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冬至吃狗肉

2.洪水即将来临时,要做哪些物资准备

3.固沙造林

4.2019春节期间那些地区天气预报会下雪?

冬至吃狗肉

沿河天气预报15天预报_沿河天气预报15天预报查询结果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洪水即将来临时,要做哪些物资准备

如果洪水来临时但来不及脱身时,应在楼上储备一些食物、饮用水、保暖衣物以及烧开水的用具。

洪水来临自救常识:

1、要观察、熟悉周围环境,预先设定紧急情况下躲险避险的安全路线和地点。

2、一旦发现情况危急,及时向主管人员和邻里报警,先将家中老人和小孩及贵重物品转移到安全处。

3、沿河居住或洪水多发区内的居民,平时应尽可能多的了解洪水灾害防御的基本知识,掌握逃生自救的本领。

4、汛期,多听多看天气预报,留心、注意险情可能发生的前兆,动员家人随时做好安全转移的思想准备。

5、防汛主管部门统一调度时,要服从指令,不得擅自个人行动。

6、被洪水围困时,无论是孤身一人还是聚集人群,突遇洪水围困于基础较牢固的高岗台地或砖混、框架结构的住宅楼时,只要有序固守等待救援或等待陡涨陡落的山洪消退后即可解围。

7、积极参加灾险投保,尽量减少灾害损失,提高灾后恢复能力。

扩展资料:

洪水救灾措施:

1、为防止洪水涌入屋内,首先要堵住大门下面所有空隙。最好在门槛外侧放上沙袋,满袋可用麻袋、草袋或布袋、塑料袋,里面塞满沙子、泥土、碎石。

2、如果预料洪水还会上涨,那么底层窗槛外也要堆上沙袋。

4、在离开家门之前,还要把煤气阀、电源总开关等关掉,时间允许的话,将贵重物品用毛毯卷好,收藏在楼上的柜子里。出门时最好把房门关好,以免家产随水漂流掉。

5、在爬上木筏之前,一定要试试木筏能否漂浮稳定,食品、发信号用具(如哨子、手电筒、旗帜、鲜艳的床单)、划桨等是必不可少的。在离开房屋漂浮之前,要吃些含较多热量的食物,如巧克力、糖、甜糕点等,并喝些热饮料,以增强体力。

6、如果水灾严重,水位不断上涨,就必须自制木筏逃生。任何入水能浮的东西,如床板、箱子及柜、门板等,都可用来制作木筏。如果一时找不到绳子,可用床单、被单等撕开来代替。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水灾自救

固沙造林

一、标准条款

1 固沙造林的规划设计

1.1 林带规划设计

设计内容包括林带走向、宽度、间距、结构、混交类型。

1.1.1 林带走向

1.1.1.1 防风阻沙、固沙基干林带,应设在农田林网外围的沙丘前沿地带及流沙边缘与农田绿洲交界处,林带走向应垂直于沙丘流动方向。

1.1.1.2 农田防护林网(包括护牧林网),有主风害地区应采取长方形网格,无主风害地区可采取正方形网格。主林带走向应垂直于主风方向,或不大于45°的偏角。副林带和主林带应垂直;如因地形地物限制,主副林带可以有一定偏角。低洼地区可“林随水走”;平坦地区可“林随路走”;风蚀山丘地区,主林带可沿等高线布设,副林带可和上下坡的路边造林、河边沟岸造林互相连接,形成林网。

1.1.1.3 沿海岸线防风林带应垂直于主风害方向设置,也可按沙滩沿海岸线的自然分布走向设置。

1.1.2 林带宽度

1.1.2.1 防风阻沙、固沙基干林带,可分别采用单带或双带式。在风沙危害严重地区可采用多带式。带宽一般为50~100m,大面积流沙入侵前沿地区带宽可为200~1000m,绿洲与沙丘接壤地区允许带宽30~50m。

