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看云识天气?

2.高中地理天气系统:暖气团的气压低,冷气团气压高,那么暖锋是暖气团推冷气团

3.如何分析天气系统的动态变化

4.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明天的天气怎样 2

如何看云识天气?

观测天气科学实验_天气系统课前观察实验

看云识天气

长期的观测和实践表明,云的产生和消散以及各类云之间的演变和转化,都是在一定的水汽条件和大气运动的条件下进行的。人们看不见水汽,也看不见大气运动,但从云的生消演变中可以看到水汽和大气运动的一举一动,而水汽和大气运动对雨、雪、冰、雹等天气现象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根据云的形状、来向、移速、厚薄、颜色等的变化,总结了丰富的"看云识天气"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编成谚语。我们在这里将这些有关"看云识天气"的谚语汇总在一起,有兴趣的朋友不妨留心作一些观察对照。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钩钩云指钓卷云,这种云的后面,常有锋面(特别是暖锋)、低压或低压槽移来,预兆着阴雨将临;

"炮台云,雨淋淋":炮台云指堡状高积云或堡状层积云,多出现在低压槽前,表示空气不稳定,一般隔8-10小时左右有雷雨降临。

"云交云,雨淋淋":云交云指上下云层移动方向不一致,也就是说云所处高度的风向不一致,常发生在锋面或低压附近,所以预示有雨,有时云与地面风向相反,则有"逆风行云,天要变"的说法。

"江猪过河,大雨滂沱":江猪指雨层云下的碎雨云,出现这种云,表明雨层云中水汽很充足,大雨即将来临。有时碎雨云被大风吹到晴天无云的地方,夜间便看到有象江猪的云飘过"银河"'也是有雨的先兆。

"棉花云,雨快临":棉花云指絮状高积云,出现这种云表明中层大气层很不稳定,如果空气中水汽充足并有上升运动,就会形成积雨云,将有雷雨降临。

"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灰布云指雨层云,大多由高层云降低加厚蜕变而成,范围很大、很厚,云中水汽充足,常产生连续性降水。

"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根据云的移动方向来预测阴晴,云向东、向北移动,预示着天气晴好;云向西、向南移动,预示着会有雨来临。云的移动方向,一般表示它所在高度的风向。这一谚语说明,云在低压内不同部位的分布情况。它适用于密布全天、低而移动较快的云。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鱼鳞天指卷积云,出现这种云,表明高层大气层不稳定,如果云层继续降低、增厚,说明本地区已处于低压槽前,很快会下雨或刮风。

"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鲤鱼斑指透光高积云,往往处在由冷变暖的变性高压气团控制下,云层如果没有继续增厚,短期内仍是晴天。

"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指太阳落山时,西方地平线下升起一朵城墙似的乌云接住太阳,说明乌云东移,西边阴雨天气系统正在移来,将要下雨。一般来说,如接中云,则当夜有雨;如接高云,则第二天有雨。但如西边的乌云呈条块状或断开,或本地原来就多云,那就不是未来有雨的征兆了。

"西北开天锁,明朝大太阳":指阴雨天时,西北方向云层裂开,露出一块蓝天,称"天开锁"。这说明本地已处在阴雨天气系统后部,随着阴雨系统东移,本地将雨止云消,天气转好。

"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指春、夏时节,雨天的中午,云层裂开,太阳露一露脸,但云层又很快聚合变厚,这表明本地正处在准静止锋影响下,准静止锋附近气流升降强烈、多变。上升气流增强时,云层变厚,降雨增大;上升气流减弱时,云层变薄,降雨减小或停止;中午前后,太阳照射强烈,云层上部受热蒸发,或云层下面上升气流减弱,天顶处的云层就会裂开。随着太阳照射减弱,或云层下部上升气流加强,裂开的云层又重新聚拢变厚。因此,"太阳现一现"常预示继续阴雨。'这句谚语和"太阳笑,淋破庙"、"亮一亮,下一丈"等谚语类同。

"日落射脚,三天内雨落":指太阳从云层的空隙中照射下来,称"日射脚",傍晚出现日射脚,说明对流作用强烈,预示有雨。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早晨东方无云,西方有云,阳光照到云上散射出彩霞,表明空中水汽充沛或有阴雨系统移来,加上白天空气一般不大稳定,天气将会转阴雨;傍晚如出晚霞,表明西边天空已放晴,加上晚上一般对流减弱,形成彩霞的东方云层,将更向东方移动或趋于消散,预示着天睛。

