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方到了冬天有暖炕,南方人到冬天是怎么过的?

2.太阳内部突然变白,或地球重新出现冰河时期,人类该如何避过?

3.如果没有了太阳,人类是否能够存活下来?

4.100℃和零下100℃,哪个更可怕?极寒和极热,人类更容易适应哪种?

北方到了冬天有暖炕,南方人到冬天是怎么过的?

人类如何应对极寒天气_极寒天气对人类影响

南方在冬天让人觉得很冷,不仅跟温度也跟湿度有关。潮湿时觉得刺骨的冷,有人说,干燥时零下20度也比潮湿的20度感觉暖和。

南方没有暖气,开空调取暖就挺好,室外没有低到空调需要除霜。空调的功能就包括制冷、制热和除湿,而且制热比制冷还要省电。我家的立式空调其能效标志上注明,制冷季节耗电量1288,制热是829,要低接近一小半,开一个月电费也就不到200,一个冬天也就600块。

我上大学的时候,一位研究思想史的哲学教授说,人类真的在进化吗?你要怀疑一下:为什么我们不像以前那样抗冻了?只能说,人一有钱就变得娇贵了。人类的抗寒能力其实是在进化。

河森堡在《进击的智人》一书中说,南京直立人有着相对高耸的鼻子,据一些人类学家推测,这种高耸的鼻子很可能是对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因为鼻子越高耸,鼻腔的空间越大,外部干冷的空气可以和鼻粘膜以及鼻腔中的血管充分接触,使得空气在进入肺部以前,首先被加热、加温,这样便不会伤害到肺部。鼻子和气候之间的对应关系在今天的人类社会中依然有所反映,俄罗斯人的鼻子和马来西亚人的鼻子看起来明显不同。

抗寒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穿衣服。人类最早穿的是兽皮,听上去很高级,但又臭又脏,还不合身。大约18万年前,地球的气候开始逐渐变冷,这对于当时已经褪了体毛的智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也成为古人类开始穿衣服的强烈动机。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一个傍晚,几个智人手持长矛,顶着漫天风雪挺进,他们对暴露在极寒的天气之中不以为意,因为他们再次折叠了时间,将其他物种要数十万年乃至上百万年才能演化出的厚厚皮毛剥取下来,直接披在了自己的身上。只不过他们一边在风雪中挺进,一边忍不住用手在身上挠痒痒,因为衣服里有虱子吸他们的血。

保暖的几个误区:

1. 喝热饮能让你变得暖和吗?

咖啡,热茶,热巧克力,高乐高,喝了之后甚至会让你变冷,因为喝下热饮时,舌头上的接收器会告诉大脑,这里变热了,大脑就会启动机制,帮助身体降温,也就是流汗。

2. 天冷你需要帽子,因为大部分热量都是从头部流失的?

有人说身体50%到70%的热量都是从头部流失的。但热量流失跟暴露的皮肤多少有关,而不是跟暴露哪个部位有关。头部只占身体热量流失的10%。盖住口鼻确实有好处,让吸入的空气变热,肺部就不需要给空气加热了。

3. 不要穿得太笨重

如果穿得太笨重,压力大到会影响血液循环。不要穿好几层袜子,那样的话鞋或靴子太紧,会限制血液流动。一双吸湿排汗的羊毛袜胜过两双棉袜。

太阳内部突然变白,或地球重新出现冰河时期,人类该如何避过?