1.1.2.2 农田防护林网,主带宽应为8~12m(3~4行树),副带宽可为4~6m(1~2行树),地少人多地区,可采取主带宽5~6m,副带宽3~4m。

1.1.2.3 沿海岸线防风林带,应根据海风强劲程度和海滩情况确定,一般宽20~100m,最大可达100~200m。

1.1.3 林带间距

1.1.3.1 防风阻沙、固沙基干林带,可采用单带、双带或多带式,间距应为50~100m。

1.1.3.2 农田防护林网,林带的间距应按乔木主要树种壮龄时期平均高度的15~20倍计算。主林带和副林带交叉处只在一侧留出20m宽便于交通的缺口。林网的网格面积一般15~20hm2,最大不应超过30hm2,严重风沙区应控制在15hm2以下。

1.1.3.3 沿海岸线防风林带,依沙滩分布的宽度,可设近海前沿一道主干防风林带,或者在第一道近海防风主干林带之后,每隔100~300m,再设第二、三道防风林带。

1.1.4 林带结构(图6-1)

1.1.4.1 疏透型。林带间距10~15倍树高,适用于重度风蚀区农田防护林网、海岸防护林。

1.1.4.2 紧密型。林带间距8~10倍树高,适用于风口造林和防风阻沙、固沙基干林带,以及铁路、公路干线两侧林带。

1.1.4.3 通风型。林带间距15~20倍树高,适用于中、轻度风蚀区农田防护林网和沿海岸线防风林带。见图6-1。

图6-1 林带结构示意图

1.1.5 林带混交类型

1.1.5.1 乔灌混交林带:乔木、灌木树种按比例组成,构成紧密结构或疏透结构林带,适于干旱与风害严重的地区。

1.1.5.2 乔木混交林带:由两层乔木组成,上层为喜光树种,下层为耐荫的伴生树种。也可用两种喜光树种,分别配置于林带两侧,组成通风结构林带,适于农耕地或沿海沙带。

1.1.5.3 灌木混交林带:林带全由灌木组成,用作生物沙障。

1.1.5.4 综合型混交林带:乔灌混交和喜光、耐荫性、伴生树种混交的综合性林带。适于防风固沙基干林带和风口造林。

1.2 风口造林设计

设置与主害风向相垂直的带状沙障,其宽度1~2m,间距20~30m。在沙障内可营造紧密型乔灌混交林,株距0.5m,行距1.0m,交错排列;株间或行间混交或呈块状混交,乔灌比例1∶1,迎风面栽灌木,背面栽乔木。

1.3 片状造林设计

1.3.1 风蚀较轻的沙地或稳定的低沙丘、半流动沙丘,可直接成片造林,全面固沙。

1.3.2 对流动沙丘,应先设置沙障,减缓风速,固定流沙,然后成片造林。在背风坡丘间低地栽植乔木林带,阻挡流沙前移;在迎风坡脚下种植灌木,拉低沙丘。

1.3.3 片状造林的株行距,应根据树种和立地条件确定。植株一般均呈“品”字形排列。

2固沙造林的树种选择

2.1 树种选择原则

2.1.1 应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优良树种和乡土树种。

2.1.2 沿海、沿湖造林应选择耐水浸、盐碱和抗风的树种。

2.1.3 灌木应选择防风固沙效果好、抗旱性能强、不怕沙埋、枝条繁茂、萌蘖力强、条材(或薪柴)产量高、质量好的树种。

2.2 北方风沙区造林主要树种

2.2.1 乔木:杨、柳、白榆、樟子松等。

2.2.2 灌木:沙柳、沙米、沙棘、沙蒿、花棒、踏郎、柠条、紫穗槐、沙拐枣、红柳、枸杞等。

2.3 黄泛区古河道沙区造林主要树种

2.3.1 乔木:杨、柳、榆、臭椿、刺槐、侧柏、泡桐等。

2.3.2 灌木:紫穗槐、胡枝子、杞柳、荆条等。

2.4 东南沿海岸线沙区造林主要树种

2.4.1 乔木:木麻黄、相思、水杉、柳杉、火炬、松侧柏、杨、苦楝、麻栎、乌桕等。

2.4.2 灌木:杞柳、刺梨、白刺、黄槿、夹竹桃等。

3 固沙造林施工

3.1 造林整地

3.1.1 整地时间

3.1.1.1 营造乔木林,在北方的中度、轻度风蚀区和杂草丛生的草滩地、质地较硬的丘间地和固定沙丘等,应于前一年秋末冬初整地,次年春季造林。流动沙丘和半流动沙丘造林不宜整地,避免造成风蚀。重风蚀区可在春季随整地随造林。南方地区可在造林前整地。

