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数九天气”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计算的?

2.秋天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

3.2019年什么时候数九

4.全国空气质量实时排名是怎么样的?

5.2019年冬天什么时候开始?今年是冷还是暖?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数九天气”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计算的?

2019年一月天气预报_中国天气2019年1月

“数九天气”是从每年阳历12月下旬初冬至开始计算的。

数九习俗起源于何时,现在还没有确切的资料。不过,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就写道:“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数九寒天,就是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实际上,是“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整整90天,数九计日。

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古代中国人民认为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已经到来。

扩展资料:

2019年数九天时间表:

一九:2018年12月22日-2018年12月30日。

二九:2018年12月31日-2019年1月8日。

三九:2019年1月9日-2019年1月17日。

四九:2019年1月18日-2019年1月26日。

五九:2019年1月27日-2019年2月4日。

六九:2019年2月5日-2019年2月13日。

七九:2019年2月14日-2019年2月22日。

八九:2019年2月23日-2019年3月3日。

九九:2019年3月4日-2019年3月12日。

秋天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

1、从月份上来说,阴历七至九月从立秋到立冬,阳历为9至11月,天文为秋分到冬至这一段时间。在中国秋季从立秋开始,进过初秋、中秋和深秋,到立冬结束。

2、从气象来说,北温带的秋季在8月23日(处暑)~11月20日(小雪);南温带的秋季在2月19日(北半球雨水)~5月21日(北半球小满)。

3、从气温来说,10~22℃期间分别为春秋季。

秋天[qiū tiān]?

又称秋季,一年四季的第三季,由夏季到冬季的过渡季,北半球为9至11月,南半球为3至5月,天文为秋分到冬至[1]?。气象工作者研究物候学标准是:炎热过后,五天平均气温稳定在22度以下时就算进入了秋季,低于10度时秋季结束。

自然景观最明显的变化在树木上面,城市里会开始清扫大量的落叶,山区则涌进不少观赏红叶的游客们。

词语释义

1、汉桓宽《盐铁论·相刺》:“文学言治尚於 唐 虞 ,言义高於秋天,有华言矣,未见其实也。” 北周庾信《小园赋》:“非夏日而可畏,异秋天而可悲。” 前蜀 尹鹗 《菩萨蛮》词:“ 陇 云暗合秋天白,俯窗独坐窥烟陌。”

2、唐张谔《九日》诗:“秋天林下不知春,一种佳游事也均。”胡适《尝试集·十一月二十四夜》:“现在他们说我快要好了,那幽艳的秋天早已过去了。”

从中国秋始日期分布图上可以看出,东北地区是中国东部秋始来得最早的地方。进入秋季,北方冷空气不断侵入,但势力不是很强,常在中国北方形成秋高气爽的天气,华西常有绵绵秋雨出现。

秋季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华西秋雨、南方寒露风、霜冻及低温冷害。总体来讲,进入秋季,太阳高度角渐低,温度渐降;秋风送爽、炎暑顿消、硕果满枝、田野金黄。

秋天别名

高秋(秋高气爽之意)

素秋?白秋(五行思想中秋=金=白)

白帝(掌管秋天的神)

金秋(秋=金;丰收?植物的颜色)

三秋(初秋、仲秋、晩秋的三个秋)

九秋(秋的九十天=三个月时间)

秋天节气

秋天一共有6个节气,分别为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气象

秋季的气温会逐渐下降,但是一般较冬季缓慢。由于干湿状况的差异,不同地区会出现阴冷多雨,或干燥凉爽的气象状况。在较冷的深秋,由于昼夜温差大,白天蒸腾的水汽会在夜间凝结,或为露,或为霜。

天文

秋季太阳直射点从北半球逐渐南移,秋分之后越过赤道,太阳直射南半球。从北半球看来,太阳的角度渐渐变低,昼夜长短差距变小。在秋分时,昼、夜等长。 在秋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由远渐近。从黄道平面看来,太阳位于狮子座、室女座、天秤座的背景上。

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但立秋时节,江淮一带的天气仍十分炎热。

根据平均温度划分季节的标准,必须是5天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是秋天,按照这样的标准,江淮地区一般是在9月中下旬才进入秋天。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气温的日较差逐渐明显,往往是白天很热,而夜晚却比较凉爽。

秋的含义,实际上是庄稼快成熟的意思。立秋以后,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晚稻拔节孕穗,棉花裂铃吐絮;中稻、夏玉米进入灌浆成熟阶段。华南东部和西部,抗旱、防洪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立秋后的华南,时令虽仍属盛夏,但"立秋十天遍地黄",一个金色"秋天"就要到来了?

