也增强了。三北防护林等工程已经见到成效,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正在实施着,森林覆盖率、绿地覆盖率都在提高,湿地、水域的面积在不断扩大……

在这种生态环境下,一般的风,我们都不怕了!

因此,立夏刮风放在之前是不好,放在今天影响并不大了。

我是朗月寒雪,感谢阅读,欢迎关注,一起聊教育。

立夏不起尘,起尘埋活人,白露不低头,寒露喂老牛。

长久以来,关于立夏刮风的说辞就多种多样。

但其实这句农谚并没有普遍性,因为这句话主要出自山西的晋北地区还有内蒙古中部,至于国内其他地方,并没有这样的说法。

立夏是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想着着夏天的正式开始,从古至今,关于立夏刮风是各种农业俗谚就有很多,但各地因环境不同,谚语也各有不同。

比方说,“立夏刮大风,小麦一场空”、“立夏东南风,大旱六月中”、“立夏刮起东南风,四十五天张渔网”,虽然各有差别,但有一点类似,那就是立夏刮风不是好事。

过去没有比较先进的 科技 手段与天气预报,人们都是通过长期的农业实践,然后进行各种规律的总结,以此来作为农耕活动时,对于天象的预测依据。

通常情况下,春天的时候风比较多也比较大,而到了夏天,一般如果不是雷雨天气或者台风之类的天气,并不会刮很大的风,可一旦有,绝对要出岔子。

从自然角度来说,若是温差太大,气流活动十分频繁,那么就会形成大风,而夏天的时候原本气候就已经开始变得比较干燥,这个时候要刮大风,那会加重旱情。

黄土高原地区,原本草木植被的覆盖率就比较低,以前要是碰到立夏的时候刮起大风,很容易就会风沙肆虐,说风沙能把活人给埋了,并不是夸张的话。

而像是东南沿海地区,人们也不喜欢在立夏的时候刮风,因为以前的人都觉得某些节气所发生的时候具有象征性,一旦发生,接下来就会不断发生。

东南之地怕立夏刮风,主要是怕夏天的时候大风不断,那么渔民也就无法出海,只能在家里不断晒渔网,因此也就断了生计,这才是最麻烦的事情。

当然,天气干燥的时候要是总是刮大风,的确不是什么好事,可这也并不代表接下来就真的一定会发生大旱或者风沙不断,这都是古人说的。

过去的时代条件技术能力有限,至于二十四节气本身就起源于黄河流域,中国如此广大,很少能够放诸四海皆准的自然方面的俗谚,都具有一定的地域性。

就这两天来看,确实要人命了。风可大了,土也可多了,一个礼拜都是扬尘天气。出门得戴口罩,喉咙上都还是很难受,身边几个有鼻炎,一天到晚就是打喷嚏!

别怪节气了,怪就怪这首很火的大风吹 注定今年的极端天气不平凡,出门在外的你一定多加小心,千万别遭遇狂风暴雨!

问天气预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春、夏、秋、冬四季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按照天文的说法,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春、夏、秋、冬的开始,春季是立春到立夏,夏季是立夏到立秋,秋季是立秋到立冬,冬季是立冬到立春。但是,现在人们习惯上又把3~5月称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次年的2月为冬季,这样划分季节的标准能反映出一般的气候概况,但也不是很确切。

我国领土辽阔,地形复杂,沿海与内陆、南方与北方的气温差别很大,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和亚热带,属于东亚季风气候区;海南岛、南沙、西沙及中沙等岛屿位于祖国的最南端,是属于热带气候;青藏高原地势高,属于特殊的高原气候。每年9、10月份至次年3、4月份,大陆上盛行冬季风,天气寒冷干燥。冬季里,南、北方的温差可达到40度以上,而且,与世界同纬度地区相比较,我国从南到北,冬季的气温相对偏低5~18度。夏季受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全国各地普遍气温高、降水多,南北的温差少,以7月份为例,广州与哈尔滨两地只相差6度。最北的黑龙江漠河地区长年无夏天,而海南岛只有雨季和旱季,没有四季之分,全年是高温炎热的天气。淮河流域、长江流域四季分明。云贵高原南部,如昆明四季如春。春天里,南方3、4月份,早已春暖花开,可是,北国的风光还是白雪皑皑、一派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冬天气。秋天的天气最宜人,阳光和煦,金秋送爽,9~11月份是北京的黄金季节。

季度和季节是有区别的。季度是从月份的角度来分的,1~3月为第一季度,4~6月为第二季度……它们是非常明确的。这里的1月、2月……12月其实指的是公历的安排,也就是我们平时看的年历。除公历之外,还有农历。也叫阴历。阴历有个参照物,那就是月亮。大家都知道。十五的月亮是最圆的,接下去会越来越小,然后再变圆……这样一个个循环,就是一个个农历的月份。今年的春节大年初一,相当于农历的1月1日,同时是公历的2月9日。所以说农历和公历的日期是不一致的,一般农历会晚1个多月。如果给农历也分四个季度,那应该和4个季节更为接近。

