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亚里士多德“以太”论,还有连古代哲学家都会有的错误结论

2.中医学哲学观之阴阳学说

3.关于雨的西方哲学

亚里士多德“以太”论,还有连古代哲学家都会有的错误结论

古代哲学中的天气_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的含义是

人们对于宇宙的 探索 从未停止过,而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在10000万年前走进了文明时代,开启了新的道路。当人类走进文明时代之后,不仅对于地球的种种现象更加好奇,而且还开始对头顶的那片星空产生了无限的遐想。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猜想:我们这个世界是由四个壳层组成的,而这四个壳层又分别由四种原质构成,它们是:土(实心球),水(海洋),空气(大气)和火(一个不可见的外层,在闪电的闪光中,它偶尔成为可见的)。他说,这些壳层之外的宇宙是由神秘的、纯粹的第五种原质构成,他把它叫作“以太”。在这样一幅图象之中,是没有“真空”(即“无物”)的位置的:在土的尽头,水就开始出现;土和水的尽头,气开始出现;火开始于气的尽头;而在火的尽头,以太又紧接着开始出现,它一直延续到宇宙的终极。

“大自然厌恶真空。”古代的哲学家们就是这样说的。水压机看来正是大自然厌恶真空的极好的例证。在水压机的把手被压下去时,活塞就被提起来,从而在圆筒的下半部分留下一段真空。但由于大自然厌恶真空,所以周围的水会打开筒底的一个单向阀门,涌入真空。重复进行这种运作,就会把筒内的水越提越高,直到它从泵口流出。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应该用这个方法把水提到任意高度的。

但是那些不得不把水从矿坑底部汲上来的矿工们却发现,无论花费多大的努力和多长的时间,都不可能把水汲到离原来水面10米以上。

伽利略的 探索 的一生,到了晚年,他对这个谜感到兴趣。显然,大自然对真空的厌恶只是到一定的限度为止,除此之外,他不可能再得出任何结论了。他怀疑如果使用密度比水大的液体,这个限度会低一些,但他没有来得及做这个实验就死了。

直到后来,他的学生接着做了他后续的实验,“大自然厌恶真空”的真相才陆续被揭开。

在那个时代,人类的科学体系还不完善,很多的物理规律并不全面,有可能还是错误的,包括现在也是,我们对于宇宙的认知实在是太少太少了。所以,我们现在也无法真正用现有的科学规律去认知宇宙中的一切,但我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宇宙的许多奥秘或许终有一日会揭晓答案!

注:

欢迎大家关注“天气部落”,阅读更多原创文章!

版权声明:本文由“天气部落”原创撰写,任何平台及个人禁止抄袭搬运!欢迎留言评论。 喜欢的朋友一定要留下宝贵的意见/建议,届时我们一起讨论,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感谢大家!

中医学哲学观之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解释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古代哲学理论,是古人认识世界和阐释宇宙变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古代的辩证法思想。

一. 阴阳的概念与归类

(一)阴阳的概念

1.阴阳概念的形成

阴阳的初始含义, 是指日光的向背,即向日者为阳,背日者为阴。凡是具有温热明亮运动向外上升属性的事物和现象,都属于阳。而具有相对寒冷黑暗静止向内下降属性的事物或现象,都属于阴。诸如日月,白昼,天地,上下,升降,晴阴,分属阴阳。

2.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它既可概括相互关联的两个事物,也可标示一个事物中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

阴阳是天地自然普遍存在的法则和规律,是世界万事万物变化的纲领,是事物产生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二)阴阳的特性与归类

1. 阴阳的特性

(1) 阴阳的普遍性 自然界与人世间的事物与现象都存在正反两个方面,皆可用阴阳进行标示。阴阳包罗万象,如天地,日月,水火,上下,内外,春夏秋冬,男女,雌雄,升降,出入等。“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2)阴阳的关联性 阴阳所概括的事物或现象,应当处于统一体内,或一个事物内部既对立又相关的两个方面,如空间中的天与地,上与下,内与外。时间中的昼与夜, 春夏与秋冬。运动状态的动与静,升与降,兴奋与抑制等。 若两者不在一个统一体中,或无关联性,如天与热,昼与下,则不能以阴阳概括说明。

(3)阴阳的规定性 由于阴阳内涵的规定性,阴阳对各自属性有明确的规定性存在不可变或不可反称性。如温热,明亮,向上,趋外,兴奋等是阳的特性。而寒凉,晦暗,向下,内收,沉静则是阴的特性。日为阳,月为阴,水属阴,火属阳,而不能反称。人体的心阴心阳、肾阴肾阳,皆有其特殊规律性,不可反衬。