"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指的是久晴之后出现雾,说明有暖湿空气移来,空气潮湿,是天阴下雨的征兆;久阴之后出现雾,表明天空中云层变薄裂开消散,地面温度降低而使水汽凝结成辐射雾,持到日出后雾将消去,就会出现晴天。

在暖季的早晨,如天边出现了堡状云,表示这个高度上的潮湿气层已经很不稳定,到了午间,低层对流一旦发展,上下不稳定的层次结合起来,就会产生强烈的对流运动,形成积雨云而发生雷雨。所以有"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的谚语。

另外,有天气预兆的云在演变过程中,往往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季节性和地方性。当天空中的云按照卷云、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这样的次序从远处连续移来,而且逐渐由少变多,由高变低,由薄变厚时,就预兆很快会有阴雨天气到来;相反,如果云由低变高、由厚变薄、由成层而崩裂为零散状的云时,就不会有阴雨天气。在暖季早晨,天空如出现底平、顶凸、孤立的云块(淡积云),或移动较快的白色碎云(碎积云),表明中低空气层比较稳定,天气睛好。

此外,云的颜色也可预兆一定的天气,如冰雹云的颜色先是顶白底黑,而后云中出现红色,形成白、黑、红色乱绞的云丝,云边呈土**。黑色是阳光透不过云体所造成的;白色是云体对阳光无选择散射或反射的结果;红**是云中某些云滴(直径在千分之一到百分之一毫米之间)对阳光进行选择散射的现象。有时雨云也呈现淡**,但云色均匀,不乱翻腾。还有不少谚语是从云色和云形来预兆要下冰雹的。例如,内蒙古有"不怕云里黑,就怕云里黑夹红,最怕黄云下面长白虫"等谚语,山西有"黄云翻,冰雹天;乱搅云,雹成群;云打架,雹要下"、"黑云黄云土红云,反来复去乱搅云,多有雹子灾严重"等谚语。还有"午后黑云滚成团,风雨冰雹一齐来"、"天黄闷热乌云翻,天河水吼防冰蛋"等说法,这些都说明当空气对流强盛,云块发展迅猛,象浓烟一股股地直往上冲,云层上下前后翻滚时,就容易下冰雹。

参考资料:

大气科学馆

高中地理天气系统:暖气团的气压低,冷气团气压高,那么暖锋是暖气团推冷气团

暖锋是暖气团主动,冷锋是冷气团主动。

气压由高压流向低压。而需要注意的是, 若要判断气流流向,那么气压只能在同一水平面上相比,同一水平面上,冷的地方气压高。

不知还是不是这个知识点不清楚:

1 2

3 4 如1234四处,若 1、2的海拔相同,3、4的海拔相同,1、2的海拔高于3、4,

若1234形成环流,若3与2为相对高压(2比1冷,3比4冷),那么风向由3->4, 4->2, 2->1 , 1->3 这样形成环流。 不可以为3是高压1为低压那么3流向1 ,气压需同一水平面上相比较。

再有不清楚可私信我,很愿意为你解答。

纯手打。。

如何分析天气系统的动态变化

如何分析天气系统的动态变化

首先要明白,天气系统是指伴随一定天气的大气运动形式,并非仅限于教材所列的几种常见形式。学生常囿于教材的学习,认为天气系统仅指锋、气旋和反气旋,遇到关于天气变化的问题就拿这几种天气系统去生搬硬套,一旦不相吻合就束手无策。其次,天气系统是动态变化的,有生成和消亡的过程,静止的天气系统是不存在的。学生常常对天气系统的移动而导致的种种天气现象的辨析感到困惑,特别是遇到陌生的情景状态更是无从下手。其实新课标所谓的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是指多方面的,并非掌握相关地理知识和技能、或根据教材案例会迁移应用就具备地理素养了,地理素养是指应具备一种创新思维能力,能够灵活应用陌生的信息来论证探究解决新问题。如下题:

例1.?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完成1~2题。

9℃

12℃

15℃

18℃

0℃

3℃

海拔/m

6℃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40

80

120

160

距离/km

西

湖泊

1.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

A.甲地比乙地稳定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D.丙地最稳定

2.正午前后( )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解答该题的最大误区是试图希望根据图示8时气温剖面推断出是何种天气系统,锋?气旋?反气旋?热力环流?似是而非,搞得自己满头雾水,因判断不出是何种天气系统而无从下手,这正是思维僵化的表现。其实分析具体问题的时候虽需调用所积累的知识和技能,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忠实于具体问题所设置的情景,提取情境中蕴含的相关信息,舍己从人,而不要先入为主的套用固定知识。题中提供的信息完全可满足于解答各题,本题并不需要去判定是何种天气系统,也和教材所讲的几种常见天气系统不相符合。

