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贵州冬季暴雨情况

2.2009年8月1日到桂林这自驾游,天气和路况如何

3.根据所给材料,回答以下问题:2009年7月以来,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及重庆等五省(区、市)遭遇百年一

4.关于最近几天南方阴雨天气的问题。。。。。

5.09年杭州国庆8天天气如何?

6.气候异常了

2019贵州冬季暴雨情况

贵州天气2024年春节贵州天气_贵州天气2009

元旦过去已经小有十天,贵州在元旦寒潮的帮助之下终于迎来了首场冬雪。这个冬天,贵州总是显得比较冷,而且今年冬天,贵州的雨总是显得有点多。其实贵州的雨下得这么大也是有点受到南支槽的影响,并且贵州大部分地区冬天的降雨量都达到了极值。

贵州各区最近天气情况

在贵州的小伙伴还好吗?据说今年贵州的冬天出现暴雨天气,根据贵州气象台的统计,贵州从2019年1月8日08时至9日08时,全省22县域内157站出现暴雨,都匀市奉合96.8毫米为最大,其中望谟、册亨、雷山、丹寨、兴义城区出现暴雨,暴雨以上降水主要出现在黔西南州、安顺市南部、黔南州中部、黔东南州中部。

今年的暴雨实在是罕见。贵州在冬天基本上不会有这么大范围的降雨。

1月9日,贵州出现了1月份最大的一场暴雨,1月8日08时-9日08时的这场降雨,全省17县(市、区)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

对于这场大雨,贵州气象台做出解释,贵州暴雨以夏季为多,春季次之,冬季则少有出现。

这次出现暴雨主要是收到南支槽充沛水汽影响。

南支槽

南支槽也称副热带西风槽,槽前对应有辐合上升运动和降水区,槽后则对应辐散下沉气流,天气晴朗。

南支槽一般冬季常见,可造成大雨、暴雨、雷暴、冰雹、大风等天气。如果南支槽无冷空气配合,则一般出现局部性的阵雨或小到中雨天气。当南支槽与强冷空气结合,则可造成整个低纬高原地区的降温、雨雪天气。

说是“强降水”,其实从雨水的量级和时间上看并没有达到强降水的标准,只不过是在近年来的1月份中,24小降水量达到大雨量级的时间确实少见。

贵阳市区累计降水量28.9毫米,达到大雨量级,这次强降雨过程在冬季实属罕见。据悉,近10年中,贵阳东山本站1月份从未出现24小时累计降水量达到20毫米及以上的情况。此外,此次贵阳日降水量分别超过了2009年至2014年、2017年各年的1月总降水量。

1月8日,贵阳市出现今年以来首次强降雨天气过程,全市普降中雨,局地出现大雨,雨水和低温的配合下,给深冬的贵阳更添几分寒意。此后的贵阳在随后几天会小雨转阴天。

据贵州省气象台预报,贵州大部从今天雨量开始减小,部分地区中雨加小雪,仍有可能引发次生灾害。贵州省应急厅,贵州省防指、省减灾办、省安委办8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做好低温雨雪及强降雨防范工作。全力防范局部强降雨可能诱发的山洪灾害,及时转移可能受威胁区域群众。同时,各地要抓住降水时机,做好蓄水保水工作,为冬春抗旱储备水源。

气象部门提醒,雨水导致路面湿滑,交通受到一定影响,公众出行请关注最新天气及路况信息,注意交通安全。

夜间到11日白天,省的西部地区零星小雨转多云,其余地区小雨转阴天;

11日夜间到12日白天,省的西部地区多云,其余地区阴天夜间到早晨有小雨。其中未来三天,我省的中西部地区及万山等地夜间到早晨局地有雾。

2009年8月1日到桂林这自驾游,天气和路况如何

未来一周时间,桂林天气以晴间多云为主。气温在三十四五度左右。桂林的太阳很猛,热,如果是女士的话请带雨伞。

路况还可以。带上地图,还可以找导游,要是在迷路的话可以问人。桂林人都是蛮好的。

吃好喝好玩好。

根据所给材料,回答以下问题:2009年7月以来,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及重庆等五省(区、市)遭遇百年一