(4)阴阳的相对性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阴阳为相比较而存在的,如春夏和秋冬相比属阳,但是春与夏相比,春属阴,夏属阳。二是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如自然界,昼为阳,夜为阴。而白昼之中,上午属阳,下午属阴。三是阴阳属性可以相互转化,如夏天阳盛至极,则天气逐渐转凉,即阳转化为阴。反之冬至之后天气渐暖,则为阴转化为阳。

2.事物阴阳属性的归类 事物阴阳属性归类的条件为相互关联性与对立相反性。以此为基础,可将自然界和人体相关的事物进行阴阳分类,凡事具有运动的外在的上升的弥散的温热的明亮的兴奋的等特性的事物或现象属于阳。反之,凡是具有相对静止的内收的下降的寒凉的晦暗的抑制的等特性的事物或现象,属于阴。

二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阴阳对立制约

阴阳对立制约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在其运动变化过程中存在着相互斗争,相互制约的关系。

阴与阳代表了属性相反的事物和现象,或其内部相反的属性。它们共处于统一体内,是相互斗争,相互排斥的。如一年四季气候温热寒凉的更替,是自然界阴阳二气相互制约而取得相对协调平衡的结果。

再如人体机能的兴奋与抑制,兴奋功能属于阳,抑制功能属于阴。

(二) 阴阳互根互用

阴阳互根,是指对立制约的阴阳双方存在着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每一方都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如自然界的上与下,寒与热,生与降。

阴阳互用,是指互相对立的阴阳双方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如人体气与血的关系,气无形而动属阳,血有形而静属阴。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三)阴阳交感互藏

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阴阳交感是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如天地阴阳的升降,天为阳,地为阴,天气下降,地气上升。

阴阳互藏,是指相互对立阴阳双方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如在自然界天气为阳, 但其中藏有阴气。地气为阴,其中藏有阳气。

阴阳互藏是阴阳交感的动力根源。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

阴阳互藏是阴阳互根互用的基础和纽带,阳以阴为源而生,阴依阳动而化。

(四)阴阳消长平衡

阴阳消长平衡,是指阴阳双方处于不断的消长变化之中,并在运动中维持着相对的平衡。

阴阳消长,主要形式有二:一是此长彼消,此消彼长,是阴阳对立制约的体现。如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

二是此长彼亦长,此消彼亦消,阴阳互根互应的关系。如气血关系,若气虚则生血不足而致血虚,即是阳消阴亦消。

(五) 阴阳相互转化

阴阳相互转化,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其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 阴阳消长是阴阳转化的基础,而阴阳转化是阴阳消长的结果,阴阳的转化,不论是渐变还是突变,都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分析人体的组织结构

根据脏腑组织的部位分阴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人体经络的阴阳分类也是如此,例如在12经脉中手足三阳经,都循行于四肢的外侧面或背部,故属阳;而手足三阴经,都行于四肢的内侧面或腹面,故属阴。

五脏与六腑的阴阳分类是根据生理功能特点来划分的,五脏主藏精气,藏而不泻,故属阴。六腑主传化饮食水谷,泻而不藏,故属阳。

(二) 阐释人体的生理功能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气血运行经络通畅,物质与功能相互协调,都是阴阳之间既对立制约,又互根互用的结果。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1.阴阳偏盛

阳偏胜,阳盛则热,阳盛则阴病。

治疗则应损其偏盛,热者寒之,用清热泻火法。如果外感热病,应用银翘散桑菊饮以辛凉解表,内伤热病则选用白虎汤,承气汤等,以清解里热。

阴偏胜,阴盛则寒,阴盛则阳病。

治疗则用温阳散寒,外寒常用麻黄汤,桂枝汤等,以辛温解表散寒止痛。内寒则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或者四逆汤等,以温阳散寒,通络止痛。

2.阴阳偏衰 是机体阴或阳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包括阳偏衰和阴偏衰。

阳偏衰,即阳虚,阳虚则寒。虚寒证。脾肾阳虚,最多见治疗当以温补脾肾,选理中丸或金匮肾气丸加减。

阴偏衰,即阴虚,阴虚则热。虚热证。肝肾阴虚或者肺肾阴虚多见治疗以滋补肝肾或滋养肺肾,选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或者麦味地黄丸加减。

阴阳两虚是阴阳偏衰至一定程度,而导致阴阳都虚的病理状态。包括阴损及阳和阳损及阴,其中存在着偏阴虚或偏阳虚。临床上肾之阴阳俱虚为多见,治疗当阴阳双补,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加减。

