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明扫墓怎么扫?我从来没扫过`~`答对给40分`~急``

2.江西省有哪些风景名胜

3.论述风暴潮灾害造成的主要危害有哪哪些方面?

清明扫墓怎么扫?我从来没扫过`~`答对给40分`~急``

泗水柘沟集是阴历几号_泗水柘沟天气预报

在碑墓前举行纪念活动,以表示对亡人的崇敬与怀念之情。集体扫墓多祭奠对民族有功的英雄、领袖、烈士,家庭或个人扫墓多祭祀已故家人或亲友。祭奠时,培土、打扫、供奉水果佳肴,或植树、献花圈、致祷词等。在中国,有清明扫墓习俗。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

“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收钱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亦做主牌用。

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一、大烧纸,九K白纸,砸上四行圆钱,每行五枚;二、冥钞,这是人间有了洋钱票之后仿制的,上书“天堂银行”、“冥国银行”、“地府阴曹银行”等字样,并有□都城的图案,多系巨额票面,背后印有佛教《往生咒》;三、洋钱,用硬纸作心,外包银箔,压上与当时通行的银元一样的图案;四、用红色印在黄表纸上的《往生咒》,成一圆钱状,故又叫“往生钱”;五、用金银箔叠成的元宝、锞子,有的还要用线穿成串,下边缀一彩纸穗。

旧时,不拘贫富均有烧包袱的举动。是日,在祠堂或家宅正屋设供案,将包袱放于正中,前设水饺、糕点、水果等供品,烧香秉烛。全家依尊卑长幼行礼后,即可于门外焚化。焚化时,划一大圈,按坟地方向留一缺口。在圈外烧三五张纸,谓之“打发外祟”。

有的富户要携家带眷乘车坐轿,亲到坟茔去祭扫。届时要修整坟墓,或象征性地给坟头上添添土,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他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祭罢,有的围坐聚餐饮酒;有的则放起风筝,甚至互相比赛,进行活动。妇女和小孩们还要就近折些杨柳枝,将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条穿起来。有的则把柳条编成箩圈状,戴在头上,谓“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此即是扫墓又是郊游,兴尽方归。

江西省有哪些风景名胜

1、庐山

特色景观(重点推荐,本人去过两次,两次的感觉都不同,第一次赶上了大雾,腾云驾雾一般;第二次天气不错,正好看日出,庐山上很难有这么有的天气。)

庐山三绝:

1)瀑布

庐山有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俗称“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的三叠泉,落差155米,崖石所阻,分成三折,每折各具特色,还有被巨石的刀锋分成五股的乌龙潭以及幽深静谧的黄龙瀑。

2)云海

庐山的云雾变化莫测,时而如烟,时而如海,时而如棉花,团团簇簇,静止不动,忽而又似波涛滚动汹涌。多数时候云雾保持洁白无暇的面貌,当日出日落之时,霞光会为白云披上了灿烂的彩衣。而含鄱口、五老峰等地则是观云海的好地方。

3)绝壁

一处绝崖,一处峭壁,下临万丈山涧,面对千仞削壁,陡峭雄奇,峥嵘嶙峋,观赏绝壁当数龙首崖、石门涧。

2、婺源

婺源被称为"中国最美丽的乡村",这里有保存完美的明清古建筑,有田园牧歌式的氛围和景色。它就像是一幅未干的水粉画,又像是莫奈的印象派,处处都散落着可以谋杀胶卷的美。

特色景观

1)油菜花海

每年的三、四月份,就是婺源油菜花飘香的时节,漫山遍野的油菜花齐齐盛放的时候是这里一年中最美的时光。不同于其他很多地方的油菜花,婺源的油菜花有另一种意韵:群山如抱,蓝天碧水,在葱茏的绿色掩映中,粉墙黛瓦的徽州民居鳞次栉比,一个个古老村落点缀在广阔的油菜花丛中,争相辉映,如同一幅花黄柳绿的水墨丹青。

2)嫯源四古:

一古--古建筑

婺源古代属于徽州所辖,所以这里的民风民俗与现在的皖南地区非常接近,保留了大批古朴典雅的徽派古建筑,古祠堂、官邸、民居、书斋、戏台、廊桥、亭阁、宝塔等遍布全县。那些白色的房屋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显得宁静而幽雅。李坑、延村、思溪、桃溪等明清民居群被建筑学家称为"古建筑博物馆".