太阳作为占据太阳系总质量99.86%的恒星,一直以来都担任着给地球生命提供能量的重要任务

众所周知我们的太阳是一颗中等质量的黄矮星,而在恒星的种类里质量越大的恒星其颜色也就越白或者越蓝,因为颜色的变化反应着恒星内部核聚变的剧烈程度。

所以如果太阳变成白色的话,就说明太阳的质量或者内部核聚变反应强度正在飞速上涨,这也意味着地球海洋将在短时间内被蒸发殆尽,人类文明也将因此灭亡。

但好在地球上的太阳望远镜并没有发现太阳有什么异常

事实上和太阳46亿年的年龄相比,地面天文台持续几周或者几个月的“长时间”观测并不能看出什么,最多也就是看看太阳黑子罢了,而由于太阳黑子存在十年一次的衰落期,因此未来10年太阳活动多多少少会有些趋于平缓,但是这种平缓是非常有限的,并不会让地球进入一个新的冰河时期。

其实就算 历史 上的明清小冰期重演,它带给如今人类文明的影响也是极其有限的,因为如今的工业化已经让地球的温室效应一步步加强了,小冰期带来的影响很可能会因为全球变暖而抵消掉。

太阳内部突然变白,或地球重新出现冰河时期,人类该如何避过?

突然看到这个新闻吓了一跳,太阳变白,不要以为只是颜色的区别,这可是一件对人类生死攸关的话题,这意味这太阳将从G2V升级到F或者A型光谱,从黄矮星进入到蓝矮星的级别,表面温度从5770K升高到7000K甚至10000K,太阳将达到天狼星的级别,我们来看看,作为天狼星人回是什么结果?

天狼星的质量大约是太阳的2倍,半径是太阳的1.7倍,光度是太阳的25.4倍,根据宜居带距离计算,那么新的宜居带将会在√25.4≈5个天文单位,大约在木星的位置,也就是红巨星的太阳时的宜居带,如果地球还在原来位置的话,每平方米将会接收到来自天狼星35.56KW的天狼星能辐射,估计地球生物都成焦炭了吧。

太阳的突然变白到底是什么意思?

种花家仔细看了新闻才知道,这变白只是太阳黑子少了,似乎从另一层意义上来看变白并没什么毛病,但如果按正常理解,地球也许就到了末日了!

大多数时候,用一个覆盖了巴德太阳膜的望远镜观测太阳,一般都能观测到黑子。所谓的太阳黑子是太阳的磁场活动拟制了太阳的对流层活动,导致此区域下方的热量传递比周围区域要低一些,在太阳表面产生温度比较低,颜色比较暗的区域,但事实上即使如此,黑子的亮度仍然远超地球上电弧的闪光。太阳的黑子活动有一个11年的周期,但在这个周期内太阳辐射变化极小。

纵坐标是地球获得的辐射能,单位是W/平方米,横坐标时候年份别,我们能看出这些年间地球获得的辐射能差异,上下波动大概是1W/平方米,地球的横截面积大约有127476090945447.68平方米,确实是个极大的数字,但各位只要知道仅仅只有1/1366的差异时估计都松了一口气,所以太阳黑子周期并不会造成未来的冰河时代!

太阳黑子真的没有影响吗?

曾经有科学界有理论认为从17世纪初到20世纪早期的寒冷时期应该是太阳活动造成的,这个时期也叫“明清小冰期”,其理由是来自太阳黑子变化,因为从17世纪初期开始,西方科学界已经有针对性的观测太阳黑子并作详细记录,尽管当初并不知道这有什么用,但在后来的关于太阳黑子周期统计中,这些数据甚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这些周期中我们必须得提一下发生在黑子记录以前的黑子记录是以什么依据推测的:

史波勒极小期是在1420年至1570年年间的太阳活动低潮期,在此期间并没有正式的黑子记录可供收集整理,是分析了与太阳辐射密切相关的树木年轮中C-14的含量推测出来的。

后后来的蒙德极小期则是太阳学家爱德华·沃尔特·蒙德整理黑子周期时发现的活动周期,在蒙德极小期的某个30年间隔内,只发现了50个黑子,而正常情况下一般都应该能观测到4万-5万个太阳黑子。

400年间中太阳黑子活动的曲线,与所谓的明清小冰期有一些关系,但两者并没有直接关系,而且在更早期的欧特极小期和中古极大期反而出现了中世纪温暖时期。因此这个“明清小冰期”的出现可能有其他外在因素在内,主要有几个说法:

这可能是比较直接的影响因素,因为火山灰进入平流层后会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继而导致全球平均气温下降,而在部分地区将会出现极寒天气,农作物产量下降,人口大幅度减少等一些列后续副作用。

从大型及超大型火山喷发时间来看,似乎还有些吻合,但到底是否是火山引起还有待更多的证据。

这是塞尔维亚的地球物理学家兼天文学家米卢廷·米兰科维奇气候变化理论,它认为跟地球的离心率以及轨道倾角与进动变化等都有关,但地球这些物理参数的改变周期非常漫长,数百年间的短期内难以出现大幅改变,因此可能在大周期上可以参考,但地球轨道的近日点辐射和远日点辐射影响还是存在的。

如上图地球的地球轨道,左侧圆形一个公转周期是没有影响,但右侧椭圆轨道就会有近日点和远日点,而地球受到木星和土星交替影响,地球的轨道半长轴尽管不会发生变化,但离心率会有差异,因此每年的的各个季节天数可能会有微小的差异。

地球的远日点和近日点大约只有500万千米,约合日地距离的3.4%,而在地球轨道受到引力影响理论值最大时的椭圆轨道,两者辐射差异将高达23%,当然这需要木星与土星的绝佳位置配合才会出现这种超丧的事情。

2000年来地球温度变化情况,当然现代平均气温已经和1000年前的最高值相比上升了约0.4度,这主要是由人类的活动的温室效应引起的,如地球未来因木星与土星的最佳组合导致离心率出现较大变化时,也许温室效应将可以抵消地球轨道摄动带来的远日点雪地地球效应,但有一个现实问题似乎无法避免,那么更近的近日点怎么办?谁来给地球撑伞?

所以总的热辐射可能会趋近平衡,但可能气候会更极端,这可能是我们人类更应该考虑的问题!

太阳内部变没有变白人类怎么可能知道呢?只是近年来科学家发现了太阳表面的太阳黑子数量有所减少,从某个方面来说的确是可以说太阳变白了,但是却不是内部变白。

太阳内部变白意味着太阳的核聚变功率变得更高,而更高的核聚变功率则意味着太阳核聚变更加激烈,辐射量也就更大,对于地球来说,我们会看见太阳比现在变得更加明亮而且温度也更高,届时地球上恐怕已经不适合生物生存了,强烈的太阳辐射意味着地球的温度会大幅升高,直至地球上的海洋全被蒸发掉,地球也会变成一个火球,而不再适合人类生存了。

但是太阳黑子数量减少并不意味着太阳内部也会变白,这是两码事,太阳黑子数量的减少意味着太阳活动减弱,科学家预计,在未来的十年左右,太阳活动将会进入一个平缓期,届时太阳黑子的数量将会比现在大幅度减少60%左右,但是太阳黑子的数量真的跟地球的气候有着直接的联系吗?这一点还真的不好说,唯一的一个可能的证据就是在17世纪明朝末年地球上经历了一个大约70年的小冰期,而与此同时太阳黑子几乎消失不见了。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生存家园,而地球的一些能量其终极来源是太阳,没有了太阳,地球将会变成一颗死星,地球上之所以能够孕育出生命,和太阳有些很大的关系,地球处在太阳的宜居带上,所以地球上有适宜的太阳,才有了生命的诞生。但是太阳如果发热量减少了,对于地球的影响那会是很大的,地球上曾经经历过数次的冰河期,而最近的冰河期在10万年前,每一次冰河期的到来意味着有大量的生物会灭绝。

但是无论怎么看,地球在最近都不会经历冰河期,顶多是一个小冰期罢了,小冰期跟冰河期不可同日而语,大冰河期持续时间可以达到数百万年,而且温度很低,但是小冰期就不同了,它顶多可以持续几十年,而且地球上的温度还是适合生物生存的,生物也不会因此灭绝。就算未来的十年里太阳重新进入了短暂的休眠期,地球能够受到的影响也是很小的,毕竟在最近的几十年,地球由于温室效应的影响已经逐渐升温了,极低冰川都有融化,所以说,适当的小冰期到来并非是什么坏事。

如果没有了太阳,人类是否能够存活下来?