(1)材料中提到的发生旱灾的省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2)选项中D表示的是降雨,有利于旱情的缓解,是人们盼望的天气;

(3)云南的自然灾害有地震、泥石流和洪涝、干旱灾害;

(4)南方地区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5)为了解决干旱可行的做法有在当地修建水库、水窖等蓄水设施,并积极发展节水农业;

中学生能为抗旱做的就是注意平时节约用水,一水多用;呼吁人们养成科学合理的用水的好习惯;

(6)昆明有“春城”之称,它夏季凉爽,冬季温和,这是因为北回归线穿过南部,大部分地处亚热带、热带地区;

此外云贵高原的海拔近2000米,海拔升高,气温会降低.

故答案为:(1)南方;(2)D;(3)A;(4)C;(5)注意平时节约用水,一水多用;呼吁人们养成科学合理的用水的好习惯;

(6)北回归线穿过南部,大部分地处亚热带、热带地区,云贵高原海拔近2000米,海拔较高.

关于最近几天南方阴雨天气的问题。。。。。

主要原因是最近大气环流异常,降水天气系统比较频繁。

1、冬去春来的时候,冷空气势力逐渐减弱,副热带高压开始北上,海洋上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春季到来,冷暖空气经常在江南地区交汇,从而形成阴雨绵绵的天气。

2、江南的春天,低气压非常多。低气压里的云走得很快,风很大,雨很急。每当低气压经过一次,就会出现阴沉、多雨的天气。

3、春季到来,大气层里的水汽比较多,水汽一到晚上遇冷就容易凝结成雾或毛毛雨。

09年杭州国庆8天天气如何?

国庆长假杭州以多云天气为主 全国分处夏秋冬三季

市民出游提前备好衣物

2009年09月29日 07:06:56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浙江在线09月29日讯 国庆节假,杭州天气不错,以多云为主,惟独5日有点小阵雨。全省也只有沿海地区有些小阵雨,基本没很厉害的降水。市民可放心出游。

另外,目前全国分为三季。东北和青海已到冬季,长江以北其他地区及贵州云南已入秋,长江以南大部分省份则尚处夏季。8天长假,打飞的的话,你可以在一天内经历三季。

杭州长假以多云为主

国庆长假,杭州正处夏入秋的当口,应该是“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时候。

从历史上看,国庆长假持续晴朗的年份,并不多。回顾杭城从1850-1908年的59年中,整个10月上旬,都没有雨的年份,只有1959、1979、1980、1993、2004年这五年。

预计今年10月1日至7日,杭州以多云天气为主,只有5日偶尔有阵雨光顾。属于偏好的一年。

从全省来看,1、4、5、6、7日这五天,宁波、舟山、温州、台州等沿海地区有点阵雨,其他地区以多云为主。

厄尔尼诺正在酝酿中

9月即将结束,气象专家说,杭州该月气温明显偏高,降水偏少。

另外,台风已近尾声。一般来说,出现在南海的台风,对浙江只产生外围影响,而出现在西北太平洋的台风,都会正面影响浙江。今年台风出现在南海偏多,西北太平洋一带偏少。

另一值得关注的气候因素,是厄尔尼诺现象。从6月至今,连续四月,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偏暖0.5℃以上,表明厄尔尼诺处于发展中。如果这种现象持续到10月,可以说厄尔尼诺现象已形成,异常天气会更多:如冬天异常偏暖或大雾天数明显超过历史平均值。

全国分处夏秋冬三季

有趣的是,最近我国南北方气温呈现较大差异,甚至可分为三季节。

青海、黑龙江和新疆小部分地区已超越其他地区,率先入冬。前两天,青海和黑龙江部分地区还出现飞雪。

西南地区则由于地势和近期降雨原因,气温低于南方其他地区。因此,目前,我国长江以北的大部地区和贵州、云南等地已进入秋季,秋色已占“半壁江山”。

而长江以南的浙江、江西、广东、福建、广西等地的最高气温还在30℃或以上,属夏季。近日,东北地区北部和广东省南部温差高达20℃。

从常年统计看,上海、浙江、江西、湖南的入秋时间一般在9月下旬,福建、两广地区的秋天要等到10月中下旬。今年副热带高压一直徘徊在江南、华南,秋天姗姗来迟。

国庆长假,不少人出省游玩。建议市民密切关注目的地气象网站,按照当地气温带上备用衣服。

另外,专家提醒,为防备甲流,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最好戴上口罩。行李包里每人至少该带上两个口罩。