处暑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处”是去的意思。处暑即暑气至此而止,也就是到了处暑,炎热的夏季就要过去,气温开始逐渐下降,雨量渐少。但这只是一般规律,在江淮地区,各年的差异很大,有的年份,处暑期间天气的炎热程度比夏日更甚,出现了俗称的“秋老虎”天气,正因为如此,江淮一带地区有将处暑解释为“处在暑日之中”的。故提醒百姓此时既要注意防暑。在北方此时昼夜温差逐步增大,早晚要适时添加衣物,防止感冒。

昼暖夜凉的条件对农作物体内干物质的制造和积累十分有利,庄稼成熟较快,民间有“处暑禾田连夜变”之说。所以提醒农民朋友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安排好田间农事。

秋分

秋分是表征季节变化的节气。秋分这天,太阳位于黄经180度,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等长。这时,南方地区候温普遍降至22℃以下,进入了凉爽的秋季。"一场秋雨一场寒"。一股股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降雨,气温也一次次下降。在西北高原北部,日最低气温降到0℃以下,已经可见到漫天絮飞舞、大地素裹银装的壮丽雪景。

秋分以后,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雨量明显减少,暴雨、大雨一般很少出现;不过,降雨日数却反而有所增加,常常阴雨连绵,夜雨率也较高。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巴山夜雨涨秋池"的名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南方秋多夜雨的气候特色。

南方地区和凉山州秋多绵雨,湿害严重,对秋收、秋耕和秋种影响颇大。要抢晴收晒,理墒防渍,抓好"三秋"生产的质量和进度。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秋季阴雨寡照、土土壤墒情较好的气象条件,不失时机地大搞植树造林,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

寒露

每年10月8日或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首都北京大部分年份这时已可见初霜,除全年飞雪的青藏高原外,东北和新疆北部地区一般已开始降雪。

寒露以后,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中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天气常是昼暖夜凉,晴空万里,对秋收十分有利。中国大陆上绝大部分地区雷暴已消失,只有云南、四川和贵州局部地区尚可听到雷声。华北10月份降水量一般只有9月降水量的一半或更少,西北地区则只有几毫米到20多毫米。干旱少雨往往给冬小麦的适时播种带来困难,成为旱地小麦争取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

海南和西南地区这时一般仍然是秋雨连绵,少数年份江淮和江南也会出现阴雨天气,对秋收秋种有一定的影响。

“寒露不摘棉,霜打莫怨天”。趁天晴要抓紧收棉花,遇降温早的年份,还可以趁气温不算太低时把棉花收回来。江淮及江南的单季晚稻即将成熟,双季晚稻正在灌浆,要注意间歇灌溉,保持田间湿润。南方稻区还要注意防御“寒露风”的危害。华北地区要抓紧播种小麦,这时,若遇干旱少雨的天气应设法造墒抢墒播种,保证在霜降前后播完,切不可被动等雨导致早茬种晚麦。寒露前后是长江流域直播油菜的适宜播种期,品种安排上应先播甘兰型种,后播型品种。淮河以南的绿肥播种要抓紧扫尾,已出苗的要清沟沥水,防止涝渍。华北平原的甘薯薯块膨大逐渐停止,这时清晨的温在10℃以下或更低的机率逐渐增大,应根据天气情况抓紧收获,争取在早霜前收完,否则在地里经受低温时间过长,会因受冻而导致薯块“硬心”,降低食用、饲用和工业用价值,也不能贮藏或作种用。

霜降

霜降节气在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可见霜降是开始见霜的意思。但是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差异较大,“霜降始霜”反映的是黄河流域的气候特征。就全年霜日而言,青藏高原上的一些地方即使在夏季也有霜雪,年霜日都在200天以上,是中国霜日最多的地方。西藏东部、青海南部、祁连山区、川西高原、滇西北、天山、阿尔泰山区、北疆西部山区、东北及内蒙东部等地年霜日都超过100天,淮河、汉水以南、青藏高原东坡以东的广大地区均在50天以下,北纬25°以南和四川盆地只有10天左右,福州以南及两广沿海平均年霜日不到天,而西双版纳、海南和台湾南部及南海诸岛则是没有霜降的地方。

霜的出现表明地面最低温度已达0℃以下,对农作物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称为初霜,初霜愈早对作物危害愈大。中国各地的初霜是自北向南、自高山向平原逐渐推迟的。除全年有霜的地区外,最早见霜的是大兴安岭北部,一般8月底便可见霜;东北大部、内蒙和北疆初霜多在9月份;10月初寒霜已出现在沈阳、承德、榆林、昌都至拉萨一线;11月初山东半岛、郑州、西安到滇西北已可见霜;中国东部北纬30°左右、汉水、云南省北纬2°左右的地区要到12月初才开始见霜;厦门、广州到百色、思茅一带见霜时已是新年过后的1月上旬了。

