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调查报告范文

2.舟山群岛哪个岛最好玩

3.帮我写一篇作文

调查报告范文

成都石板滩天气预报_石板沙天气预报

调查报告格式范文

下文是关于大学生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格式范文,内容如下: 关于大学生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格式 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而注重外来节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4月1日的“愚人节”、12月25日的“圣诞节”等西方国家节日在中国变得相当流行,而中国传统的节日像农历5月初5的“端午”等节日却被我们中国人淡化了。就此问题,我对西安部分高校的部分在校大学生做了关于中国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现就调查报告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一. 调查报告之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国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

二. 调查报告之当代大学生对西方国家节日的了解及重视程度

部分大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两者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重庆祝,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

三. 调查报告之大学生热衷外国节日的主要原因 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媚外的心理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大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媚外,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四.调查报告之 调查中出现的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

在调查时与部分大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了极少部分大学生的一些令人无奈又“匪夷所思”的观点。

1. 建议给中国传统节日重新“易名” 极少部分大学生由于对西方国家的过度崇拜,竟然给部分中国传统节日加上一个类似于西方节日名字的名字,比如“中国情人节”,更令人无语的是有人建议将“清明节”改名为“中国鬼节”。

2. 部分人表示“不承认”中国有些传统节日 部分人认为当“节日”的概念被“日”替换以后,是节日就应该有期,可是中国的很多节日都没有放时间,这样一来,他们觉得这些节日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节日,从而忽视甚至不承认那是中国传统节日。他们表示这样的节日犹如“食而无味”,所以不愿接受。

五. 调查报告之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在调查中,少量大学生对韩国申报端午祭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这一表示义愤填膺,他们认为中国人民应注重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对于2005年韩国申报中国的“端午节”为他们的节日这一,我们应该予以重视,对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重视,保护中国传统节日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六. 调查报告之结论与建议 通过该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较为欠缺,这是由于对我国文化知识及传统观念的缺乏而导致的。我希望当代在校大学生能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爱国热情。 七.调查报告之附录 由于我的调查时口头形式的,所以没有统计初详细的数据,该报告只是反映了调查中出现的显著问题,故不能作为有力的论据。

舟山群岛哪个岛最好玩

舟山群岛的另一个迷人的度胜地,庙子湖岛。我以为东极岛是指东极镇所在的岛屿。来到这里之后才发现,“东极岛”并不是某个特定岛屿的名字。是由东浮山岛、庙子湖岛、清浜岛、黄兴岛和N个小岛组成的总称。东极四岛中最繁华的胡淼岛,也是东极镇的所在地。这也是**《不会有未来》的主要取景地。在岛上拍戏的地点可能已经失传了,但我们依然可以追求时间带不走的岛上的美好。

海边开着五颜六色的花。

从东浮山岛坐船上岛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三点了,就去酒店休息了。我在半山腰订了一家民俗酒店,名字叫乐府山庄。离码头很远的地方,据说有个私人海滩,但是我没去。酒店二楼和三楼都有超大观景台,直接面对海湾,视野非常开阔,真的很美。

酒店三楼的观景台

和老板聊天得知,他是东北人。今年因为疫情,游客少了,对生意影响很大。晚上,我也可以提供晚餐。平均每人150元,鱼蟹虾等生海鲜。没有菜单,老板做什么吃什么。晚上,我决定在这里吃吃喝喝,吹吹海风。

晚上五场全体会议

听起来乐府山庄很有名。其实老板有几个角色。只有他一个人上菜,上菜,做饭,上菜。他去后厨看了看。食材很新鲜,来玩的老板的一个朋友在帮忙做菜。可以说生活气息很浓,出来玩就是为了开心。饭后老板还和朋友出去吃喝。看到外面的热闹,他和他们一桌。看着海湾里火花四溅,虫鸣鸟鸣,夜很深很静。我们在不同的地方自由交谈,推杯换盏,非常愉快。直到半夜下雨才结束,这是旅途中最大的乐趣。