二古--古溶洞

位于灵岩国家森林公园内的灵岩石窟群有大小溶洞36个,洞内泉潭参差错落,有数百个上佳景点,曾有许多文人墨客到过此洞,至今仍保留着"岳飞游此"、"吴徽朱熹"等题词2000多处,为国内罕见。

三古--古树

遍布乡野的名木古树,为婺源又增添一份古韵。汉代的苦槠、隋朝的银杏、唐代的香樟、北宋的紫薇、南宋的牡丹、明代的香榧以及其他历时千余年的红豆杉、楠木、柳杉、罗汉松、刨花楠、黄檀至今仍然长得亭亭盖盖。在婺源的古树中,最有名的是被称为"江南第一樟"的虹关古樟和朱熹亲手栽植的巨杉。

四古--古文化

婺源是理学大师朱熹的故里,还出过文学家朱弁、皖派篆刻创始人何震、朴学家江永、铁路专家詹天佑等名人。此外,李白、黄庭坚、宗泽、岳飞等人也曾到过这里,留下许多遗踪可寻。据史书记载:从宋至清,婺源全县考取进士的有550人,出任仕宦者2665人,到明清朝更有"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的事。县中文人学士的着作达3100多部,其中172部计1487卷被选入《四库全书》,所以有"书乡"之誉。婺源古属"吴楚分源"之地,民风古朴,乡情浓郁,各种民俗都体现了婺源"敬、和、俭、静"的道德传统。

3、龙虎山

龙虎山乃独秀江南的秀水灵山。传喻灵山秀水被神灵相中,即差两仙鹤导引张道陵携弟子出入于山,炼丹修道。山神知觉,龙虎现身,取代云锦。自后,龙虎山碧水丹山秀其外,道教文化美其中,位居道教名山之首,被誉为道教第一仙境。

特色景观:

上清宫

上清宫始建于东汉,原为张道陵修道之所,整个建筑布局呈"八卦"形,重檐丹槛,彤壁朱扉,显示出道教宫观建筑的独特风格。

泸溪河

龙虎山下的泸溪河,把上清宫、天师府、龙虎山、仙水岩连成一体,形成了龙虎山旅游观光的道教朝觐的最佳线路。坐上泸溪竹筏,蓝天、白云、碧水、丹山尽收眼底,有"山在水中,水在山中"之感,真是"两岸奇山观不尽,一江秀水若画屏".

悬棺

悬棺遗址位于仙水岩一带。临水悬崖绝壁上布满了各式各样的岩洞,里面有一百多座二千五百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古越人的岩墓悬棺,其葬位高度为20-50米。因这些洞穴高不可攀,无人入内,其中所藏之物,多少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

无蚊村

位于泸溪河东岸仙水岩景区的许家村,共有50来户人家200余人,据载为许真君的后裔。该村依山傍水,冬暖夏凉、气候温和。可是村里却有一奇特现象,就是没有蚊子,因此被称为"无蚊村",是极为理想的避暑胜地。

4、武功山

1638年,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冬游武功山。为山中奇景所陶醉,写下了《游武功山》:“千峰嵯峨碧玉簪,五岭堪比武功山。观日景如金在冶,游人履步彩云间。”武功山游记理所当然地成为《徐霞客游记》中的一部分,因而名声鹊起,成了文人雅士,僧侣道人游览凭吊的胜地。

特色景观:

穿云石笋(石笋双峰)