霜降时节,凉爽的秋风已吹到花城广州。东北北部、内蒙东部和西北大部平均气温已在0℃以下,土壤冻结,冬作物停止生长,进入越冬期。华北大豆收获,尚未下地的晚麦宜选用春性品种赶快抢种,已出苗的要查苗补种。长江流域正值冬麦播种的黄金季节。油菜一般已进入二叶期,应及时间苗定苗,中耕除草,防治蚜虫。灾区受洪水影响尚未种下去的迟油菜,可先用湿灰粪拌种,在室内催芽后播种,以加快出苗。“霜降不割禾,一天少一箩”,晚稻成熟后抓紧收获,以防雀害和落粒。华北地区大即将收获,要加强后期管理。

霜降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了干季,要高度重视护林防火工作。

2019年什么时候数九

2019年数九时间:

1、一九:2018年12月22日-2018年12月30日(万叶枯萎,鸿雁南飞)

2、二九:2018年12月31日-2019年1月8日(单衣觉寒,群鸟夜投高宿,鲤鱼游入深潭)

3、三九:2019年1月9日-2019年1月17日(朔风凛冽,荒原地冻,水面结冰犹如冰桥)

4、四九:2019年1月18日-2019年1月26日(参星半夜落下,辰星早上升起)

5、五九:2019年1月27日-2019年2月4日(白日渐长,太阳未时之后可照进堂屋)

6、六九:2019年2月5日-2019年2月13日(春风拂面,百草萌动,单衣即可出门)

7、七九:2019年2月14日-2019年2月22日(喜鹊筑巢,鸿雁归来)

8、八九:2019年2月23日-2019年3月3日(草木生长,阳气遍地,正是种谷深耕之时)

9、九九:2019年3月4日-2019年3月12日(耧车播种,玉苗丛生,正是农家欢乐之时)

九九民谣: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中国民间节气。数九从每年阳历12月下旬初冬至开始。数九习俗起源于何时,现在还没有确切的资料。不过,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

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就写道:“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数九寒天,就是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实际上,是“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整整90天,数九计日。

全国空气质量实时排名是怎么样的?

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19年1-7月全国空气质量状况,全国空气质量排名前10分别是:海口、珠海、丽水、黄山、深圳、中山、拉萨、厦门、舟山、台州

2019年1-7月,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0.9%,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155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同比增加9个;PM2.5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

PM10浓度为6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0%;O3浓度为145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4%;SO2浓度为1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4%;NO2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CO浓度为1.4毫克/立方米,同比持平。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1-7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46.2%,同比下降6.1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61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3.4%。

北京市1-7月,优良天数比例为59.0%,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4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5%。

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1-7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4.8%,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4%。

汾渭平原11个城市1-7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54.8%,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59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3.5%。

2019年1-7月,168个重点城市中邢台、临汾、石家庄市等20个城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差(从第168名到第149名);海口、拉萨、深圳市等20个城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好(从第1名到第20名)。

改进措施:

空气质量不仅关乎人类生存质量,而且也深深影响着地球上其他的生物。因此我们要自觉维护环境保护义务,努力提高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空气质量。

主要有以下措施:

1、建立空气质量监测机制,落实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

2、加强工用能源开发,不断替代化石能源。

3、发展太阳能等无污染新能源,扩展人类能源源泉。

4、出台法律规定,严格限制节日爆竹燃放,减少排放有害气体。

5、提供集体送暖,减少取暖成本。

6、勤种树,多开河渠,减少排放污水。

7、使用空气净化器防治室内空气污染。

8、出行时尽量乘坐公交车、地铁,减少私家车使用;安装尾气处理器或使用燃油润滑油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9、对于污染和能耗大的工厂进行改造,对废气、废水等进行无害处理,实现节能减排。

人民网-前7月全国空气质量状况排名公布

百度百科-空气质量

2019年冬天什么时候开始?今年是冷还是暖?

嗨,我又见到你了。今天,边肖带来了一篇关于今年初冬的文章。我希望你喜欢它。

马上就要入冬了,但是很多地方的人可能也感觉今年的气温有些异常。即使是初冬,很多地方还是感觉不到冬天。此外,国家气候中心也发布新消息称,今冬寒冷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为什么今年冬天会有这样的天气?2019年的冬天什么时候开始,冬天什么时候开始?应该注意什么样的问题?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指中国西北地区的冬至,太阳和黄道中的225个节气,相交于阳历的11月7日至8日之间。立冬是一个季节性节气。立冬说冬天将从现在开始。入冬后,日照时间会继续缩短,中午日照高度会继续降低。它是古代立冬民间“四季八节”之一。人们通常举行祭祀活动。立冬不仅是冬天的第一个季节,也是中国古代许多地方的一个重要节日。