(四)指导疾病的诊断

1.分析四诊,对四诊望闻问切所获得的资料进行阴阳归类,从而确定疾病的性质

2.指导辩证,所有的辩证都可以八纲辩证来概括,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以阴阳为总纲,以统率表里寒热虚实,其中表证热证实证属于阳,而里证寒证虚证属于阴。

(五)指导疾病的防治

1.指导养生防病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2.确定治则治法

损其偏胜,热者寒之,寒者热之。

补其偏衰,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3.归纳药物属性

中药性能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等药性,都可以用阴阳来归纳。

药性是指药物的寒热温凉的性能,又称四性,或者四气,其中能够消除或者减弱热症的药物,为寒性或凉性,属阴。而能够消除或者减轻寒症的药物,则为温性或热性,属阳。药味主要有酸苦甘辛咸五味,另有淡味。其中,辛甘淡味能够发散温补,属阳。酸苦咸味,能够收敛,泻下,软坚散结属于阴。升降沉浮是指药物进入体内后的作用趋向,其中升浮药,多具有上升发散的特点,属于阳,如解表药,开窍药,催吐药。而沉降药多具有内收,泻下,重镇的特点,属于阴,如清热药,泻下药,安神药等。

关于雨的西方哲学

人常言道:“六月的天气像娃娃的脸。”这句话似乎有点不精确,正值七月,雨仍旧悄无声息地陨落下来,其实,也只不过是睡午觉的工夫。

雨,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这是世人皆知的事实,如果放在科学家的眼中,他们会去想有关于雨的形成,变化。放在诗人眼里,他们会赞叹,可能会说:“真是一场好雨,妙哉!妙哉!”使是一个普通人,如果是庄稼汉会暗自庆幸省下了浇地的时间,可以休息一回了,更加含辛茹苦一些的会暗自庆幸一番,之后突然想到还有其它活可干,可以获得利益,于是,他们便又会忙起来,又倘若是在一位盲人心里,他们只听得到雨声,是否会突发奇想般的:“雨的声音听起来很爽快,真是大快人心呀!”美中不足的盲人会想:“雨,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简简单单的一场雨而已,却因为人们的存在而变得不简单起来,此时此刻,我在想:“究竟是雨复杂,还是人的心理复杂了呢,或许,雨是简单的,是我们的心把它变复杂了,或许,雨本身就是复杂的.,我们发现了他的复杂。”

看着这场雨,似乎是为了把这块天地刷新一般地纷纷落下,原本是如同春雨一般的牛毛细雨,逐渐变化成倾盆大雨,一滴,两滴,三滴···无数滴···,无论多少滴也好,雨都在下着,即使停顿下来,这一切也都存在着,更加准确的说法是曾经存在着,不仅曾经,今后也会继续存在。

其实,不仅仅在七月,在阳春三月,下起的如丝细雨也是值得欣赏一番的,更多人的感觉我想应该还是喜欢细雨,而不喜欢暴雨,细雨带来的是感受,知觉上的美,暴雨带来的是心理,精神上的美,这两种美都是缺一不可的,作家和诗人鼓吹精神上的美比知觉上的美更高尚,其实并非如此,如果没有知觉之美,何来精神之美?难道一个乞丐会因为自己所遭受的毒打而暗自庆幸些什么吗?答案是否定的,除非乞丐的精神上有些问题,这也是在所难免的。无论是现实的证明,还是诗人的鼓吹,还是实事求是的要好,何必为了一时意气,为了表明崇高的追求而去追求其不存在的东西呢?精神永远不可能独自存在地使人追求,“绝对精神”是个谬论,既然我们已经存在于这个世界,这已经是既成事实,我们就要学会享受这个世界,何必去学那些隐士,道士一般“修炼”,到头来仍旧逃不出命运的最终安排,那也是人生的最后一页,最后一课。人选择的追求我从不否认是个人价值观所做出的判断,但是我也并没有默认这一点,价值的崇高与否永远伴随着时代而与时俱进,这个时代就不要就做那个时代的事情,不然即使追到了那种崇高对于现时代来说也是毫无意义的。

如果一场雨可以改变一切的话,我也愿意去追求一场雨,人们对于一场雨的看法各不相同,但是也正是这些看法揭示出了一种又一种,一个又一个的人,只要仔细推敲这些看法,会得出一些出乎意料的答案,雨只是万般引导中的其中之一,也许雪可以做的更多。