两尖岩如一对春笋,从深谷中挺拔而出,直插云表,高约260多米,这一奇特景点取名为“穿云石笋”,又叫石笋双峰。它源于一个神话传说,说是有一对恋人殉情而变成这双石峰。话说在槽岭这里有个青年叫石仔 ,一位姑娘叫小翠,两人相亲相爱,小翠家里是财主,父母不准女儿嫁给穷小子石仔,并千方百计进行阻扰。一天,石仔和小翠相约来到山岩上手拉手含泪地说:今世我俩不能成为夫妻,就来世再做夫妻吧,于是双双跳下了深渊。后来,深渊中长出了这两座石笋峰,当地百姓称为石笋双峰,高一点的山峰是石仔,矮一点的是小翠。

武功山神

前面危崖陡起,高二十余丈。崖顶到崖脚,活脱脱一个人的面部。崖顶幽深的茅草,就是山神飘逸的头发;崖面岩石突兀,颇似人的额、眼、鼻、口、耳五官有棱有角,清晰可见;崖脚一石突出,恰似供人拜祀用的神台。山神斜对面100米处,耸起一岩,岩平如砥,上可坐十余人,天生一个观景台。在这里,山神的神韵气质,尽在游人眼底。

巨型灵芝

位于大王庙景区。主要特色:有大小两棵依附在一棵古树上,大的直径约1米,高约0.5米,小的如草帽大小,已生长100多年,世界上最大的,保存最完好的活体灵芝。

古祭坛群

江南古代祭祀文化的活化石,武功山最富特色的人文绝景之一。地处武功山金顶海拔1900米处,屹然傲立于湘赣边界。四座朝向各异、建筑风格独特的石垒祭坛,自从三国东吴初年创建开始,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四座石头垒成的祭坛,各有不同名称。一为葛仙坛;一为汪仙坛;一为冲应坛;一为求嗣坛。

5、三清山

三清山集天地之秀,纳百川之灵,是华夏大地一朵风景奇葩。她兼具“泰山之雄伟、黄山之奇秀、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青城之清幽”,被国际风景名家誉之为:“世界精品、人类瑰宝、精神玉境”。

特色景观:

司春女神

司春女神位于南清园东北部,三清山标志性景观。海拔1180余米,通高86米。整座山体造型就像一位秀发披肩的少女,天地造化,鬼斧神工。亿万年来,女神端坐山峰,默然注视芸芸众生,神态祥和。传说女神为西王母第二十三女,名瑶姬。世人认为她是春天的化身,因而又称之为“司春女神”。

巨蟒出山

巨蟒出山位于南清园北部,三清山标志性景观。海拔1200余米,相对高度128米,由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峰身上有数道横断裂痕,但经过亿万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顶部扁平,颈部稍细,最细处直径约7米,状极突兀,形似一硕大蟒蛇破山而出,直欲腾空而去。

猴王献宝

猴王献宝位于西海岸景区西北部。猴王身高约7米,端坐悬崖之上,手捧宝物,凝神观看,憨态可掬。

玉女开怀

玉女开怀景点位于南清园。玉女开怀是三清山至纯至美的象征,坚硬石峰却呈现出丰腴柔美的形态,举世罕见,造化之奇可见一般。

老道拜月

老道拜月位于万寿园内,在日上山庄附近观赏,山体形似一老道,遥对苍穹,肃然静立,悟道求真。每逢皓月当空,老道对月虔诚遥拜。访客观之,静心宁神。

观音赏曲

观音赏曲位于南天门群峰之间。由两座山峰构成,一为观音像,一为葛洪像。相传晋代道士葛洪有感于民间疾苦,以琵琶对天倾诉。琴声感动天庭,观音下凡探访合十聆听,留此法相。此处观音也是三清山观音三法相之一。

葛洪献丹

葛洪献丹位于南清园景区。道教丹鼎派创始人之一葛洪被奉为三清山的开山鼻祖,在三清山备受尊崇。公元357年至361年,葛洪云游三清山,在此节庐修道,三清福地至今还留着他当时炼丹留下的痕迹。这座山峰顶部造型酷似一道士手捧药葫芦,因而人们以“葛洪”为之名,以作为对开山祖师的纪念。