第二天早上5:40起床看日出。因为云层太厚,太阳没能出来,真是可惜。清晨,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我漫步在岛上。走在粗糙的石板路上,淳朴的气息充斥着小岛的每一个角落。环岛漫步,走过充满生活气息的老街,看着邻居起早贪黑的忙碌,关于东极的故事在这里一一呈现。从老街走到高速公路,沿着高速公路一直走。在远处,你可以看到山顶上有一座手持火炬的雕像。这个人就是蔡伯公,也被称为“自由女神像”。

被称为自由之神的蔡伯公。

沿着一条小路走,你就会到达灯塔。无论什么时候,看到灯塔总是让人心旷神怡,就像故乡之于游子。虽然摸不到,但这黑夜里的灯塔一直在指引着你,不会迷路。

网络名人灯塔,留下无数身影。

根据天气预报,台风就要来了。游客只允许出岛,不允许入岛。每个人都被要求尽快离开这个岛。据说台风要停航几天,岛上的日常物资比较紧张,所以我坐了11点的船出岛返回岸边。

由于东极岛远离舟山岛的繁华,没有光污染的纯净之地,只有渔村里的点点灯火。岛很小,小到一两个小时就能绕岛一圈;也可以很大,大到可以装下城市里的人无处诉说的无数诗句和远方。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我的,里面有详细的介绍和记录,也可以推荐一些好玩的地方。

岛上的自然风光

百万购车补贴

帮我写一篇作文

第一篇:

本来是说去见识一下万千风情的苏州园林的,但最终因为种种原因最后不得成行.

所以就去了周庄

在此之前,我对周庄的印象还一直停留在韩寒同学的<三重门>里对其的描述,现在已经模糊得经不起回忆...

在旅游大巴驶出上海的那一瞬,心里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上海是个太奢靡的城市,在这个城市呆得太久,身上被沾染了太多糜烂的气息,很多的时候都觉得压抑的都近乎窒息,看着窗外格外清新的美景,对周庄,充满了期待.

在车上的时候,美丽的导游**简单的介绍了下周庄,为什么要称之为周庄呢?原来这其中是有来由的:周庄镇旧名贞丰里。据史书记载,北宋元佑年间(公元1086年),周迪功郎信奉佛教,将庄田200亩(13公顷多)捐赠给全福寺作为庙产,百姓感其恩德,将这片田地命名为“周庄”。

说实话,如果不是导游的解说,我还会以为是因为这里是庄子的故居,所以叫为"周庄"的.还好没人问我,要不然可要贻笑大方了...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车途劳累,终于到达目的地了.

站在门口处,我想,我会不虚此行的

周庄很多很美的东西,比如它的路灯,比如指路牌,都是古香古色的,他们的建筑也是如此,主要体现在它的窗棂和房顶,基本上都是两层的房屋,上面用青瓦盖成,棱角很多,这里凸出来一角,那里凸出来一角,屋檐边微微的翘起,煞是好看.许是年代久远了,墙体上失去了原先的本色,而是班驳交错,和周围的河水,小桥融合在一起,更像是一副江南水墨画,静谧,悠远...

我们的第一站是张厅,作为殷富人家的宅第,张厅历经五百多年沧桑,但气派依旧。走过沿街的门厅,面前是一个天井,绿意盎然。两侧是低矮的厢房楼,上下落不都设蠡壳窗户。在漫长的岁月中遭到损害的砖雕门楼,坚实的石柱,细腻精良的雕饰,仍不难看出张厅昔日的风。大厅轩敞明亮,—抱粗的庭柱下是罕见的木鼓墩(柱础),这是明代建筑的明显标志。厅堂内布置着明式红木家具,张灯结彩,迎送宾客。墙上悬挂着字画,—副对联尤其引入注目,上联是“轿从门前进”,下联是“船自家中过”。仔细琢磨,对联十分贴切地写出了张厅的建筑特色。其实周庄之所以被称之为江南第一水乡不是没有道理的,在过去的时候,周庄所有的人家出行不是靠的车马,而是船,整个周庄都被河流包围着,大门口就是河流,而张厅的主人,因为家境殷实,更是把河流引到了自己家的院子里,所以轿从门前进船自家中过,真的是写的贴切无比,这样一来,张家的**们就可以在自家的院子里直接乘船外出而不用抛头露面了.