气候异常了

我国十二省区严重干旱分析快报

2008年10月下旬以来降水量持续偏少的影响,我国京、津、冀、晋、鲁、豫、皖、苏、鄂、陕、宁、陇十二省区出现三十年一遇的罕见干旱,部分地区重旱程度达五十年一遇。一点五七亿亩小麦受旱,中国首次拉响Ⅰ级抗旱警报。本快报就这次干旱过程以及气象成因初步分析,并对未来两周天气给出展望。

一、雨情

去年10月下旬以来,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北部、江苏北部、湖北东北部、陕西北部、宁夏、甘肃东部等北方冬麦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五至八成,山西中部、河北中南部、河南东北部和中部、山东西部、安徽西北部等地降水量偏少八成以上。华北大部、黄淮西部、江汉等地平均无降水日数达到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位,其中,河南的无降水日数为历史同期最多(图1,图2)。

二、旱情

中国气象局二月五日气象干旱监测显示,北京、河北中南部、山西大部、山东北部和西部、河南大部、安徽北部、陕西大部、甘肃东部、湖北北部等地气象干旱达到中到重度,其中,河南中东部、安徽西北部地区达到特旱。图3(a)为2009年1月31日中国干旱监测图,图3(b)是2月6日亚洲干旱监测图。从此图上也可以看到,除了我国的干旱外,在北非、印度、中南半岛地区也发生了严重的干旱。

据农业部农情调度,截至二月五日,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等主产区小麦受旱一点五七亿亩,其中严重受旱六千四百八十二万亩。八省旱区受旱麦田中已灌溉面积七千八百七十七万亩,占受旱面积的百分之五十。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二月四日启动Ⅱ级抗旱应急响应的基础上,五日宣布启动Ⅰ级抗旱应急响应。这也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启动Ⅰ级抗旱应急响应。

根据气象与水文学上的定义,某一次异常气候或水文事件的重现期为30~50年一遇,我们称之为极端气候或水文事件。这次的干旱是一次极端气候事件。

三、气象成因

这次我国大范围严重干旱是较长时期降水稀少所造成的。从气象成因监测和分析看,应该从2008年11月大气环流异常开始分析。

北半球中高纬度存在准静止的环流系统,这种稳定的环流形势是造成这次干旱灾害的主要成因。图4a给出2008年11月1日~2009年2月3日北半球500 hPa平均高度及其距平场。图4b是在这段时间里,每天高度距平大于10 gpm以及高度负距平小于10 gpm的天数占总天数的百分率,表示500 hPa平均高度场各个系统的稳定程度。欧亚中高纬度主要环流系统是西欧北部的阻塞高压,这个阻塞系统在12月达到鼎盛,一直持续到2月初,其距平中心的稳定性达到70%以上(即有67天以上持续为正距平所盘踞)。而其西南侧欧洲西海岸为稳定的低压槽(负距平区),其持续性也达到70%以上,反映在欧洲西部上空高空槽活动频繁。沿着30~50°N北半球存在长定波列,表现在东亚大槽维持在日本东北部(千岛),高原上空为稳定的高压脊,中国大陆长时期处于东亚大槽槽后西北气流控制下,冷空气活动频繁。东亚大槽和高原上空的高压其持续性也在70%以上。在北半球10~20°N 附近的纬度带, 基本上为副热带高压控制,副热带高压明显偏强,而受中纬度120°E地区低压槽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不明显(图4b)。2008年11月~2009年1月逐月平均的500 hPa平均高度场与图4类似(图略),正是这种异常环流及其稳定,造成干旱形成并加剧。从2009年1月1日~2月3日平均的300 hPa的等风速线分布上看(图5a),有一支急流从大西洋中部、非洲及亚洲大陆沿20~35°N地区(北非、中东、印度北部和中国西南地区)向东伸向日本南部。在这支急流中,300 hPa经向风扰动动能的大值区集中在70°E以西地区,表明从亚洲西部过来的扰动系统不容易东移到东亚上空,从而使水汽不能输送到70°E以东地区,造成了亚洲大范围的干旱。