神龙戏松

神龙戏松位于南清园景区一线天下。山峰石壁上紧贴这一条长蛇,眼睛紧盯着山顶上一颗松树,似乎和松树游戏,又似乎在谋划什么阴谋。民间传说这条蛇蛰伏与此,想找机会进南天门,却被守护南天门的鲲鹏发现,一直苦无良机。

三龙出海

三龙出海位于南清园景区,在禹皇顶观赏,气势最佳。三座造型奇崛的山峰,状如三条巨龙,从山谷中腾身跃起,横空出世于云霄间,大有破空而去之势。

蒲牢鸣天

原名海狮吞月,位于万寿园景区。蒲牢是传说中龙生九子中的一子,喜欢鸣叫,是种瑞兽。此座山峰惟妙惟肖,契合万寿园祥寿文化主题,寓意吉祥。

6、井冈山

特色景观:

十里杜鹃长廊

登上笔架山,只见左右两侧的山脊上,生长着高大而挺拔的杜鹃花树,形成长达十余里的杜鹃林带。这里集生着猴头杜鹃、江西杜鹃、红毛杜鹃、鹿角杜鹃、三叶杜鹃以及马银花杜鹃。每年春夏之交,杜鹃花盛开,千姿百态,姹紫嫣红,把整个山峦装点得如同彩龙玉带。

十里台湾松

笔架山上素有“十里杜鹃十里松”的说法。沿着杜鹃长廊走,有成片的台湾松。这些松树平展、刚劲、挺拔、卷曲、盘旋,似凤凰归巢,如飞龙人海,有的像蘑茹,有的似大、小松岛更是奇松集中的景点。一棵棵台湾松如巨龙起舞,凌空飞腾。

凌空看日出

清晨,远处天边霞光万道,朝阳渐渐露出脸来,似娥眉,似金盘,似火球,金光灿烂,照耀着千山万水,阡陌田园,充满诗情画意。

观十里云海

碰上阴雨天气,可观数十里的大云海。有时茫茫无际,犹如波涛万里的大海;有时云雾在山头缭绕,在山谷中翻腾,座座峰峦,似星岛,又似航船;有时云雾峰拥而至,又突然跌落深谷,形成汹涌澎湃的瀑云;有时朵朵白云轻轻飘拂,仿佛孤帆远影。

水口彩虹瀑

水口彩虹瀑,人称天下一绝,瀑高近百米,每当春夏之交或秋冬之交的上午九、十点中,在太阳光下,可以看见两道大彩虹和无数小彩虹,周围异花怪石、奇峰耸立,更有潺潺流水,配以缭绕云雾,犹如琼林仙境,让人耳目一新。

7、通天岩 [ 江西.赣州 ]

8、瑶里 [ 江西.景德镇 ]

9、三爪仑 [ 江西.宜春 ]

10、鄱阳湖 [ 江西.九江 ]

11、滕王阁 [ 江西.南昌 ]

12、官山自然保护区 [ 江西.宜春 ]

13、景德镇陶瓷馆 [ 江西.景德镇 ]

论述风暴潮灾害造成的主要危害有哪哪些方面?

(一)风暴潮的主要特点

风暴潮指由强烈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台风、飓风)、温带气旋(寒流)等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现象.沿海验潮站或河口水位站所记录的海面升降,通常为天文潮、风暴潮、(地震)海啸及其他长波振动引起海面变化的综合特征.一般验潮装置已经滤掉了数秒级的短周期海浪引起的海面波动.如果风暴潮恰好与天文高潮相叠(尤其是与天文大潮期间的高潮相叠),加之风暴潮往往夹狂风恶浪而至,溯江河洪水而上,则常常使其影响所及的滨海区域潮水暴涨,甚者海潮冲毁海堤海塘,吞噬码头、工厂、城镇和村庄,使物资不得转移,人畜不得逃生,从而酿成巨大灾难.

有人称风暴潮为“风暴海啸”或“气象海啸”,在我国历史文献中又多称为“海溢”、“海侵”、“海啸”,及“大海潮”等,把风暴潮灾害称为“潮灾”.风暴潮的空间范围一般由几十公里至上千公里,时间尺度或周期约为1-100小时,介于地震海啸和低频天文潮波之间.但有时风暴潮影响区域随大气扰动因子的移动而移动,因而有时一次风暴潮过程可影响一两千公里的海岸区域,影响时间多达数天之久.