张厅很大,显然不是我这么一两句就能概括的了的,但是说实话,张厅给我的印象,也就仅此而已了.

接着来到了沈厅,我想几乎所有人都跟我一样,对这个沈厅里居住的主人是没什么概念的,但大家一定都看过张卫键主演的电视剧--<聚宝盆>.没错,这里居然就是沈万三的宅邸,果然是守死的骆驼比马大啊,虽然沈万三后来被朱元璋流放到边疆,但终究是曾经富可敌国的人啊,哦对,大家可能跟我起初一样,对沈万三和朱元璋之间的恩怨也没弄怎么明白,这里再转述一下导游的话:沈万三靠镇北边的那一条急水江和外国人做生意。他把江南一带的刺绣、丝绸卖给外国人,赚了大钱。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做外贸。沈万三的富有不仅在我们江南一带数一数二的,而且在全国也很有名气。那时候朱元璋刚做上皇帝。由于连年打仗,没有多少钱,但是他又想在南京修城墙,怎么办呢?有一个大臣提议:“让富豪来承担这笔巨款。”于是,沈万三分到了建三分之一城墙的任务。当时沈万三想借这个机会来讨好朱元璋,便很爽快地拿出了许多钱。不久城墙修好了,而且修得很漂亮,沈万三心里很高兴,于是他想缟劳一下修城墙的士兵。谁知这件事情被朱元璋知道了,朱元璋本来就很眼红沈万三,这么一来他就找到借口了。朱元璋把沈万三抓了起来,说:“你要和我比富,还想收买军心,要夺我江山,这怎么了得。”于是就要把沈万三判死罪。多亏了那些文武百官出面求情,沈万三才免了一死,被发配到云南充军。沈万三的家人,杀头的杀头,坐牢的坐牢,家破人亡。他的家产也全部充公了。

进入沈厅我的感觉就是大,千回百转的,据导游介绍说沈厅是比较典型的徽式建筑,“七进五门楼”,它的七进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进是第一部分,是迎接客人的地方;第二、三、四进是沈厅的第二部分,是接待宾客的地方;第五、六、七进是第三部分,是沈家生活起居的地方。

我的确也看到了好多厅,而且每个厅里面摆放的桌椅家具都是颇有讲究的,第一个厅是平时用来招待送货的船夫喝茶用的,所以那里摆放的桌椅谈不上什么考究与否;第二个厅叫墙门楼,据说是沈家办理婚丧大事、张灯结彩的地方,过路的人一看,不必进去,就知道今天沈家又有什么大事了。也有一说是特别接待贵宾的地方.还有一个厅很有印象,不记得叫什么名字了,但据说是专供夫人**们接待客人的地方,而且那里的椅子还暗藏呢,椅子分为两种:一种是常见的有靠背的,一种是有靠背但靠背中间是空的,夫人们呢,因为结了婚,是有靠山的人,所以坐有靠背的,**们自然就是没靠山的了,就要坐空靠背的了.关于这一点的话,我是没什么办法理解,不晓得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哈...

因为时间比较短,导游就带我们仓促的看了这两个景点,然后就让我们自由活动了,我和几个同事一起走在青石小径上,听着高跟鞋和青石交汇时清脆的声音,手里拿了把刚买的画有山水画的扇子,这情境,真是别有风味..

来的时候别人都跟我说,周庄什么都好,就是商业味太重了,其实我倒是没怎么体会到,这里的每家每户大概都开着小店呢吧,卖珍珠的,卖紫砂壶的,卖苏绣的,卖牛角梳的...数不胜数,然而我比较震撼的一点是,这里百分之八九十的店所卖的东西,都是周庄人自己纯手工制作的,很多都是你买的话当场制作,...真是太强了,说不定碰见的哪一位就是哪一行的高手...