第1题,题干给出空气的密度与气温、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从图示8时气温状况剖面可知甲地近地面与高空温差最大,则甲地上下层空气密度差异最大,大气垂直状况最不稳定,垂直对流最旺盛。乙、丙两地相比,乙地近地面等温线向上弯,则温度比丙地高,因空气密度与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使湖泊附近的乙地因水汽多而近地面空气密度更低,乙、丙两地高空温度差别不大,故乙地上下层空气密度差异比丙地大,空气垂直对流比丙地强,丙地大气垂直状况最稳定。D项正确。

第2题,据题干“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由8时至12时(正午),该天气系统将向东移动大约80千米左右,“高空气流”正午前后正好移至乙地(湖泊以东),且图示乙地湖泊面积较大,在湖泊附近水汽多,导致乙地近地面空气密度小。从8时气温状况剖面可知该高空气流等温线密集,为冷、密度大的空气,移至乙地时会导致乙地气团上下层密度差异增大,而气团上下层密度差异越大越易导致对流,故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B项正确。就A项而言,因原位于甲地以西的高空气流(等温线密集——冷、密度大)正午前后已全部覆盖于甲地上空,此时甲地上下温差虽不如乙地大,但也应有明显对流运动,天气发生变化,或许有云雾阴天甚至降雨类,故气温上升一定比丙地慢(丙地正午前后尚未被高空冷气流覆盖);C、D证据不足,有的学生主观推测低空气流该如何移动、正午前后状况如何,都是没有必要的,题干未说明低空气流的运动趋势,即可认为低空大气状态并未改变。则甲、丙地风向不确定,即使该题用气旋系统来套用,正午前后作为北半球气旋东部的丙地应该是偏南风,而甲地位于气旋西部,应是偏北风,故只有B项说法最符合。

例2.?下图的四幅天气图反映了一次寒潮的天气过程。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CB

b

天津

1060

a

1062.5

武汉

c

北京

1060

d

1072.5

杭州

图6(单位:百帕)

1.按照此次寒潮天气发生的过程,四幅天气图由先到后的排序应为

a

c

b

d

A.

b

c

d

a

B.

d

a

c

b

D.

c

b

d

a

C.

2.据图6的四幅天气图判断,下列城市的天气状况接近实际的是

A.a—武汉地区晴朗温暖?B.b—天津地区大风降温

C.c—北京地区雷雨交加?D.d—杭州地区阴雨连绵

该题提供四幅中国区域近地面等压线图,反映一次寒潮的天气过程,寒潮多发生于深秋初冬或初春季节,由“寒潮”知为冷锋天气,移动方向为自北向南推移,则冷锋位置也是自北向南移动,得出第1题答案为C项。结合冷锋天气锋前锋后的表现状况,可知a图武汉、b图天津均位于锋线之后且紧靠锋线,皆有大风降温降水天气;北京、杭州位于冷锋之前,天气晴朗,况且冷锋降水历时短,雷雨多发生于中国北部区域夏季午后,故C、D项皆错,正确答案为B项。

例3.?读下图,由于气压高低的变化,使杭州四季呈现多变的天气现象,下列天气图依照春夏秋冬季节的排序,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

图7

A. 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①②④③?D.③②①④

与上题不同,该题给出四幅天气系统图,考查锋面雨带推移的时间、蒙古高压强盛的季节、台风出现的季节等。图①中,准静止锋出现在华南,清明时节雨纷纷,为春季。图②中,海洋高压较为强盛,统治范围扩大,杭州为其笼罩,出现伏旱天气,为夏季。图③中陆地冷高压强盛,杭州此时低温少雨,为冬季。图④中,杭州受台风活动影响,多为秋季。正确答案为C项。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明天的天气怎样 2

设计理念

本教学设计力图通过学生自己读图、收集信息、看 falsh动画等方式,让学生自己概括出有关天气图的相关术语含义,培养学生的读图、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和综合信息的能力,并且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到达巩固和发展学生已有知识的目的。