国内外学者较多按照诱发风暴潮的大气扰动特性,把风暴潮分为由热带气旋所引起的台风风暴潮(或称热带风暴风暴潮,在北美称为飓风风暴潮,在印度洋沿岸称为热带气旋风暴潮)和由温带气旋等温带天气系统所引起的温带风暴潮两大类.我国是世界上两类风暴潮灾害都非常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风暴潮灾害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从南到北所有沿岸均无幸免.国内外通常以引起风暴潮的天气系统来命名风暴潮.例如:由1980年第7号强台风(国际上称为Joe台风)引起的风暴潮,称为8007台风风暴潮或Joe风暴潮;由1969年登陆北美的Camille飓风引起的风暴潮,称为Camille风暴潮等.

风暴潮能否成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最大风暴潮位是否与天文潮高潮相叠,尤其是与天文大潮期的高潮相叠.当然,也决定于受灾地区的地理位置、海岸形状、岸上及海底地形,尤其是滨海地区的社会及经济(承灾体)情况.如果最大风暴潮位恰与天文大潮的高潮相叠,则会导致发生特大潮灾,如 8923和 9216号台风风暴潮. 1992年 8月 28日至9月1日,受第16号强热带风暴和天文大潮的共同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发生了1949年以来影响范围最广、损失非常严重的一次风暴潮灾害.潮灾先后波及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山东、天津、河北和辽宁等省、市.风暴潮、巨浪、大风、大雨的综合影响,使南自福建东山岛,北到辽宁省沿海的近万公里的海岸线,遭受到不同程度的袭击.受灾人口达2000多万,死亡193人,毁坏海堤1170公里,受灾农田193.3万公顷,成灾33.3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90多亿元.

当然,如果风暴潮位非常高,虽然未遇天文大潮或高潮,也会造成严重潮灾.8007号台风风暴潮就属于这种情况.当时正逢天文潮平潮,由于出现了5.94米的特高风暴潮位,仍造成了严重风暴潮灾害.依国内外风暴潮专家的意见,一般把风暴潮灾害划分为四个等级,即特大潮灾、严重潮灾、较大潮灾和轻度潮灾.本节所着重讨论的中国风暴潮灾害包括1949年至1995年期间发生在中国沿海的特大潮灾和部分严重潮灾.

(二)风暴潮灾害

风暴潮灾害居海洋灾害之首位,世界上绝大多数因强风暴引起的特大海岸灾害都是由风暴潮造成的.在孟加拉湾沿岸,10年11月13日发生了一次震惊世界的热带气旋风暴潮灾害.这次风暴增水超过6米的风暴潮夺去了恒河三角洲一带30万人的生命,溺死牲畜50万头,使100多万人无家可归.1991年4月的又一次特大风暴潮,在有了热带气旋及风暴潮警报的情况下,仍然夺去了13万人的生命.1959年9月26日,日本伊势湾顶的名古屋一带地区,遭受了日本历史上最严重的风暴潮灾害.最大风暴增水曾达3.45米,最高潮位达5.81米.当时,伊势湾一带沿岸水位猛增,暴潮激起千层浪,汹涌地扑向堤岸,防潮海堤短时间内即被冲毁.造成了5180人死亡,伤亡合计7万余人,受灾人口达150万,直接经济损失852亿日元(当年价).美国也是一个频繁遭受风暴潮袭击的国家,并且和我国一样,既有飓(台)风风暴潮又有温带大风风暴潮.1969年登陆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卡米尔-Camille”飓风风暴潮曾引起了7.5米的风暴潮,这是迄今为止世界第一位的风暴潮记录.历史上,荷兰曾不止一次被海水淹没,又不止一次地从海洋里夺回被淹没的土地.这些被防潮大堤保护的土地约占荷兰全部国土的3/4.荷兰、英国、原苏联的波罗的海沿岸、美国东北部海岸和中国的渤海,都是温带风暴潮的易发区域.