3.1.1.2 营造纯灌木林时,可随整地随造林;营造乔灌混交林和乔木林整地时间相同。

3.1.2 一般整地方法

3.1.2.1 在大片完整和坡度较缓的沙荒地上造林,可用带状整地,带宽1.0~1.5m,带面耙平后,在其上再挖穴栽树,按设计的株行距呈“品”字形排列。有条件时可采用机械开沟作带。

3.1.2.2 在地形破碎、坡度较陡的沙荒地上造林,可采用鱼鳞坑整地,坑径1.0~1.5m,坑深0.6~0.8m,坑距3~5m,呈“品”字形排列。

3.1.2.3 营造灌木林可采用穴状整地,按设计的株行距,定点挖穴,穴径不小于0.6m,坑深0.3~0.6m,视苗木根系而定。

3.1.3 特殊的整地方法

3.1.3.1 翻淤压沙整地。黄泛区古河道沙地,沙层较浅(0.5~0.6m),下为淤土。造林前,可先用人工或机械将下层淤土翻起,压在沙上,厚0.3~0.4m,然后在淤土上造林。

3.1.3.2 客土整地:东南沿海岸滩,夏季地温高,应先按株行距挖坑,然后用低温客土种树。

3.2 植苗造林

3.2.1 选好苗木

3.2.1.1 裸根苗应执行GB6000的规定;容器苗应执行LY1000—91的规定。

3.2.1.2 阔叶树种应选择1~2年生,株高1.5m以上,主根长30cm,地径2.0cm以上,乔木主根系长度25~30cm以上,生长健壮的苗木;针叶树种应选择2~3年生容器苗或植生苗,有完整的顶芽。灌木苗应选择1~2年生苗木。

3.2.1.3 应把好起苗质量关。起苗时应不伤根,不损苗,保持较完整的毛细根;针叶树苗起苗后,做到随起随栽。外地运苗,应做到当日起苗,当日运到造林地,最多不得超过2d。对不能及时栽植的苗木,应打浆并做好假植,并设挡光挡风措施,防止暴晒风干或堆放发热。

3.2.2 栽植技术

3.2.2.1 阔叶乔木宜在春秋二季挖坑栽植。

3.2.2.2 根系不大的灌木苗或针叶乔木苗,一般在春季或雨季采用窄缝栽植。

3.2.2.3 用容器苗或植生针叶苗造林,应事先整地,待春季墒情好时造林,或在立秋前的雨后栽植。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阔叶乔木苗,可截杆造林。

3.2.2.4 风口造林,栽植深度应超过当年最大风蚀深度,直达沙地的湿沙层,并在植穴周围培置沙埂,增加地面糙度,减轻风蚀。

3.2.2.5 营造海岸线防风林时,应采取客土和适时深栽。

3.3 插(压)条造林

3.3.1 选条

选择一年生新条、壮条,随剪随插(压),备用枝条应保湿。一般条长0.4~0.7m,地径粗1~2cm;高杆杆长2.5~4m,径粗3~6cm。

3.3.2 插条

插条应露出地面3~4cm,留有1~2个芽眼,并防止芽眼倒植;高秆造林应埋入地下0.8~1.2m,地面以上为1.5~3m;利用卧干栽植时,覆土厚度宜为10cm。

3.4 飞播造林

3.4.1 播前勘查、规划

3.4.1.1 应对飞播地区进行勘查、调查,掌握沙丘类型、走向、原有植被种类和覆盖度以及降水季节沙地土壤水分条件等。

3.4.1.2 应根据飞播造林可能取得的效率,确定具体的飞播范围,进行测量、规划接近于平行主风向的航播带,埋设入航出航的标桩,绘制飞播作业图(比例尺1/1万)和播区位置图(比例尺1/20万)。

3.4.2 播幅与航高设计

3.4.2.1 应根据播区情况,确定单程或复程的航带长度、播种宽度和飞行高度。大粒种子设计播幅宽为50m,航高为50~70m;沙蒿等小粒种子设计播幅宽度40m,飞行高度50~60m。