立冬意味着进入寒冷季节,人们倾向于吃能驱寒的食物。立冬,俗称“闽中之冬”,意思是秋冬之交,立冬“补冬”。在广东潮汕地区,立冬时不得不吃甘蔗和炒饭。在汕头,人们在初冬吃由莲子、蘑菇、栗子、虾和胡萝卜制成的香米。这些也是温热的食物。在北方,初冬的习俗是吃饺子,因为饺子看起来像耳朵。人们认为吃饺子,冬天耳朵就不会冻。

冬季节气开始时,南亚高空西风急流已经完全建立。此时,西风南支的高空波动强度和东移对江淮地区的降水天气影响较大。当亚洲出现纬向环流,西风南支强烈波动时,就会出现大范围的阴雨天气。此外,纬向环流将结束,经向环流将建立,并伴有寒潮和明显降温。入冬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明显减少。

11月5日下午,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主任叶殿秀表示,今年冬天冷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她说,根据最新的会商结果,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接近或高于常年,出现寒冬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这不排除在此期间出现气温波动。

此外,目前预计,2019-2020年冬季,欧亚中高纬大气环流以纬向环流为主。东亚冬季风比全年同期弱,东亚槽向东偏弱。这意味着影响我国的冷空气较弱,我国北方天气稳定的概率较大,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立冬应该吃什么食物?

古人有‘冬补冬’的习俗,但与秋季的温补不同,冬季的食补更注重高热量。比如福建和初冬,炖肉是用狗肉、羊肉、猪排四种药材做成的。立冬,浙江省被称为“仲冬”。在浙江洞头,初冬的这一天,人们会宰杀鸡鸭,炖给家人吃。另外,吃饭是有具体时间的。他们必须在黎明时吃。冬天手脚容易冻伤。有的地方炖猪蹄补形。因为饺子和饺子谐音,所以在北方很多地方,人们习惯在季节变换、新旧更替的时候吃饺子。

除此之外,初冬还有一些有趣的当地风俗。例如,在湖南醴陵,人们有在初冬制作“醴陵烧烤”的习俗。醴陵烧烤是一种腊肉,在炉子上用松木慢慢熏制。它的香味很浓。再比如绍兴黄酒,最有名。在初冬,这是一个重要的酿酒日。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为“四态”,意为立定和开始。立冬作为“四季”中重要的节气之一,是中国人非常重视的季节节点之一。“秋收冬收”也是一个享受丰收和休息的季节。通过冬季休息,我们期待来年的繁荣和好运。立冬不仅是冬天的第一个季节,也是中国许多地方庆祝的一个重要节日。它是古代立冬的“四季八节”之一。人们通常举行祭祀活动。立冬是十月的一个重大节日。中国人有祭祖、饮酒、宴饮和庆祝新年的习俗。他们向祖先和神灵献祭时令食物,以履行作为后代的义务和责任。他们祈祷上帝在来年给他们一个好收成,农民自己也会因为喝酒和休息而得到奖赏。

补充冬季

立冬之后,今年的冬天正式来临。植物枯萎,昆虫冬眠,一切活动趋于停止。人类虽然不说冬眠,但是有立冬补冬的习俗。“立冬补冬,但口空”这句谚语是最好的比喻。立冬意味着进入寒冷季节,人们倾向于吃能驱寒的食物。在南方,人们会吃高热量的食物,比如鸡鸭鱼肉。有些人会用中药烹饪,以增加药物的功效。立冬在福建中部通常被称为“冬天”,意味着秋冬之交。初冬时,家家户户都要熬汤,剁碎当归、山苍子根、野芍药根等。将汤放入锅中煮沸,取出根块,然后加入鸡鸭兔肉或猪蹄、猪肚等。沸腾。草根种类繁多,配方多样,但没有一种能掩盖补肾健胃、强腰膝的功效。在广东潮汕地区,立冬时不得不吃甘蔗和炒饭。甘蔗可以是“冬令进补”食品之一,因为人们有一句传统的谚语,“吃甘蔗,立冬不牙疼”,意思是“立冬”的甘蔗是成熟的,吃了不会上火。这个时候“吃甘蔗”不仅可以保护牙齿,还有滋补的作用。

在北方,立冬有吃饺子的习俗。在北方,初冬的习俗是吃饺子,因为饺子看起来像耳朵。人们认为吃饺子,冬天耳朵就不会冻。初冬包饺子,味道不仅和不一样,蘸醋和烂蒜也不一样。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我国以农业为基础,非常重视二十四节气,“节”也是植被新的生长点。秋收冬收,这一天,为了改善生活,他们选择了‘好吃不过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