后来还逛了好多地方,买了很多东西,买的时候拼命砍价,呵~我都快成砍价高手咯

临走,我独自在河边坐了会,看着小桥,流水,人家,感受着河面徐徐而来的微风,很是惬意,恨不能融入了其中

其实我是一个太容易被打动的人,在大自然面前,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

下次,去乌镇

我心目中的乌镇,应该更美...

第二篇

旅游车从苏州开往周庄,我睁大眼睛看着外面,试图找到油菜花,眼前梦幻一般出现大片大片金黄的油菜花,眨眼间,油菜花消失,原来是自己的想象。景物是景物,可是加上人的想象,景物就鲜活起来,景物就不只是景物了。看不到金黄的花,就想象那一望无际的绿色田地到了一定的季节就会变出满地的金黄。路边的树木摇曳生姿,自然中,每样东西都充满活力,都有性格,共同吟唱自然中和谐的乐曲。

在苏州留下的是深深的遗憾,苏州是一幅水墨画,斜风细雨小桥流水黛瓦白墙,苏州是静止的,似乎永远停留在历史的某个时点,静静地存在。走在苏州,心不由地安静下来,脚步不由地放慢,说话声调不由地变低,不由地屏住呼吸,生怕发出的响声破坏了周遭的宁静。然而,旅程安排上的一点失误使在苏州停留的时间紧张地不能再紧张,在几个园林间匆忙地游走一番,就要离开。还没来得及去茶楼喝一杯茶,没来得及听一曲评弹,没来得及学一句吴侬软语,甚至没来得及慢慢地走一步,就离开了。

旅游车缓慢地走在去周庄的路上,看来堵车是任何一个城市的通病,只有在车上的时间是缓慢的。苏州匆忙让我们对周庄之行不敢报有太大希望,希望太大,失望就太大,不敢希望能在周庄慢慢地走一段路。对周庄的印象来自多年来某个旅行社挂在宣武门的广告,广告牌上有一幅周庄的,上面写着“梦里水乡”,广告牌做得很朴素,清淡的色彩,有些经风雨后的陈旧,安静地挂在那,成为对每天快节奏生活的人的一个诱惑。似乎在诉说有那样一个宁静的地方,让你洗去尘埃,繁华落尽,归于平淡。

导游一再安慰我们说在周庄不会象在苏州那样仓促,给我们足够的时间慢慢游览。可是我们仍然坚持着自己的想法:“导游一定是在安慰人,就照旅游车这样的前行速度,又会是一个遗憾。”我们在车上做着心有灵犀的游戏,我和青青配合地极为默契。后来连一些生冷怪僻的词也出来了,在我说出解释后,青青依然能说出答案,同事说我们快把成语辞典都背出来了。

游戏做到乏味的时候,旅游车仍然缓缓地前行,伸懒腰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一幅秋水碧于天的画卷。我趴在车窗上寻找,那幅画却已被路边的二层商用楼挡住了,难道如同那油菜花一样,又是我的一个梦呓吗?我失望地坐在座位上。有人说周庄已经到了,我说刚才经过的是吗?有人说是,有人说不是。

下了车从停车场往周庄方向走的时候,我们还议论着究竟能是怎样的一道风景,旁边的二层小楼甚至不能区别于某些北方的小城建筑,或许会是失望吧。那是谁说的“看风景不如听风景”。

江南的雨总是不约而至,在走到入口处时,下起雨来,细雨落在脸上,轻柔得不留痕迹。站在入口,人就惊呆了,那分明是一幅水粉画,不忍前行。同事推我一把,我才回过神,拿了票脚步轻轻地往前走。

碧水是周庄的灵魂,温润如一块碧玉,如果水是周庄的灵魂,那么小桥就是它的骨骼,水上有座座小桥,桥把水两边的景物连接起来,浑然成一个整体。河岸由石头砌成,石头未经打磨,笨拙简朴。两边建筑全是青瓦白墙,经过岁月的打磨,到处有墙皮剥落的痕迹,添了几分苍凉,如迟暮的美人,依稀可见往日“五绫少年争缠头”的热闹。岸边有柔媚的柳条飘拂,柳条如同醉酒的柔女子,在烟雨中左顾右盼,摇曳生姿,杨柳似乎在轻语,用如糯米一样柔软的话吐露着柔媚,疏烟醉了杨柳,杨柳迷住了行人。我轻轻地走,屏住呼吸,绕开摇曳的柳条,恐惊了她的醉意。