我们给出2009年1月200 hPa水平风距平场,代表干旱最严重时期对流层上部的环流(图6a)。沿着30°N北半球有几个反气旋性的距平中心分别位于大西洋中部、地中海以及青藏高原上空,在中国沿海岸有一个气旋性环流区。这些距平中心与对流层中层500 hPa的正、负距平区相对应。2009年1月对流层下部的700 hPa水平风距平场上可以看出(图6b),北非、印度次大陆、中南半岛和中国大部偏北距平风盛行,这表明这些地区冬季风异常盛行,来自海洋上的水汽不容易达到上述地区。

这次出现干旱严重的部分地区,在2008年1月曾经是多雪区,雪灾严重。值得对这两个过程进行对比分析。图7为安徽阜阳附近(116°E , 33°N) 1月平均的垂直速度(图7a)和相对湿度(图7b)廓线(实线为2009 年, 点划线为2008 年)。2008年1月暴雪期间,阜阳地区在对流层中下层(600 hPa以下)为上升运动,相对湿度在55%以上;而在2009年1月,除了近地面的边界层整层皆为下沉运动,对流层中层(400~600 hPa)下沉速度接近20Pa×s-1,在这里对流层中、上部空气下沉运动甚强,相对湿度基本上在40%以下,抑制了云和降水的发展。这两个时期扰动动能(风暴路径)的分布也不一样(图6b),2008年1月有3次低气压扰动沿青藏高原向东移入我国上空(图略)。图8 给出2008年1月11日~2月2日500 hPa平均高度及其距平场,可以看出是最有利于出现冬季强降水的“东高西低”的环流,与2008~2009年秋冬季干旱的大气环流形成明显差异。图4a与图8上这种环流近似反相的特征和异常环流的持续性在Hovm?ller图(沿35~45oN平均的300 hPa经向风时间–经度剖面,图9)上很清楚。中国东部地区除了2008年12月初和2008年12月底~2009年1月初这两次强寒潮过程,稳定在高原高压脊前的西北气流控制下。此外,从2008年底~2009年1月,大气季节内30~60天振荡(MJO)在 60~150oE很不活跃,与2008年初暴雪期间MJO在此地区的强盛差异明显(图略)。

一般在气候预测中,人们重视赤道东太平洋SST异常对全球气候异常的影响。我们注意到2008和2009年冬季赤道东太平洋SST同属冷水位相(Lanina位相),而我国气候完全相反,看来这次干旱与Lanina事件关系十分复杂,值得深入研究。

四、结论

造成我国大部地区入冬以来降水偏少的主要原因为:尽管去年冬天北方有几次强冷空气过程,但是冷空气没有带来降水,仅仅是大风和降温天气。降水偏少的主要原因是亚洲西部过来的扰动系统不容易东移到东亚上空,从热带洋面上过来的潮湿的暖湿气流不强盛,暖湿气流较弱,仅仅到达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无法输送到黄淮、华北、河南、山东、山西、河北等偏北的地方(图10)。

根据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全球的水份和能量循环加快,极端气候事件有增多趋势,中国也是如此。这次我国十二省区出现严重干旱,属于极端气候事件。2006年夏季川渝地区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2008年初南方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也是如此。气象业务和科研部门,应重视极端气候事件的监测、诊断和预测研究。

对未来天气形势的估计:

2月中旬我国南方地区的降水会比较频繁,北方部分旱区还有望迎来降水,11-13日在江淮、河套、华北地区有一次较强的降雨过程,13-14日前后在东北地区, 本次过程长江中下游、四川盆地东部、贵州、华北地区、东北大部、黄淮、及将出现一次阴雨(雪)天气过程,降水量一般有1~5毫米,部分地区可达10 毫米以上。15日后又有一次冷空气南下,但降雨主要发生在黄淮及其以南地区。此外,从美国气候预测中心(CPC)CFS中期预报场分析(图 10),到2月20日,高原附近的高压坝依然维持,“西高东低”的大气环流条件短期内不会有根本改变,北方地区可能依然维持相对少雨的形势。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应密切关注高原附近的高压坝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