中国历史上,由于风暴潮灾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触目惊心.1782年清代的一次强温带风暴潮,曾使山东无棣至潍县等7个县受害.1895年4月28、29日,渤海湾发生风暴潮,毁掉了大沽口几乎全部建筑物,整个地区变成一片“泽国”,“海防各营死者2000余人”.1922年8月2日一次强台风风暴潮袭击了汕头地区,造成特大风暴潮灾.据史料记载和我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考证,有7万余人丧生,更多的人无家可归流离失所.这是本世纪以来我国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风暴潮灾害.据《潮州志》载,台风“震山撼岳,拔木发屋,加以海汐骤至,暴雨倾盆,平地水深丈余,沿海低下者且数丈,乡村多被卷入海涛中”.“受灾尤烈者,如澄海之外沙,竟有全村人命财产化为乌有”.该县有一个1万多人的村庄,死于这次风暴潮灾的竟达7000多人.当地对此不闻不问,结果流行病横行,又死了2000多人.记录到的这次风暴潮值为3.65米,台风风力超过了12级.上海地区在历史上也曾发生多起非常严重的特大风暴潮灾.其中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六月初一日,大风暴雨如注,时方值亢旱,顷刻沟渠皆溢,欢呼载道.二更余,忽海啸,飓风复大作,潮挟风威,声势汹涌,冲入沿海一带地方几数百里.宝山纵亘六里,横亘十八里,水面高于城丈许;嘉定、崇明及吴淞、川沙、柘林八、九团等处,漂没千丈,灶户一万八千户,淹死者共十万余人.黑夜惊涛猝至,居人不复相顾,奔窜无路,至天明水退,而积尸如山,惨不忍言”.这是我国风暴潮灾害历史的文字记载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

据统计,汉代至公元1946年的二千年间,我国沿海共发生特大潮灾576次,一次潮灾的死亡人数少则成百上千,多则上万及至十万之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四十多年中,我国曾多次遭到风暴潮的袭击,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1956年第12号(Wanda)强台风引起的特大风暴潮,使浙江省淹没农田40万亩,死亡人数4629人.1969年第3号(Viola)强台风登陆广东惠来,造成汕头地区特大风暴潮灾,汕头市进水,街道漫水1.5-2米,牛田洋大堤被冲垮.在当地及军队奋力抢救下,仍有1554人丧生.但较1922年同一地区相同强度的风暴潮,死亡人数减少了98%.1964年4月5日发生在渤海的温带气旋风暴潮,使海水涌入陆地20至30公里,造成了1949年以来渤海沿岸最严重的风暴潮灾.黄河入海口受潮水顶托,浸溢为患,加重了灾情,莱州湾地区及黄河口一带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惨重.另一次是1969年4月23日,同一地区的温带风暴潮使无棣至昌邑、莱州的沿海一带海水内侵达30至40公里.据统计,1949—1993年的45年中,我国共发生过程最大增水超过1米的台风风暴潮269次,其中风暴潮位超过2米的49次,超过3米的10次.共造成了特大潮灾14次,严重潮灾33次,较大潮灾17次和轻度潮灾36次.另外,我国渤、黄海沿岸1950—1993年共发生最大增水超过1米的温带风暴潮547次,其中风暴潮位超过2米的57次,超过3米的3次.造成严重潮灾4次,较大潮灾6次和轻度潮灾61次.

四十多年中,尽管沿海人口急剧增加,但死于潮灾的人数已明显减少,这不能不归功于我国社会制度的优越和风暴潮预报警报的成功.但随着濒海城乡工农业的发展和沿海基础设施的增加,承灾体的日趋庞大,每次风暴潮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却正在加重.据统计,中国风暴潮的年均经济损失已由50年代的1亿元左右,增至80年代后期的平均每年约20亿元,90年代前期的每年平均76亿元,1992和1994年分别达到93.2和157.9亿元,风暴潮正成为沿海对外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