在自然面前,人永远是渺小的,既然人总是消失在景物消失之前,何必要赶时间,不如慢点再慢点,慢慢走。当年富甲江南的沈万三何不是留一个宅院,留一个故事,让后人玩味,钱不过是身外物,多得连身家性命也丧失了,倒不如小户人家,丰衣足食,尽享安然。看到沈厅堂前的一幅对联“翠竹黄花皆佛性,白云流水是人家”。亭台楼阁,花木扶疏,流水在院落里随处可见,有鸳鸯相伴在石栏下,虽是双宿双栖,却有一些说不出的凄凉。想起一首《南乡子》: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游女带花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想来当年沈家女子也曾惊起过睡鸳鸯。

走过沈厅张厅,转进小巷,同事给我一个用一片棕叶包着的糯米团,问及名称竟无人能知。小巷两边都是小商贩,买了一把紫色的油纸伞,喜欢得不得了,把玩之际下起了大雨,油纸伞正好派上用场。路边有卖咸鱼虾的小贩,红通通的一大盘虾只卖五元钱,咸鱼大得有些夸张,象的一样,还有一对一对长得一模一样的鱼,看着很新奇。有卖绣花鞋的,黑色的绸缎上绣着红色的牡丹,绿色的枝叶,蓝色的凤凰……凭什么这些刺绣的女子可以引针牵线,描花绣朵中度着悠闲,而我们要早起晚归面对冰冷的电脑生活。找遍了整条街,也没找到导游向我们介绍的周庄刺绣特产——乱刺。喜欢这样熙攘的街道,这是最自然的,有人的景物才是有生命的,是活的景物。

结伴乘船在水上游,雨又下得紧了,雨打在脸上激起同事的叫声,船家赶快拉起帐篷,船浆在水里不紧不慢地滑动,船家是一个中年妇女,穿蓝地白花的布衫,她头戴竹斗笠,舒展地划浆,优美的动作使她看上去年轻了许多。我们求她唱一曲,她说什么也不肯,后来说好只唱一句,高亮的曲调一句过后在空中嘎然而止,船家说了只一句就绝不再多唱,否则就给钱。听雨滴敲打在帐篷上的声音,看雨水划过而后落在水里,水面激起波纹,用手触摸那波纹,柔软得似乎什么也没有。真是“景在岸上走,人在画中游。”

心里暗想:将来的某个日子,要在江南住下来,牵着他的手,慢慢地走……

第三篇(略)

第四篇

五月九日(农历二〇〇八年四月初五),和朋友去周庄录制电视节目,我的心情不是很好,再加上去周庄的路上,长途跋涉,显得有些疲惫不堪。

下车后,映入眼帘的并不是周庄,相反,是周庄外的生活区。又是这纸醉金迷的尘世,还是这红尘美梦的人间。我,渐渐变得心灰意冷。

大家租了一辆面包车,就这样,我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地坐进车厢,呆呆地,眼神迷离,四顾茫然……

小车把我们载到周庄的大牌坊面前,这里就是进入周庄的通道了。披星戴月的我和朋友相继进入镇内。这时,天色已晚,周庄的韩经理早已给我们安排好了住处,周庄的名人故居-贞固堂客栈。上了楼阁,各自把行李放好,扛着摄像机和三脚架,大家就开始工作了,目的是把最真最纯的周庄通过影像,完整的展现在大家的面前。

说实话,这个任务很重。

起初,经介绍我们来到一家临水的特色酒家。点了一些周庄的特色菜,有万三蹄、腌菜、苋菜、螺肉、周庄圆子等等。

刚准备去吃,一位热情的阿婆要给我们唱歌,我们就停下手中的筷子,把它录制下来作为周庄民俗民风的影像素材。摄像师把摄像机打开,话筒接好,场景和位置布置好之后,主持人把镜头引向正在放歌的阿婆,阿婆用周庄土语尽情地唱着,然后告诉我们这是周庄的摇船歌,自己唱了六七年……