3.4.2.2 如播幅较宽,应在上述宽度基础上增加20%~30%的重叠率。

3.4.2.3 飞播作业时,侧风风速不应超过5.4m/s,侧风角度不应超过40℃(小粒种子不应超过20℃)。顺、逆风飞播风速:大粒种子,不应超过6~8m/s,小粒种子不应超过6m/s。

3.4.3 播前的准备工作

3.4.3.1 飞播固沙植物的选择。在流沙地区飞播应选择抗风蚀、耐沙埋、生长迅速、自然繁殖力强、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植物,如:沙蒿、踏郎、花棒等。每公顷播量:踏郎12~18kg,花棒15~23kg,沙蒿7.5~15kg。

3.4.3.2 种籽大粒化处理。为解决小粒种子和易飘移种子的位移,应在种子外面裹上黄土,制成比种子重2~3倍的大粒化种子丸,保证飞播种子分布均匀,提高飞播保苗的面积率。

3.4.3.3 种籽防害处理。播前应采用对人畜无害的药液浸种,防治鼠、兔、虫三害。

3.4.3.4 应根据规划设计飞播的范围与幅宽,在地面设置明显的标志。

3.4.3.5 播种期宜选在夏秋雨季,并在有效降雨前7~15d作好天气预报。

3.4.4 飞播后的管理

播区应设专人管护,禁止人畜进入播区放牧,以及割草、挖树根等破坏幼苗和树木的活动。

4 固沙造林的抚育管理

固沙造林后应加强幼林抚育管理,及时进行幼林补植、除草、中耕管理和幼林管护。各项管理工作应按GB/T16453.2第一篇有关规定执行。

二、理解与实施

固沙造林指的是在风沙地区营造防风固沙基干林带、农田防护林网、沿海岸线防风林带、风口造林、片状固沙造林。这一节主要介绍了固沙造林的规划设计、树种选择、施工和管理。在固沙造林中必须结合水分条件考虑造林密度的问题,不能单一追求大密度。飞播造林是利用飞机进行播种的造林方法,适用于一些人烟稀少,或急需建立大面积植被而又缺乏劳力的地区,具有速度快、功效高、成本低的特点。

因为这一节是防止风蚀的重点,与原标准相比,改动较大:

(1)删除原标准5固沙造林的开头介绍“固沙造林包括防风固沙基干林带、农田防护林网、沿海岸线防风林带,风口造林,片状固沙造林”。

(2)在原标准防风固沙的基础上,改为防风阻沙固沙。突出其阻沙和固沙的双重功能。

(3)将原标准5.1.1.1.2“农田防护林网(包括护牧林网),主林带走向应垂直于主风方向,或不大于30°~45°的偏角。副林带和主林带应垂直,如因地形地物限制,主副林带可以有一定偏角。低洼地区可“林随水走”;平坦地区可“林随路走”;风蚀山丘地区,主林带可沿等高线布设,副林带可和上下坡的路边造林、河边沟岸造林互相连接,形成林网”改为“农田防护林网(包括护牧林网),有主风害地区应采取长方形网格,无主风害地区可采取正方形网格。主林带走向应垂直于主风方向,或不大于45°的偏角。副林带和主林带应垂直,如因地形地物限制,主副林带可以有一定偏角。低洼地区可“林随水走”;平坦地区可“林随路走”;风蚀山丘地区,主林带可沿等高线布设,副林带可和上下坡的路边造林、河边沟岸造林互相连接,形成林网。即:增加了“有主风害地区应采取长方形网格,无主风害地区可采取正方形网格”,对长方形网格和正方形网格的使用作了区分。将主林带走向与主风向偏角的度数由“不大于30°~45°”改为“不大于45°的偏角”,原因是风向是林带、林网或防护林体系设计的主要配置参数。当正方形林网与风向呈45°左右的交角时,具有防护效能的截面积最大,其原因是风向与林带斜交时,受相邻两条林带的共同作用,增大了风通过林网的截面积。一般林网都是方形的,但不一定都是正方形(多为矩形),当风向与林网斜交时,防护效率不次于风向与单条林带正交时的防护效率,且在相邻两条林带的长度相差不悬殊的情况下是不变的。因此可以认为,风向与林网垂直时,林网的防护效应是显著的,风向与林网斜交时,林网的防护效应也是显著的,使标准更精确。