太阳可以说是地球的生命的源泉。没有了太阳,地球就会变成一个死星。在《流浪地球》中,人类就让整个地球作为一个飞船直接去找另一个太阳。

没有了太阳,人类都面临哪些问题呢?

一、食物短缺

植物是需要光合作用的,没有了光,全部的农作物将无法正常生长。有人可能会想用人造的光不就成了吗?就算是没有了太阳,但在温室之中,有灯,不也一样可以生长么。但是这个需要持久并且是庞大的能量源供应。

二、极寒的天气

在地球上的物种的灭绝中就有冰河时期,而如果没有太阳的照射,地球的温度将骤降,一下子降到了零下200度。这样的极寒天气对人类来说将是毁灭性的。

虽然说,地球在地质历史时期,多次被厚厚的冰层包裹,而很多生物可以躲过浩劫。但这次是完全不同,因为之前尽管有冰层包裹,但那时候还是有太阳的照射,温度上不会太低。而如果没有太阳,就只是海洋表面结一层厚冰这么简单,到时候整个地球的海洋都会完完全全地结成冰。

那地热呢, 不是还有地热么,怎么就一下子完全结冰呢,地核的温度可是有5000摄氏度的呀?越靠近地核确实会越热,可是由于地表离地核太过于遥远了,好几千公里了,所以传到地表的热量是微乎其微的,人们根本就感觉不到。

三、缺氧

其实这个问题和上一个问题相关,在零下200摄氏度以下,很多气体都液化或者是固化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任何的气体都会有一个液化或固化的温度,就跟水的三态一样。氧气的液化温度是-183度。氧气在标准状态下,在温度为-183摄氏度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即液化;在约-218摄氏度时变成雪花状的淡蓝色固体,即固化。先不论没有了太阳,地球上的空气成分有没有变化,单单是氧气的液化或固化就让空气中没有氧气。

其实不但是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早早就固化了,二氧化碳在常压下不经液体阶段直接变为固体,温度为-78.3度。就是说,如果没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大气层就没了,没有了空气,人类已经不能生存了。

100℃和零下100℃,哪个更可怕?极寒和极热,人类更容易适应哪种?

我们来说一下人类生存所必须的几大要素,水、阳光、空气,如果出现零上100度或者零下100度,人类所必须的几大要素会发生了哪些变化?太可怕了!如果你真的坚持比较,零下100度就有点可怕了。人是恒温动物,对温度极为敏感。所谓恒温动物,是指它的体温恒定,不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相反,嗜热动物的体温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烈日炎炎,酷热难耐

一般来说,哺乳动物和鸟类是恒温动物,而鱼类、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是变温动物,如青蛙、蜥蜴、海龟、鳄鱼、蛇等。

如果真的发生零下100度,地球上的水将被冻结,地球上将没有流动的水,地球上的环境将类似于火星(火星表面温度约为零下63度),地球上将没有稳定的液态水,它们将被冻结。在冬天,大多数动植物将处于休眠状态。因为动植物不生长,地球上就不会有“食物”的生长。即使人类在低温环境下的生存环境得到解决,它们最终也会因为食物链的断裂而饿死。

事实上,地球不需要脱离轨道就能出现东西半球的温差达到两百度的情况,只要地球的大气层变得足够稀薄,这可以参考一下月球的情况。月球上几乎是真空的,它的昼夜温差可达300度。

但不管怎么说,无论是零上100度,还是零下100度,对于人类来说都是足够致命的。一般而言,温度超过45度之后,人类将无法在这种环境中长期生存,人体内的蛋白质将会发生不可逆转的变性,最终引发脑死亡。

但在极度干燥的环境下,人体可以在短时间内承受100度的气温,估计为半小时。如果环境换成液体,比如水,人体就无法承受了。不过,地球上有一些嗜极生物可以承受极端高温,例如,水熊虫通过蛰伏可以在150的高温中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