摄像机和歌声引来了众人,众人又引来了众人,还有一条叫小黑的狗,也挤进来凑着热闹。

节目录制告一段落,收工继续吃饭,这时发现饭菜早已凉得透彻,但大家还是开开心心地吃完了那些菜肴,毕竟它是我们来到周庄的第一餐,也是比较昂贵的一餐。没有包袱的他们吃得很尽兴,而我却在一旁,冰冷地思索。

窗外,小河上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夜游周庄的旅客,他们的热情感染了我们,使大家忍不住再次放下碗筷,加入夜游周庄的大队伍。

,夜游周庄,景色迷人,唯独恬适的人,才能真正品味到周庄的美丽,感悟周庄的祥和与宁静……

我们各自漂流,各自夜游。我期待着梦游……

宁静的周庄使心灵渐渐受到净化,脱离尘嚣,远离凡世。恬适,是此时周庄和我,真实的写照。

夜里,游荡在周庄的小街小巷,仿佛自己回到了童年,就像陈逸飞当年的感受,我真的回到了童年。童年中那坑坑洼洼的小路,童年中那长着青苔的外婆桥,童年中那若即若离隐隐约约的梦……

夜已深,人已稀,寻梦的我,找寻着那迷失的童年。从一条小巷穿过另一条小巷,路越来越窄,巷越来越深。怀揣着迷失的梦,此时惟独希望它不会破灭,一直往前走,虽然不知道未来的路,在何方,即使不知道退后的路,在何处。

我怀揣着梦,一个单纯的梦,走向远方……

点一支香烟,尼古丁再次将我,我回到了童年,找到了我的归宿。

很晚才回贞固堂,脱下一身的衣服,洗去一身的负荷,用周庄之水沐浴我的身心。希望像刚刚来到人世那样,毫无牵挂,毫无枷锁,只带一颗心,一颗稚嫩的心,没有污染,也没有被教化。静静地躺在客栈那松软的床上,用一条蓝底碎花毛毯轻轻地,盖在稚嫩的皮肤上,看着窗外的天空,深蓝色的,偶尔出现几颗辰星,眨着眼,眨着眼,渐渐的进入梦乡。

安详的我回到周庄,梦中的故乡,这次没有带任何东西,只有一颗心,稚嫩的弱小的心。梦游周庄,无忧无虑,找寻这那久违的童年。我看见几个身着古装的小姑娘在深巷中嬉戏。她们天真无邪,一边玩耍一边奔跑。一眨眼便离开了我的视线,顿时有些慌张,我赶紧朝她们快步走去,生怕再也看不见她们。一个小姑娘从模糊的深巷中走来,看见我,一个陌生人,衣着怪异。她伸出小手拉着我的大手,抬着头笑着问道:“尔打何方来,要到何处去?”一个简单的问题,顿时难住了我,我慢慢探下身子,蹲坐在地上,头微微抬起望着她说:“我从远方来,要到远方去。”小姑娘,笑了笑又说:“携子同游,可否?”我连声答道:“嗯,嗯……“

于是,笑声传遍了空荡无人的小巷。流水声、嬉戏声、虫鸣声还有我们的回声,交织在一起,煞是好听。不知不觉中,她们带领我来到了阿婆桥,阿婆桥是一座拱桥,没有雕刻的装饰,也没有镂空的图腾,她很朴素,只有一身青衣,遍布着年轮的沧桑。我们站在桥上看着绿绿的的河水,静静地流淌着,桥下传来一阵唉乃声,一位头包花布巾,身着蓝底碎花大襟罩衣,琵琶扣,腰束百褶小围裙的阿婆,正划着船向桥那边驶去。