(4)原标准5.1.1.1.3“沿海岸线防风林带,应按沙滩沿海岸线的自然分布走向设置”改为“沿海岸线防风林带应垂直于主风害方向设置,也可按沙滩沿海岸线的自然分布走向设置”。增加了应垂直于主风害方向的防风林设计。

(5)原标准5.1.1.2.1“防风固沙基干林带,可分别采用单带或双带式。在风沙危害严重地区可采用多带式。带宽一般为50~100m”改为“防风阻沙、固沙基干林带,可分别采用单带或双带式。在风沙危害严重地区可采用多带式。带宽一般为50~100m,大面积流沙入侵前沿地区带宽可为200~1000m,绿洲与沙丘接壤地区允许带宽30~50m”。新标准大大增加了防风林带的宽度,增强阻沙固沙的效果。

(6)原标准5.1.1.2.2“农田防护林网,主带宽应为8~12m,副带宽可为4~6m,地少人多地区,可采取主带宽5~6m,副带宽3~4m”改为“农田防护林网,主带宽应为8~12m(3~4行树),副带宽可为4~6m(1~2行树),地少人多地区,可采取主带宽5~6m,副带宽3~4m”,对原标准进行了具体的细化说明。

(7)原标准5.1.1.2.3“沿海岸线防风林带,应根据海风强劲程度和海滩情况确定,一般宽10~20m,最大可达100~200m”改为“沿海岸线防风林带,应根据海风强劲程度和海滩情况确定,一般宽20~100m,最大可达100~200m”,增加了沿海岸线防风林带的宽度,意在增强防风阻沙固沙的效果。

(8)在原标准5.1.1.3.2的基础上增加了“林网的网格面积一般15~20hm2,最大不应超过30hm2,严重风沙区应控制在15hm2以下”。

(9)原标准5.1.1.4.1在疏透型林带结构适用类型中增加了海岸防护林。

(10)删除原标准5.1.1.5林带混交类型中“混交类型有乔灌混交、乔木混交、灌木混交、综合型混交四种”,原因是在下文中分别对此作了介绍。

(11)删除原标准5.2.1.1中“有利于发展农、林、牧、副业生产”。

(12)删除原标准5.1.1.2“乔木树种应具有耐瘠薄、干旱、风蚀、沙割、沙埋,生长快,根系发达,分枝多,冠幅大,繁殖容易,抗病虫害,改良沙地见效快,经济价值高等优点。北方选择的树种须耐严寒,南方选择的树种须耐高温”改为“沿海、沿湖造林应选择耐水浸、盐碱和抗风的树种”,简化了新标准的语言。

(13)删除原标准5.2.2.1中杨树的几个种类,即:“(青杨、胡杨、小叶杨、新疆杨、河北杨、合作杨、大官杨)”。

(14)原标准5.3.2.1.1“要求选用一、二级苗,不能用等外苗木”改为“裸根苗应执行GB6000的规定;容器苗应执行LY1000—91的规定”。其中GB6000是指《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LY1000—91是指《容器育苗技术》。

(15)删除原标准5.3.3中插(压)造林技术的分类“包括插条、压条、高秆、卧秆等栽植方法”。

三、示例

农田防护林网是一项兼顾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生态系统工程,是农业和水利的生态屏障,也是实现田、林、沟、路、渠综合治理,维护平原生态平衡的根本措施。搞好农田林网是建立生态农业区的需要,也是农区粮棉稳、高产提供保障的基础工作。

示例鄂尔多斯市黄河南岸农田防护林建设理论与实践

1.自然条件

鄂尔多斯市区域内黄河南岸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大陆度75%。年平均降水量300mm,降水多集中于6~9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年蒸发量2160mm。年均日照时数3194h,年均气温6.5℃,极端气温最高40.2℃,最低为-32℃。年均风速达2.7m/s以上的大风天数180余天,沙尘暴出现日数27次之多,最多达38天,多集中于11月至翌年4月,主要为西北风。无霜期120~140天,昼夜温差大。沿河地区主要分布着草甸土、盐土、沼泽土以及风沙土。