福建省气候中心预报,预计3月以过程性天气为主,降水量较常年略偏少,月平均气温略低,月内气温变化幅度较大,上半月回暖较明显,下半月将有一次较明显的低温过程。主要不利时段大致出现在:3月上旬后期至中旬前期(9~13日)、3月中旬后期至下旬中期(19~25日)及月底,其中3月中旬后期至下旬中期西北部部分县市将出现4~5天的轻度倒春寒天气。

农业生产建议:

1、3月份是福建全省早稻的集中播种期,各地应合理安排早稻播期,根据“播种时期看常年,播种日期看当前”的原则,在当地早稻常年播期时段,结合收听天气预报,在冷空气过程的末端浸种催芽,在气温回暖时抢晴播种,做好低温阴雨时段的防寒工作。9~13日和19~25日有两个相对明显的低温天气过程,秧地要注意盖好塑料薄膜,并通过增施热性磷、钾肥等措施来提高秧苗抗寒能力,保证秧苗正常生长。

2、3月份随着气温的升高,蔬菜主播喜温类蔬菜。早春蔬菜播种育苗建议使用塑料薄膜覆盖的大小棚栽培,防止低温阴雨造成烂种,保证顺利出苗和正常生长。菜园管理要针对春雨季可能造成的渍水涝害以及高湿容易诱发的病害的特点,用高畦栽培、清沟排水等农技措施,并加强蔬菜病虫防治。

3、3月份是果树的定植季节,各地应抓住农时及时定植,根据各种果树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合理布局,在种植区划的适宜区发展种植,避免盲目种植。同时抓好果园病虫害的检查,在晴朗天气时段及时喷药防治;同时做好果园施肥工作,促进果树生长发育。

4、3月份是春大豆、春花生的播种季节,播种期间出现低温连阴雨天气过程,会使春大豆及春花生播种发芽慢,且易感染病害,出苗不齐。应抓“冷尾暖头”,抢晴播种,并取地膜覆盖保温,保证顺利出苗,促进春花生、春大豆的根系生长发育。

5、3月份烤烟进入缓苗至团棵的伸根期,在低温阴雨天气过程要用地膜覆盖等措施预防早花;要做好多雨时段烟田的清沟排水工作,防止积水,促进根系生长发育。

6、3月份是植树造林的大好季节,树苗栽植后易扎根成活,各地应抓住造林季节,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7、3月份进入春耕大忙季节,野外用火增多,在晴好天气高火险等级时段容易发生火灾,因此各地要注意加强火源管理,防止春耕春种生产用火而引发森林火灾。

立夏看夏的说法,指的是立夏时节?

是的。

"立夏看夏"是中国民间传统的节气观测方法。指的是观测立夏这一天的天气情况,来推断接下来夏季的天气变化趋势。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公历的5月5日或6日,是指夏季开始的时间点,也就是农历五月初一,此时太阳黄经达45°。立夏看夏,表示立夏时节已经开始进入夏季,气温也逐渐升高,开始感受到夏天的气息。

立夏看春这个说法源于古代农民的耕作经验,立夏是农作物开始进入生长阶段的时间,也是万物开始生长茂盛的时候,同时也是北半球夏季的开始。在立夏这一天,一些地方还有一些习俗,如吃午餐时吃“凉面”,因为这天开始气温逐渐升高,吃凉面能够降低身体温度;还有一些地方会在傍晚用桑枝和艾草斗艾,一方面可以驱蚊,另一方面还有驱瘟疫、辟邪的意义。

立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节气之一,它标志着气候的转换和生物的生长发育,同时也有丰富的文化意义和习俗。因此就有了"立夏看夏"这个说法,也就是通过观测立夏时节,来预测接下来夏季的气象变化。虽然现在天气预报技术已经相当先进,但是"立夏看夏"这个习俗仍然在民间流传,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除了农作物生长和气候转换的意义,立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着流传久远的民俗传说和文化意义。《拾遗记》中就有这样一段记载:“人无恒产,夏望财乡”,这句话中的“夏望财乡”指的就是在立夏这天向财神许愿,祈求好运、财运亨通。据说在立夏这天吃巴豆的效果更佳,川、湖南等地还有立夏前后集川贝、湘梓等夏季常用药材的习俗。

立夏需要注意什么

在中医学中,立夏是要注意保养心脏和神经的季节,此时人体容易出现烦躁、焦虑等情绪,需要适当放松自己。因此,建议此时多进行户外运动,如散步、慢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