小姑娘们异常兴奋,拉着我,要我去坐小船。阿婆忙把小船泊到岸边,伸出一只苍老的手。我顾虑了一下,但还是抓住了阿婆的手,一步迈入小船中,小姑娘们随后也陆续跳上来,和我坐在一块儿。阿婆,用不易懂的话语,告诉我们,坐稳,要开船了。夜游周庄,这不是梦,这里的一切仿佛都经历过,那些场景我历历在目。阿婆悠悠地摇着撸,带着我们漫游于水乡深处。

坐在船上,我看见了很多新奇怪异的东西。镶嵌在水乡墙壁上的揽船石,竟是一块块花岗岩浮雕,每隔三五丈就有一块。她们各显姿态,有的雕成如意,有的琢成怪兽,有的似鲤鱼腾跃,有的像牛鼻朝天……

船上,阿婆情不自禁唱起了动听船歌,我们陶醉在阿婆柔美的歌声中,陶醉在摇曳的小船中,陶醉在周庄空旷迷人的景色中……

“咚咚咚”,好像传来一阵沉闷的声音,且不去理会它,继续我们的夜游。“咚咚咚”又一阵声音传来。慢慢地,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躺在床上,身上盖着蓝底碎花被。“咚咚咚……”好像是有人在敲门,连忙披上衣服,穿上拖鞋去开门。哦,原来已经五点多了,新的一天开始了,我们又该去工作了。“知道了,你们先等等吧”。关上门,回到床头,闭上眼,回想着阿婆、小姑娘们,还有那条船……

从梦中苏醒,投入新一天的生活。到洗手间,用清水洗把脸,感受一下清爽的清晨,感受一下新一天和清爽的自我。大家带好设备,一齐出发。

刚开始,大家还在庆幸起了个早,一定能把安静的清晨周庄呈现在大家的眼前。但是我们错了,到了双桥,我们才知道,最早的不是我们,而是那些清晨起早写生、拍照和卖菜的阿公阿婆们。拍不了宁静的清晨,我们就拍具有市井气息的清晨,充满人文气息的清晨。

取景开始,布置开始,拍照开始,摄影开始。

准备,Action……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个关于双桥的故事。那是在年的春天,旅美画家陈逸飞乘坐小船来到周庄,当时他看到双桥,感觉自己仿佛回到了记忆中的童年。于是,异常兴奋的他,就以双桥为背景,创作了一幅题名为《故乡的回忆》的油画。后来这幅画连同他的37幅作品一起在美国的哈默画廊中展出,这幅画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后来被哈默先生收藏。同年的十一月份,哈默先生在访问中国的时候,将这幅画送给了。1985年,这幅画又经过陈逸飞的加工,成为当时联合国首日封的图案,深受广大集邮爱好者和各界人士的青睐。经新闻媒体的宣传,周庄古镇声名鹊起。陈逸飞《故乡的回忆》也使默默无闻的双桥走向了世界。

迷人的双桥使越来越多的游客流连忘返,也使我们的摄像师乐不思蜀。连女主持和我也魂断“古城”……

沿途,大家拍摄了很多东西,周庄的店铺,周庄的民俗,周庄的市井生活等等。还有一个特写:小河边,一位长发飘飘,身着碎花篮底布衣的姑娘正蹲坐在河边,低下头正在洗衣服。衣服在河中随着水流飘啊飘,长发在空中随着风儿飘啊飘……

过了双桥,大家又去了张厅和沈厅,古色古韵的建筑给大家一顿视觉盛宴。沿着贞丰街,一直走下去,大家收获不小,吃了很多,喝了很多,玩了很多,也买了很多,当然,留下的也非常多。

贞丰街的珍珠店很多,珍珠也很常见,这些都得益于周庄的南湖。南湖位于周庄的最南面,水产丰富,珍珠也特别多,这一切都为周庄的旅游业和商业做了卓越贡献,她就像一颗闪闪发光的珍珠,蕴含于千年古镇-周庄。贞丰街有家刺绣店,里面有三位阿婆,边聊天边刺绣。她们的店铺不是很大,但是陈列着她们的心血,有周庄风景刺绣、衣帽刺绣,有各式各样的袖珍刺绣吉祥物,有如意锦囊,有心锁,有小鞋子,还有和08年最吻合的吉祥物-福娃。整个店铺,就像一个博物馆,陈列着中国千百年的古老艺术。