2.固沙造林的规划设计

(1)农田防护林的结构选择。按透光孔隙的大小和分布以及防风特性,通常把林带的结构划分成疏透型、通风型和紧密型三种类型。

1)疏透结构类型:高大乔木加灌木,灌木多配置在林缘一侧或两侧。其纵断面上具有较均匀分布的透光孔隙。在没有适当灌木树种的地方,可采用边行乔木平茬的办法代替。疏透结构林带能减低风速缓慢,林带内和林缘附近不会产生风蚀现象,在风沙较严重的地区宜于营造。最小弱风区出现在背风面3-5H处,风速减弱53%~56%,相对有效防风距离为25H(H为林带宽度,单位m,下同)。

2)通风结构类型:单一高大乔木树种的纯林林带,林冠层紧密不透风,下部透光,风能顺利地通过下层树干间的大孔隙形成许多通风道。窄林带可采用株间或行间混交,宽林带可采用带状或行间混交方式。最小弱风区出现在背风面3-5H处,随着远离逐渐增加,相对有效防风距离为30H,风速平均减低24.7%。通风结构林带的防护范围最大,特别在主风不垂直(呈不大于30~45°的偏角)于林带时,非常适合农作物种植。

3)紧密结构类型:选择三种或两种乔灌木进行混交的林带,林带较宽,上中下紧密,不透光也不透风。可采用行间、带状、行带状混交,乔与灌木可采用株间、行间混交或在林带边行配置灌木。最小弱风区出现在背风面1~3H处,风速减弱59.6%~68.1%。相对有效防风距离为10H计算,在30H范围内风速平均减低30.16%。对于农田防护林来说,紧密结构不适合作物种植,防风距离最小,一般不采用。

经过以上比较并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区实际,确定本区采用通风结构林带。

(2)农田防护林林带的配置模式选择。

1)黄河灌区农田防护林林带配置模式。黄河灌区农田防护林林带,采取林随路走、林随渠行的配置模式,尽量少占地。通常沿灌水渠、道路、地埂栽植树木。在机耕路和干、支渠两侧各栽植1~3行树,形成主林带,走向与主风方向垂直,或呈不大于30°~45°的偏角;在小毛渠和农田地埂边栽植1行树,株距1.5m,形成副林带。主林带与副林带垂直,防护林网格面积250~400亩。

2)纯井灌区农田防护林林带配置模式。

a.林—路—林配置。在机耕路两侧各栽1~2行乔木,主路宽6m,辅路宽4m,主林带间距300~400m,副林带间距500m,主林带与副林带垂直。

优点:施工方便,占地少,林木生长迅速,护路效果好。

缺点:一是林带胁地严重,林农矛盾大;二是林牧矛盾大,管护难;三是不利于机械化作业。这种配置模式保存率很低,一般不采用。

b.林—路配置。林带宽占地2.5~4m,主路宽6m,辅路宽4m;采取开沟造林,树沟深以地平线为基准60~70cm之间,底宽为2~3m,上口宽为2.5~4m。靠农田的一侧修地埂。主林带间距300~400m,副林带间距500m,主林带与副林带垂直。

优点:一是易抚育管理,特别是灌水方便,能够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二是可以减轻林带胁地;三是树沟还能起到排水的作用。

缺点:有林一侧,轻微影响机械耕作。

c.路—林—路配置。路、林、路宽占地分别为4.5m、2.5~4m、4.5m,均采取开沟造林,树沟深以地平线为基准60~80cm之间,底宽为2~3m,上口宽为2.5~4m。树沟内栽2~3行乔木。林带间距500m。

优点:一是易抚育管理,能够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二是有效减轻林带胁地,树木与农作物争水、争肥、争光矛盾不突出;三是缓解了林牧矛盾;四是有效地避免农民耕作过程中损坏树木;五是便于机械耕作;六是生产资料及农产品拉运方便顺畅。

缺点:规划的路占地较多。

根据造林成效分析,农田防护林林带配置模式应采取第二和第三方案。

3.农田防护林的树种选择

(1)树种选择:通常选择高大、深根性以及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如新疆杨、旱柳、樟子松、油松等。