教材分析

本教材内容在学生了解天气要素特点的基础上 , 介绍收集气象信息、判断天气状况和天气预报的一般方法 . 本课主要让学生判断天气状况 , 掌握一些预报天气的简单方法 . 教学中可以从学生熟知的生活常识入手 , 联系当地流传的天气谚语 , 增强学生的认同感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天气预报的常见方法 ; 学会看天气预报;学会看简单的天气图,掌握天气图上重要的天气系统;利用天气图判断天气状况,并能做简单的天气预报;知道天气预报信息的主要收集方法;调查当地的谚语,并能解释其中的道理

2.科学思考

培养学生读图、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和综合信息的能力

3.解决问题

让学生学会判断天气状况,掌握一些预报天气的简单方法

4.情感态度

通过查阅天气预报,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科学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看天气预报;知道天气用语的含义,会看简单的天气图;根据天气图上的天气系统判断天气情况

教学难点:掌握天气图上重要的天气系统

教学准备

布置课前学生收集当天的天气预报一份、相关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 新课引入

设问:你知道三国时期诸葛亮“趁浓雾草船借箭”和“借东风火烧曹营”的故事?

生:简述故事

师:从这两个故事说明战争时期了解天气是多么重要,其实无论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与人类生产有密切关系

师:那你知道今天的天气吗?

生:……

二 新课展示

(一) 怎样看天气预报

1. 获取天气预报的方法

师:那你是如何获取这些天气情况的呢?

生:电视、电话、互联网、手机上的短信

师:除了上述方法以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分析天气图自己预测天气或者通过天气观测,自己作出天气预报

2. 天气符号

课件展示常用的天气符号,让学生说他们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3. 天气用语的含义

师:展示一则关于上海市某日的天气预报,让学生通过查找书本当中的知识解释相关用语的含义

生 1:阴:天空总云量占8/10以上 多云:天空总云量5/10—7/10之间

少云:天空总云量占 5/10—3/10之间 晴:天空总云量占3/10之下

生 2:大雨:12小时内降水大于 中雨:15mm—15mm

小雨:小于 5mm

生 3: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大小

〈练一练〉今天天气中的含义

(二) 天气图和天气系统

1. 天气图

师:天气图表示一种天气形势,是一种可以表现不同地方气象信息的地图。利用天气图来进行天气预报已经有 100多年的历史了,世界上第一张天气图是法国天文学家在1853年绘制的11月12日欧洲天气图。分析天气图时,首先了解一下天气用语。

〈课件展示〉 天气图

(1) 等高线

让学生先复习初一年级的等高线的知识,然后根据等高线的定义以及天气图,说出等压线的定义

(2) 高压系统和低压系统

让学生根据等压线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一些对天气造成影响的系统:如高压、低压。

师:系统的等压线分布有什么特点?

生:越往中心,气压越高的封闭曲线

师:在高压系统下,天气情况怎样?

生:晴朗干燥

师:那么低压系统等压线分布特点是什么?天气情况怎样?

生:越往中心,气压越低的封闭曲线;天气情况:阴雨天气

(3) 冷锋和暖锋

〈课件展示〉 冷锋和暖锋的有关 flash动画,让学生仔细看动画,获取相关知识。

师:当冷空气团和暖空气团相遇时,谁在上面,谁在下面?为什么?

生:冷空气团密度大,暖空气团密度小,顾冷空气团在暖空气团的下面

师:冷空气团在暖空气团的下面

〈课件展示〉 冷锋系统有关 flash,学生仔细听和观察,回答以下问题

1. 什么叫冷锋?

2. 冷锋过境时带来什么天气?过境后带来什么天气?

生 1冷锋:冷空气团向暖空气团一侧移动的锋

生 2:过境时:降温 降水 大风天气

过境后:降温气压变大 天气转晴

〈课件展示〉 暖锋系统有关 flash,学生仔细听和观察,回答以下问题

1. 什么叫暖锋?

2. 暖锋过境时带来什么天气?过境后带来什么天气?

生 1:暖锋:向冷气团一侧移动的锋

生 2:过境时:升温、降水

过境后:升温、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4) 台风

降水、降温、大风天气

〈应用〉

(课件展示) 书本 74页的天气形势图,让学生分析我国的天气形势

1. 找出当天影响我国较大的天气形势

2. 分析我国的天气形势

3. 预测北京、上海、广州的未来 24小时的天气形势

(三) 收集天气现象工具

让学生阅读课本 75页相关知识,然后回答现代我们收集天气的现象工具

三 课堂小结

1. 怎样看天气预报

2. 天气图

天气系统 :高压系统 低压系统冷锋 暖锋 台风

3.收集天气现象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