走到尽头我们看见了一家酒店,是专门酿酒卖酒的酒店。老板娘热情地走到柜台,拿出几个酒杯热情地给大家倒了点酒,因为喜欢喝酒,所以我毫不客气地接过酒杯,将酒送入口中,啊,好甘甜的味道,淡淡的酒香,醇醇的佳酿!一时对这酒店还有这酒赞不绝口,老板娘解释到,这是酒店的招牌酒,叫“十月百”,也是周庄的名酒,取糯米之精华,加以周庄纯净的天然之水,经过时间的酝酿而成。在一边的女生,也撇开顾虑,端着酒杯大口喝着,顿时,一片欢声笑语。我们走进酒店内部,仔细端详着这周庄名酒的制作过程,它们的制作工艺,使我们这些八零后大开眼界,万分感慨古人的智慧和生活艺术。

一时,竟忘了拍摄,赶快打开摄像机,对老板娘和酒店进行了“全面扫描”。

周庄的摄影工作正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很快我们就要结束行程了。大家把摄像机等器材收好,就各自分散,与周庄“最后一次亲密接触”。我一直都垂涎百戏之首-昆曲,却一直没有机会亲身看一回,这次到周庄,我就想找个闲暇的时间去看看那百闻不如一见的艺术瑰宝,去听听那多年来使我魂牵梦萦的昆曲。徒步来到周庄古戏台,还没有把脚步迈进戏台大厅,就受到很强烈的感染,那熟悉的腔调从戏台上面传到门外,传向四面八方。大步走过去,找个位置坐下来,心也静下来。看着戏,听着曲儿,吃着阿婆茶,静静品味其中滋味,细细品味独特韵味……

此时,戏台上的戏子正上演着杨八妹出关的这一出戏,她们的演技非常精湛,不时引起台下阵阵掌声与喝彩。就连我这个“门外汉”也禁不住拍案叫绝,连声叫好,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作为外行的我还是通过她们精湛的演技,看出了幕后的“十年功”。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她们的付出,收到了很大的回报。

再说说这阿婆茶。它是周庄最有名的茶。周庄人都说吃阿婆茶,而不是喝阿婆茶。据说,阿婆茶最讲究的就是茶水,在周庄每家每户都备有一个大水缸,用来接天上的落水。等到要吃茶的时候,就从缸里舀些水到陶瓦罐里,再将罐子放到风炉上,用枯树枝炖煮,水沸了便在青瓷盖碗里放上茶叶,先用少量的沸水点好茶酿捂上茶盖,让茶酿在里边充分发酵,随后,一杯香气扑鼻的阿婆茶便做好了。

周庄的行程很快就要结束了,大家赶回贞固堂,收拾行李。短短的一天时间,我与周庄已有着浓厚的情感,仿佛岳老悄悄地用一根细细的红绳,将我和她牵起来。而那红绳的一头是泪汪汪的我,另一头是水灵灵的她。

回到自己的房间,仔细端详上上下下,贞固堂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值得我留恋。情不自禁放下行李,回到床边,再次将整个身体放置在那张,曾经给过我一夜幽梦的床。轻轻抚摸着那张给过我温暖的蓝底碎花薄毯,依依不舍,有种感觉-我是周庄人。但最后还是与贞固堂的副经理以及管理员们告别,拖着沉重的行李,选择离开。

第二次,面对周庄正门的大牌坊,而此时的心情却和第一次大不一样。此时,我不再是披星戴月,而是迷恋不舍,悲喜交加。仿佛和与自己青梅竹马并相爱已久的爱人别离。

我还是不能属于周庄,桃花源外的我已经世俗化,物质化。悄悄地,把不能流露的泪水往心里咽。最终,它却在内心深处凝结成紫色水晶,装饰着我的回忆和我纯纯的梦……

第五篇(略)

第六篇(略)

太多了,有邮箱吗,给你发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