(2)苗木规格:乔木苗规格,苗高3.5m以上(栽植时地上部分截为2.5m),胸径3~5cm,无冻害、病虫害、机械损伤等优质苗木。同一条树沟内要求苗木胸径一样粗。

(3)整地:黄河灌区结合农田土地平整、修渠、修路等工程同时进行,一般在秋季完成,第二年春季随挖坑随造林。井灌区秋季结合修路开挖树沟,并将沟底疏松土整平,边坡整齐。第二年春季(4月初造林)挖栽植坑,要挂线划行定点,按行点挖植树坑,规格一般为60cm×60cm×60cm,株行距2m×2m。随挖坑随造林。

(4)造林:起苗前将圃地浇灌一次,苗木拉运到项目区后,在水中浸泡3~5天。栽植时,在树苗上用油漆划栽植深度(60cm)线,然后将地上部分高度统一定为2.5m齐头,并用油漆涂好剪口,以防失水,随栽随取。

(5)补植:一条林带如果缺株断行,必将影响林带的预计结构,减低防护效果,必须及时进行补植。缺什么样规格苗,补什么样苗,缺多少,补多少。

4.农田防护林的抚育管理措施

(1)及时落实林权。农田防护林工程竣工后,坚持“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将农田防护林拍卖或承包给单位或个人。林木产权归购买者所有,由林业部门颁发林权证,保障防护林承包者的利益。在防护林更新利用时,防护林承包者(或购买者)与防护林旁的土地承包户按7∶3的比例分成林木收入,让农民也得到部分利益,但更新利用时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方可实施。

(2)加强幼林抚育管理。必须适时进行幼林抚育,确保林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抚育管理包括农田防护林栽植以后的浇水、松土锄草、修枝、抹芽、管护及病虫害防治等。每年l~3次,第1年3次,入冬封冻时浇水,第2~3年每年2次,第3年修枝时只剪掉畸形枝和并生枝。枝下高度为树高的1/3。

(3)强化管护措施。通过开沟造林,基本上解决了林农矛盾。但是随着农区畜牧业的发展,林牧矛盾比较突出,牲畜毁林事件时有发生,为此要强化管护措施。一是加强护林队伍建设,派责任心较强的护林员,勤于夜间看护;二是对毁林案件及时查处,加大处罚力度;三是对管护好的项目区实行重奖,充分调动项目区干部群众爱林护林的积极性;四是利用沙柳枝条等材料围捆树干或涂白刷药,防止牲畜啃食。2004~2007年达拉特旗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用石棉网布围捆树干,成本低,防护效果非常好。

2019春节期间那些地区天气预报会下雪?

北方,青藏高原,西北,很大概率会出现降雪天气,而南方则降雪的几率不大。

从2019年2月5日春节的天气预报来说,春节时我国南北方都较为寒冷,需要注意保暖。

根据2018的来看,青藏高原东部多降雪 :17-21 日 ( 初二至初六 ) , 西藏、青海有小到中雪 , 局地大雪。17-18 日 ( 初二至初三 ) , 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南部、黄淮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 , 累计降水量有 1-3 毫米。

今年的春天不会太冷,毕竟北方很多会下雪的地方一直没有下雪。还有武汉这些地方,在12月底,最高气温竟然还有15℃左右,2月4日过年的时候温度可能会下降,但是不会特别冷。

并且国家气候中心每年10月下旬都会组织全国科研院所及业务单位的气候专家对冬季的气候形势进行科学的会商研判,发布官方预测。

而关于2018/2019年冬季气候趋势,,国家气候中心近期有一初步预测结论:预计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出现冷冬的可能性不大。

2月5日,大年初一,这天比照以往经验来看,大年初一北方会比较冷,一些地方甚至还会有降雪出现,而南方则没有北方冷,但是却湿气比较大。通体来看,2月5日当天南北方都不会特别暖和。

春节正好是六九第一天,还没有到回暖的时候。在最北方的地区,如哈尔滨,春节一般都是会下雪的。但是南方地区,因为今年冬天气温大范围偏暖,所以会不会下雪还没有定论,不过像广东和更偏南的地区应该没有雪下,具体还应以当地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预报为准。?

2019年春节已经是六九了,所谓五九六九沿河看柳,这个时候已经开始回暖了,是没有之前冷了。

六九,就是春天来了,杨柳返青,天气暖和了。冬至之后的54天——63天,燕子就从南方飞回了北方。六九的气温已经开始升高,具体气温能到多少度,就要看所处的地理位置了,如果没有寒流,我国河南、山东地区一般温度介于0--10度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